<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0年左右,早期愛琴文明出現</p> <p class="ql-block">曲臂女人(公元前2800-前2300年)白色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盤,碗,帶流碗,早期基克拉澤斯文化二期(公元前2800-前2300年)白色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烤盤形器</p><p class="ql-block">早期基克拉澤斯文化二期(公元前2800-前2300年)</p><p class="ql-block">棕云母陶器含雜質</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錫羅斯島,可能來自哈蘭澤瑞阿尼墓葬群</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是一件“烤盤”形器物,帶有叉形手柄。圖案中央是很多副船槳的無桅桿大船,在船前進的右邊方向還有一個魚的象征圖案。在基克拉澤斯群島,這種“烤盤”形器既出士在生活遺址中,在墓葬里也有出士。</p><p class="ql-block">這種器物在希臘大陸和克里特島上也有發現。在土耳其網拉賈許于克遺址的貴族墓葬中還發現兩個同樣形狀的背銅器物,被認為是根據基克拉澤斯文化的此類物品制作的。這種“烤盤”形器用途不明,專家們推測,它們可以用作盤子、食鹽貿易的量器、天體觀測儀、祭祀用品或鏡子。</p> <p class="ql-block">米諾斯文明</p> <p class="ql-block">黑繪雙耳瓶 (公元前510年-500年)</p><p class="ql-block">粉黃色陶土 出土自埃伊那島</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陶器上的圖案表現了雅典英雄忒修斯殺死怪物“米諾牛”的神話故事。陶器正面描繪了忒修斯和米諾牛之間的搏斗。傳說克里特島國王米諾斯強迫雅典人進貢男青年和少女送給米諾牛喂食,忒修斯最偉大的功績是他在克里特島殺死了米諾牛。</p> <p class="ql-block">別針(2件)</p><p class="ql-block">早期米諾斯文化二期至三期(公元前2600-前2100年)金</p><p class="ql-block">出士于莫克洛斯墓葬,19號墓</p><p class="ql-block">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邁錫尼文明</p> <p class="ql-block">阿加門農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阿伽門農金面具”復制品</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一期(公元前16世紀下半葉)金</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邁錫尼衛城墓圈A的5號墓,原件收藏于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在墓圈A中一共發現了5個面具,只有這個面具生動地反映出逝者的面龐。施里曼認為面具的主人為阿伽門農,因此稱之為“阿伽門農金面具”。實際上,這個面具屬于一位邁錫尼的國王。這件復制品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由瑞士藝術家埃米爾.吉勒龍(EmileGillieron)制作于19世紀。埃米爾.吉勒龍是希臘困王喬治一世的宮廷御用畫家。他與其子做了很多米諾斯文化和邁錫尼文化的文物復制品。</p> <p class="ql-block">杯</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一期(公元前16世紀下半葉)金</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邁錫尼衛城墓圈A的5號墓</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聚會“圣餐杯”</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一期A(公元前16世紀后半葉)白雪花石膏</p><p class="ql-block">出士于邁錫尼衛城墓圈A的5號墓</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飾針 </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一期(公元前16世紀下半 )金</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邁錫尼衛城墓圈A的4號墓 </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金杯</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一期(公元前16世紀下半 )金</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邁錫尼衛城墓圈A的4號墓 </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圓形昆蟲牌飾,剪切工藝牌飾,金</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一期(公元前16世紀下半)</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邁錫尼衛城墓圈A的3號墓 </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金杯</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一期(公元前16世紀下半葉)金</p><p class="ql-block">出士自邁錫尼衛城墓圈A的6號墓</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飾有宗教場景的印章戒指</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二期(公元前15世紀)金</p><p class="ql-block">出士自阿爾戈利斯州丹德拉的圓頂墓</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圖案上部主要區域是一對公羊,下部則是一對公牛。每個公羊都位于一個特殊的結構框中,這種結構框通常被稱為“蛇框”,并被解釋為米諾斯女神的象征,證明了該場景的宗教特性。