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文不投稿,不參加《精選》評定,只作為紀念收藏)</p><p class="ql-block"> 臨滄市是云南省下轄地級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邊陲。</p><p class="ql-block"> 東連普洱、西接保山、北靠大理,西南與緬甸交界。</p> <p class="ql-block"> 臨滄舊稱勐緬、緬寧,邊境線與緬甸北部接壤,有著長達290.791公里的邊境線。邊境口岸:南傘口岸、清水河口岸、永和口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地處怒山山脈南延余脈,東西兩側分別是瀾滄江、怒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因瀕臨瀾滄江,后改名臨滄。</p> <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9月</p><p class="ql-block"> 臨滄市轄1個區(臨翔區)</p><p class="ql-block"> 4個縣(云縣、鳳慶縣、永德縣、鎮康縣)</p><p class="ql-block"> 3個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p><p class="ql-block"> 距省會昆明598千米。</p> <p class="ql-block"> 臨滄是個多元文化的大家庭,這里有漢族、彝族、佤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傈僳族、回族、苗族、德昂族、白族和景頗族等。</p><p class="ql-block"> 其中彝族、佤族、傣族等23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相當一部分,特別是佤族,全國近60%的佤族人民都生活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機場:臨滄博尚機場、滄源佤山機場。</p><p class="ql-block"> 火車站:臨滄站、云縣站。</p> <p class="ql-block"> 昨天,我們從雙江縣的冰島老寨出發,沿林勐線前行31公里,用時一小時左右,到達芒來草山。</p> <p class="ql-block"> 之前我們并不知道這里有一個草山,是雙江縣城的酒店老板告訴我們,由冰島老寨可以先到南美看一看“大草原”,然后再到臨滄,道路好走,全程6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 這片土地上也有大草原?</p><p class="ql-block"> 這不,帶著一臉的疑惑和強烈的好奇心,我們按照他的指引,來到了“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海撥3000米左右的高山,山上有著茂密的森林帶,黛色的森林覆蓋在斜坡上,在森林之間,有大片空曠的土地,而這些土地上,卻生長著耐寒冷、密叢短根莖地下芽嵩草以及苔草、禾草、雜類草。</p><p class="ql-block"> 大片金黃色的草鋪在斜坡上,形成草甸群落。</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亞高山草甸,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雜類草為優勢的高寒草甸。</span></p><p class="ql-block"> 它是高寒草甸的一種類型。是高寒草甸分布在海拔稍低、在山地森林帶之上草甸植被發育的土壤中生長發育成形的華麗的草甸。</p> <p class="ql-block"> 臨滄地處橫斷山系怒山山脈南延部分,屬滇西縱谷區,境內最高點為海拔3429米的永德大雪山,最低點為海拔450米的孟定清水河,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并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p><p class="ql-block"> 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主要有紅壤、黃壤、和亞高山草甸土等土類。</p> <p class="ql-block"> 芒來草山,就是亞高山草甸。亞高山草甸面積占全市土地面積的0.008%。</p><p class="ql-block"> 雖然不是“大草原”,沒有那種“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狀闊,也沒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但仿佛還是像馬兒一樣嘗到了“臘月草根甜”,像彈弦夜唱的女子一樣看到了“枯草銜花生”。</p> <p class="ql-block"> 更為有趣的是,與守山的“老表”一起割草,裝草,似乎回到知青時光,雖有些笨拙,有些力不從心,但卻快樂著。</p> <p class="ql-block"> 愉快地度過了一個多小時。</p> <p class="ql-block"> 玩累了,繼續趕路吧。