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次去蘇州,一半是沖著“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句詩去的。</p><p class="ql-block"> 估計,沒去過蘇州的人都有疑問,寒山寺是因山而得名嗎?楓橋離寒山寺不遠嗎?</p> <p class="ql-block"> 到達寒山寺,已是中午。街邊一家面館,悶肉湯面,很有蘇式特色。飯店老板,一位年輕人,他說:“這邊是寒山寺的后門,穿過右面的那條古街,過了楓橋,就看到正門寒山寺三個大字了。”</p><p class="ql-block"> 沿街而過,不足四百米,看到楓橋。橋頭有一座城堡”鐵嶺關(guān)”。楓橋上望,河面船只,來來往往,春游的學(xué)生,朗誦起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張繼雕像,位于河畔,與楓橋相望。導(dǎo)游講著張繼的故事。一心考取功名,多年不中,郁郁寡歡,乘船出游。深秋一日,夜泊楓橋,孤獨寂寞,清冷難捱。子夜時分,忽聞鐘聲,寒山寺響起。頓時,心頭一熱,手指蘸水,揮灑船板,書寫“楓橋夜泊”一詩。來年再考,果然中舉。此刻,“楓橋夜泊”一詩成為千古絕唱,寒山寺的鐘聲名揚天下。</p><p class="ql-block"> 有些事情,過分的執(zhí)著,卻難以獲得;不經(jīng)意間的作為,卻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過了江村橋,一座照壁迎面而立。黃色墻面,刻寫著“寒山寺”三個字,還有落款。字體遒勁有力,古韻拙樸,奪人目光。</p><p class="ql-block"> 喜愛書法的人一定會問,這三個字是誰寫的,走近一看,落款是陶浚宣。他是晚清的著名書法家,他還是魏晉詩人陶淵明的后代啊。這“寒山寺”三個字的題寫,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p><p class="ql-block"> 一日,寺院主持請清明朝大才子文征明給寺院題名。雙方約定,按字收費。可當(dāng)寫完“寒山”二字后,主持說,寺院現(xiàn)在的費用只夠?qū)憙勺值摹N恼髅髡f,那就只寫兩字吧。</p><p class="ql-block"> 陶浚宣得知此事,主動找到主持,自愿不收銀兩,補齊短缺的“寺”字,但要求落款署名。</p><p class="ql-block"> 這種機緣巧合,讓人們有幸欣賞到了兩位才子的書法藝術(shù)。這三個字及落款,整體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毫無違和之感,自有和合之勢。</p><p class="ql-block"> 這個傳說,不知是真是假,但從另個層面,更好的詮釋了“寒山寺”里“和合祖庭”相互成就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最早建于南朝時代,原叫“妙里普明塔院”。唐朝時,高僧寒山和拾得,人稱“和合始祖”。他們來此后,才改名為“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寺院中有“”妙里普明塔”,“寒拾殿”。寒山和拾得的經(jīng)典對話,刻在碑上,得以流傳:</p><p class="ql-block">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p><p class="ql-block"> 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和合美術(shù)館”,正有趙樸初的書法展。館內(nèi)人很少,且安靜,讓喜歡者得以慢慢感悟,慢慢欣賞。“寒拾殿”的扁額題字就出自于趙樸初先生。這里的每件書法作品,都流淌著一種寧靜淡泊,純凈自然的氣息,讓觀者的心,瞬時安穩(wěn)下來。這也許是寒山寺一行最大的收獲。</p><p class="ql-block"> 到底是寒山寺成就了張繼的“楓橋夜泊”,還是張繼的“楓橋夜泊”成就了寒山寺。其實,相互成就,才讓雙方家喻戶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白|
榆树市|
罗平县|
奎屯市|
元氏县|
南漳县|
酒泉市|
乌兰察布市|
江阴市|
白玉县|
永顺县|
民乐县|
军事|
彩票|
元江|
双城市|
庆安县|
运城市|
海丰县|
博乐市|
昂仁县|
策勒县|
芮城县|
九寨沟县|
秀山|
天台县|
昌黎县|
盐城市|
怀集县|
谢通门县|
遂溪县|
津市市|
宁南县|
泾川县|
姜堰市|
彩票|
广州市|
南雄市|
株洲县|
隆化县|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