</p> <p class="ql-block">線形文字B泥板</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三期B2(公元前13世紀末)黏土</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該頁形泥版用陰刻線把書寫區域分成了8行,其中6行書寫了30個海軍槳手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印章石</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二期B(公元前15世紀末)</p><p class="ql-block">紅瑪瑙</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邁錫尼遺址卡爾卡尼地區515號墓</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枚印章石上有一個女性形象,被稱為波特尼婭或“百獸女主”,兩側是兩只用后腿站立的獅子。在波特尼婭上方升起的是代表神圣的蛇框圖案,中間是一把雙刃斧。</p> <p class="ql-block">線形文字B泥版</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三期B2(公元前13世紀末)粘土</p><p class="ql-block">出土自派羅斯泥板檔案貯藏室遺址7號房間</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此為葉狀線性文字B泥板,分3行書寫,記錄了金屬器皿的存放情況。這組泥板一共包括13塊,記錄了庫存的豪華家具和器皿的數量,并對其原材料和裝飾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印章戒指</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二期(公元前15世紀)金</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邁錫尼遺址91號墓</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圖案描繪兩名女性參加宗教活動的場景,她們高舉雙臂誠心祈禱,畫面正中可能是一座神殿或祭壇。儀式或與收成和生育繁衍有關,可能是在祈禱豐收。</p> <p class="ql-block">頭盔</p><p class="ql-block">希臘大陸晚期青銅文化三期B(公元前13世紀)</p><p class="ql-block">野豬牙</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阿提卡大區位于斯帕塔的墓室</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野豬獠牙被縫在了皮革帽子的外面,形成了三行,中間被水平的皮革帶子隔開。頭盔底下一層為14顆獠牙,中間一層為13顆獠牙,頂部一層為10顆獠牙,頂部的獠牙已經被削成了更小的三角形。卷軸形的石膏紐扣為現代復制品,放在頭盔頂上,以恢復原貌。該頭盔出土自位于斯帕塔的邁錫尼時期墓葬,從同一個墓葬中,還出土了動物牙骨制成的戴這種野豬牙頭盔的雕刻武士頭像。</p> <p class="ql-block">荷馬頭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紀中期(約公元前300年的希臘原作的羅馬仿品)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巴卡洛斯先生捐贈(出土地點未知)</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荷馬被尊為古希臘最偉大的史詩詩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這兩部作品標志著西方文學的開始。然而,人們對他的生活和性格知之甚少。根據雕像的一些風格特征,如眼睛和瞳孔的表示方式、頭發和胡須上的精細紋路等方面,專家們認為這尊雕塑創作于羅馬帝國的哈德良王朝未期或安東尼王朝初期。</p> <p class="ql-block">劍</p><p class="ql-block">晚期米諾斯文化三期A1(公元前1400-前1375年)</p><p class="ql-block">青銅、金</p><p class="ql-block">出土自干尼亞市庫克拉基地塊35號墓</p><p class="ql-block">干尼亞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阿提卡黑繪陶瓶 公元前6世紀晚期 陶</p><p class="ql-block">1911年7月出土于提洛島的舊赫拉神廟</p><p class="ql-block">提洛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瓶身圖案描繪了《伊利亞特》中的一個場景:英雄阿喀琉斯殺死赫克托耳以后,用馬車倒拖著赫克托耳的尸體,繞他的摯友帕特羅克洛斯的墓跑了三圈,以示復仇。</p> <p class="ql-block">阿提卡黑繪細頸瓶 公元前520-510年 陶</p><p class="ql-block">出土于賽斯佩斯</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瓶身圖案描述了英雄埃阿斯背著死后的阿喀琉斯的場景,包括埃阿斯和阿喀琉斯,場景中一共描繪了5名全副武裝的戰士。這一情節來自與荷馬史詩相關的特洛伊詩系(Trojan Cycle)。阿喀琉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和弗提亞國王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全身除了腳后跟(一說是腳踝)之外,其他部位都是無法被傷害到的,他死于腳后跟的一個小傷口,留給了我們“阿喀琉斯之踵"的俗語,意思是某人的弱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提卡黑繪人物陶瓶 </span>公元前6世紀晚期 陶</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埃雷特里亞</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瓶身圖案反映的是《奧德賽》中所記載的一個故事:路過海妖塞壬之地,任何人聽到塞壬的歌聲都會喪失心智地被吸引過去。奧德修斯為了聽塞壬的歌聲,命其他人都堵上耳朵,把他自己綁起來去聽塞壬的歌聲。兩個惡魔(可能是塞壬)為人面鳥身的形象,站在奧德修斯兩側的巖石上,一個彈著七弦琴,一個吹著雙笛。