</p><p class="ql-block"> 從草山到臨滄市,有30多公里路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p><p class="ql-block"> 途經南美拉枯族鄉。</p> <p class="ql-block"> 用木頭搭成的牌坊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乍眼一看,黑漆漆的牌坊如同鐵架子橫跨道路兩端,上面的大字特別醒目:</p><p class="ql-block"> 《南美 拉祜人民歡迎您》</p><p class="ql-block"> 頂端閃爍著金光的葫蘆更是吸睛之筆。</p><p class="ql-block"> 金光閃閃的葫蘆的左邊是一只機靈的老鼠,而右邊是一只玲瓏的小米雀。</p> <p class="ql-block"> 這個老鼠+葫蘆+小米雀的設計來源于拉枯族創世神話《牡帕密帕》。</p><p class="ql-block"> 在《牡帕密帕》中,天神厄莎培植了一個育人的葫蘆,人類在葫蘆中長成但無法出來。厄莎先讓小米雀啄葫蘆,但小米雀啄了三天三夜仍未成功。隨后,厄莎讓一對老鼠來啃葫蘆,老鼠啃了三天三夜,終于在葫蘆上啃出兩個大洞,拉祜族的始祖扎笛和娜笛兄妹得以從葫蘆中鉆出來。</p><p class="ql-block"> 因為老鼠對人類誕生有功,天神賦予它們吃人類糧食的特權。</p><p class="ql-block"> 不禁想起“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太古時代,宇宙如像一個混沌的大雞蛋,盤古在混沌里孕育了一萬八千年后,沖破混沌的大蛋殼,從此創造了天地萬物。</p><p class="ql-block"> 而創造華夏民族的先祖是伏羲和女媧。由楊麗萍執導,今年春節期間上演的舞蹈《蛇來運轉》,以其獨有的象形舞蹈語匯,化身文化的使者,將伏羲女媧福澤萬物、孕育生靈的宏大氣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舞臺之上。</p><p class="ql-block"> 拉祜族的這個傳說與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是何等的相似,這就是同根同源的華夏一脈啊。</p> <p class="ql-block"> 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子,于下午四點半左右到達臨滄市區,找到一家酒店住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到七樓吃完早餐,盡直走到屋頂觀光層,登高望遠,臨滄城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城市的天際線被柔和的光芒勾勒得格外清晰,仿佛一幅精美的畫卷展開眼前。</p> <p class="ql-block"> 清新的空氣和遠處汽車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城市早晨的第一樂章。</p> <p class="ql-block"> 今天第一個景點就是玉龍湖。</p><p class="ql-block"> 這是玉龍湖公園醒目標志,正北面是玉龍湖,正南面是大門口方向。</p> <p class="ql-block">地理坐標</p><p class="ql-block">東經:100°05'22''</p><p class="ql-block">北緯:23°53'46''</p><p class="ql-block">海拔:1462·36米</p> <p class="ql-block"> 玉龍湖公園位于臨滄市臨翔區玉龍湖(滄江路西210米),這里是臨滄市北部新區,西河與南汀河交叉處。</p> <p class="ql-block"> 南汀河為中緬國際河流,發源于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屬怒江一級支流,全長311公里。</p><p class="ql-block"> 流經臨翔區、云縣、永德縣、鎮康縣,在耿馬縣清水河出境進入緬甸后匯入薩爾溫江(怒江)。</p><p class="ql-block"> 南汀河流域涉及臨滄境內干流河長255公里,其中臨翔區70公里,臨翔區與云縣的界河10公里,云縣35公里。</p> <p class="ql-block"> 臨滄十大著名景點之一的玉龍湖,是融匯南汀河、西河之水,形成了湖泊、園林、城市及商業核心區為一體的城市景觀。</p><p class="ql-block"> 景區劃分為“司崗里廣場”“酒店商務區”“西河景觀區”“南汀河景觀區”“湖心半島區”“中央水體區”六大功能區。</p><p class="ql-block"> 下圖是“中央水體區”景觀。</p> <p class="ql-block">這是“湖心半島區”景觀</p> <p class="ql-block"> 這是“南汀河景觀區”的鎖水閣。</p><p class="ql-block"> 鎖水閣”坐落于臨滄市臨翔區兩條母親河一一南汀河、 西河交匯點的玉龍湖北側綠地公園, 框架結構體系,總建筑面積3891.25平方米,建筑主體為地上六層,總高度51.8米(室外地面到六層屋脊)。