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近些年,杭州的春天,是冬一日,夏一日,讓人對季節、自然和時間更加敏感,也更珍惜和感激轉瞬即逝的春天。這不是,三月三上巳始,盡管乍暖還寒,煙籠細雨,人們還是紛紛到蘇堤、白堤和太子灣去賞花。清明節序,西湖邊柳垂金線,桃吐丹霞,間株桃花間株柳,杭州終于進入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了。</p><p class="ql-block"> 清明其名源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寒食節和上巳節的諸多習俗融入其中,極大地豐富了清明的內涵。從晉文公焚山悼念介子推的忠義傳說,從王羲之筆下“曲水流觴”的雅集風流,從杜牧詩中“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哀思綿長,上巳寒食與清明,在歷史中悄然交織,最終凝成中華民族“哀樂相生”的節日。</p><p class="ql-block"> “故人盡向塵中遠”,清明前后,杭州城的山間田野,盡可見掃墓祭祖的人們。此景此景,也讓我不禁懷念那些,已經與我遠去的親人和朋友。我翻出了一篇到南山公墓掃墓的短文,是十幾年前寫的,就用這篇短文,寄托我對天人兩隔的親人和朋友的思念與哀思吧。就像王菲的新歌《世界贈予我的》唱的那樣:“遠去者去了遠方,愿他們都安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與祭祀親人相聯的節日。清明掃墓是精神的洗禮、心靈的對話,時空的穿梭。白居易有詩詠之:“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每到清明,江南楊柳清風,杏花絮雨,而北方塞外,則還是“清明不見草生芽”的天寒地凍。記得在東北時,清明時節,蕭瑟原野上,一個個墳頭都壓著紙錢,墳前飄蕩著燃燒過的紙灰。“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中國的傳統文化,重的是孝道。清明掃墓祭祖,感懷源頭活水,正是孝道的實踐。來到杭州30多年了,每次清明都未能回家鄉掃墓祭祖,只能借南山公墓祭祀岳父,遙祭遠方的爺爺、奶奶、姥姥和姥爺,以及陰陽兩隔的親人們。</p><p class="ql-block"> 今年清明前,一直淫雨霏霏,但是清明節那天,卻放晴了,一個難得的好天氣。為了避開掃墓高峰,我們早早便自駕車子去了南山公墓。點香、燃燭、焚紙錢,要一家一家的進行,整個過程大約要2個多小時。我慢慢地走在墓碑間,觀察著墓志銘文。墓碑是生與死的分界,我看見一個36歲女孩子的照片,鑲嵌在一塊墓碑上方,端莊雍容,顯然是一個知識女性。墓為兄所立,墓碑上并排是妹、父和母,父母的名字是紅色的,顯然還健在。我走到碑后,碑上的文字是:“妹,生于1974年3月23日,1999年赴美國亞拉巴馬州立大學留學,獲統計學碩士、大眾傳播博士學位。2006年6月因車禍,在美國去世。”文字中還介紹到其父母均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級知識分子。多么可惜啊!如果說生命是一種美麗,那么死亡就是美的毀滅。我的心里突然一陣疼,就象有顆釘子猛地錐在了心上。一母同胞,手足之情,讓我想起了作家柏楊哀悼其兄妹的詩句:“地下應聽淚聲喚,重結來生姐弟緣”。看來她的父母和兄弟來看過她了,墓碑上圍繞著一圈帶淡雅小花的綠葉,水泥墓碑變得多了些溫馨,多了些心靈藤蘿的牽絆。</p><p class="ql-block"> 在南山公墓的最高處,我看到了這樣一塊墓碑,上面刻著一首悼亡詩《詠君》:“君似江清月近人,妻若孤雁難安寢。