</p> <p class="ql-block">阿提卡黑繪人物陶瓶 公元前490-480年 陶</p><p class="ql-block">出土自埃雷特里亞</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瓶身圖案反映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場景,也是當時最常見的題材之一:英雄阿喀琉斯年輕時被他的父親佩琉斯送到半人半馬的喀戎那里去接受教育。</p> <p class="ql-block">卡晚期幾何紋雙耳瓶 約公元前720年 陶</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雅典凱拉美科斯區的迪皮隆</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件陶器描繪了葬禮時舉行戰車比賽的情景。在晚期幾何風格的陪葬品中,通常都繪有類似場景,通常被解讀為葬禮競技活動中的一幕。有專家認為,在古希臘雙輪戰車用于游行,而單輪戰車才用于比賽。因此,這個雙耳瓶上所繪圖案應是為紀念逝者而舉行的葬禮競技活動場景之一,而這個雙耳瓶則是獻給逝者的陪葬品</p> <p class="ql-block">彼奧提亞幾何紋雙耳杯 公元前690至前670年 陶</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底比斯</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臧</p><p class="ql-block">此雙耳杯身描繪了一場拳擊比賽。根據荷馬史詩的記載,拳擊比賽是希臘歷史最悠久、最重要、最受歡迎的比賽之一。當時人們在比賽中戴上柔軟的牛皮條做成的手套,或將帶子從手腕向上纏繞在整個手上,只露出大拇指。它們可以幫助運動員穩定關節,避免手指受傷。</p> <p class="ql-block">阿提卡幾何紋雙耳瓶 公元前740至前735年 陶</p><p class="ql-block">出士地點不明,可能出土自馬拉松(來自基里亞西斯先生捐贈)</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這件陶器的圖案描述的是葬禮時向死者遺體告別和送葬的場面。公元前8世紀下半葉,阿提卡地區開始生產這類器皿。專家認為這是因為當地貴族勢力開始崛起,他們渴望通過這種行為來彰顯和鞏固自己的社會地位。</p> <p class="ql-block">男人立像 約公元前500年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發現于維奧蒂亞州普同山的阿波羅神店</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女人立像 公元前520-510年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1886年發現于伊留克提翁神廟以西衛城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青銅頭盔 公元前550-前525年 青銅</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阿爾孔提科西部墓群B741號墓</p><p class="ql-block">培拉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金覆口 公元前550-前525年 金</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阿爾孔提科西部墓群B525號墓</p><p class="ql-block">培拉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銀雙耳杯 青銅罐 公元前6世紀晚期</p> <p class="ql-block">三足鐵桌模型,鐵椅模型,青銅罐,青銅容器</p><p class="ql-block">(公元前我6世紀晚期)</p> <p class="ql-block">兩枚別針 公元前525-前500年</p><p class="ql-block">出土自辛多斯墓群67號墓</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帶蛇形裝飾的項鏈</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25-前500年</p><p class="ql-block">出土自辛多斯墓群67號墓</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帕臺農神廟西側的八號浮雕帶(石膏復制品)</p><p class="ql-block">原件年代為公元前442年-前438年,原件材質為大理石來自雅典衛城</p><p class="ql-block">衛城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帕臺農神廟是雅典衛城神廟建筑的中心,于公元前432年建造完成,是由建筑師伊克提諾斯和卡利克拉提斯設計的。帕臺農神廟的浮雕帶展示了泛雅典娜節的宗教游行,是雅典人紀念女神雅典娜最盛大的節日。</p><p class="ql-block">帕臺農神廟西側的16塊浮雕帶刻畫了準備參加泛雅典娜節的騎手。其中8號浮雕帶描繪的是一名長著胡子的騎手,正緊拉著用青銅制成的韁繩,勒住座下狂奔的馬。為了保持平衡,他的右腳用力抵在一塊巖石上,而馬拼命反抗,血管僨張。騎手身穿無袖短衣,披著短斗篷。整個畫面因創造性的構圖而具有強烈的張力,加上熟練的雕刻技藝,具有極高的藝術水準,可能是著名的雅典雕塑家菲迪亞斯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狄摩西尼頭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紀的羅馬仿品</p><p class="ql-block">原作年代為公元前280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1849年發現于雅典的國家花園</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狄肇西尼是古希臘最偉大的演說家之一,有約60篇演說詞留存下來,影響至今。雅典人為了紀念他,于公元前280/279年,委托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為他打造了一尊銅像,并樹立在雅典市政廣場的十二神祭壇附近。此大理石頭像應是以之前的銅像為原型制作的,充分展現了這位偉大演說家的面部特征和形象。