</p> <p class="ql-block"> 鎖水閣意為鎖住河水,不讓河水形成危害,另一層意思為鎖住財富,不讓其外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汀河上的橋</p> <p class="ql-block">西河上的橋</p> <p class="ql-block">這是茶文化廣場</p> <p class="ql-block">這是司崗里廣場</p><p class="ql-block"> “司崗”在佤語中通常被解釋為“崖洞”或“山洞”,而“里”意為“出來”。因此,“司崗里”直譯為“從巖洞里出來”。</p><p class="ql-block"> 也譯為“從葫蘆里出來”。</p> <p class="ql-block">這是木鼓舞石雕</p> <p class="ql-block"> 2008年6月7日,司崗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p> <p class="ql-block">大名鼎鼎的臨滄市一中</p> <p class="ql-block">臨滄考古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臨滄考古博物館位于臨滄市臨翔區鳳翔街道南屏西路101號。</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由三部分組,前院、樓館和后院。</p><p class="ql-block"> 前院寬敞大氣,藍天之下,郁郁蒼蒼的雪松傲立于道路兩旁,古樸莊重。位于正中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設在臨滄專員公署舊址內,這棟大樓建于20世紀50年代,為仿蘇式建筑。</p><p class="ql-block"> 高三層,每層32間、三層共96間。</p> <p class="ql-block"> 三段式結構,平面呈山字形,青瓦四面坡屋頂,木架人字梁,清水磚墻,石勒腳,房屋正中有過道貫通,過廳南北屋頂為大尖頂,上面有浮雕大五角星,南北向封檐板有28個天窗,東西向封檐板有12個天窗,每個天窗刻有一個小五角星。</p><p class="ql-block"> 全樓為木框玻璃窗、木門,整座樓共設有四道樓梯相互貫通。</p> <p class="ql-block">大門口的石雕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滄源崖畫,茶女,象群。</p> <p class="ql-block"> 走進大門,一個非常精美的浮雕呈現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這個一人多高的浮雕,是由大大小小的浮雕組成的,并且兩面都有。</p><p class="ql-block"> 上面雕刻有新舊時器時代栩栩如生的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各種勞動場景以及藝術宗教活動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樓主要展示臨滄地區遠古人類的生活和生存,從新舊時器時代展示到唐宋元明清時代。其中有一個展廳全面展示了“滄源崖畫”。</p><p class="ql-block"> 二樓主要展示在民國時期和新中國建立后,進入了農業和工業文明的臨滄人民的生產生活,以及動植物自然生態的保護。</p><p class="ql-block"> 同時將當時的一些重要場景進行還原。</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是后院的室外展區</p><p class="ql-block"> 整個后院都布置成室外展區,而且是用精致的模型還原當時的場景,讓人有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仿佛身臨其境,像是親身面臨那種境地,親身感受當時的情境或氣氛,置身于某個特定的環境或情境中。</p><p class="ql-block"> 移步換景,避免一覽無余。</p><p class="ql-block"> 主線是按中國山水畫中的“平遠”布局蜿蜒至深處,路徑蜿蜒,坎坷不平,路旁兩列石馬布陣,喻示當年茶馬古道的艱辛。</p> <p class="ql-block"> 后院最醒目的莫過于緬寧古城城墻的殘垣——緬寧古城永北門。</p><p class="ql-block"> 在近代,臨滄不叫“臨滄”,而叫“緬寧”,直到1954年才開始叫“臨滄”。</p><p class="ql-block"> 緬寧古城遺址位于臨滄市臨翔區,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在原土城基礎上改建為磚城。</p><p class="ql-block"> 古城修建有四座城門,其中永北門為古城北門。</p><p class="ql-block"> 仿佛穿越時空,來到了那個充滿歷史韻味的緬寧古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親眼目睹古城昔日的輝煌風貌。</span></p><p class="ql-block"> 這座古城以其堅韌的身姿,承載著無數的歷史變遷,那些被時間雕琢的歷史瞬間依舊閃耀著璀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臨滄市西漢屬益州郡徼外哀牢地。</p><p class="ql-block"> 東漢至晉屬永昌郡。</p><p class="ql-block"> 唐屬永昌節度地。</p><p class="ql-block"> 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轄區內部分土府、土州相繼改土歸流,置順寧府。