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清明節之祭

酈儷君

<p class="ql-block">  開采了幾十年的石碌鐵礦,因為礦資源的枯竭,主礦坑于2017年底關閉了。俯視下的主礦坑,就如一個巨大的天坑,開采過的層面卻似令人震憾的工業梯田,那層層工業梯田,就如一代代礦山工人的接遞棒,一代接著一代,一環接著一環,遞接下去,最后形成凍感的工業梯田美景——石碌鐵礦國家礦山公園。</p><p class="ql-block"> 在這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季節里,我以一緒思憶,奠祭為礦山建設默默耕耘、默默奉獻的已逝的父母輩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碌鐵礦主礦坑(網上下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工作中默默奉獻:程懷勤</span></p> <p class="ql-block">  程懷勤端著飯碗,蹲在門前默默地吃著飯,似乎在思考著什么,偶爾也抬起頭來與家人或者鄰居說上幾句話,清癯的面龐上也會露出幾絲平和的微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懷勤</span></p> <p class="ql-block">  程懷勤,1938年生,籍貫廣東省揭陽市。程懷勤兒時的命運是坎坷的。其父母育有兄弟倆人,其父早逝,母親拉扯著尚幼的程懷勤兄弟倆艱難度日。但在程懷勤之兄七歲、程懷勤五歲之時,其母親也撒手人寰,留下幼小苦命的兄弟倆了。幸好,還有個祖母依靠,程懷勤兄弟倆便與祖母相依為命,在家靠著微薄的田地維持生計。解放后,家里分得了一點田地,在政府的照顧下,生活逐漸有所改善。</p> <p class="ql-block">  1956年以前,十多歲的程懷勤都是在家務農、種田,以維持最基本的生活。1957年,19歲的他參加了云路公社程畔大隊程畔村的青年突擊隊、民兵,也在程畔村農業社務農、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程懷勤在海南鐵礦的大招工潮流中,報名來到了海南鐵礦。程懷勤來到海南鐵礦后,曾經居住在中一區383號,到海南鐵礦銅礦車間從事運礦工作。后來,又被調到460米銅礦從事煉銅工作。1961年8月,該銅礦因故下馬不再生產,停業了。</p> <p class="ql-block">  當時,海南鐵礦開展“大躍進”活動,當時的采場分散。根據采場分散的特點,采礦工作分別由一、二、三礦區擔負完成。</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期,程懷勤與李旺才相識并結婚,妻李旺才也是于1958年招工時期來到海南鐵礦的,六十年代也曾在海南鐵礦當炊事員。當程懷勤工作繁忙之時,其妻李旺才便打理著家庭事務,默默支持著程懷勤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8年5月22日,程懷勤與老友們合影(右一為程懷勤)</span></p> <p class="ql-block">  1961年6月,程懷勤被安排在海南鐵礦一礦區530M食堂當炊事員。程懷勤因為少時曾經受過苦難,因此特別珍惜當工人的崗位工作,他工作主動、積極、努力。為了鼓勵鐵礦工人的工作積極性,當時的海南鐵礦都是按季度來評比先進以獎勵、推進工人上進的,而程懷勤卻是經常獲得季度先進生產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  1963年,又被安排在海南鐵礦基建總隊400米的基建食堂當炊事員。由于生活拮據,程懷勤很想自己種菜賣給食堂以增加家庭收入,但因為當時條件不允許,在操作過程中便不了了之了。</p><p class="ql-block"> 1965年8月,程懷勤又被安排在海南鐵礦行政處福利科當炊事員。在四清運動中,程懷勤加入了鐵礦革命工人協會。</p><p class="ql-block"> 在六十年代,單位安排給程懷勤從事的崗位是食堂炊事員。雖然,食堂炊事員不用跟礦粉打交道,不用風吹日曬,相比較于在礦山層面工作的工人來說,程懷勤是幸運的。但程懷勤認為,食堂炊事員技術性不強,在企業中不好發展,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覺得,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也有好學上進的精神,所以,他還是希望能從事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人崗位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懷勤與老友們合影(右一為程懷勤)</span></p> <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程懷勤攜家跟隨大部隊到四川省冕寧縣瀘沽鐵礦工作,參加支援內地“三線”建設。在那里,他先后被安排在四川瀘沽鐵礦礦山當炊事員、在四川瀘沽鐵礦后勤福利組當綜合修理工、管道工。</p><p class="ql-block"> 管道工是一個具有技術性和責任性的職業,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和知識。