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li><b>啟程</b></li></ul><p class="ql-block">西北大環線,也被稱為青甘大環線,是一條經典的國內自駕旅游線路,途徑多個著名的自然景觀景點和歷史文化遺址,既有遼闊的草原,又有茫茫大漠,更有七彩丹霞和翡翠般的湖泊,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而又令人心神向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3日,一車4友,從北京出發,開啟了自駕西北大環線的旅程……</p> <ul><li><b>Day1:陜西榆林(7月13日)</b></li></ul><p class="ql-block">從北京進入大西北環線,約有1500多公里,路上需要兩天的時間,因此我們把第一站設在了陜西的榆林市。</p><p class="ql-block">今天全天就是跑路,除了在服務區吃飯休息,四友輪流駕車,一直奔馳在高速公路上:京港澳→京昆→淶淶→榮烏→靈河→呼北→滄榆;穿越河北,橫跨山西,說說笑笑之中,跑了750公里,于下午6點左右進入陜西的榆林市。</p> <p class="ql-block">榆林是一個古老的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明成化年間,</span>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上,榆林古城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也是邊疆貿易的中心及漢族與西北少數民族文化交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榆林古城以其堅固的城墻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而聞名。城墻高約十幾米,頂寬十米,底寬約十六、七米,用黃土夯筑,外側包以青磚,形成了堅固的城垣。目前在榆林古城仍保存有一些古跡名勝,其中以鼓樓、凌霄塔最負盛名。</span></p> <ul><li><b>Day2:甘肅白銀(7月14日)</b></li></ul><p class="ql-block">進入西北大環線,一般選擇西寧為入口;我們之所以選擇甘肅白銀,是為了要去河西走廊的起點烏鞘嶺看看,然后由烏鞘嶺直奔青海門源觀賞油菜花田;這條路也可以說是西北大環線上的一個分支,路上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們很是期待。</p><p class="ql-block">早晨起來先在榆林古城老街溜達了一圈,然后跟隨著導航向白銀出發;今天的路程約七百公里,全程高速,四友輪流駕駛,一路上談笑風生,下午六點左右到達甘肅白銀市。</p> <ul><li><b>Day3:去青海門源的路上(7月15日)</b></li></ul><p class="ql-block">早晨從甘肅白銀市出發,目的地是青海門源,可以走連霍高速(G30)再轉國道海天線(G338)直達;我們在連霍高速上走了約150公里后,從安門收費站出來,沿著縣道 X202走了約 6 公里,就到了著名的河西走廊的起始點烏鞘嶺。</p><p class="ql-block"><b>- 烏鞘嶺</b></p><p class="ql-block">?烏鞘嶺位于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是河西走廊的起點,主峰海拔3562米,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通要道和兵家必爭之地。這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有著其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歷史上有 “得烏鞘嶺者得河西”之說。</p> <p class="ql-block">烏鞘嶺的地理位置很奇特,處于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匯處,是河西走廊的東大門;兩千多年前,年僅二十歲的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span style="font-size:18px;">率領大漢軍隊,迎著烏鞘嶺上的獵獵朔風,金戈鐵馬,挺進千里,直搗匈奴,收復了河西走廊。而如今,一切皆成過往,曾經的烽火連天</span>,刀光劍影的兵家必爭之地,早已成為了靜美祥和的旅游觀光景區,吸引著<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無數游人慕名而來,并為之感懷……</span></p> <p class="ql-block"><b>- 本康丹霞</b></p><p class="ql-block">從烏鞘嶺出來后,按照導航指引,由天互公路轉上了G338(海天線),也就走了百十公里,路旁山洼里的一片丹霞地貌吸引住了我們,旁邊還建有停車場,于是我們把車停好前往游覽。</p><p class="ql-block">?