</p><p class="ql-block"> 1913年廢順寧府,1929年設立雙江縣。</p><p class="ql-block"> 1952年設緬寧專區,1954年緬寧縣更名為臨滄縣,緬寧專區更名為臨滄專區。</p><p class="ql-block"> 1970年12月,臨滄專區改稱臨滄地區。</p><p class="ql-block"> 2003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臨滄地區,設立地級臨滄市。</p> <p class="ql-block"> 八方井——臨滄城眾多古井的典型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井,主要由井身、井臺、井圈三部分構成。水井的出現改變了人類早期逐水而居的生活方式,也為早期農業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p><p class="ql-block"> 臨翔區主城區紅本凹發現的這口井,井壁使用鵝卵石壘砌而成,井臺不詳,井口沿是八方形,由兩塊碑首拼對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磨</p><p class="ql-block"> 人類智慧的結晶,農耕文明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斑駁的紋理和刻痕,見證著歲月的歷練和情感的積淀。</p> <p class="ql-block">古樸外形的外形,體現出其個性與不凡之處。</p><p class="ql-block">一轉一磨,慢碾著時光,是那谷米的清香,是外婆慈祥的臉龐。</p> <p class="ql-block">卷棚頂山墻</p><p class="ql-block"> 山墻一般稱為外橫墻,沿建筑物短軸方向布置的墻叫橫墻,建筑物兩端的橫向外墻一般稱為山墻,是傳統民居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古代建筑一般都有山墻,它的作用主要是與鄰居的住宅隔開和防火。</p><p class="ql-block"> 臨滄境內漢族民居建筑中大多修建有山墻。</p><p class="ql-block"> 此處所展示山墻是眾多山墻造型的縮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門</p><p class="ql-block"> 宅以門戶為冠帶,是中國傳統古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門古已有之,最常見的是木制的門,且“雙扇為門,單扇為戶”。</p><p class="ql-block"> 《陽宅十書》中就有大門吉,則全家吉,居者最關心出入平安的表述,門的形制也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p><p class="ql-block"> 古建筑大門一般由門框、門頭、門扇、門簪、門墩、門環、門釘等組成。</p> <p class="ql-block"> 臨滄考古博物館,承載著臨滄從古代到如今的滄桑巨變。</p><p class="ql-block"> 走在這座建筑的廊道間,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那個遠久年代的鏗鏘腳步。</p><p class="ql-block"> 步入大門,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仿蘇式古樸的建筑風格,訴說著歲月的流轉,斑駁的墻壁,記錄著歷史的痕跡。</p><p class="ql-block"> 從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工具,到明清時期的陶瓷器皿,每一件文物都訴說著古老的臨滄故事。</p><p class="ql-block"> 歷史的回聲縈繞耳邊,久久不能忘卻。</p> <p class="ql-block"> 離開臨滄考古博物館,我們稍加休息后,開始向云縣出發。</p><p class="ql-block"> 途中參觀了滇緬鐵路遺址園。</p> <p class="ql-block"> 一位婦女,胸前懷裹嬰兒,背負籮筐擔土石,她身后尾隨著挑夫、馬隊、醫生、工程師……</p><p class="ql-block"> 1938年,中華民族危亡時刻,全國上下團結起來,用堅韌毅力搶筑一條通向緬甸的鐵路 ,一條“生命線”。</p><p class="ql-block"> 當時,云南絕大多數男性青壯年已參軍打仗,所以勞工的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婦女和孩子,彝族、傣族、佤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都參與了滇緬鐵路的建設。</p> <p class="ql-block"> 滇緬鐵路遺址位于云南省臨滄市云縣愛華鎮黑馬塘村分水嶺兩洋分水處祥臨二級公路邊,距離縣城15公里。</p><p class="ql-block"> 1938年,由于抗日戰爭的需要,滇緬鐵路開始勘測,并于1939年動工,線路由昆明起向西南延伸,經安寧、楚雄、祥云、彌渡、南澗、云縣、臨滄、永德、鎮康、耿馬、過孟定,跨中緬邊境緬甸北方重鎮——臘戌,連通緬甸首都仰光。