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始于清朝道光年間,至光緒年間逐漸成熟,是在宋以后逐步形成,“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慢慢地建水資窯業步入了鼎盛繁榮時期,最終在碗窯村創立了引領云南元、明兩代陶瓷文化輝煌達300余年的建水窯。其產品遠銷東南亞一帶,在海內外產生過廣泛影響,成為國瓷的一部份。<br> 1953年,建水紫陶與江蘇宜興陶、欽州坭興陶、四川榮昌陶被國家輕工部列為中國四大名陶。2008年,建水紫陶燒制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建水紫陶被正式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div><br></div> 鎮漿制泥:取建水境內五彩山的紅、黃、青、紫、白五色陶土,將粘土原料搗成粉粒狀,按比例配成漿狀攪拌淘洗,反復五、六次制成細膩無砂粒的泥料。 手工拉坯:因泥料細膩濕潤時可塑性弱,采用輪制成型手工拉坯方式,不同藝人拉制的同樣器型會呈現不同風格。 <div><br></div> 濕坯裝飾:刻填工藝要求在陶坯濕潤狀態下完成,陶坯器表的墨稿裝飾也需在濕潤狀下用手繪完成,以陶為紙,刻繪萬象。 雕刻填泥:將濕坯上的墨跡雕刻成模,填敷各種色泥,填泥要經過二至三次填壓,使填泥與刻模充分粘合。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data-v-c8e22186=""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c8e22186="" src="http://static2.ivwen.com/users/44973839/dc77f4d0-0deb-11f0-b37d-1b37b4968159.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tatic2.ivwen.com/users/44973839/dc77f4d0-0deb-11f0-b37d-1b37b4968159.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azyloaded" style="height: 309.333333px;"></div><div contenteditable="true"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高溫燒制:燒成溫度在 1150℃-1200℃之間,傳統燒制爐窯為 龍窯,在不同火溫和窯氣下,紫陶會呈現或紅或紫或黑的窯變特色。<br></div></div><!----> 無釉磨光:是建水紫陶最后一道工藝,一件上好的紫陶要經過七八道打磨工序,用磨杵將其打磨成明鏡般光潔。 由于制坯藝人的技法表現、藝術風格、文化審美各有不同,同樣的器型在不同藝人的手中,會呈現不同的樣式,因此也造就出建水紫陶自然樸實的鮮明個性。 【攝影制作】 東風垣<br>【拍攝地址】 云南省建水縣<br>【拍攝日期】 2025.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安区|
穆棱市|
吉隆县|
岳池县|
英吉沙县|
高要市|
德化县|
永胜县|
凉山|
烟台市|
华蓥市|
大厂|
客服|
靖安县|
灌阳县|
丁青县|
涞水县|
蓬安县|
宣汉县|
卫辉市|
邓州市|
潮安县|
潮州市|
吴旗县|
正宁县|
金沙县|
长武县|
甘肃省|
临沧市|
临湘市|
高青县|
搜索|
鹤峰县|
资兴市|
高密市|
上栗县|
枞阳县|
巴彦县|
闻喜县|
龙南县|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