原來此地是本康村,仍屬于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山清水秀之中,掩藏著一片由紅色砂礫巖構成的山體,巖石高低錯落造型奇特,線條舒緩形態多樣,山坡上修建了棧道及涼亭,是一個小眾化的免費景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康丹霞具有獨特的地質價值,而其壯美的自然景觀更是吸引了過路的游客,人們可以在不同角度下,觀賞到丹霞地貌形態不同的造型,并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span></p> <p class="ql-block"><b>- 天堂寺</b></p><p class="ql-block">離開本康丹霞沿著G338繼續前行,也就行駛了幾公里,來到了一個小鎮叫天堂鎮,其名源自于小鎮里的天堂寺。</p><p class="ql-block">說起天堂寺,是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藏傳佛教寺院,初建于唐憲宗年間,</span>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鼎盛時僧侶達千余人,素有“天堂八百僧”之稱。寺院四周群峰環抱,林木蔥郁,大通河從寺前蜿蜒流過,山清水秀,氣候濕潤,一片瑞祥之氣。</p> <p class="ql-block">走進天堂寺,吸引人視線的,是那些宏偉莊嚴而具有濃郁藏族風格的寺廟建筑。那濃烈的紅黃藍白色彩,古樸的藏傳佛教圖案,白色墻壁中鑲嵌著狹長的窗欞,讓人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悠悠的神秘感……</p><p class="ql-block">沿著臺階緩緩走上去,一層比一層視野開闊,一層比一層更壯觀。在寺院最高處的那座建筑就是 “小布達拉宮”,據說是按照西藏布達拉宮縮小比例依山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甘肅省內寺廟眾多,天堂寺做為藏傳佛教,在甘肅乃至整個藏區都享有較高的聲譽,其寺廟建筑也是獨具特色。天堂寺內主要的建筑還有釋迦牟尼殿(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千佛殿(供奉宗喀巴大師,藏傳佛教格魯派創立者)、文殊殿(供奉文殊菩薩)、時輪學院(講經、論法、修業、傳宗)等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信仰的地方,就是神圣的地方,特別是在藏傳佛寺中,這種神圣感更加強烈,即使你是一個普通的游客,也會充滿了敬畏之心,仿佛你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是的,人生如同夏花,開到荼靡,去如落葉,</span>無論一生多么的精彩奪目,來來去去之后終會隨風零落。<span style="font-size:18px;">心若止水,萬念歸一,修心修德,</span>方得永恒寧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堂寺,一座安靜祥和的寺院,愿你護佑那些心靈純凈品行善良的人們……</span></p> <p class="ql-block">從天堂鎮出來已經下午5點多了,距離今天的目的地門源還有140多公里,西北地區落日較晚,晚上八點多太陽才落山呢,趕到門源時間足夠了。</p><p class="ql-block">繼續沿著G338前行,沿途的風景很是迷人;清澈的大通河蜿蜒曲折地一直伴隨在公路左右,<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腳下的小山村也</span>?半遮半掩半朦朧;途中還路過一個叫做“仙米國家森林公園”的景區,若不是為了趕時間,我們可能就直接開進景區了……</p> <p class="ql-block">終于,在夕陽西斜的時刻,車窗外隨風飄來了一陣陣的花香,沒幾分鐘,一片片油菜花田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是的,我們到達了青海門源,今晚入住在青石嘴鎮夏都假日賓館,明天觀賞門源最負盛名的百里油菜花田。</p> <ul><li><b>Day4: 青海門源油菜花田( 7月16日)</b></li></ul><p class="ql-block">提起門源的油菜花田,那可是中國的四大油菜花海之首(青海門源、云南羅平、江西婺源、貴州安順),而且門源的油菜花海十分大氣,體現了西部地區豪放不羈的風格,近百萬畝油菜花形成的百里油菜花海,造就了門源波瀾壯闊的特有奇觀,成為了青海旅游最大的亮點。</p><p class="ql-block">在門源,有許多觀賞油菜花海的景點,隨便去哪一個都不會讓你失望;我們的計劃中要去兩個地方,一個是青石嘴的圓山觀景臺,可以居高臨下 360度全方位地欣賞花海;另一個是浩門農場的油菜花田,可以近距離地融入到花海之中。</p> <p class="ql-block"><b>- 青石嘴圓山觀景臺</b></p><p class="ql-block">青石嘴圓山觀景臺,就在青石嘴鎮里,位于門源百里油菜花海的核心區域,是觀賞花海的熱門地點,距離我們住宿的夏都假日賓館也就兩公里左右,驅車幾分鐘就到。