</p> <p class="ql-block"> 該鐵路在云南境內全長886公里,從1939年8月動工至1942年,經過30多萬人3年多的浴血奮戰,滇緬鐵路路基基本完成。據不完全統計,在3年多的筑路過程中有近10萬勞工葬身于鐵路沿線。</p><p class="ql-block"> 正當鋪軌在即時,1942年5月,日軍從緬甸攻入云南境內,并占領了滇西部份地區。為了阻擋日軍,已初具規模的滇緬鐵路被迫停工,并由建設它的民眾親自損毀。</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段悲壯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滇緬鐵路臨滄段全長300余公里,是修筑滇緬鐵路最艱險的路段,臨滄市云縣作為當年滇緬鐵路線上的一個重鎮,僅第一期征招民工就達15000人,約占當時全縣人口的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為了記錄和展示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臨滄市委、市政府決定由市政協牽頭建設滇緬鐵路遺址紀念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為這段歷史畫上重彩的一筆。</span></p><p class="ql-block"> 生于危難,毀于戰亂,滇緬鐵路是國家歷史上的一首悲歌。</p><p class="ql-block"> 是悲歌也是壯歌,唱出中華民族危亡時刻的團結與堅韌。</p> <p class="ql-block"> 快到云縣了,這是云縣附近的一個村鎮,遠遠望去,就如上天隨手撒落在壩子上的鉆石,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 仔細一看,都是兩層的小別墅,這哪像貧困縣啊,難怪早在2018年就甩掉了貧困縣的帽子,大步跨入社會主義新農村行列了。</p> <p class="ql-block"> 據傳,云縣的名字來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這里云霧繚繞,景色如畫,仿佛是天上的仙境落入凡間。因此,人們便稱此地為“云縣”,寓意著這里是云的故鄉,是人間的一片凈土。</p><p class="ql-block"> 雖然這個傳說的真實性無從考證,但它卻賦予了云縣一種神秘而浪漫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但云縣的確是以一個字——“云”命名的縣,是全國98個單字縣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以單字命名的最短名字的縣。</p> <p class="ql-block"> 云縣,有較大河流38條,分屬于瀾滄江水系和怒江水系。</p><p class="ql-block"> 瀾滄江從北部入境,境內流程176.5千米,主要有羅閘河、拿魚河、動麻河等河流入,流經3鎮3鄉。</p><p class="ql-block"> 境內屬怒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南汀河、頭道水河、盤河、勐回河。</p> <p class="ql-block"> 地處太平洋(瀾滄江)和印度洋(怒江)兩大水系的交界處的云縣,位于縣城西南20公里的滇緬鐵路遺址園的地名被稱作“分水嶺”,也是瀾滄江和怒江兩大國際河流名副其實的分水嶺。</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地理位置,放眼全世界也可能是獨一無二的。</p><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象,這里的每一滴雨水,如果向東流入羅閘河后并入瀾滄江,而瀾滄江是一條國際河流,進入老撾境內后被稱作湄公河,經過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5個國家,注入西太平洋海域的中國南海。</p><p class="ql-block"> 如果向南流入南汀河后并入怒江,怒江也是一條國際河流,又稱作潞江,流入緬甸后被稱作薩爾溫江,最后注入印度洋孟加拉灣的安達漫海。</p> <p class="ql-block"> “一代游圣”徐霞客,?于明朝崇禎十二年(1639年)農歷八月九日,千里迢迢來到云州(云縣),?此行主要是為考察瀾滄江的水系?而來。</p><p class="ql-block"> 此次云州之行的主要目的是驗證《大明一統志》中關于瀾滄江流向的記載。</p><p class="ql-block"> 他懷疑瀾滄江并非如志書所述與禮社江合流。<span style="font-size:18px;">經過考察云南的山脈和水系,他認為瀾滄江是一條獨立的水系,南流入海,但他沒有確鑿證據驗證自己的結論。</span>為此,他專程前往云州實地考察,試圖通過觀察和記錄找到確鑿證據。</p><p class="ql-block"> “余原疑瀾滄不與禮社合……但無明證瀾滄之直南而不東者,故欲由此窮之。”</p><p class="ql-block"> 經過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克服重重困難,大量的訪問,考查,取證,最后證實:</p><p class="ql-block"> 瀾滄江流經云州后,并不向東穿過景東,而是順景東西境經景谷南下至景洪出國境,最后在越南注入太平洋之南海。