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海口市西海岸長流鎮(zhèn),有一座聞名遐邇的村莊——傳桂村。今天,我懷揣著對這個村子的敬意與好奇,走進傳桂村。</p><p class="ql-block">剛踏入村子,便被幾棵遮天蔽日的大榕樹所吸引。它們宛如歲月的守護者,枝繁葉茂,為村民和過往行人撐起一片清涼。樹下,一排排石凳整齊排列,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寧靜與悠然。這些石凳,不僅是休憩的場所,更是村民交流情感、傳承故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不遠處,一座名為“可繼坊”的老宅子靜靜矗立。門楣上那三個大字,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厚重。據傳,這座建筑始建于民國年間,“可繼”寓意著傳承與延續(xù)。歲月的洗禮讓老宅的墻面斑駁陸離,但那些古老的門扉和雕刻,依然訴說著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傳桂”,這兩個字背后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古代,“傳”有繼承之意,“桂”則象征著桂冠,寓意著希望子孫后代都能蟾宮折桂,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而傳桂村的名字,也與它的輝煌歷史緊密相連。這個僅有1700多人的村莊,曾走出22位黃埔將官,在抗日戰(zhàn)爭中浴血奮戰(zhàn),保家衛(wèi)國。這樣的榮耀,在海南眾多村鎮(zhèn)中實屬罕見,傳桂村也因此成為了人們敬仰的對象。</p> <p class="ql-block">傳桂村南臨海榆西線,與長流墟相連,東西走向,形似彎月,朝南門、向陽門分別矗立,宛如村莊的守護神。村前,一條平整的水泥大道伸向遠方,大道兩側是寬闊的田野,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沿著村道前行,古廟祠堂依次映入眼簾,它們承載著村民的宗族文化,形成了村中的文化長廊,訴說著傳桂村的古老與傳承。</p> <p class="ql-block">傳桂村現有近500戶,約2000人,居住著吳、洪、湯、劉、黃、陳六姓原住民。其中,洪姓曾是村中的大姓,但隨著吳姓人的遷入,洪姓人口逐漸減少,如今僅占10%。而吳姓人口多達1600人,是海口地區(qū)吳姓第一村。傳桂村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吳姓始祖吳賢秀,乃唐朝戶部尚書,1300年前入瓊落居海口江東一帶。其后人吳亮遷至與儒洪村相鄰的博合村居住,后與儒洪村合并,形成了如今的傳桂村。村名幾經變遷,最終在清同治年間定為“傳桂”,取月中桂花的寓意,象征著村莊的繁榮與昌盛。</p> <p class="ql-block">洪氏宗祠位于村前西端,祠堂前壁左右各開一門,建筑獨特,位置顯眼。站在祠堂前,思緒萬千,仿佛能看到洪氏先祖創(chuàng)建“儒洪村”的艱辛歷程。而毓篤宗祠,曾是吳氏宗祠,也是最早的私塾洗禮堂。后來,毓篤中祠建成后,學生們便在此上課。村里還有一片小湖,湖上荷葉漂浮,亭臺樓閣倒映其中,別有一番情趣,為傳桂村增添了幾分詩意與寧靜。</p> <p class="ql-block">傳統(tǒng)民居是傳桂村的另一道風景。磚木結構的瓦房,墻體由火山巖石壘砌而成,質樸而堅固。如今,大部分村民已建起了鋼混樓房,但仍有少數古老傳統(tǒng)民房得以保留。村中還有同德巷、大中巷等古老的胡同巷門,它們宛如城市的里弄,由火山巖石砌成的墻壁,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許多建筑雖已廢棄,但仍有相當多的房屋經過改造翻新,依然有人居住。老巷子狹窄而曲折,只能容摩托車通行,卻貫穿了全村的每一個角落。偶爾還能看到大戶人家的四合院子,傳承著古韻風采,讓人不禁對這村子歷史與文化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傳桂村,這座古老而充滿活力的村莊,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質樸的鄉(xiāng)村風貌,吸引著無數人前來探尋。今天,我終于遂了心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关县|
都匀市|
甘德县|
竹山县|
衡南县|
页游|
扶风县|
霍林郭勒市|
陈巴尔虎旗|
乐陵市|
图木舒克市|
宣汉县|
杂多县|
湾仔区|
靖远县|
北安市|
睢宁县|
呼和浩特市|
凌海市|
临海市|
呼玛县|
天津市|
阿巴嘎旗|
章丘市|
娄底市|
通海县|
耒阳市|
独山县|
固始县|
乾安县|
开原市|
德阳市|
祁阳县|
鄢陵县|
龙南县|
台南市|
鸡西市|
西充县|
翼城县|
镇坪县|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