</p><p class="ql-block">沿著景區棧道一步一步向圓山觀景臺攀登,眼中的景色驚艷無比,四周都是豪放的金色花海,我們身處的觀景臺在花海中沉浮著,似乎成為了大海中的一座孤島……</p> <p class="ql-block">登頂圓山觀景臺,<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居高臨下 360度全方位地欣賞花海;七月的門源,油菜花開正當時,金黃色的花田</span>綿延無盡上百公里,一望無際的花海如詩如畫,綠色的青稞田和金黃色的油菜花田相間映襯,給人帶來一種美好的視覺享受;雖然天空有霧,能見度不是很好,可<span style="font-size:18px;">朦朧的霧氣飄飄渺渺地繚繞于其間,遠方的山峰時隱時現,更是宛如仙境般神秘莫測。</span></p> <p class="ql-block"><b>- 浩門農場油菜花田</b></p><p class="ql-block">浩門農場也在門源的青石嘴鎮,距離圓山觀景臺不是很遠,也就是個7、8公里,走圓山大道,再轉岡大公路,路兩旁全是金燦燦的油菜花田,這些花田都屬于浩門農場管轄,有十幾萬畝。</p><p class="ql-block">公路兩側出現了幾條分岔的簡易道路,縱深通向油菜花田;我們沿著其中的一條,驅車駛向花海深處……</p> <p class="ql-block">浩門農場原為青海門源監獄的一個勞改農場,現在歸屬于青海監獄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管理,有十個生產大隊,是一個以種植<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方小油菜、生產加工菜籽油而聞名的農業生產基地,在青海省的農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農場位置寬闊平坦,土地肥沃,十幾萬畝的油菜花田一望無際,因此浩門農場被劃為 </span>“百里油菜花海” 主展區及觀光農業核心區,并被評定為青海省4A級風景區;我們上午游覽的青石嘴圓山觀景臺一帶的百里油菜花海,其實就是浩門農場的油菜花田,只不過上午是從高處往下看,而現在是與花海近距離接觸,身處位置不同,感受也不同。</p> <p class="ql-block">置身花海,如同踏入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夢境;百花爭艷,花香四溢,其美麗之境難以言表,每一步都充滿了驚喜與浪漫;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人在花中走,猶如畫中游。人賞花,花映人,身在花叢中,賞花人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情不自禁,手機、相機并舉,把賞花人的倩影留在美麗的花海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浩門鎮頭塘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觀賞完浩門農場的油菜花田后,時間尚早,我們準備去照壁山景區(油菜花海坡地景觀)繼續觀賞油菜花海,也就二十幾公里路;車行至岡青公路的一個路段時,不料前面封路禁行,我們只好右轉開上了一條小公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路不是很寬,雙向車道,中間的隔離線是紅黃白三種顏色的標線,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 “彩虹路” 嗎?通過一個村口,墻上有門源浩門鎮頭塘村的標牌,沿著彩虹路繼續往前開,視野突然開闊起來,路兩旁的景色可把我們給驚呆了……</span></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景色,與我們看過的青石嘴百里油菜花海又有所不同,花田多在坡地上,立體感很強;在青稞麥田和油菜花田的雙色襯映之下,紅瓦白墻的小村莊,隱隱約約地閃現在郁郁蔥蔥的樹木叢中,著實又為這秀美的景觀增添了幾分美麗的色彩,<span style="font-size:18px;">勾勒出一幅秀美的鄉間田園風光畫卷。</span></p> <p class="ql-block">風吹過田野,青色麥浪滾滾,金色花海搖曳,鄉間田野,是大地的詩篇,每一行都寫著生命的韻律,讓來到這里的人們,深刻感受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同時,這也是大自然賦予給那些熱愛旅行的人們最美好的禮物,我們歡快地用相機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沉醉于這絢麗多姿的花海之中,每一朵花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span style="font-size:18px;">單單一朵油菜花看起來并不起眼,甚至還有點卑微,但是它純凈淳樸、積極向上,與伙伴們相互扶持,共同成長,勇敢追求理想和美好,終于綻放出最美的光彩,匯成一片片美麗的花海,給人們帶來溫暖和愉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人們眼里,油菜花代表著希望、勇氣和成功,象征著純潔、平凡和奉獻;其花語有 “奮斗”、“加油”、“努力”、“快樂” 等等,特別是其諧音 “有才華” 更是成為了網上的流行語,常用來形容那些努力奮斗有才華的女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心中有夢,眼里有光,腳下有路,未來可期;揮手向這個美麗的小山村告別,懷著</span>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追求,我們合力擊掌:加油……</p> <ul><li><b>Day5: </b><b style="font-size:18px;">門源 </b><b>→ </b><b style="font-size:18px;">祁連</b><b>( 7月17日)</b></li></ul><p class="ql-block">祁連縣在門源縣的西邊,都歸屬于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轄;<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離開門源前往祁連縣,兩地相距也就 200 公里左右,可這段路程不僅是數字上的跨越,更是風景與文化的穿梭;這是一段典型的西北風光路線,途中所游覽的景點較多,估計我們得跑一天了。</span></p><p class="ql-block"><b>- 岡什卡雪峰(門源縣)</b></p><p class="ql-block">崗什卡雪峰位于門源縣北部,海拔五千多米,屬于祁連山山脈,常年積雪不化,吸引了大量的登山愛好者前往登山;我們就是普通的游客,到此就是為了觀賞一下雪峰的壯觀景色……</p><p class="ql-block">早晨收拾好行李,從青石嘴夏都假日賓館出發,也就二十幾公里路,驅車直達岡什卡雪峰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p> <p class="ql-block">從景區游客服務中心乘坐擺渡車,沿著山路大約行駛 8 公里,到達七彩瀑布平臺,后面的路程只能徒步或騎馬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選擇前往海拔4150米的觀景臺或海拔4350米的登山者大本營,近距離感受雪山的壯麗;當然,你可以繼續向上攀登 6 公里,直達海拔5254米的岡什卡主峰,伸開雙臂與雪峰相擁。</span></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七彩瀑布平臺繼續向前走了一段,大約一公里吧,試圖前往海拔4150米的觀景臺,可最終還是放棄了;一是高原反應帶來的體力不支,高海拔下徒步如負重載,舉步維艱;二是山上云霧繚繞,大團大團的云層遮住了山峰,即使到了觀景臺也可能什么都看不到;我們決定就在七彩瀑布平臺附近轉轉,同時等待云霧的消散,如果沒有云霧遮擋的話,在七彩瀑布平臺也能觀賞到雪峰的真容。</p><p class="ql-block">七彩瀑布海拔高度為3800米。?瀑布是由山澗中的地下水匯集而成;由于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在流經瀑布下面的山體時,便沉淀附著在了山體表面,長年累月久并形成了多彩巖層,<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光線的折射下會閃現出各種顏色,因此被稱為七彩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七彩瀑布周邊的景色還是不錯的;兩側是由碎石和巖石形成的山體,<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稱為流石灘?,它的形成是由于</span>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的侵蝕?;中間則是寬大的山澗,山澗中潺潺流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游客們在這里可以欣賞到集瀑布、雪峰、碎石和巖壁為一體的自然奇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是在冬季,七彩瀑布更是美妙壯觀;那時瀑布成了冰瀑,</span>各種形狀各異的冰掛、冰鐘、冰柱等,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出五彩斑斕的色彩,與岡什卡雪峰一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構成了一幅如夢似幻的畫面。</span></p> <p class="ql-block">莫道浮云終蔽日,總有云開霧散時;是的,我們的等待沒有被辜負,岡什卡雪峰在我們面前露出了真容,那一刻,我們心跳不已,白雪皚皚,雪峰入云,恍然之間產生了一種高山仰止之情……</p><p class="ql-block">在青海,藏族人口多達 150 多萬,約占全國藏族總人口的 22% ;居住在門源縣的藏族被稱為華熱藏族(來源于歷史上的華熱部落),而岡什卡雪峰正是華熱藏族所崇拜的第一神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對神圣的雪峰,你的感覺是震撼、敬畏、肅穆,在這種氛圍中你的心靈也仿佛得到了凈化。