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樹園是山西省平順縣陽高鄉的一個行政村,位于陽高鄉南部,與平順縣的虹梯關鄉北秋房村一山之隔,山青水秀,風景迷人。正是桃花盛開的時節,卻因久不下雨,天干物燥,林州市周邊山火頻發,各地防火任重,相繼封閉登山野線。羚羊發線徒步榔樹園,體驗大小榔梯,沿漳河游玩,實屬一顆紅心兩種準備。能登山就體驗大小榔梯,欣賞桃杏漫山開遍;不能登山,就沿河看柳,盡享漳河沿岸美景。曾隨鐘老師騎行過榔樹園,雖是走馬觀花,但榔樹園依山傍水,歷史悠久卻也深深印于腦海。見發此線,欣然報名。 上午(2025年3月29日)7:00從家里乘車出發,8:50至此次徒步起點——榔樹園村南一處登山路口。沿途雖有幾處防火檢查站,但登記后均可通過。車停一號旅游公路旁邊,一行22人開始今天的徒步活動。 依羚羊的設計,今天從小榔梯上到山頂,平移一段,從大榔梯下到榔樹園村,后乘車至漳河岸邊。我們從一處山谷向上行進,雖是登山小徑,畢竟曾經是通往平順縣的官道,還算好走。 小榔梯、大榔梯是榔樹園村通往平順縣城的兩條古官道。相距一公里,分別叫梁公梯、李公道,因梁公梯較險、窄,只可通行人,叫小榔梯;李公道可通騾馬,較寬、緩,叫大榔梯。小榔梯中間兩旁,有兩個重修路碑,分別立于康熙、嘉慶年。從多次重修小榔梯,可以看得出,明、清時期這條古道非常重要。依平順縣志所載,小榔梯是明清時期晉、冀、豫三省的戰略要道和商賈通道,與虹梯、穽梯、花園梯、桃園梯等古道關隘齊名。 梁公梯修筑于幾近筆直的數百米高的絕壁上,完全由人工順勢雕鑿1500多個高低不一的石階,高者近尺,低者僅有幾寸,石階面闊也不盡相同,由山腳至山頂,迂回盤結,依崖而上,梯高不及2公里。行于梯腰,向上仰視絕壁插入云際,膽寒心怵;向下俯瞰,深澗云霧繚繞,驚魂攝魄。 小榔梯古道的最上端,是一座小山神廟。山神廟既小又破,但比往常登山時偶遇的石刻小神龕要氣派很多,片石砌墻,上覆椽瓦,可以為過往客旅遮風避雨。 小山神的左側,一條土路寬闊平坦。據說是某人為打造景區而修,卻因未獲審批而廢。 這條土路連接大小榔梯,沿峭壁環繞山谷,蜿蜒于半山腰。依徒步線路設計,我們沿土路向大榔梯方向前進。沿途風景絕美,滿山的連翹花、杏花、桃花,一叢叢一簇簇,分外妖饒。 陽光正好,花香襲人,站在花叢間,著裝艷麗的美驢戶外,也化作了春日里的一抹溫柔。鏡頭定格的,是這份純粹與和諧。 昨晚為今天賞花做功課,專門在網上查杏花與桃花的區分,杏花是先花后葉,桃花是花葉同期;杏花花萼反折,桃花花萼緊貼花瓣……正自細看花萼以區分,馨爾一句:看枝條和樹形那不是一目了然。頓悟,好多事物過于關注細小末節反失對大局的把握。”桃花花你就紅來,杏花花你就白,漫山遍野向陽開,啊個呀呀呆“ 那首山西民歌莫名在腦海回蕩,桃花紅杏花白,遠望花色都能分辯出來。 站在山谷的這面回望對面走過的小榔梯,于萬丈絕壁之上,一石梯似超長蜈蚣緣壁而上,驚險刺激。 新修的一號旅游公路雖穿榔樹園隧洞而過,因落差太大,在此原地打兩個盤旋以減小坡度,這就是榔樹園螺旋公路。曾與鐘老師騎行過這里。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榔樹園螺旋公路也成為騎行、自駕很有名的網紅打卡地。 小魯班豁,羚羊指對面山,一處豁口與林州市著名的魯班豁形狀極像,若非明知是在山西境內,還真認為就是林州的魯班豁了。 李公道,別名大榔梯,又名西牛道、西游道。民國2年(1913),平順縣知事李生裕因梁公梯(小榔梯)不通牛馬重修,因而名之。李公道較梁公梯的石階相對規整,商旅行走稍具舒緩。李公道創修年代應晚于梁公梯。重修后,梁公梯只有行人取捷徑行走,商旅馱隊大都行走此道。 