管道工需要對管道系統的設計、安裝、維修和保養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并且遵守相關的規定和標準,確保管道系統的質量和安全性。</p><p class="ql-block"> 程懷勤喜歡管道工的崗位,他覺得這是一門有技術的工人工作崗位,從此之后,他認真鉆研管道工的修理技術技能。</p> <p class="ql-block">  1973年8月,程懷勤又跟隨大部隊調回石碌,參加海南鐵礦第三期擴建工程。回到海南鐵礦以后,他被安排在礦建機動科當管道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懷勤與同事們合影(第二排右二為程懷勤)</span></p> <p class="ql-block">  1976年,當礦建朝陽區建成了棟棟平瓦房以后,程懷勤一家便與大家一起搬進去居住了。平瓦房的門前都是相通的,鄰里鄰居之間串門、來往特別方便,因此,鄰里鄰居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和諧。</p><p class="ql-block"> 1982年7月13日,根據省經委粵經字[1982]203號文,除了在云浮硫鐵礦施工的460名同志,調去云浮硫鐵礦成立建安公司以外,其余職工并入海南鐵礦,成為海南鐵礦的二級單位“海南鐵礦基建工程管理處”,即海南鐵礦建設公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懷勤全家照</span></p> <p class="ql-block">  1982年10月,程懷勤又調到海南鐵礦動力車間當管道工。程懷勤便是在動力廠綜合車間當管道工,并且一直兢兢業業。多年的管道工的崗位工作,讓他靜靜地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技術判斷和修理管道技術。</p><p class="ql-block"> 動力車間原系海南鐵礦石碌工程處水電車間,于1956年成立。中間經過多次變更,1986年1月9日,動力車間又更名為動力廠,下設幾個車間,其中就有綜合車間。動力廠辦公樓位于海南省昌江縣石碌鎮礦區公園路,與礦山公園相鄰,是海南鐵礦主要輔助生產單位之一,擔負著公司生產、居民生活的電力供應、氧氣生產銷售和通訊綜合業務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88年10月,程懷勤在礦山已工作了三十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工業部為鼓勵國企工人繼續努力工作,以及表彰為礦企做出三十年的貢獻,便為在礦企工作了三十年的工人頒發了榮譽證書,程懷勤也獲得該證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懷勤從事冶金礦山事業三十年榮譽證書</span></p> <p class="ql-block">  程懷勤在海南鐵礦(海南鋼鐵公司)動力廠綜合車間在當管道工的崗位中,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經常性加班加點工作。</p><p class="ql-block"> 記得,當程懷勤家人在吃飯時,有時,我卻未見程懷勤的影子,便問程懷勤妻子李旺才,為啥沒見阿叔吃飯啊。只見程懷勤之妻李旺才仿佛已是習以為常,輕描淡寫地說,他加班了,晚些回來吃飯;或是說,他加班了,不回來吃飯了。</p> <p class="ql-block">  由于他的忘我工作和認真負責精神,以及他自己的一套修理管道技術,因此,他接連獲得1994年、1996年、1997年度的“海南鋼鐵公司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多次榮獲“先進生產工作者”。并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獲得中國城鎮供水協會頒發的榮譽證書,表彰程懷勤為我國城鎮供水事業艱苦創業努力工作做出積極貢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懷勤榮獲1994年度海南鋼鐵公司勞動模范稱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懷勤榮獲1996年、1997年度海南鋼鐵公司勞動模范稱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懷勤獲得1991年、1992年、1995年度海南鐵礦(鋼鐵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榮譽稱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獲得中國城鎮供水協會頒發的榮譽證書,表彰程懷勤為我國城鎮供水事業艱苦創業努力工作做出積極貢獻。</span></p> <p class="ql-block">  1998年4月,在海南鋼鐵公司動力廠綜合車間當管道工的程懷勤提出了退休申請,這時的他已有四十年工齡年滿六十歲,多年的勞累讓他的背部已微駝,多年的勞累使他身體多病、清清瘦瘦。</p><p class="ql-block"> 2014年,程懷勤因病去世,享年76歲。