</p> <p class="ql-block">抽簽器</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2年-前161年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出土自哈德良體育場遺址</p><p class="ql-block">碑銘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抽簽器呈石碑狀,上方垂直排列著12個不同大小的插槽。插槽的數量表明,抽簽器很可能被用來確定部落(在希臘化時代可能有12個部落)在一年中舉行主持議事會主席團的順序,也有可能是用來確定每個部落內的12名官員。在古代雅典,通過抽簽任命執政官和分配參加公民法庭的公民的制度,是防止腐敗和維護民主的重要手段之一</p><p class="ql-block">青銅身份牌</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紀 青銅</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雅典市政廣場的公民法庭遺址區域</p><p class="ql-block">古代市政廣場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參加公民法庭審判的人自公民中抽簽選出,每一名公民都有一個刻有自己姓名的青銅牌,插入抽簽機的槽里參與抽簽。這塊青銅牌所刻銘文,標注了候選審判員的姓名和他所屬的德莫。</p> <p class="ql-block">青銅票(無罪)</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紀晚期</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雅典市政廣場的公民法庭遺址區域</p><p class="ql-block">古代市政廣場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青銅票(有罪)</p><p class="ql-block">希臘化時期</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雅典市政廣場的公民法庭遺址區域</p><p class="ql-block">古代市政廣場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授予哈利卡納蘇斯的列奧尼德斯榮譽公民的法令</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40-前427年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發現于雅典衛城帕臺農神廟以東的羅馬神廟和奧古斯都神廟的地基上</p><p class="ql-block">碑銘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塊石碑上刻有兩項榮譽條文。第一項條文的內容是給予來自哈利卡納蘇斯的列奧尼德斯和他的兒子們特權,即在雅典或任何雅典官員控制的城市中遭受不公正待遇時享有被保護權。根據第二項條文,如果有人在雅典人管轄的城市中謀殺了列奧尼德斯,將會受到與殺害雅典公民相同的懲罰。石碑文字顯示列奧尼德斯還被任命為古希臘城邦間的外交官。</p> <p class="ql-block">放逐地米斯托克利的陶片</p><p class="ql-block">放逐于公元前472年</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雅典市政廣場</p><p class="ql-block">古代市政廣場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放逐克桑提疲斯的陶片</p><p class="ql-block">Ostrakon of Xanthippos Arriphronos</p><p class="ql-block">放逐于公元前484年</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出士自雅典市政廣場</p><p class="ql-block">古代市政廣場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悲劇面具石雕</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世紀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發現于阿提卡大區,可能來自狄俄尼索斯(古代稱為伊卡里翁)</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個女性頭像石雕是根據悲劇面具的樣子仿制的。面具是古希臘戲劇的基本裝備和重要組成部分,在公元前4世紀中葉之后,雅典戲劇創作蓬勃發展,人們通過石雕復制戲劇面具,用于墓碑裝飾,或者用作戲劇競賽優勝者的敬獻紀念物。敬獻面具的習俗通過阿里斯托芬創作的某些戲劇的描述也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喜劇面具石雕</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發現于雅典阿塔洛斯柱廊以西區域</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個石雕表現了一位男性人物。眼角的深皺紋、松弛的眼險和突出的額骨下凹陷的臉頰說明其塑造的是一位老年角色。根據專家研究,這個石雕的面部特征和表情表明了其情感狀態和氣質,如傲慢和大膽,這些都是新喜劇中某些特定角色的特征。可能是個奴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墓碑</p><p class="ql-block">約公元前400年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1910年在雅典阿吉奧斯-康斯坦丁諾斯教堂附近發現</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墓碑上描繪一個淺浮雕的兩個男性人物之間的握手場景。在這幅古典時期表現告別的典型場景中,已故的兒子與父親握手告別,父親保留的涂油瓶實際上意指兒子不再進行的體育活動。對人物情感的理想主義渲染,以及避免直接提及死亡,也是古典時期墓碑浮雕的特點。這座石碑曾被豎立在雅典的一個墓地里。</p> <p class="ql-block">還愿浮雕</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75年-前350年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可能來自伯羅奔尼撒大區基努里亞的盧庫地區</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在浮雕的最右邊站著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三個女兒,再往左是他的兩個兒子,離女兒最近的那個兒子左手拿著一個刮汗器或醫療器械。