</span></p><p class="ql-block">時間已近中午,乘坐擺渡車返回到景區游客服務中心,稍微休息片刻,簡單吃了點路餐,駕車前往下一個景點:花海鴛鴦濕地。</p> <p class="ql-block"><b>- 花海鴛鴦濕地(門源縣)</b></p><p class="ql-block">花海鴛鴦濕地距離岡什卡雪峰景區也就十公里的路程,驅車十幾分鐘就到了。</p><p class="ql-block">花海鴛鴦濕地屬于祁連山草原的一部分,當地人稱之為“亂海子”,這是由于其濕地里的湖泊是由 108 處泉水噴涌匯集而成,同時在湖畔周邊還散布著<span style="font-size:18px;">眾多的水洼;春夏時節,一群群的鴛鴦等水鳥飛到這里,在水面上游弋嬉戲,與草原上的野花、水洼里的淺草相映成趣,頗有一番 “</span>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 的意境,<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代的文人墨客對此以 “ 花海鴛鴦 ” 為名。</span></p> <p class="ql-block">夏日,正是青藏高原最美好的時候;壯美的祁連山草原起伏和緩,簇簇野花隨處可見,<span style="font-size:18px;">藍天白云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純凈透徹,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span>讓人賞心悅目;沿著湖畔漫步拍照,真是有種優哉游哉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花海鴛鴦濕地的景色真的很美,美的讓人不舍離去;清末詩人廖蘇曾有一闕《浪淘沙》,描寫的就是花海鴛鴦的景色:“ 海鏡浪花翻,抹凈塵沙。東風吹影綠參差,漾煞鴛鴦成對對。以此為家,冰水紀年華,行樂交加,浮塵隨風即生涯。身處風波都不管,哪個如他??”</p><p class="ql-block">這首詞不僅描繪了花海鴛鴦的自然景色,還表達了作者對和諧、寧靜生活的向往,這不也正是當今世人所追求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嗎……安靜地坐在湖畔,愜意地抽顆小煙兒,看著美景養養眼發發呆,這不是挺自在的嗎……</p> <p class="ql-block"><b>- 峨堡古城遺址(祁連縣)</b></p><p class="ql-block">從花海鴛鴦景區出來后,驅車直奔祁連縣,途中路過一個古城樓,停車一打聽,原來此地是祁連峨堡古城,為青海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哈哈,來過路過別錯過,下車溜達一圈看看唄。</p> <p class="ql-block">峨堡古城位于祁連縣峨堡鎮,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交通樞紐作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北出甘肅,東至西寧的必經之地,素有“青海北大門”之稱。</span>作為絲綢之路南路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峨堡古城曾是東西方商旅、使節的重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現存的峨堡古城始建于元代,已經歷了近七百年的歷史滄桑;<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峨堡古城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古城樓,是當地政府通過現代保護措施,在原古城遺址上復建的,通過旅游業的發展以便更好地對外展示峨堡古城曾經的輝煌歷史和文化底蘊。</span></p><p class="ql-block">我們在峨堡停留時間不長,也就是圍著古城樓轉了兩圈;天空很晴朗,可總有層層黑云在城樓上空聚集,給人一種黑云壓城的感覺;但,黑云壓城城更堅,這座古老的城堡在西北人民的努力奮斗下,一定會重現當年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b>- 阿柔大寺(祁連縣)</b></p><p class="ql-block">離開峨堡古城,沿著S302繼續向祁連縣進發,也就行駛了40幾公里,路邊一座古樸別致的寺廟吸引住了我們。</p><p class="ql-block">這座寺廟叫阿柔大寺,位于祁連縣阿柔鄉,是祁連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藏傳佛教圣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秀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游客前來游覽參拜。