李公梯全長約2公里,有50個大盤旋,分為人行道和畜行道。人行道有2000余個石階,稍窄,僅容人行,畜行道有600余個蹬石階。畜道寬約1米,全由石板鋪成,每隔1米左右距離,橫置約20厘米厚的條石,條石下半部分在石板對接的縫中,條石高出石板約10-15厘米高度,當畜馱負重上下時,既可防滑,還可增加牲畜的支撐和后蹬力,確保畜行安全。 榔樹園村,是平順縣陽高鄉南河溝里的最后一個村,這個村居住在河溝西岸半山腰的巖洞周邊,該巖洞四壁出水,水頭不大,但長年不斷,巖洞山坡上榔樹很多,人們調趣地把巖洞叫做“浪水巖”,后又根據這里有榔樹,有活水巖,就改叫“榔樹巖”,久而久之,村莊掩映在榔樹林子之中,就把村子叫成了“榔樹園”。 榔樹園依山傍水,民居錯落有致地建在山坡上。其地理位置比較獨特,北為漳河天險,東西南三面大山環繞。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明清時期,榔樹園村曾是晉豫古商道濁漳河沿岸的重要驛站。榔樹園隧洞鑿通后,一號旅游公路穿村而過,成為重要的旅游休閑之地。 時已過午,在漳河岸邊的蒙古包飯店用餐。這里環境優雅,服務熱情周到,飯菜實惠可口。 蒙古包西側,濁漳河岸邊,有一片油菜花很是漂亮,放眼望去,黃燦燦的油菜花以如火如荼之勢延伸到遠方。漫步在油菜花海, 感受春天的溫柔與浪漫, 讓人心曠神怡。”山城霧散促晨裝,曉日新晴野草芳。最喜褰幃看不盡,麥苗青處菜花黃。“ 飯后,乘車前往紅旗渠源。紅旗渠源在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的濁漳河上,具體位于侯壁村和崔家莊村之間,是山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旗渠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歷時十年建成的引水灌溉工程,也叫引漳入林工程,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 平順石城鎮南,有新舊兩座橋,是石城鎮通往虹梯關鄉的要道,從這里欣賞紅旗渠與濁漳河是個不錯的地方。渠在河上,渠河并流,濁漳河狂野的河床與紅旗渠整齊的渠岸既對比鮮明,又和諧優美,是人工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順紅旗渠總干渠徒步行進,打算至豆口村乘車返回。沿途風景很美,過去一聽濁漳河,想象中河水混濁,現在因濁漳河沿途幾處大壩,將河水攔蓄,形成十幾處人造湖,河水經多次沉淀,流往下游,已變清澈。 清清的河水在峽谷中靜靜流淌,兩岸赤壁千仞,奇峰競秀,花紅柳綠,令人留戀忘返。 18:30至石城鎮豆口村。從這里登車返回。20:10到家。全天活動13個小時,手機顯示行走23103步。這是一條非常美的徒步線路,風景好,運動量適中,大小榔梯、紅旗渠有歷史有故事,強烈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平和县|
都江堰市|
密云县|
宣恩县|
成武县|
吉水县|
台南县|
大庆市|
广西|
竹溪县|
蛟河市|
长岛县|
若羌县|
定陶县|
保山市|
宜兴市|
鄂托克前旗|
黑河市|
砚山县|
镇远县|
阿荣旗|
通河县|
固原市|
新津县|
九台市|
三明市|
合川市|
绥德县|
定南县|
同江市|
丰镇市|
巫山县|
奉化市|
沙河市|
宜州市|
湖口县|
株洲市|
墨玉县|
霍林郭勒市|
西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