發源于巍山的禮社江流入元江,元江下游是紅河,紅河經河口縣出境入越南,最后注入南海,與瀾滄江不是一個水系,兩者都是獨流入海。</p><p class="ql-block"> 這在今天并不難辨識,但是在明朝,交通閉塞,視野有限,又沒有人親臨實地考察探究,測繪設備和測繪手段更是缺乏,官方學者修志也就含混不清,以訛傳訛了。</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卻能大膽質疑,千里跋涉到云州進行考察、探問,實在讓后人欽佩。</p><p class="ql-block"> 至此,徐霞客對瀾滄江的流向“釋然無疑”。既然疑惑已經解決,也就沒有必要再往南行繼續窮究了,所以他決定向北繼續旅行。</p><p class="ql-block"> 故,云縣是這位“一代游圣”的轉身之處。</p> <p class="ql-block">百里長湖</p><p class="ql-block"> 80年代以來,國家先后在此段江面上建起了百萬千瓦級的漫灣電站和大朝山電站;兩座電站大壩橫空出世,沖天而起,形成了兩個如梯相連、沉靜如畫的高峽平湖和百里長湖,即漫灣庫區的高峽平湖和漫灣電站到大朝山電站全長91.3km的百里長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百里長湖旅游區距離云縣59公里,全程需要1小時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沒到這里,網上下了幾張照片,供大家欣賞。)</span></p> <p class="ql-block"> 自然風光與國家大型水電站建設成果的完美結合百里長湖奇觀。</p><p class="ql-block"> 兩岸群山翠綠蔥蘢,天水一色,煙波浩渺。江在云中,云在山下。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這里不僅有滇緬鐵路遺址等您來探索,還有瀾滄江大峽谷的壯麗景色讓您流連忘返,同時,美麗的湖泊風光更是錦上添花,無論是喜歡歷史文化還是自然風光的游客,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p> <p class="ql-block"> 就在這個“云的故鄉”,我們與程老師相聚了。</p><p class="ql-block"> 程老師是我們師專時的兄長,雖然40多年前同在一個學校讀書,但他學中文,而我學的是數學,互相不認識。</p><p class="ql-block"> 后來在校友群中,隔屏認識了程老師。</p><p class="ql-block"> 今天得見,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文質彬彬,沉穩內斂的儒雅書生。</p><p class="ql-block"> 程老師一家熱情地邀請我們共進晚餐,在溫馨的氛圍中,一同回憶當年的一件件趣事,其樂融融。</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中,夜幕降臨,于是,程老師自告奮勇地帶著我們,逛夜景來了。</p> <p class="ql-block">“三江半島”</p><p class="ql-block"> 云縣地處瀾滄江支流,羅閘河、北河、南河三江的交界處,被稱為滄江明珠。</p><p class="ql-block"> 就如程老師形容的“彈弓叉”。</p> <p class="ql-block"> 我們來到“三江半島”,站在這天造地設的交匯處,真真切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p><p class="ql-block"> 似乎看見:</p><p class="ql-block"> 幾億年前大自然造就的這塊自北向南傾斜、猶如一把鐵帚垂直地插在西南大地上的大陸板塊,帚上深淺不一地刻著無數條由北向南延伸的褶皺凹槽,其中有兩條細小的褶皺凹槽自南向東(南橋河),另一條自北向東(北橋河),猶如兩條細細長長的小青龍。</p><p class="ql-block"> 它們越過崇山嶺,穿過溝溝壑壑終于在云州愛華鎮相匯,形成一條大青龍(羅閘河)。</p><p class="ql-block"> 大青龍扭動著粗壯的身體,翻滾著青光閃爍的鱗片,一路向東,奔向它們的母親——瀾滄江。</p> <p class="ql-block"> 這是南橋河岸邊的一座小山,程老師告訴我,這叫琴山。</p><p class="ql-block"> 定睛一看,越看越像。</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臥在南河岸邊的一把古琴啊!</p> <p class="ql-block"> 仿佛容貌清朗的嵇康一襲白衣從容地在琴前盤膝而坐,頭發散落,手撫古琴。</p><p class="ql-block"> 頓時,琴弦微動,琴聲如流水漸漸鋪灑開來,那就是千古絕唱《廣陵散》的前奏——開指。</p> <p class="ql-block"> 從小序到大序到正聲,再到亂聲,再到最后一段后聲。</p><p class="ql-block">行云流水,一氣呵成。</p><p class="ql-block">抑揚頓挫,跌宕起伏,驚心動魄。</p><p class="ql-block">氣勢磅礴,鏗鏘有力。</p> <p class="ql-block"> 琴聲將人帶進了呼嘯的疆場,似乎看見了戈矛的碰撞、勇士的決斗、噴涌的熱血……</p> <p class="ql-block"> 一柱香過后,琴聲戛然而止,嵇康把琴一摔,嘆道:嵇康死,《廣陵散》絕。