</p><p class="ql-block"> (注:程懷勤身份證是1936年12月生,此以檔案底為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以工作為先:黃史輝</span></p> <p class="ql-block">  黃史輝,原名黃衛光,1940年生,籍貫廣東省潮陽區,居住在原鐵礦三小東面的新東區。黃史輝年青時長相英俊,文靜而具有書生氣質,在他來海南鐵礦工作的同鄉中具有一定的威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史輝</span></p> <p class="ql-block">  1948年,黃史輝在家幫助務農。1950年起就在本村橋頭小學讀書,后因家庭經濟困難,中途失學兩年,回家幫助種田。1953年復學讀書,1955年,由于他表現突出,被選舉為學生會副主席。1956年在學校參加中國少年先鋒隊,被選舉為中隊委員,15歲就在本村高小畢業。17歲就進入關埠公社第二農業中學讀書,那時還被選為班干部。1957年在家鄉農業社種田,并參加了青年突擊隊。</p> <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斗》的決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正值熱血青年的黃史輝,看到全民大煉鋼運動的如火如荼場面,熱情高漲,便向公社支部報名自愿參加,得到了批準,也加入到該大煉鋼運動中來。</p><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17日,在廣東省潮陽縣關埠公社的推薦下,黃史輝來到了海南島三亞田獨鐵礦,該鐵礦位于海南島南端崖縣榆林港東北十二公里處,于1960年礦石被采完。黃史輝被安排到田獨礦區安由(游)火車站當調車員,他的工作責任還包括加煤加水,那時,他才18歲。在田獨礦區安由火車站當調度員期間,黃史輝努力認真工作,不斷學習技術、要求進步。</p> <p class="ql-block">  1958年,海南鐵礦的采礦工作分別由一、二、三礦區擔負完成。</p><p class="ql-block"> 1959年,黃史輝被安排在生產三區裝運車間行車小組當轉軔工,在此期間,他積極參加車間的宣傳組織工作。1959年至1960年期間,單位每個季度都要評出先進生產者,而黃史輝每季度都會獲得此榮譽。</p> <p class="ql-block">  1960年9月,黃史輝調到石碌三礦區當車輛修理工。接著,先后在石碌第三礦區黎日景所在的小組做采礦工,北三510米任維修工。1964年5月,又調到一礦區維護工段當車工。</p><p class="ql-block"> 維護工段是擔負著采礦、運輸車間的主要生產設備電鏟、潛孔鉆、推土機、裝載機、壓風機的事故檢修和計劃小修等任務。</p><p class="ql-block"> 車工是一項具有職業技術的崗位工作,該技能在工作中要求較高。黃史輝在學好基本功——安裝夾具、調整車床、選擇和刃磨刀具的基礎上,認真學習如何精確地對工件內外圓柱面、端面、錐面、圓孔和螺紋等型面的切削加工、使用量具進行精度檢驗及誤差分析、維護保養機床和工裝等知識,以及實踐技術操作,不斷提升自己的車工技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2年5月1日,黃史輝在石碌鐵礦與來鐵礦工作的同鄉們合影(第一排左三為黃史輝)</span></p> <p class="ql-block">  1962年調整時期,取消了一、二、三礦區,成立石碌礦區。1965年“四清運動”后,黃史輝被調到石碌礦區維修車間,在張世均所在的鍛工小組當鍛工。1966年初,維修車間改為維護工段,黃史輝繼續在維護工段當鍛工。</p> <p class="ql-block">  1974年,5號穿孔機組機長丁龐文被樹為“學大慶標兵”。</p><p class="ql-block"> 1975年10月16日,礦黨委授予采礦車間穿爆工段5號穿孔機組為“標兵機臺”,該機組榮獲“標桿機組”榮譽稱號,礦黨委號召全礦機組向#5穿學習(即#5鉆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海南鐵礦志》記載:“自1976年至1979年間,海南鐵礦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大慶經驗,樹立了自己的學大慶先進典型——學大慶標兵機臺5號穿孔機,號召全礦職工’學大慶,趕5號’,掀起比學趕幫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p> <p class="ql-block">  1977年,37歲的黃史輝在海南鐵礦“學大慶、趕五號”的群眾運動中,成績顯著,表現突出,被海南鐵礦革命委員會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在后來的工作中,他經常被評為先進個人,但他從不自傲,都是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努力認真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77年上半年度,黃史輝在“學大慶,趕五號”群眾運動中,成績顯著,被海南鐵礦革命委員會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77年度,黃史輝在“學大慶,趕五號”群眾運動中,被海南鐵礦革命委員會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  記得在1988年下半年,我們技校內燃機班三名女生被安排到采礦部維修車間實習,在維修車間車工組當組長的黃史輝看見我熱情地與我打招呼,但轉身回到車工小組里,他又嚴肅認真地帶領組員們工作,一絲不茍地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p><p class="ql-block"> 1991年11月23日,海南鐵礦召開職代會團(組)長會議,討論通過礦《崗位技能工資試行方案》。