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考古表明,我們的祖先早在大約2萬年以前就勞動、生息、繁衍在沱江流域,同時證明沱江兩岸有許多的漢墓,位于沱江中游的古資中沱江兩岸已發現多處漢墓群。2025年1月13日和15日,資中縣船城歷史文化交流群兩次組織考察了唐明渡六座崖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考察紀實(一)</span></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3日,資中縣船城歷史文化交流群羅成、楊永康、張恩華、許平輝、宋國英等五名文物保護志愿者、文史愛好者,前往位于沱江南岸的明心寺鎮唐明渡村考察“唐明渡二號崖墓”。</p> <p class="ql-block"> 元月初,當地村主任廖祖國告訴筆者村里有多座崖墓,他們已經考察過一處崖墓,發現不少雕刻圖案,我們將其崖墓取名“唐明渡一號崖墓”。</p> <p class="ql-block"> 唐明渡二號崖墓,位于荒山野嶺,距離山腳約20米、距離山頂近10米。雜草叢生、荊棘密布,根本沒有上去的路,大家冒著危險,披荊斬棘艱難的攀援而上,大約20分鐘后,終于到達目的地。墓穴洞口很小,需匍匐前進,先兩腿進去,然后爬到緩慢移動身體進入。</p> <p class="ql-block"> 二號墓穴約10米深,高2.4米、寬2.5米,前后三進,兩邊分別建耳室,里面有石馬、佛像(數處)、祭臺、石刻花卉、屋檐(數處)、瓦當(數處)、斗拱(數處)、石灶(兩口)等等。從第一室進入第二室,前邊有三道門,進去的門口有一龕可能以前塑著一武士像,已經被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唐明渡“二號崖墓”</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家只顧在洞中仔細考察,殊不知洞外天色已晚,在羅成提醒下,大家于是趕緊下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考察唐明渡二號崖墓視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考察紀實(二)</span></p> <p class="ql-block"> 1月15日,資中縣船城歷史文化交流群羅成、楊永康、張恩華、許平輝、宋國英、范冬梅、雷先勝七名文物保護志愿者、文史愛好者和一名出租車司機再次考察唐明渡村崖墓,先后又考察了五個崖墓。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視頻附在: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日記(摘要二)文章里面的。</span></p> <p class="ql-block"> 因為我們1月13日去考察古墓便了解到古墓深藏在荒山野嶺的懸崖峭壁上,根本沒有路去接近。于是我們這次帶著鐮刀、鋤頭、鋼鋸和登山的繩索。憑借著這些工具開避出小路,冒著危險,披荊斬棘攀援而上,緩慢艱難的爬上山腰,然后順著懸崖邊,尋找一座座古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上山</span></p> <p class="ql-block"> 約二十分鐘爬上懸崖邊,然后順著懸崖盲目的尋找古墓。終于發現一座古墓,之前已經發現兩座古墓,故將此墓命名為“三號古墓”。</p><p class="ql-block"> “三號崖墓”長5.7米、寬2.8米、高2.5米,構造比較簡單,一室一廳。里面只有一個很完整的石棺,沒有發現其他的文物、石刻圖案和文字。只是門口石壁上有石刻,但風化嚴重,圖案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唐明渡“三號崖墓”</span></p> <p class="ql-block"> 結束三號崖墓的考察,大家慢慢的下山與另外幾名文物保護志愿者、文史愛好者匯合,繼續探險其他的崖墓。大家幾上幾下,雖然是寒冷的冬天,但個個汗流浹背,體力消耗很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下山</span></p> <p class="ql-block"> 其間相繼發現三座崖墓,其中兩座因巖石倒塌暴露在外,墓受損嚴重,沒有發現文物、石刻圖案和文字。另外一座位于危崖之處,有垮塌的危險,為了大家的安全,我們未能靠近考察。</p> <p class="ql-block"> 大家又繼續尋找之前當地村民發現的一號崖墓。為了減少大家的體力消耗和沒有目的的攀爬,志愿者許平輝打前站,終于找到了目標,于是大家又不顧疲勞,按照許平輝開避的山路而上,終于到達懸崖邊上的第一號崖墓。</p> <p class="ql-block"> “一號崖墓”,規模與我們之前考察的“二號崖墓”接近,長約11米,高2.4米,寬2.5米。墓穴門洞較大,洞口上方也有石頭屋檐、瓦當和斗拱,洞口兩側分別豎著有圖案的石刻。</p><p class="ql-block"> “一號崖墓”前后三進,里面兩側有數個耳室,文物蕩然無存,但發現有三處雕工精致的石屋檐、瓦當、斗拱。最后一室左邊有祭臺,中間有根上小下大的圓型石頭立柱,極像精致的華表,做工考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唐明渡“一號崖墓”</span></p> <p class="ql-block"> 兩次前去資中縣沱江南岸唐明渡村探秘崖墓,發現的六座崖墓,初步判斷是東漢早期的墓葬。雖然墓室里文物早已被盜,但里面的構造、保存下來的石刻像、石屋檐、瓦當、斗拱、石馬、石刻花卉、石棺、祭臺、石柱(極像精致的華表)、石灶、石床、古陶片等等和一些暫未辨認出的圖案,對于研究我國兩漢時期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狀況,雕刻、繪畫和建筑藝術,社會風俗、宗教信仰等情況有著重要的意義。希望引起政府部門重視,及時申報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四川省知名古建筑模型制作師、四川農業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模型制作的廖勇超老師,得知情況后,于2025年1月21日專程前往考察,他初步判斷這些是典型的漢墓葬,有些石刻圖案很少見,其中雕刻的樓梯圖案反應出漢代人已經建造樓房了。</p> <p class="ql-block"> 文物保護志愿者、文史愛好者們為了傳承祖國優秀文化遺產,不懼風吹雨打,不畏嚴寒酷暑,爬山涉水,披荊斬棘,冒著生命危險,自費考察文物古跡,向他們致敬!</p> <p class="ql-block">攝影:張恩華、宋國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大渡口区|
连云港市|
扬州市|
定远县|
贵南县|
尼勒克县|
桃源县|
阿鲁科尔沁旗|
松桃|
自治县|
夏邑县|
磐安县|
微山县|
钦州市|
阳春市|
邵东县|
安阳市|
娄底市|
龙川县|
乌拉特后旗|
江油市|
辰溪县|
岳阳县|
本溪|
普陀区|
嵊州市|
固始县|
九江县|
濮阳县|
葫芦岛市|
漳平市|
梧州市|
惠东县|
贡觉县|
伊通|
遵义县|
西乌|
中宁县|
收藏|
五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