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村,一個如夢如幻的地方,一個勾連現實和歷史的地方。定格地圖,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出它的確切位置,擁有870余年歷史的白鷺村位于江西省贛縣的最北端,毗鄰興國和萬安,又有一腳踏三縣之稱。這里至今保留著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濃厚的客家文化,是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村。 眾所周知,在封建時代女性是不能涉足祠堂的,死后也不能將牌位供奉在祠堂內。祠堂作為崇祖的重要形式,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一向是男人的圣殿。祠堂之于女性就如同封建的枷鎖般恐怖而又負累。然而,在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北隅的客家人聚居地白鷺古村,卻坐落著一座建于清代道光年間,全國罕見的以女性姓氏來命名的祠堂――“王太夫人祠堂”。
王太夫人生于1750年,歿于1822年,為原嘉興知府鐘崇儼之生母,初朝廷冊封為大慕人,誥贈太淑人,其為人嫻淑仁慈,樂善好施,深受族人的愛戴和敬重,后人立祠以作紀念。
我們此次親子游就可以讓孩子和家長們認識和了解王太夫人賢淑仁慈,樂善好施的精神,王太夫人祠的2樓是義倉存貯糧食的地方,一樓是赤貧子弟的私塾,理所當然,這里會成為孩子和家長們心中物質和精神上的救濟圣地。 走進白鷺村你會有恍然間到了古代的感覺,觸目所及的都是古樸的風貌,村子的中心地帶是客家古代居民群,踏著石板或鵝卵石輔就的古道,伴著青磚砌底的水溝中潺潺的清水聲,走進古老規劃師規劃的倒“豐”字形街道 書箴堂變身村史館。村史館通過直觀實物展陳、視頻影像、圖片和沙盤呈現了白鷺村的風貌,現存的古建筑、文物和依然延續的傳統習俗,每一樣都能在村里找到原型,讓孩子和家長們切身體驗白鷺傳承千年的客家文化和民俗風情。 我們身邊是一幢幢氣勢恢弘的明清古建筑,村里的居民仍保留著客家人的勤勞、淳樸和好客,一幢幢房門洞開的祠堂、一碗碗淳香的擂茶、香噴噴的炸魚條、一聲聲隨意哼唱的起源于白鷺的“東河戲”,這一切都讓你留戀于這“世外桃源”般的古村。 白鷺村美得如畫如夢,然而說起它的命名還真的來源于一個夢,這就是這塊土地為什么如此美麗的原因之一。南宋高宗末年紹興6年唐朝越國公鐘紹京第十六世孫-----興國縣竹壩人鐘輿,攜帶妻兒一家四口,趕著百余只鴨婆,游牧到距竹壩30公里的一個地方。只看這地方四面青山屏立,中間一塊寬敞的沼澤地,狀如簸箕。一條清溪自東而西逶迤而來,像玉帶飄過。進出的水口都安置的嚴密合縫,巧奪天工,靠北的五條山脈,像五只猛虎,直撲下來,好不壯觀。真所謂明山暗水,占盡地利。鐘輿大喜,當晚便在北山腳下一叢避風蘆葦邊搭棚做飯,攏鴨入睡.......忽然夢見美景:一群潔白如云的白鷺,從蘆葦絲中展翅飛起,引頸長鳴,遮天蔽日。鐘輿不禁失聲喝彩:“好白鷺!好白鷺!”把妻子驚醒。第二天早晨,他疾步跑向蘆叢中趕鴨,奇跡出現了——只見滿地銀光閃閃,百只鴨婆一晚竟下了二百個蛋!鐘輿興高采烈地對妻子說:“咱們不走了,就在這白鷺入夢的金窩窩里安家。”白鷺這地名,遂由此而起。 上午:《客家家訓》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客家文化也是客家人精神的體現。現在就讓我們走進白鷺村,細細品味獨具一格的客家民俗風情。
下午:《大學》從小背過了“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就知道一個東西有頭有尾,任何一件事有頭有尾;“事有終始”一件事有良好的開始,才有良好的結果,事先不計劃周詳,莫名其妙的開始,一定是莫名其妙的結果。 參與時間:2016年8月28日(星期天)
游學價格:198元/人,
集合地址:贛州市體育館正門口
集合時間:2016年8月28日 早上07:30
聯系電話:17379704499淑賢老師
游學價中含車費,中餐,門票,保險,服裝租費,道具,資料,講師費,獎品,書籍等費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县|
阳江市|
大厂|
富宁县|
阜平县|
郸城县|
密山市|
藁城市|
德令哈市|
外汇|
哈巴河县|
梧州市|
黑山县|
敖汉旗|
资中县|
高淳县|
同德县|
上犹县|
营口市|
沅江市|
额济纳旗|
满洲里市|
东港市|
长宁县|
黄石市|
闽清县|
喀喇沁旗|
得荣县|
浦东新区|
陵川县|
仁怀市|
杭州市|
昌黎县|
旺苍县|
通河县|
黔南|
铜梁县|
柳河县|
陆河县|
长宁区|
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