為了更好地提高車工技術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務于采礦工作,并做好傳幫帶的工作。1993年3月27日,已經53歲的黃史輝參加了海南鋼鐵公司第三屆高級技工《冷加工班》培訓,堅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理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3年3月27日,黃史輝參加海南鋼鐵公司第三屆高級技工《冷加工班》培訓(第二排左四為黃史輝)</span></p> <p class="ql-block">  黃史輝能這樣一頭撲到工作中,這還離不開妻子林麗娟對他無私的奉獻和默默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黃史輝經常是因工作忙無法照顧家庭。在其妻林麗娟的記憶中,黃史輝基本上沒休息過,總是以工作為先。林麗娟記得,有一次,春節期間休息在家的黃史輝,看到單位領導開著車來接他回單位工作,因為有緊急配件需要加工,于是,單位領導趕緊接這位組長去救急。黃史輝二話沒說,穿上衣服就上車,心里想著趕快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史輝與妻林麗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妻子林麗娟前后生育那三個兒子時,黃史輝都因工作太忙一直未守候在妻子身邊,就連妻子生育第三個孩子后結扎的當天,他也因為工作忙無法抽身陪護在妻子身邊。黃史輝的妻子是感到很委屈的,但她理解自己丈夫的工作事業心,她支持丈夫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一心撲在工作上的黃史輝也知道自己對妻子的愧疚,而黃史輝的勤勞是有目共睹的,下班回家,他便馬上到菜園開墾菜園、種菜、澆菜。或者,見到家里無肉食,便去石碌河邊抓捕魚以填補家用。</p><p class="ql-block"> 記得一個春節前夕,海南鐵礦采礦部單位的人敲鑼打鼓向新東區9棟(現為新東區47棟)走來,原來是黃史輝獲得海南鐵礦“先進生產工作者”榮譽稱號,他們來給黃史輝家貼對聯來了。那時的黃史輝剛從菜園回來,才知道單位組織的這個暖心活動,他也感動了很久。后來,原在海礦采礦場工作的黃史輝的兒子黃瓊武,也獲得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榮譽稱號,父子在不同的年代里以自己的努力和汗水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和榮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史輝與工友合影(右三為黃史輝)</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史輝與工友合影(右一為黃史輝)</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史輝與工友們合影(左二為黃史輝)</span></p> <p class="ql-block">  1996年3月,已有38年工齡的黃史輝光榮退休了。當黃史輝居住在新東區的原平瓦房屬于危房重建翻新后,看到重建翻新后新房的新面貌,黃史輝很高興,便在新建起的那棟新東區住宅房前留影,以示紀念,因為,這里留有他半生的難以忘懷的記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史輝在翻新重建的平瓦房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記得2017年春節,我去新東區老房給老人家拜年,記憶中曾經的門牌號是新東區9棟,于1960年12月建成,大門朝向是南邊,門前幾十米遠的地方便是一個很大的魚塘,那是兒時的樂園。后經過單位翻修,門牌號已改為新東區47棟,大門朝向是北邊,大魚塘已被以土填平,其上長出很多郁郁蔥蔥的竹子和其他不知名的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史輝與妻林麗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那時,看到黃史輝的身體健康狀況已是每況日下,行走已不是很方便,但他依然樂觀和熱情地向我招呼問候,詢問我的生活工作近況。歲月才翻過近一年的日歷,黃史輝卻在2018年1月23日因病去世了,享年77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注:黃史輝的身份證是:1936年9月19日,該文以原檔案底為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平凡中努力工作:黃振聲</span></p> <p class="ql-block">  “當焊接出現難關時,單位領導都會讓黃振聲出面解決。