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3月31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起了個大早,五點三刻出門,六點零三分就在府東花園公交站坐上開往千垛景區的游2路頭班車,前往正值盛花期的千垛油菜花田游覽。這是中國唯一以水岸垛田為特色的世界級農業文化遺產與灌溉工程遺產的景區,位于興化市缸顧鄉的千垛鎮,由于港汊密集,河如阡陌,生態原始,其“垛田”特色地貌享譽全球。自2009年4月當地開始舉辦菜花旅游節,知名度和美譽度日益提高。我這次到訪被譽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興化,其中的一個重要誘因就是想親眼欣賞一下大片油菜花開的旖旎風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時的興化天剛拂曉,春寒逼人。路上的車輛與行人很少,公交車上的乘客也很少,除在一個菜場附近下去五六位老人外,就只剩我、一位中年人還有一位外出垂釣小我一歲的老漢,全程再無他人上下車,于是司機一路順利,只用了不到半小時,就將我送到了千垛景區服務中心的下一站東旺南。選擇在這里下車,我是事先做過充足功課的。這里的北天橋是千垛景區的兩個進口之一,從這里走進去,比靠近游客服務中心的南天橋能夠更快更直接地進入景區登上觀景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車后穿過千垛公路,跟隨三三兩兩歲數比較大的當地村民來到入口處,景區尚未開放。一位干部模樣的中年人略帶詫異地詢問了我,隨后揮揮手讓我進去。通過橫跨在公路和路邊河道上的天橋,直接來到景區最北側的觀景臺。觀景臺顯然被精心設計過,據說高24米,呈幾何狀多層格局,便于不同需求的游客或登高賞花或選擇不同角度攝影創作。我在空無一人的觀景臺上上下下,選擇不同的視角,通過手機鏡頭觀賞晨霧繚繞中的金色花海和水道縱橫的垛田。遺憾的是清晨的太陽對我來說正是逆光,給觀賞的效果明顯地打了幾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隨著一陣喧語聲,手持掃把、鐵鉗、水桶等清潔工具的村民也開始陸陸續續進入景區,然后順著不同方向的阡陌小道,很快溶進了金色的田野之中。我與兩位老年婦女同行,閑聊中得知在這里做清潔工的都是當地的老年村民,做一天收入80元,最好的是栽種時節,種一天能夠多得20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與兩位村民分開后,我被成片成片青桿綠葉的黃花誘導著,漸漸走入垛田深處。曲水在垛田間環繞,小道在腳底下蜿蜒,耳邊有鳥兒婉轉的唱和與蜜蜂振翅的嗡鳴,眼前是隨風搖曳的金色花海。更醉人的是那幽幽的花香,肆意地蔓延在大自然的空間里。眼前的景色讓我回想起在觀景臺墻報欄里讀到的小詩:“……花影搖曳,是風在寫詩;香氣漫溢,是春在告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過游船碼頭,循人聲來到一處不大的空地,十余家攤主正在做開業前的準備。在與村民的交流中得知,景區里售賣小吃和當地土特產的攤位,都是管理方送予景區所在地東旺和黑高兩個村莊,再由村民抽簽取得資格后自行經營,收入歸己。看著攤主們忙碌的身影,聽著村民們的歡聲笑語,可以感覺得出他們的生活過得不錯。攤點的東側,是一幢三層小樓,門楣上方是“中國郵政”四個大字,想必這是當地主政者為豐富景區服務而專門設立的郵政設施。從敞開的大門走進的去,底樓是空的,從樓梯上到二樓,迎面是茶吧,估計還沒到營業時間,門用簾子欄起。上到開放式并建有兩個塔頂的三層平臺,憑欄遠眺,只見核心區的4600畝垛田被星羅棋布的河道所切割,形成金色塊面與青碧水網交織的巨型網格,猶如一幅金色“島嶼”與碧水交錯的壯麗畫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太陽漸漸升起來了,迎向陽光的數千畝油菜花泛著金光,無數條縱橫的河道耀出銀紋,農用船拖著漣漪滑向花田深處,一只白鷺掠過船尾,消失在茂密的花田中。遠處傳來的游客召喚聲打破了晨間田野的寧靜,我向西邊望去,游覽團的大隊人馬已開始進入景區。我于是結束千垛花海的巡游,從觀景臺前南行,跨過南天橋后,走出游客服中心的出口。來到千垛公路旁乘坐游1路公交車返回興化市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9點20分我在八字橋公交站下了車。這里是江蘇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坐落于此的有興化市博物館、鄭板橋·范仲淹紀念館、李園、四牌樓、興化縣署等十一個旅游景點及八字橋文化廣場和商業街區。我簡略游覽了重建但兩座呈八字形但磚橋和配套的一組雕塑,隨后拐進明清風格的街區,依據導航指引,直奔臨近的興化縣署。不幸的是始建于北宋淳化年間(約990-994年),二十余年后知縣范仲淹在此主持修筑海堤、興辦教育的縣署正在維修中,到處是黃沙石料,寸步難進。更不幸的是不僅縣署在修,毗鄰的鄭板橋·范仲淹紀念館、李園等歷史建筑和人文景觀都因維修而不對外開放。于是在當地人的引導下,來到一旁的興化市博物館參觀。這是一座仿宋代風格建筑,青磚灰瓦,建筑底層設有小橋流水,假山翠竹,頗有江南水鄉的感覺。一樓展示興化歷史; 二樓有施耐庵紀念館和鄭板橋專題展!前者展示施耐庵其人其事和研究資料與成果,后者展示鄭板橋的字畫,復刻了他當縣令時的書房,桌上擺著筆墨紙硯,看到墻上掛著他寫的賑災奏折復制件,我想起他“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詩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博物館走出,逐一欣賞了門前廣場右側十一座古井井圈,其中唐井宋井各4座、元2座、明井1座。隨后沿四牌樓路步行往東,來到昨晚漫游過的金東門附近,先后補游了明代被倭寇損毀而今修復的東岳廟、明永樂年至洪熙元年建造的具有典型明代風格府邸建筑群成家大司馬府,以及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的趙海仙洋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看時間已近正午,遂快步走到長安中路公交站,乘坐16路公交車返回府東花園。在下榻民宿取出雙肩包,辦妥退房手續,趕往一箭之地的興化汽車客運站,我將在這里乘坐下午一點四十分開往上海汽車客運總站的大巴,匆匆結束我四天三夜的春游蘇中之旅。</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绥阳县|
富平县|
白城市|
泸州市|
南漳县|
扬中市|
邓州市|
皮山县|
马边|
临汾市|
武义县|
寿光市|
新田县|
乐山市|
潮安县|
中山市|
丹棱县|
阳山县|
永顺县|
龙口市|
郑州市|
石狮市|
铁力市|
昌黎县|
且末县|
武胜县|
龙川县|
连江县|
张家界市|
辉南县|
军事|
弥渡县|
邻水|
敖汉旗|
贵南县|
安乡县|
赣榆县|
天峻县|
娄底市|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