阿斯克勒庇俄斯站在他的兒子們前面。在他身后的背景中用淺浮雕的形式描繪著一個女人,頭戴面紗,戴著王冠。她可能是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妻子厄庇俄涅,也有可能是他的女兒許癸厄亞。在左邊列有崇拜者和他們的孩子。在崇拜者和眾神之間是一頭用于祭祀的豬。</p> <p class="ql-block">古希臘諸神</p> <p class="ql-block">宙斯與雅典娜</p> <p class="ql-block">狄俄尼索斯半身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80-前360年 赤陶</p><p class="ql-block">保羅和亞歷珊德拉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0-前325年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1885年發現于雅典</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阿佛洛狄忒陶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紀后半葉 淺橙色陶</p><p class="ql-block">來自科林斯的罰沒文物</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宙斯執雷電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80-前470年 青銅</p><p class="ql-block">發現于多多納宙斯神殿遺址</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斯芬克斯青銅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世紀后半葉 青銅</p><p class="ql-block">發現于奧林匹亞考古遺址南側建筑部分</p><p class="ql-block">奧林匹亞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頭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紀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1931年發現于雅典</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宙斯頭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紀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發現于塞薩洛尼基圣殿遺址</p><p class="ql-block">靠近塞拉皮斯神廟的區域(瓦西洛格盧地塊)</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阿波羅頭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紀中期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1932年在塞薩洛尼基瓦爾達里烏廣場發現</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來自赫爾墨斯石柱的赫爾墨斯頭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世紀或公元2世紀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1885年發現于基克拉澤斯群島的提洛島議事廳址</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倚在赫爾墨斯石柱上的厄洛斯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世紀-前2世紀 赤陶</p><p class="ql-block">發現于培拉的眾神之母與阿佛洛狄忒神廟的儲藏區遺址</p><p class="ql-block">培拉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熟睡的厄洛斯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紀 赤陶</p><p class="ql-block">發現于培拉東部基葬群896號墓</p><p class="ql-block">培拉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赫爾墨斯(墨丘利)像</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紀中期 青銅</p><p class="ql-block">保羅和亞歷珊德拉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阿提卡紅繪人物帶蓋儲物盒</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70-前460年 陶</p><p class="ql-block">來自艾伊納島</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紅繪陶瓶</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50-前440年 陶</p><p class="ql-block">出土地點不明(罰沒文物)</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雕有訓練場景的墓碑石</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00-375年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發現于比雷埃夫斯的澤亞港</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墓碑石上雕刻出一個雙耳長徑高瓶的形狀。雙耳長徑高瓶的器身上有一個浮雕場景。在右邊,一個裸體的青年用左腿站立,同時試圖在右大腿上將一個球穩住。在青年面前,一個裸體的仆人男孩站在右邊,手里拿著一個刮汗器和一個涂油瓶。這個裸體的青年應該是一名運動員。柱子的作用是表明場景發生在體育場中,年輕的仆人帶著主人訓練需要的適當裝備。