</p> <p class="ql-block">阿柔大寺又稱為 "阿力克大寺”,源于歷史上駐牧于青海海北藏族地區的阿柔部落,始建于清順治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進入阿柔大寺,映入眼簾的是精美的藏族寺廟建筑,這些建筑在傳統藏式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了漢式殿宇的建筑風格;護法神殿、大經堂、藏經閣、護法神殿、八寶如意塔、轉經長廊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個建筑群錯落有致,</span>造型別致,古樸典雅;每一處都透露出莊重與神圣。</p> <p class="ql-block">在阿柔大寺的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八寶如意塔;這八座如意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字排列,形似迥同,內容各異,主要記載了佛祖釋迦牟尼從出生到涅槃的八大業績;佛祖一生功德無量,普度眾生,八大業績只不過是一個縮影,八寶如意塔也只是一個概括,是人們對佛祖信仰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在許多藏傳佛教寺院中,都建有這樣的八寶如意塔,這是藏傳佛教寺院的一個主要特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佛塔前,你屏住呼吸,放平心態,可以感受到藏傳佛教的深厚底蘊和信仰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寺廟里游客不多,肅穆安靜;可能是距離繁華鬧市偏遠的原因,<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里尚未被過度開發,仍保留著那種原始的古樸與神秘。</span>廟堂內<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燈瑩瑩,梵音裊裊,香煙縷縷,彩幡飄飄,使得寺廟更顯得神秘與寧靜。</span></p><p class="ql-block">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平和與寧靜,也讓你產生一種敬畏感;點燃三只清香一盞酥油燈,面對眾佛虔誠叩拜,為親朋好友祈求平安幸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阿咪東索景區(祁連縣)</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距離祁連縣城(八寶鎮)越來越近了,從阿柔大寺出來后,沿著S302繼續行駛二十幾公里就可到達祁連縣城所在地八寶鎮;中途我們拐上了一條岔道,前往阿咪東索景區;這可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距離也不遠,幾公里的路程,怎么也得去轉一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咪東索景區很大,占地面積得有一百多平方公里,除了大面積的原始森林、高原草甸之外,核心景區面積也有十幾平方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到達景區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可能是時間偏晚的原因,沒有看見其他游客,我們乘坐的景區觀覽車等于是我們的專車,哈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咪東索景區由一條巨大的山谷貫穿,沿著大峽谷底的公路前行,兩旁是茂密的森林和起伏不平的草甸,沿途可以欣賞到林海、草甸、溪流、遠山、村莊、田園……滿眼都是綠色,典型的西北高原生態環境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咪東索為藏語,意為眾山之神,被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們敬奉為祁連眾山之王,而漢語則稱為牛心山。我們從阿咪東索景區里看到的牛心山,是山的南坡,基本上被綠植覆蓋;山腳下是茂密的森林及綠草如茵的牧場。沿著大峽谷前行,遠遠地就能看見巍峨聳立的牛心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咪東索里面的景點有高原牧場、草原花海、冰溝林海、萬佛崖、經幡祈愿臺、盆景灣等,海拔高度在3000米之上,全部玩下來怎么也得一天的時間;鑒于時間緊迫,我們只去萬佛崖、經幡祈愿臺和盆景灣溜達了一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萬佛崖是一處絕妙的自然奇觀,就在牛心山南坡的半山腰;由于山體在雨水等外力的作用下產生滑坡,在半山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凹陷,山體邊緣的巖石經過長期的自然風化及溶蝕作用,形成了類似佛像群體的形態。