特別是在完成大選工程尾礦管和輸送管的管道安裝中,黃振聲以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組員工作。”這是黃振聲所在單位對他的評價。</p><p class="ql-block"> 黃振聲,1936年生,中共黨員,初中文化,祖籍廣東省普寧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振聲</span></p> <p class="ql-block">  1949年前,黃振聲共有兄弟姐妹三人,家境貧困,家人有時幫人家做短工,主要靠做竹貨等維持生計。而黃振聲和姐在家鄉占隴公社西社大隊西湖村種田、拾柴火、放牛,黃振聲也曾在1946年至1948年上過三年的小學。在家庭生活特別困難之際,兒時的黃振聲還曾到鄰鄉、鄰村討飯吃。</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在1950年至1953年間,黃振聲又先后在占隴公社西社大隊新考村、西湖村放牛、種田。1954年至1955年秋,黃振聲又參加占隴公社西社大隊西湖村互助組,并且重新復讀小學。1955年秋至1958年9月,黃振聲參加了占隴公社西社大隊西湖村農業社,在農業社中,他曾當過社委、生產隊長、治保委員、團支委、保管員、民兵等職。</p><p class="ql-block"> 黃振聲還記得那時的他熱情、積極性很高,并于1956年2月15日在家鄉入團。他清晰地記得,當時他入團的介紹人是黃啟光、黃啟利,然后,他用筆記錄了下來。1956年至1958年,黃振聲在占隴公社西社大隊西湖村農業社獲得兩次優秀獎,兩次先進綜保委獎。</p> <p class="ql-block">  1958年,黃振聲隨著海南鐵礦的大招工潮流來到海南鐵礦,并于1958年9月29日被安排在海南鐵礦的一礦區維護工段145米車卡維修組當礦卡修理工。1958年黃振聲來到海南鐵礦參加工作以后,因其母親年老多病,家鄉的生活主要依賴他微薄的工資來支撐。</p><p class="ql-block"> 黃振聲來到海南鐵礦工作后,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崗位,認真學習,努力工作。1959年,黃振聲獲得海南鐵礦兩次先進生產工作者,下半年度標兵獎,兩次五好團(員)獎。1960又獲得一次紅旗手獎,一次五好團(員)獎。</p> <p class="ql-block">  1961年,黃振聲調到一礦區維護工段礦區維護站當電焊工,在那里學到了電焊焊割知識和技術。</p><p class="ql-block"> 1962年6月,黃振聲之繼父病故;1963年3月,其祖母也病故,黃振聲受到這接二連三的不斷打擊。他的母親因病不能勞作,弟弟又在讀書,因此,黃振聲每月都需要寄錢回去贍養母親和撫育弟弟,生活很是艱辛。</p><p class="ql-block"> 1964年,黃振聲經人介紹與同鄉的陳楚鄉相識、結婚,剛開始是居住在石碌東區的茅草房,后搬到礦建朝陽區居住。</p> <p class="ql-block">  1965年5月,黃振聲又調到基建工程公司綜合隊、基建安裝隊當電焊工。在那里,他努力學習,工作認真,不斷提升自己的焊割技術。1965年9月1日,黃振聲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的入黨介紹人是黃奕山(工人)、張祿厚(安裝隊副隊長)。</p> <p class="ql-block">  1966年,為支援內地“三線”建設,承包建設四川瀘沽鐵礦,黃振聲攜家跟隨大部隊一起前往四川冕寧瀘沽鐵礦。剛到那里,他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的崗位依然是電焊工,他堅守著焊工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其實,在去四川之前,黃振聲有過思想斗爭的,那時,他身體健康欠缺,身患肝病,是否要去四川工作?他有些猶豫了。后來,他在聽了單位的動員報告后,感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應只是關注自己個人的事情,應該為社會主義事業,為世界革命貢獻力量。他想到焦裕祿不也是有肝病嗎?他的病比焦裕祿的較輕,焦裕祿都能堅持工作,難道他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他想,在這工程緊張的時期,他可以一邊治療一邊堅持工作。</p><p class="ql-block"> 黃振聲到達四川冕寧瀘沽鐵礦后,隨即投入到工作中,他經常加班加點,自己有病從未計較,有時醫生叫他休息,他也不休息。在工作中他經常搶著重活干,關心同志勝于自己。在行軍中,組織上照顧他一個臥鋪,但他見別人有病,自己主動讓給別人,還主動幫助職工家屬砍柴,經常做好人好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振聲全家照</span></p> <p class="ql-block">  1973年11月,黃振聲又攜家隨著大部隊回到了石碌,被安排在海南鐵礦基建工程管理處礦建機修隊工作,曾當過電焊班副班長。那時,在礦建機修隊電焊班工作的黃振聲,他的電焊技術是拔尖的。