</p> <p class="ql-block">刮汗器</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世紀晚期-前1世紀早期</p><p class="ql-block">青銅</p><p class="ql-block">出土于維奧蒂亞州的普拉泰埃</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持標槍者浮雕 公元前4世紀初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發現于伯羅奔尼撒大區的阿爾戈斯</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浮雕展現了一個持標槍、牽馬的站立男子形象,他的身形比例十分協調,帶有來自阿爾戈斯的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的風格。波利克里托斯從人體中汲取靈感,賦予其理想的美感、完美的比例和精神意義,十分強調雕塑要注重和諧平衡的比例關系。</p> <p class="ql-block">馬車比賽石雕基座</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00-前350年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來自阿提卡大區</p><p class="ql-block">古代市政廣場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個場景展示了泛雅典娜節慶賽會上最壯觀的馬車竟賽,戰士需要跳下行駛中的戰車,與其并排行進,并再次跳上戰車。紀念碑的豎立者為來自比雷埃夫斯的赫奧提奧斯之子克拉特斯,他在泛雅典節慶賽會道路旁,為紀念自己在戰車比賽中的勝利而豎立了這座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鐵餅 青銅 公元前490-前380年</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奧林匹亞赫拉神廟遺址</p><p class="ql-block">奧林匹亞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塊鐵餅的重量遠遠超過競技用鐵餅的重量,說明這是一個供奉用的鐵餅。</p> <p class="ql-block">鐵餅 公元前6-前5世紀 青銅</p><p class="ql-block">出士于奧林匹亞議事廳遺址以西</p><p class="ql-block">奧林匹亞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阿提卡式紅繪人物碗</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紀早期 陶</p><p class="ql-block">來自格雷格里奧斯?埃姆佩多克勒斯的藏品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器物正面描繪的是體育場中的3位年輕運動員。左邊的人準備給自己的身體涂油。該場景發生在訓練之后。</p> <p class="ql-block">阿提卡黑陶涂油瓶</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00年-前475年 陶</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紅繪人物陶器</p><p class="ql-block">約公元前500-前490年 橙紅色陶</p><p class="ql-block">來自卡利拉奧斯?特利庫皮斯舊藏</p><p class="ql-block">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外部描繪了兩個打斗場景,一邊是忒修斯和強盜普洛克路斯忒斯之間的搏斗,另一邊是赫拉克勒斯和巨人安泰俄斯之間的搏斗。</p> <p class="ql-block">菲力二世金骨灰容器(復制品)</p><p class="ql-block">原件年代:公元前350-前336年 銀,金</p><p class="ql-block">發現于腓力二世墓</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件展品為國王腓力二世墓穴中出士的骨灰容器的鍍金銀材質復制品。骨灰容器為長方體形狀,四條器腿未端呈獅爪狀。容器正面和側面都裝飾有花紋圖案。</p><p class="ql-block">這件骨灰容器的原件是用24K黃金制成,用于盛放腓力二世遺體火化以后的骨灰。骨灰用紫色布料盛放,葬在一起的還有一個黃金橡樹葉形花冠,其年代斷為公元前350年至前336年。</p> <p class="ql-block">腓力二世金標幣</p><p class="ql-block">腓力二世四分之一金標幣</p> <p class="ql-block">腓力二世四德拉克馬銀幣</p><p class="ql-block">排力二世五分之四德拉克馬銀幣</p><p class="ql-block">約公元前345年-前315年</p> <p class="ql-block">腓力二世四德拉克馬銀幣</p><p class="ql-block">排力二世五分之四德拉克馬銀幣</p><p class="ql-block">約公元前345年-前315年</p> <p class="ql-block">桃金娘形花冠</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0-前325年金、琺瑯</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塞薩洛尼基的斯塔沃波利斯區奧萊卡斯特魯街墓葬</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此花冠為帶有琺瑯裝飾的桃金娘形金花冠。氣味芳香的桃金娘屬植物是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圣物,象征著不朽,是這個裝飾的靈感來源。在古希臘,黃金、鍍金和天然的花冠用于秘儀、祭祀、祭酒、宴會、賽會和戲劇有關的各類儀式。在馬其頓地區,黃金花冠作為死者的私人物品被放置在貴族的墓葬中。</p> <p class="ql-block">文具盒或醫藥箱</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紀 青銅鍍銀</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塞薩洛尼基的斯塔沃波利斯區奧萊卡斯特魯街墓葬</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是一件青銅材質圓筒狀盒子。上半部分的區隔可能用來存放筆或醫療工具,下半部分則用來存放墨水或藥塊。