當地藏民對萬佛崖極為崇拜,認為是 108 尊佛像的化身(藏民手中的念珠是 108 顆);因此藏民們路過萬佛崖時,總要下馬叩頭、跪拜一番,獻上哈達等祭品,乞求神靈的保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萬佛崖前,感覺有些恍惚,成群的石像在陽光的照射下,姿態萬千,神秘莫測,仿佛里面蘊藏著無人知曉的天機;在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時,也被神秘的藏傳佛教文化所感染,這難道僅僅是天然的巧合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經幡祈愿臺又被稱為經幡塔,就在萬佛崖旁邊不遠處,沿著長長的木棧道即可到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經幡是一種用棉布、麻紗、絲綢等材料制成的長方形彩旗,有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分別象征著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而且在經幡上還印有經文、佛像、神馬等圖案,藏民們通過懸掛及更換經幡來表達對神靈的敬意和祈福的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懸掛經幡是千百年來流傳于藏族地區的一種宗教習俗,有著自身修行、利益眾生的功德。風每吹動一次經幡,就如同將上面的經文誦讀了一遍,因此,哪里有經幡,哪里就有善良吉祥,經幡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這里,我們雙手合十,許下心愿,祈求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盆景灣是阿咪東索景區中一個重要的景點,之所以稱為盆景灣,是由于這里的地理位置處于一個山谷之中,周圍的山峰和樹木構成了一幅精美的自然盆景景象??,景觀非常獨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盆景灣內生長的植物以沙棘為主,一看就有些年頭了,雖然樹干矮小,可樹枝遒勁有力,盤根錯節,透著一股滄桑之感;那錯落有致的布局,那姿態各異的造型,根本無需任何雕琢,自然就形成了美妙絕倫的盆景景觀;放眼望去,藍天、白云、遠山……與這片沙棘林景致交錯在一起,撐起了盆景灣唯美的畫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盆景灣的景色確實讓人驚嘆,遠看,是以遠山為背景的山水大盆景,清靜幽雅,韻味不盡,充滿了詩情畫意,是大自然的神奇縮影;近觀,隨便選一株,就是一個絕妙的樹樁小盆景,有的盤根錯節,亭亭如蓋;有的橫飛豎掛,凌空欲飛;有的枝展葉舒,婀娜多姿;那細膩的紋理,不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嗎?那獨特的韻味,不恰似一首無聲的旋律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盆景灣,一個令人稱奇的地方,身處此境,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這里既有山河大地的雄渾壯麗,又有園林雅致的細膩婉約,真可以說是盆景之中見歲月,方寸之地現乾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靜下心來,欣賞著盆景灣的景色,同時也在細細地品味人生:盆景之美,在于其濃縮自然,雕琢生命,在平平淡淡中散發自己獨特的韻味;而人生也是如此,不求榮華富貴,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快樂和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懼未來,不念過往,不負當下……如此,安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山返回途中,路過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站,司機停下車,說里面有藏羚羊,建議我們去看看;嗯,藏羚羊是國家瀕危保護動物,非常珍貴,這個必須去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站是一個獨立的院落,建筑主體是兩棟漂亮的樓房,周圍是一些救助收養的動物棲息的場所,我們看到有巖羊、白唇鹿、黑頸鶴等動物,這些動物基本上生活在青藏高原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救護站外圍的大草甸上,我們看到了一只被救助的藏羚羊;它是那樣的弱小,那樣的孤獨,安安靜靜地臥在草叢之中,兩只略帶驚恐的眼睛望著我們,仿佛在訴說著昨天發生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據記載,在八十年代初,我國境內約有藏羚羊幾十萬只;由于人類的偷捕獵殺,藏羚羊數量急劇減少,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只剩下了七萬余只;短短的十年間,僅僅在青海的可可西里地區,每年被獵殺的藏羚數量就達到兩萬多只;這是血淋淋的數據啊,數據之下映射著是人類的貪婪、欲望及瘋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什么原因導致藏羚羊被人類瘋狂屠殺呢?