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永安寺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內(nèi),始創(chuàng)建于金代,后遭火毀重建于元代初年,明清時期屢有擴建與修繕,該寺有兩大看點一是元構(gòu),二是壁畫,元代遺構(gòu)傳法正宗殿修建于元延祐二年(1315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廡殿式殿頂出檐深遠(yuǎn),古樸莊嚴(yán)。由于傳法正宗殿曾被作為糧倉使用,殿內(nèi)的壁畫卻得以保存,建筑彩畫保存完好,而這繪滿殿內(nèi)四壁的巨幅工筆彩畫是永安寺的精粹所在,可以說殿內(nèi)的元代水陸壁畫堪稱 “中國古代宗教人物的圖像大全”是研究中國宗教思想演進和變化的重要資料,壁畫分上、中、下三層包含“明王演法”“華生天道”等8個部分,各種神祇分類組合,每組上隅榜題神祗名號,在長56.8米、高3米的壁畫上以工筆彩畫刻畫的人物共895個,面積達(dá)275平方米,壁畫內(nèi)涵十分豐富所涉范圍極為廣泛,佛、道、儒、神、仙、天界、人間等幾乎無所不含頗具浪漫主義色彩。</p> <p class="ql-block">北壁東側(cè)</p> <p class="ql-block"> 第一身明王綠面紅發(fā),三頭八臂,上雙手各持一劍,胸前雙手合掌,中兩手拉開面皮露出本尊面容,左下手持法輪,坐騎為虎</p> <p class="ql-block"> 第二身明王黑面黑發(fā),額上頂三骷髏,三頭六臂,左上手搖鈴,右上手捏紅色寶珠,胸前雙手合十,左下手握斧鉞,右下手握玉環(huán),坐騎為白象,應(yīng)為普賢菩薩變現(xiàn)的步第明王</p> <p class="ql-block"> 第三身明王赤面黑發(fā),額上頂佛頭,三目,三頭六臂,左上手持葡萄,右上手持劍,左中手握錘,右中手舉胸前,左下手持經(jīng)卷,坐騎為神獸</p> <p class="ql-block"> 第四身藍(lán)面赤發(fā),三目,三頭六臂,左上手握短棍,右上手持蓮花,左中手似持藍(lán)色花,右中手持劍,左下手握紅色飄帶,右下手扶龍尾,坐騎為龍</p> <p class="ql-block"> 第五身赤面黑發(fā),額上頂三骷髏,上雙手持黃色花,胸前左手握右手腕,另二左手持白色飄帶,二右手分別持寶瓶、杵,坐騎為神獸</p> <p class="ql-block">南壁東側(cè)</p> <p class="ql-block">東側(cè)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连州市|
龙泉市|
斗六市|
鲁甸县|
湖南省|
南漳县|
乌海市|
临澧县|
江川县|
砀山县|
仪陇县|
乡城县|
聂荣县|
仲巴县|
楚雄市|
延安市|
苍梧县|
阳西县|
常宁市|
渝中区|
蓝田县|
马山县|
凌云县|
青冈县|
东乌珠穆沁旗|
高邑县|
买车|
榆中县|
东平县|
根河市|
宣汉县|
泰安市|
平谷区|
永仁县|
怀宁县|
扶余县|
桃园县|
绵竹市|
仙居县|
富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