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蘭</p><p class="ql-block">美篇號:36189583</p> <p class="ql-block"><b>“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b>今年過年終于回到了我心心念念的故鄉。</p><p class="ql-block">石馬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卻有著謎一樣的傳奇故事。我在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這里雖不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但幾十年的生活經歷,早已把我與它融合在了一起,毫無疑問,它就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家鄉。</p><p class="ql-block">以前常聽村里年長者講述有關石馬科的故事,說得云里霧里,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總有一種好奇的沖動,想對它一探究竟,又總因七事八事的原因耽擱了,這么多年了一直都沒有真正去了解過一次,說來真是慚愧。</p><p class="ql-block">今年春節專門與老伴進了一趟山,完成了我的心愿,開啟了我對家鄉的探秘之旅。</p> <p class="ql-block">石馬科村的地形如同一個寶葫蘆形狀,口子小里邊大,一條狹長的溝渠,越走越感覺縱深,內里有乾坤。</p><p class="ql-block">老伴開著三輪車從村里出發,山路崎嶇,一路叮叮咣咣、磕磕絆絆向著頂天峁方向前行,我看到道路兩旁山石聳立,溝壑縱橫,山上森林茂密,溝渠里有時斷時續的溪流,山石間有好幾處石峽,應該是經年累月被流泉飛瀑沖刷出來的樣子,大有<b>“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b>的氣勢。現在山上沒有了流水,只留下凹陷在大山懷里的一條條干癟瘦小的石峽。</p> <p class="ql-block">行至大路峁溝口時,他停下來對我說,你要尋找的地方就從這里開始吧。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我徒步前行,沒走多遠眼前突兀地出現了一個大石峽。從遠處看大石峽隱藏在樹木叢中,只見前面古樹參天,<b>“怪石嶙峋藏澗底,幽林深處鳥聲鳴。”</b>冬日蕭瑟的樹木亂七八糟的橫亙在眼前,應是很久都沒人造訪了,根本就沒有路跡可循。</p><p class="ql-block">我有點犯難,但又不能就此退縮,我是懷著崇敬的心情來的,心中那種強烈的沖動和欲望促使我,不論前面是什么,都阻止不了我前行的決心。</p> <p class="ql-block"><b>“怪石時侵徑,輕蘿乍拂衣。”</b>穿過人跡罕至的灌木叢,翻越長滿苔蘚的巨石強森,我終于爬到了大石峽的腳下。眼前的情景讓我十分震驚!沒想到在這荒山野嶺中,會有這么奇特的地質景觀。</p><p class="ql-block">峽壁凹凸不平,線條流暢,如波浪從你身邊劃過,這些堅硬粗糙的巖石,在這里應該有千百年的歷史了,歲月風雨的侵蝕,使堅硬的巖石上留下了許多光怪陸離、奇形怪狀的痕跡,眼前出現了許多千奇百怪的畫面,會把你帶入了一種奇思妙想的境界。</p><p class="ql-block">深深的溝壑里,各種各樣粗獷的石頭,仿佛就是流動著的時光記憶,沒想到這樣偏僻的小山溝里,居然藏有這樣的奇觀,簡直就是大自然的奇跡。</p><p class="ql-block">我拍了很多照片,想從這些照片里探尋古人的足跡。</p> <p class="ql-block">老伴說距大石峽不遠處的半崖上,有古人留下的遺跡,現在的通村公路降到了溝底,如果不是有他引路,我根本想象不到,那里會是原來通往頂天峁、團長渠的必經之路。</p><p class="ql-block">他用镢頭在前面披荊斬棘砍開一條小路,隱約可見雜草掩映中有一條石徑,高處有一平坦的巨石平臺,上面有鑿出的坑穴,崖壁上保留著清晰可見的、錘釬鑿過的痕跡。