吾看牽牛織女星,爾念相濡以沫情。清風如影松間行,皓月銘心石上映。天下誰人不識君,一生正氣駐人間。”《圣經雅歌》中說“相愛與死去一樣壯烈。”這是一對什么樣的恩愛夫妻啊?一定不是你愛我,我才愛你的交換,而是一往情深的奉獻自我。我默默地想著,試圖打破時空,觸摸這對愛人的情感,感受他們的道德力量和精神感染力,尋找一種在物質包圍時代人們太容易缺失的忠誠“精神”。人的生命在浩瀚的宇宙中,是那么渺小、脆弱,但人類的愛,卻是那么博大、堅強、永恒。現在的反映婚姻情感生活的電視劇,恨多是“錯愛”、“亂愛”、“三角愛”,應該讓人們到這里受受教育,人之為人,應該期待感情和婚姻的那份美好。墓地中有很多夫妻合葬墓,還有相當多的是一方已逝,一方仍在,所以碑上的名字一紅一黑,陰陽兩分,一方虛席以待,一方堅貞相守。面對生與死的相互守望,我心里默念著英國女詩人克莉斯緹娜·羅塞蒂的詩《記著》,當然是大概意思:記著我,當我離去,去到遠方那死寂之地。當你再不能牽手留住我,我也不能再欲去還留,記著我,不要悲慟。只需記著我,那將遠勝于因懷念而神傷。</p><p class="ql-block"> 有一塊墓碑,刻著四言詩形式的《祭子心言》,“前世淵源雁飛來,闔家幸歡二十一載。驚惜雁兒獨飛去,來世緣在定親合。”淡淡的詩語,寫痛不言痛,卻讓人痛到無語。親人的形軀無法跨越生死的鴻溝,但是他們的情愛如心橋,不因生死兩隔而終止。中國傳統宗教的死,意味著投胎重生,這太好了,去世意味著新生,這對于活著的人該是多么大的安慰呀!就在我對著《祭子心言》拍照時,有兩個掃墓的人走來與我說,下面還有一個女孩的墓,一個非常年輕漂亮的女孩,每年她們都要來看看這個可愛的小女孩。我按照她們的指點找到了這個小女孩的墓地,墓碑上的照片非常清晰,還穿著學生服,梳著童發,雙眸清亮,五官精致,稚氣的臉頰帶著笑靨。子女最痛爺娘心,這個有著花兒樣美好名字的女孩,花蕾般稚嫩就永遠離開了人世,怎能不讓人扼腕嘆息,命運,對她的父母多么殘酷,這必將成為他們生命情感里永遠抹不去的痛。小女孩的墓碑背后,也有兩行豎寫的銘文:無論你走多遠,我們都能看到你的笑臉;無論你走多久,我們都能聽到你的聲音……。哀而不傷、纏綿悱惻,我感覺這兩塊墓碑上的銘文,就像泰戈爾說的,是時間面頰上的淚珠。這樣一個美好的姑娘,孤零零地躺在哪兒,我的心臟鈍鈍地疼。“平時不下淚,于此泣無窮”,不論是眼淚還是悲哀,都不意味著我們是弱者,恰恰相反,這是對我們堅強靈魂的一次考驗。死者已矣,生者好好活下去吧,這也是逝者的愿望。“不是我選擇了此生,而是此生選擇了我”,認命也不是壞事,可以使人把苦難放下,勇敢的面對多舛的命運。在哀傷的時刻,我想起了屠格涅夫的小說《白菜湯》,農婦死了獨子,地主太太去看她,發現農婦雖然眼睛紅腫,卻不慌不忙的從鍋里舀出白菜湯,一口一口的喝下去。地主太太說,你怎么有這么好的胃口,還喝得下。農婦流著淚說,兒子死了,我的心被挖了去,然而湯是不應該糟蹋的,里面放了鹽。是啊,畢竟活著的人,應該想的還是如何生活下去啊。</p><p class="ql-block"> 在我岳父的墓前,前排斜過去有個墓碑,后面是一首張姓死者的遺作《詠梅》:“生來憎趨炎,任性愛冰霜。已是百花零落盡,汝自獨飄香。非是好清高,從不傲群芳。唯因勤勞花常在,不畏世態涼。”這是一個去世的老人,他的逝去,合乎自然規律,并非短壽。人世間,人人都是匆匆行者,出生與死亡都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死兩者相含相續,有生命就有死亡,死亡同時意味著生命,這是古代樸素辯證法的生死觀。老去,像瓜熟蒂落、冬去春來一樣平常,是一種自然的運轉,生物的元素的分解,應該做到生而無憾,死亦坦然。