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麻將這東西,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我老人家卻是門外漢。看過幾回別人打麻將,雖然略微懂得打法,但因為沒有培養出興趣,怕輸錢,也怕得罪朋友,所以至今沒有上過場。</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關于麻將的解釋,《新華詞典》中有關詞條是這樣說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牌類娛樂用品。用竹子、骨頭或塑料等制成,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共136張。舊時多用來賭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我知道的情況看,這樣的解釋至少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該說的常識還沒有說到,二是“舊時多用來賭博”不符合實際。說到麻將的花紋或字樣,完全應該進一步加以闡明:主要分三色,即筒子、條子和萬字,每色從1到9各4個;加上東、西、南、北、中、發、白板各4個,共136張。因其形狀如磚塊,所以又稱打麻將叫“碼長城”。詞典說“舊時多用來賭博”,好象新時代就不用來賭博了。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賭風日盛,麻將連同已經絕跡的吸毒、嫖娼一起冒出來,大有蓬勃發展之勢。麻將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到了新世紀,它不僅“舊時多用來賭博”,簡直就是“用于賭博”了。</p><p class="ql-block"> 麻將是一種文化,可以算作中國的國粹之一。說它是國粹,毫無嘲弄、貶損的意思。因為在中國的舊文化、舊傳統當中,麻將不但能夠繼承下來,而且還在進步,在發揚光大;而原來跟麻將同被稱為國粹的東西,許多都被淘汰掉了。讀一些小說,看一些影視作品,知道最早它只在上海灘的有閑階級中流行,跟勞動者和窮人基本不沾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麻將的名聲很臭,連同賭博和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一齊被打入死牢。麻將一臭就臭了三十多年,到了20世紀80年代,麻將之風悄然興起,逐漸蔓延,進而深入千家萬戶,成為中國的一大景觀?!笆畠|人民九億賭,還有一億在跳舞”,頗有天下無事、歌舞升平的氣象。據稱,在中國的版圖上,又數四川此風最盛。有人打趣說,如果坐飛機從陜西到四川,一飛過秦嶺,就聽得見下面一片麻將聲了。不錯,在四川,無論街頭巷尾,或是林邊院落,總有人圍在一起,用麻將打發著日子。</p><p class="ql-block"> 麻將在中國得以普及,達到不分階級、不分年齡、不分性別的程度,當然有它的社會背景,這里且不去說它。麻將之所以能夠久打不衰,據玩家們說有幾大好處。一是可以掃盲,一個字不識的人一沾上麻將,便可認得一萬二萬。二是可以鍛煉身體特別是鍛煉手指頭,保持大腦的靈活性,從而預防老年癡呆。三是可以安置閑散人員,減少社會治安的壓力。四是可以滿足某些人的特殊需要,變個招數搞行賄受賄的勾當,在麻將桌上成就大事。反正好處還多,恕不一一列舉。麻將有打頭,其主要一點還是因為它的輸贏受著諸多因素的制約,從丟骰子、摸牌,到出牌、碰牌,具有極大的偶然性;技術再精,牌拿得再好,也不敢保證不給人家“點炮”。這一把輸掉了,可以寄希望于下一把。不像下象棋,棋藝不行必輸無疑,絕無僥幸取勝的可能。正因為如此,麻將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盡管麻將桌上有人因過度興奮而導致腦溢血,或打得入了迷而燒壞了鍋底,或無暇顧及小孩造成小孩溺水而亡,或因一言不合打架斗毆……但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還是相安無事,樂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然而,麻將也擺脫不了兩個極不光彩的名聲。一是“麻將心理”,二是打麻將總是跟賭博有牽連。打麻將的人都是單干戶,從不與人合作,巴不得那三方“和”不成牌;一邊竭盡全力做自己手上的牌,一邊挖空心思去阻礙、破壞別人。這種心理用在打麻將上,還算正常;用在生活上,情況就有點糟糕。鄰居間,一家要拆掉舊屋建新房;另一家想,你建一座新屋挨著我,我看著不順眼,找點碴子叫你建不成,我們大家都住破屋子吧。一個單位,幾十個人,分下來三個升職的名額,評來評去沒有結果,有人主張:干脆別評了,就是把名額作廢,也不能讓你三個撈到好處。這都是“麻將心理”在作怪。在許多場合,人們嘴上說打麻將是“娛樂”,可誰也不愿意打半天不“過錢”的素麻將。打麻將實際上成了賭博的代名詞。</p><p class="ql-block"> 對于麻將,人們通常有三種不同的態度。一種,麻將癡迷者,認為麻將是個好東西,在麻將之風盛行的今天,不打麻將的人要么弱智,要么腦殼“有包”。第二種態度,中庸、溫和,說“打點小麻將,吃點串串香”,是消遣,是享受,不傷和氣,也不耗費錢財。第三種態度,對麻將深惡痛絕,口誅而筆伐之。《聊齋志異》里有一篇小說《賭符》,寫一位賭徒遇到一位賭場高手(僧人),輸了許多錢。他的朋友想挽救他,給了他一道符,說此符包管撈回你輸出去的錢,但不能貪心,貪心符就不靈了。那位賭徒拿去一試果真靈驗。當他剛剛撈回起先輸出去的錢想再賭幾把的時候,就又開始輸錢了。他悟得“貪心不靈”的道理,從此改邪歸正,不再參賭。故事講完,作者借“異史氏”之口,將沉迷于賭博的人罵了個一塌糊涂。這段話文筆頗為精彩,讀者朋友如果有興趣,不妨拿來一讀。</p><p class="ql-block"> “盤旋五木,似走圓珠;手握多章,如擎團扇”。(《賭符》)從蒲松齡的記述中,可以知道當時賭博的方式有擲色子和打紙牌,麻將還沒有發明出來。搬演滿清故事的電影電視劇雖然偶有打麻將的情節,但是并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麻將最初共136張牌,打的是“老硬斗”。后來越打越簡單,去掉東、西、南、北、中、白、發,只打108張,打法叫“缺橋翻”“推倒和”,連白癡都學得會。近年來又在一般打法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打“血戰到底”“毛毛雨”。為了減輕久打的勞累,有人發明了“機麻”,傳統的“手搓”逐漸被淘汰。至于麻將將來怎么打,會不會由鼎盛走向衰落,被別的娛樂(賭博)形式所取代,現在還未敢妄下判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元江|
进贤县|
永善县|
奉化市|
玛曲县|
缙云县|
内江市|
昂仁县|
新疆|
遵化市|
肥西县|
缙云县|
淳安县|
汝州市|
喀什市|
隆尧县|
北京市|
屏东县|
高雄市|
泽普县|
井研县|
绩溪县|
桦川县|
呼伦贝尔市|
湖南省|
奇台县|
独山县|
柳江县|
璧山县|
沂南县|
阿鲁科尔沁旗|
五河县|
米脂县|
临武县|
高安市|
宁晋县|
永州市|
大名县|
新丰县|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