他說過去老人們講,這里曾經有雕梁畫棟的石門石窗,旁邊還有站崗放哨的平臺,過去這一帶住過很多人,這里曾經是通往延安的交通要道,也是人們出出進進的必經之路。</p><p class="ql-block">他從小在石馬科長大,經常跟大人們進山來,還見過刻有花紋的石門石梁,后來被山洪沖刷拉低了河槽,再后來這里的那些石門石窗也給損毀掉了,通過這些跡象,足以證明這一帶曾經的繁華景象。</p> <p class="ql-block">下到溝底,來到一處地皮濕潤處,他說這里曾經有一個神奇的山泉,冬暖夏涼,清冽甘甜,他們過去專門跑到這里來取水喝,現在由于煤礦和油田的開發,地表水下沉,現在泉眼干枯,已經沒有了流水,只有地底下有少量的滲水溢出。</p> <p class="ql-block">河道兩旁時不時有裸露的煤層,老伴說這溝里寶貝可多了,過去有煤礦、鐵礦石、水泥礦石、瓷泥等等,現在這些都又隱藏在了地下,只有原油、天然氣在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這里還是天然的次生林區。</p> <p class="ql-block">團長渠距此處大約有四五里的路程,那里過去有古山寨、古廟宇和古人居住過的土窯洞遺存,聽說動亂年代曾經住過一個團的土匪,因此得名團長渠。頂天峁、柴上源一帶曾發現了很多古遺址和古墓。</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們又往團長渠方向前行,越是往后路越難走,要么就是從雜草叢中通過,要么就在石頭林里穿行,坑坑洼洼磕磕絆絆走了很久才到團長渠,后面山勢陡峭,三山兩溝,樹林茂密,據聽說這里還有許多野豬野羊狐貍等野生動物,我們只看到幾只山野雞,其它什么都沒有碰到。現在是秋冬季節,大部分樹葉已經凋落,如果是在盛夏,周圍黑壓壓的一片深山老林,兩個人根本不敢輕易進山。</p> <p class="ql-block">右手邊山根下有一較矮小的山堡,老伴說這里就是那個古山寨,一眼望去,雖然是土山,但四周陡峭,根本沒有上去的路可行,但既然來了,我們還是打算上去,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于是,他在前面用镢挖坑開路,我在后面幾乎是一路攀爬著前行,幸虧是土山,如果是石壁,這山勢根本就上不去。半山腰上有洞穴,但已坍塌不能通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爬上了山頂。</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寨頂端,真有<b>“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b>之感。上面大約有一兩平米大小的一塊地方,他說原來寨子上面有一口很深的水井,以前來的時候還有提升用的轆轤井架什么的,下面還有山洞、樓臺,現在都坍塌了,聽老人們講,寨子上面有水有糧,住個三月五月都不成問題。</p><p class="ql-block">山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難怪古人會在這里安營扎寨,真是個躲災避難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從古寨山上下來,對面山上有一座古廟,因常常會有人上去,所以這里山上有簡易的便道,比較容易行走,山道旁有很多上百年的柏樹,虬枝橫生,盡顯滄桑。</p><p class="ql-block">據說古廟是八十年代從山后面遷過來的,是一座近年返修過的如來古佛廟,有一塊石碑看樣子是過去保留下來的,上面的字跡已經脫落,顯得斑駁難辨,應該是清道光年間返修時留下的。相傳這里曾經香火鼎盛,熱鬧非凡,民間有很多關于古廟的傳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坡上環顧四周,山上蒼松翠柏環繞,古木參天,氣勢恢宏,一派蒼茫渾厚之象。沖著山崖呼喊,聲音在大山中久久回蕩,傳得很遠很遠。</p><p class="ql-block">山坳的周圍時隱時現一孔孔殘垣斷壁的窯洞穴口,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只洞悉百年滄桑的眼睛,無言地詮釋著它的曾經。