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的電焊技術,而且還做好傳幫帶工作,同樣也嚴格要求自己的徒弟。</p><p class="ql-block"> 1985年,黃振聲被評為海南鐵礦年度先進生產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黃振聲在礦建機修隊從事的是高溫作業的焊工崗位工作。他熱愛本職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因為其焊工技術拔尖,因此也得到大家的尊重。對于年青焊工,黃振聲都會做好傳幫帶工作。即使工程任務重,時間緊,他為了出色完成任務,仍然抱病上班。他是一個工作積極,任勞任怨,團結協作精神好,能夠出色完成任務的礦山老職工。</p> <p class="ql-block">  在黃振聲之女黃素敏的記憶中,她的父親黃振聲是個十足的工作狂。她記得她的父親黃振聲在一次抬大機床時,扭傷了腰椎,從此之后,只要天氣有變,其父的腰部就會作痛。她還記得,在兒時,父親經常會給她們講很多中外名人的事跡,至今許多故事還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振聲與妻陳楚鄉抱著孫子</span></p> <p class="ql-block">  1988年6月,黃振聲因體弱多病,提出了病退申請。2021年3月,黃振聲因病去世,享年85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黃振聲的身份證是1930年7月生,此以檔案底為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鄰居阿姨:李旺才</span></p> <p class="ql-block">  2005年,我們居住的朝陽區那棟平瓦房要翻修,我們就暫且居住在娘家老東區,但女兒還在原海鋼六小上學,路遠不方便,于是,女兒的中午飯就打算約在李旺才阿姨家吃。當去征詢李旺才阿姨意見時,她高興得很,馬上說:“好好,沒關系,以后有啥事需要幫忙的就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旺才</span></p> <p class="ql-block">  李旺才,1941年生,籍貫廣東省中山市。</p><p class="ql-block"> 1949年,8歲的李旺才在廣東省中山縣小蘭公社讀書,中途,因家庭經濟困難,她只好輟學去務農種田。1956年,年僅15歲的李旺才便參加本村農業社去務農種田。</p> <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李旺才跟隨1958年的海南鐵礦大招工潮流也來到了海南鐵礦,并被安排在海南鐵礦鋼鐵廠當工人。1959年至1960年5月間,李旺才又被先后安排去海南鐵礦裝運二區、銅礦、八公里磚瓦廠當工人。</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期,程懷勤與李旺才相識并結婚,居住在海南鐵礦中一區383號,育有三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旺才與家鄉姐妹們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海南鐵礦工作,李旺才終于感受到了“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體味。</p><p class="ql-block"> 1960年6月,李旺才又跟隨單位到陵水縣飛機場支援建設。1961年,當她又回到海南鐵礦后,便被安排在海南鐵礦銅礦當炊事員。1962年7月,她又調到海南鐵礦民建隊當工人。1963年9月,再次調到海南鐵礦行政處楓樹下食堂當炊事員。</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李旺才也攜家跟隨大部隊到四川省冕寧縣瀘沽鐵礦后勤福利科當炊事員,曾與其夫程懷勤一起在同一個炊事員崗位上并肩工作。1970年8月,李旺才又被調到四川瀘沽鐵礦民建隊當材料工。</p><p class="ql-block"> 1973年,李旺才跟隨大部隊又回到海南鐵礦后,就被安排在礦建第二食堂當炊事員。當原廣東省冶金礦山建設公司并入海南鐵礦后,1982年9月,李旺才便在海南鐵礦食堂管理科礦建第二食堂當炊事員。</p><p class="ql-block"> 李旺才就這樣一直穩穩平平地在礦建第二食堂當炊事員。1991年2月,年已50歲、勞累了33年的李旺才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  李旺才在單位的工作上是退出了崗位,但卻又回到家里承擔了重要的角色,先后幫忙兩兒帶著兩個男孫。李旺才育有三兒,三兒又各育男孫,這對渴望擁有貼心“小棉襖”的李姨來說真覺得有所失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旺才、老伴程懷勤與孫子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記得我女兒出生以后,李旺才高興得合不攏嘴,連說女兒“好!好!好!”因為我們居住的房子是平瓦房,鄰居與鄰居之間的房子門前都是連通,方便了鄰居的串門、交流、溝通。于是,李旺才有事沒事都要過來看一眼在襁褓中的我女兒。