</p><p class="ql-block"> 仿佛一級戰斗英雄楊國躍、陳福興、董文英以及楊國翰、葉荃、胡瑛等從山頂上一一飛過。</p> <p class="ql-block">云州古街</p><p class="ql-block"> 廊橋式的云州古街,一座橫跨南河兩岸的木質建筑,每個房間都雕梁畫棟、飛檐斗拱,門窗上的木雕精美絕倫,展現了當地傳統建筑工藝的精湛水平。</p> <p class="ql-block"> 古街中間的房間里布置著小吃、餐館、茶社、工藝品和土特產店,游客可以品嘗到云縣豆腐、烤魚等當地特色美食,充滿了濃郁的商業氛圍和煙火氣息,兩側是可供行人過橋通行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站在廊橋上,可以觀看到西面的另一座五彩繽紛的橋——彩虹橋。</p><p class="ql-block"> 南河的西岸,是云縣面積最大的河濱公園,與兩座橋梁式古街、南河兩岸的景觀及藝術小品,構成了云縣漂亮的風光帶。</p> <p class="ql-block"> 云縣古名大侯,是勐佑蒲蠻部落十三寨之一。</p><p class="ql-block"> 從西漢到清朝,云縣的行政區劃不斷變遷。</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設大侯長官司;</p><p class="ql-block"> 宣德四年(1429年),升為大侯御夷州;</p><p class="ql-block"> 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廢大侯土州,設流官,改名云州;</p><p class="ql-block"> 直到民國二年(1913年),才更名為云縣。</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侯水都”夜景</p> <p class="ql-block">彩虹橋夜景</p> <p class="ql-block">五彩斑斕</p><p class="ql-block">絢麗多姿</p><p class="ql-block">光采奪目</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中,逛了兩個小時。</p><p class="ql-block"> 之前對云縣一無所知,直到今天整理這些照片,查閱云縣有關資料,才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 原來,程老師帶我們游覽的景點,是云縣的精華景點,是這座縣城的靈魂所在啊!</p><p class="ql-block"> 頓時,程老師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現在眼前,他的“琴山”之說,“彈弓叉”之說,“三江半島”之說,“大侯”之說像走馬燈一樣地從大腦中飄過,似乎更加鮮活靈動,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于街頭“云縣雞肉米干店”吃早點,問店小二:能開車上琴山么?</p><p class="ql-block"> 店小二眨巴眨巴眼睛,想了一下,問:琴山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答:就在“三江半島”的南河岸邊啊。</p><p class="ql-block"> 店小二恍然大悟:哦!那座小山啊,(叫什么名字我沒記下)太矮了,不好看,你們可以開車到黃草壩上山,就能看到云縣全境了。經過農貿市場,直接上山。</p> <p class="ql-block"> 南河岸邊的這座小山,店小二叫的山名與程老師稱的“琴山”不同名,并且店小二說這山不好看,太矮了。而在程老師心中那可是一把臥在岸邊的古琴啊!</p><p class="ql-block"> 我悟到了程老師的“琴山”之意。</p><p class="ql-block"> 悠揚琴韻,高山流水,穿越時空的溫柔。</p><p class="ql-block"> 從大侯到云州再到云縣,</p><p class="ql-block"> 從一山一琴到一河一水。</p><p class="ql-block"> 沉淀著千年歷史,細說著古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店小二喲,你又怎能知得。</p><p class="ql-block"> 信了店小二,開車轉到農貿市場路口,車水馬龍,擁堵不堪,只好放棄了登高山。</p><p class="ql-block"> 衷心感謝程老師相陪,帶我們游覽了云縣的精華,非常感謝!</p> <p class="ql-block"> 下圖是《景邁、臨滄、彌渡14天自駕游》路線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坪|
和政县|
贡嘎县|
蒲城县|
永顺县|
夹江县|
石台县|
花垣县|
伽师县|
易门县|
武城县|
桃园市|
海盐县|
丹凤县|
阿拉善左旗|
高州市|
科技|
高唐县|
博罗县|
乾安县|
凯里市|
高清|
沭阳县|
横峰县|
阜新|
乌海市|
公主岭市|
高雄县|
手游|
黔东|
白朗县|
九龙城区|
阿鲁科尔沁旗|
博白县|
屯昌县|
罗定市|
澄迈县|
河南省|
罗田县|
岳阳市|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