我忽然明白這里過去肯定是山清水秀,風景迷人的一偶好地方。這些聳立于懸崖峭壁間的古廟宇、古寨子、舊窯洞,和淹沒于荒草圪針林中的那些古遺址,似乎都在無言地向我們講述著這里曾發生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石馬科是個土地比較貧瘠的地方。放眼望去,溝渠兩旁山上的樹木,都是長在石頭上面的。盤山公路像一條蜿蜒曲折的紐帶一樣,從村莊的溝底一直盤旋而上,至頂天峁、柴上源、柏樹畔等,一直翻山越嶺穿行至牡丹臺、關子口下山。在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上行駛,映入眼簾的是,連綿不絕的山巒起伏,刀劈斧斫的溝壑縱橫,天是那么藍,空曠遼遠,云是那么白,自在悠閑,空氣是那么凈,清新舒爽。</p> <p class="ql-block">最為奇特的是在那些狹長的石頭縫隙里,竟然生長著形態各異的崖柏。不知是什么樣奇異的風,將一顆棵種子吹到了這里,這高原的盡頭、深谷的懸崖上。那些種子在這稀薄的泥土里,只要抓住一點點土壤,就能扎根生長,它孤獨地站在那里,顯得寂寞而又倔強,它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的形狀。</p><p class="ql-block">似乎即將要跌入進深谷,卻又好像要展翅飛起。一株株就勢而生,一顆顆長成了奇跡,或垂直聳立、或傾斜延展,如倒掛金鐘,似旌旗飄揚,就這樣經年累月,櫛風沐雨,在石崖的縫隙間頑強地存活了下來,蒼勁有力地長成了一道道風景,向人們宣示著什么才是生命堅強不屈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石馬科,有老祖先開發出的無數寶藏,它不是深藏不露的璞玉,也不是久居深山人未知的大家閨秀,而像是一位留守村莊的孤寡老人,一輩子為兒女殫精竭慮,出了不少力。</p><p class="ql-block">現在兒女們外出謀生離開了村莊,唯有老人獨守空門,無人問津。曾經的煤礦、牧場、瓷廠、商店、學校都沒有了,曾經的車水馬龍、人口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一去不復返了,曾經的輝煌歲月已成過眼云煙,望著滿目蒼桑的村莊,想想都讓人心懷惆悵……</p> <p class="ql-block">返回的路上,我的心情很沉重,光陰荏苒,歲月無情,很多人很多事在時代的洪流中,如大浪淘沙般被淘汰或淹沒,甚至消失的無影無蹤,崖壁上石頭上存留的那些遺跡就是佐證。</p><p class="ql-block">說不定若干年后,石馬科也會淪為團長渠那樣落寞了的景象。這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也不是我們能阻止的。因此,我更覺得有必要把自己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為了我的家鄉,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記住你的出處在哪里,記住你的血脈在哪里,記住鄉愁,不忘根本。</p> <p class="ql-block"><b>“路長愁作客,年老更思歸。</b>”我的家鄉!我的父老鄉親!我想要尋找到告慰祖先、安撫靈魂的密鑰,可是我沒有找到!天蒼蒼,野茫茫,“石馬”不知去向,唯有石頭上那些斑駁的印記,默默地告訴我它的過去,那些往事就像散落在歲月長河里的星星,望著它,我唏噓不已,淚流滿面,滿腹憂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河市|
青阳县|
黄冈市|
乌兰浩特市|
梅州市|
新闻|
瑞安市|
象州县|
布尔津县|
衡阳县|
古浪县|
时尚|
宝清县|
德兴市|
襄樊市|
农安县|
新建县|
夏津县|
梧州市|
阳朔县|
清远市|
陆良县|
昌江|
怀仁县|
商都县|
迭部县|
临夏市|
陵水|
西充县|
大足县|
长寿区|
新丰县|
兖州市|
湘潭市|
柘荣县|
定兴县|
东乡|
曲麻莱县|
焦作市|
盖州市|
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