一個字:錢!藏羚羊身上的底絨非常精細柔軟,質地極佳,而用藏羚羊底絨制成的披肩被稱為沙圖什(波斯語:羊絨之王),是世界公認的最精美最柔軟的披肩,其價格高達幾萬美元;正因如此,藏羚羊的毛皮就顯得格外珍貴,一張藏羚羊皮可以賣到幾千美元。特別是在八十年代后期,隨著西方時尚界對沙圖什的追捧以及國際市場需求的增加,直接導致盜獵者開始大規模瘋狂地屠殺藏羚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望著眼前草甸上那只孤獨驚恐的藏羚羊,我們的內心止不住地抽泣;可可西里,那個廣袤無垠而又孕育著高原精靈的土地,在80、90年代,卻曾經是個充滿殺戮的地獄;在利益的驅使下,那些貪婪的盜獵者,對藏羚羊開始了瘋狂屠殺;記得 2004年國內曾上映過一部電影《可可西里》,以紀錄片的手法向觀眾展示了可可西里藏羚羊的生存現狀,以及一批民間志愿者為保護藏羚羊所付出的沉重代價。隨著槍聲倒下的,不僅僅是藏羚羊,還有那些保衛藏羚羊的勇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青海,第一批保護藏羚羊志愿者中的代表人物是杰桑·索南達杰,他曾是青海治多縣的縣委副書記;起初他想組織一支反盜獵的武裝隊伍,卻因為沒錢沒人沒物資而困難重重;但他保護藏羚羊的信念沒有動搖,經常只帶著三四個兄弟去對抗打擊盜獵團伙。1992年,他自籌資金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武裝反盜獵的隊伍,并幾十次追捕盜獵者而深入無人區,抓獲幾十名盜獵犯罪分子 ,繳獲藏羚羊皮幾千張。1994 年 1月,在又一次追捕盜獵者的行動中,遭到盜獵者的襲擊;索南達杰為保護藏羚羊與18名持槍偷獵者對峙,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倒在了可可西里的隆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杰桑</span><b style="font-size:18px;"> · </b><span style="font-size:18px;">索南達杰成為了可可西里一座無可替代的豐碑;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樣的勇士,可可西里的守護之路終露曙光;政府于1995年成立了可可西里省級自然保護區,并在1997年將其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并出動武警嚴厲打擊盜獵捕殺藏羚羊的犯罪活動。隨著國家對藏羚羊保護力度和執法力度的增強,青藏高原的藏羚羊種群正在逐漸恢復。2000 年?藏羚羊的數量增加到10萬只;2012年?數量上升到17萬只;到了2024年?,我國藏羚羊的野外種群數量已經恢復到了30多萬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園,這里有著各種各樣的生命,不同生命互相連接,共生共榮,這個地球才能充滿生氣而又豐富多彩;否則,這個地球可能會毀滅于貪婪自私的人類手中,可可西里就是一個縮影,一個見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記住: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別讓藏羚羊的最后一滴眼淚成為人類永遠的記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離開阿咪東索景區,驅車九公里,到達祁連縣城所在地八寶鎮。小鎮不大,卻風光無限;平靜寬闊的八寶河穿鎮而過,小鎮的周圍就是著名的兩大神山卓爾山和牛心山。我們入住網上預定好的圣峰景觀山莊,站在客棧的樓頂平臺,周圍的景色一覽無余,大自然的美好讓人忘卻了身體上的疲憊。這家民宿距離卓爾山景區出入口很近,步行就可以去;今天也累了,溜溜跑了一天,游玩了五個景點,但累并快樂著;明天去觀賞卓爾山的風景,那將又是一個美麗驚艷的時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未完待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03.31</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墨江|
临泉县|
逊克县|
莱州市|
弥勒县|
集贤县|
盐源县|
中超|
靖江市|
渝中区|
本溪市|
长垣县|
台山市|
瓮安县|
门头沟区|
东台市|
东阿县|
韶山市|
井研县|
沈阳市|
密山市|
潼南县|
柳江县|
江永县|
巴东县|
张家界市|
沾化县|
铜山县|
孟津县|
恩平市|
龙川县|
灌阳县|
建湖县|
特克斯县|
商城县|
鱼台县|
烟台市|
安岳县|
通榆县|
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