我女兒滿月時,李旺才就迫不急待抱起我女兒,看著小不點的眼神滿是喜悅和疼愛,就好象是自己的親孫女一樣。我女兒小時每年生日,李旺才都會帶著孫子阿龍一起過來慶賀。看到我們忙時,她會疼愛地抱起我的女兒到她家里逗玩。她常羨慕地說,這個是我的孫女該多好!給我當孫女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旺才帶著大孫龍仔與我的女兒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女兒約三四歲時,一次,跟隨外來陌生的幾位小朋友走后不見了。李旺才知道后著急了,心不自覺地緊張,那可是她疼愛的“小孫女”呀。</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我們開動摩托車驚慌尋找時,李旺才也著急去尋找。一路上不斷問詢近鄰和熟人,終于在礦建大道上,一位熟人看見李旺才就告知我女兒一個人在大道前面走的去向。于是,我女兒又平平安安地回到家,李旺才一顆懸著的心才落了地。</p> <p class="ql-block">  2005年,我們居住的平瓦房要翻修,我們就暫且居住在娘家老東區,在原海鋼六小上學的我女兒的中午飯就約在李旺才家吃飯。</p><p class="ql-block"> 我女兒上大學后,每次回來石碌,都會去探望問候一下老姨李旺才。</p><p class="ql-block">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旺才的老伴程懷勤因病去世了,曾經活力十足的李旺才也漸漸走向了衰老。李旺才從行路不便至癱瘓的八年中,我目睹了她先柱柺后癱瘓在床,穿著“紙尿褲”不能自理的過程。也體會到李旺才在半夜有時按著四五次電鈴的惶恐和無助。她是不愿去麻煩子女的,也不愿給子女造成累贅,但現實卻是不如人愿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照顧李旺才的二兒程少鋒、二兒媳林榮</span></p>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居民愛心志愿者去探望她時,看到她那瘦弱的身體,滿嘴無牙凹陷的臉龐,以及那迷茫的眼神,我那時的心是酸酸的……</p><p class="ql-block"> 我說:“李旺才阿姨是個好人”。</p><p class="ql-block"> 周邊近鄰們也說:“李旺才阿姨是個好人”。</p><p class="ql-block"> 居民愛心志愿者陳海英來探望李旺才時也說:“李旺才阿姨是個好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3年5月母親節,居民愛心志愿者探望癱瘓的李旺才</span></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李旺才因病離世了,享年83歲。</p> <p class="ql-block">  逝者已逝,石碌鐵礦的露天資源也已枯竭,但石碌鐵礦國家礦山公園的新打造新崛起,那礦業博覽園記載的礦山開采的機械歷史——1965年大連工礦車輛生產的1691型耙犁機,專為礦山設計的重型運輸設備礦卡即礦山卡車,1987年遼寧撫順挖掘機廠生產的WK-4型四立方電鏟,1991年湘潭電機廠生產的ZG80-1500-S直流工業電機車等等,以及那些曾奮斗在礦山各崗位的礦山職工們,將留駐在昌江縣石碌鐵礦歷史長河的永久記憶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一:1996年由日本小松制作所生產的32噸小松HD325-6型重型柴油卡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二:專為礦山設計的重型運輸設備礦卡即礦山卡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一:1991年湘潭電機廠生產的ZG80-1500-S直流工業電機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二:1965年大連工礦車輛生產的1691型耙犁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一:1987年遼寧撫順挖掘機廠生產的WK-4型四立方電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二:1997年由山東推土機總廠生產的TY320B型推土機。</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參考資料:摘自《海南鐵礦志》(1939-1983)。已故者的親屬口述或提交資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邛崃市| 广昌县| 淅川县| 沾益县| 启东市| 托克逊县| 苍南县| 汝南县| 金塔县| 灵台县| 商丘市| 德保县| 兰溪市| 莎车县| 昆山市| 武隆县| 灵武市| 铁岭市| 南康市| 江油市| 改则县| 永城市| 宣城市| 咸阳市| 建湖县| 太湖县| 红安县| 田林县| 安庆市| 定兴县| 沧州市| 宁河县| 东城区| 克山县| 葫芦岛市| 铜陵市| 泊头市| 炉霍县| 中山市| 株洲市|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