帶孔的區隔顯然是一個內置的容器,用于將藥塊溶解在液體中。這個折疊的文具盒或醫藥盒證明了其主人的識字能力,他可能是一個祭司或預言家,也可能是一個醫師。這個盒子的圓柱形狀類似于紙草卷軸,或許可以把紙草卷在外側。</p> <p class="ql-block">過濾器</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0-前325年 銀</p><p class="ql-block">出士于塞薩洛尼基的斯塔沃波利斯區奧萊卡斯特魯街墓葬</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長柄勺</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0-前325年 銀</p><p class="ql-block">出士于塞薩洛尼基的斯塔沃波利斯區奧萊卡斯特魯街墓葬</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貯油瓶</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0-前325年 銀</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塞薩洛尼基的斯塔沃波利斯區奧萊卡斯特魯街墓葬</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杯(銀)</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前280年</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代爾韋尼的古代萊泰墓葬群2號墓</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傅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戒指2枚(金,紅玉髓)</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前280年</p> <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形配飾</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前280年</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代爾韋尼的古代萊泰墓葬群Z號墓</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3對弓形搭扣</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前280年</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代爾韋尼的古代萊泰墓葬群Z號墓</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亞歷山大頭像 公元2世紀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保羅和亞歷珊德拉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尊男性頭像被認為是亞歷山大的頭像。其面部清瘦,面容平和,表現出了這個人物的年輕和英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雕像波浪狀的頭發,專家認為這種發型通常用于描繪神靈或英雄,是貴族常見的發型。在頭像后面佩戴了一個祭司專用的發帶,代表了與神溝通的能力,表明這尊雕像已經被“神化”。這尊雕像表現的是理想化的亞歷山大雕像,根據其發式和雕刻技術,表明其可能創作于公元2世紀左右。</p> <p class="ql-block">亞歷山大潘神雕像</p><p class="ql-block">希臘化時代早期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來自培拉,發現于“狄奧尼索斯之屋“以西</p><p class="ql-block">培拉考古博物館藏 </p><p class="ql-block">這件雕像被認為是反映亞歷山大與森林之神潘神相結合的產物。雕像右臂舉起,右腿前伸,由此推測原來完整雕像應該手持某種物品。雕像的姿勢和向上卷起的頭發帶有古希臘雕塑家留西波斯塑造的亞歷山大雕像的特征,頭上有個裝飾,可以看到中間有兩個小角,還有山羊的耳朵,專家認為這說明該雕像是亞歷山大被描繪為潘神的形象。對于潘神的崇拜在古代的培拉較為普遍。</p> <p class="ql-block">紀念章 約公元225-250年 金</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這個紀念章上正面描繪的奧林匹婭斯是目前已知的亞歷山大大帝母親奧林匹婭斯唯一的肖像。紀念章上的奧林匹婭斯頭發攏在后頸,頭戴帶狀頭飾和面紗,左手撩起頭飾和面紗。專家認為,這一姿勢可能與天后赫拉有關,也意味著肖像表現的是參加婚禮當天的奧林匹姬斯。背面描繪的是一位年輕女性側坐在一只海怪身上。專家推測,這個場景可能描繪的是阿喀琉斯的母親忒提絲送給阿喀琉斯鎧甲的故事。此紀念章是于公元225年至250年在韋里亞舉辦的紀念亞歷山大大帝的運動會上發行的。在公元2世紀和3世紀,人們對于亞歷山大的崇拜非常流行。與此紀念章一起被發現的還有帶有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肖像的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亞歷山大四德拉克馬銀幣</p><p class="ql-block">色雷斯的呂西馬科斯四德拉克馬銀幣</p><p class="ql-block">約公元前336年-前281年 金、銀</p> <p class="ql-block">亞歷山大金標幣</p><p class="ql-block">亞歷山大德拉克馬銀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種柱式簡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岩市|
金秀|
白城市|
金山区|
无为县|
深泽县|
新兴县|
阜康市|
仪陇县|
民权县|
沙河市|
海南省|
涞源县|
平邑县|
凤庆县|
靖江市|
同江市|
保靖县|
中西区|
和静县|
临猗县|
旌德县|
揭东县|
巴青县|
泸定县|
泗阳县|
汤原县|
二手房|
资溪县|
唐海县|
旅游|
正安县|
鄂托克前旗|
大理市|
饶平县|
黄大仙区|
修文县|
东港市|
浮山县|
治县。|
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