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明時節雨紛紛……<br> <br> 3月29 日清明節前夕,細雨綿綿,真情濃濃,黃石收藏家聯誼會黨支部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一共12人,前往陽新縣革命老區龍港鎮,開展三月份黨員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強化黨員干部紀律意識。<br></h3> <h3> 全體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首先來到陽新縣龍港革命歷史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述鄂東南革命斗爭史,仔細觀看館內陳列的珍貴文物、歷史照片和文獻資料,讓黨員們了解到革命年代的艱苦卓絕和革命先輩們英勇無畏的事跡。使黨員們重溫了革命歷史,感悟紅色精神。? ?<br> <br> </h3> <h3> 龍港地處鄂贛邊界,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古鎮。大革命時期,龍港組建起鄂東南地區農村第一個黨組織,如春雷乍響,傳播黨的先進理論,喚醒人民群眾,指導革命斗爭。土地革命時期,龍港成為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根據地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云集中共鄂東南特委、鄂東南蘇維埃政府等48大機關,被譽為"小莫斯科"。<br> <br> </h3> <h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接續奮斗。<br> <br> </h3> <h3> 隨后,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冒著綿綿細雨參觀了龍港鎮紅軍街。這條老街曾是湘鄂贛邊區紅軍后勤中心,現存中共鄂東南道委舊址、彭德懷舊居等48處革命遺址。<br> </h3> <h3> 這條老街長約600米寬5米,青石板路面。兩旁建筑基本上都是始建于清末的二層單檐磚木結構,前均砌有2級石臺階,刷紅漆門板和地板。這就是有名的“紅軍街”,又稱龍港老街、鄂東南革命一條街、革命舊址一條街。<br> </h3> <h3> 據《陽新縣志》記載,龍港老街的雛形,始于元代末年。明代鼎盛,稱龍川市。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55年),清朝政府在此設龍港巡檢司和龍港市。清末民初,龍港街店鋪鱗次櫛比,旗幡招展,擁有商號、作坊300余家,甚是繁華,故有“小漢口”之稱。<br> </h3> <h3> 老街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彭德懷舊居紀念館,該紀念館的房產在紅軍用之前是龍港鎮大鹽商朱同仁私宅,一進七重,現保存有四重,宅外還完整保存“同仁巷”。在紀念館大家通過實物和圖片,感受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 ? <br> <br> </h3> <h3> 彭德懷(1898-1974)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湖南湘潭人,畢業于湖南陸軍講武學堂。<br> <br> <br><br> </h3> <h3> 1928年7月,彭德懷率部在湖南發動平江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11月下旬,紅五軍第一、三縱隊經三灣、古城到達寧崗縣城,與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在井岡山會師。<br> 1929年9月,李燦、何長工率紅五軍第五縱隊來到鄂東南陽新地區,開辟新的蘇區。<br> 1930年5月,彭德懷率紅五軍主力從湘贛地區來到龍港,同李燦、何長工率領的第五縱隊會師,開辟鄂東南革命根據地。<br> <br> </h3> <h3> 在龍港,彭德懷帶領龍港人民掀起了革命斗爭的高潮,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雖然他在龍港的時間不長,但其英勇善戰、艱苦樸素、平易近人、關心群眾的生動事跡,至今仍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br><br> </h3> <h3> 接著,黨支部帶領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前往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龍港紅軍烈士陵園,瞻仰鄂東南紅軍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圈,駐足默哀,深切緬懷革命英烈。? 黨員們在烈士紀念碑前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地重溫入黨誓詞。? ? <br> </h3> <h3> 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龍港紅軍烈士陵園內,鄂東南紅軍烈士紀念碑傲然聳立。<br> 3011座紅軍烈士墓整齊排列。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僅有29人,2982名無名烈士墓碑用編號代替了烈士的姓名,一個個數字在訴說著每一位無名烈士的壯烈和榮光,銘記著陽新縣20萬英雄兒女的英勇事跡。<br><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江县|
平潭县|
青龙|
贺兰县|
旬阳县|
丰城市|
高淳县|
沂源县|
洮南市|
白水县|
清原|
富民县|
开鲁县|
阿尔山市|
山西省|
岗巴县|
德保县|
越西县|
临夏县|
秦安县|
锡林浩特市|
鲜城|
综艺|
香格里拉县|
长子县|
仁布县|
青川县|
绿春县|
浏阳市|
山东省|
洞头县|
司法|
大方县|
石门县|
乾安县|
堆龙德庆县|
云林县|
泾川县|
罗江县|
巴彦淖尔市|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