但是,如果能像這位老人,人雖遠去,言留存世,不僅可以讓后人追想逝者,也可以啟發警示生者,這就是它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個人告別世界的遺言,歷來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生命囑托,一種具有紀念性、經典性、持久性的臨終交代。例如,周總理在生命終點鄭重的囑咐“不能忘記老朋友”。赫本離開世界時,把一首寫照她一生美麗、優雅、友善、助人的詩,留給他的兒子,在赫本的葬禮上,他的兒子又把這首詩送給了母親。愛因斯坦臨終前,慎重地留下了遺囑“除了我的科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不死之外,我的一切都將隨我死去。” 人是一種有理智、有感情的動物,臨近死亡時,總難免百感交集,他們留下的遺囑有著特殊的史料價值。</p><p class="ql-block"> 我在南山公墓走了二個多小時,所見墓碑多是寫著“生于某某年,卒于某某年”,很少的幾塊刻著死者的人生經歷,至于抒發情感和具有哲理的墓志銘,更是萬分之一二,極少極少。死亡,作為人類感受最深的情懷之一,有關思想會滲透到情感和意識的各方面。語言就是思想,就是精神。墓志銘常常是亡者最精煉的人生體驗,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形形色色的墓志銘,折射著萬千世態,蘊含著歷史文化,飽蘸著人生哲理,訴說著無盡懷念。假如整座墓園,成千上萬座墓碑,都鐫刻著死者人生心得的印痕,那它必定成為生者的寶貴精神財富。墓園也會成為生命的圣地,人們流連其間,心靈會得到滋潤。西方的一些國家,墓園文化值得我們借鑒。他們的墓志銘所表達的豁達、幽默、哲思,真的讓人叫絕。德國著名劇作家費希特去世時墓碑上只有兩個字“劇終”,法國鋼琴家拉姆斯彌留之際讓他的學生在他的墓碑上刻一個金色的休止符,英國前高爾夫球冠軍的墓碑上是“唯有這一次入洞,是沒有獎杯的。”瑞士建筑家杰克遜的墓碑是一句話“實用面積,十尺有余。”一個黑人工人的墓碑是“收工”,無不浸透了豐富的思想內涵。</p><p class="ql-block"> 陰陽相隔,生死兩界,這是人們描述死亡的說法。活人永遠都無法見證自己的死亡,然而,恰是自己至親的死亡,才讓我們體悟到上述說法的痛心徹肺。就此而言,死亡,永遠都是生者的事。據考證,甲骨文中“死”的含義,就是一個活人跪在死者旁邊。哲學家海德格爾說,只有人才有死亡,動物只是生命的終結。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類面對死亡,沉思死亡,這就有了對死者的祭祀。恰是死亡,才有人們對生命的敬畏。生命是一件禮物,它是上蒼的恩惠,我們應當充滿感恩之情。關注人的生命,關注生命存在的價值,包括理解生命、保護生命、熱愛生命、尊重生命乃至敬畏生命,這就是生命教育的意義,清明掃墓就是這樣一次生命的教育。人生的最后旅程,不僅對于逝者,而且對逝者身邊的所有人,都是一次生命的感悟,它會消解我們對于死亡的恐懼,促使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并且提醒我們:逝者安息,生者堅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盘水市|
祁东县|
桃源县|
淅川县|
南充市|
泾川县|
汉阴县|
静安区|
容城县|
邹城市|
临漳县|
建水县|
潼关县|
南涧|
阳原县|
万载县|
定结县|
屏边|
右玉县|
玉环县|
长汀县|
河津市|
宣化县|
宜宾市|
孟州市|
永吉县|
屯留县|
贞丰县|
九江县|
藁城市|
太白县|
汉川市|
凉城县|
牟定县|
乐平市|
永济市|
来宾市|
望奎县|
子长县|
大连市|
松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