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圖/瀟散閑人</h3> 書接上回。<div>因天氣原因,峽谷遇雨,山上落石,我們被迫折返。</div><div>丙中洛遙遙在望,卻成為我們此行最失落的風景。</div><div>依然沿怒江在219國道上盤旋。</div> 高黎貢山像一位可心的旅伴,一直在峽谷中陪伴我們前行。抬眼望去,連綿的山脈似一條沉睡的巨龍,橫亙在天地之間。山尖被云霧繚繞,如夢如幻,仿佛是大自然用最輕柔的筆觸勾勒出的水墨畫。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草木混合的清香,那是山林獨有的氣息,絲絲縷縷地鉆進心肺,瞬間驅散了一路的疲憊。 <div>快馬加鞭,一路經過怒江州首府瀘水,上瀘保高速,繞過保山,轉杭瑞高速,再經保騰高速抵達騰沖。</div><div><br></div><div>此刻已是萬家燈火。</div><div><br></div><div>不禁讓我想起納蘭的一首《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br></div><div><br></div><div>我無法體會跋涉詩人行軍中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但那種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卻溢于言外。<br></div><div><br></div><div>車窗外閃閃而過的點點燈光,那是騰沖市64萬4千人溫柔的眼睛,是這個夜晚,南國這個邊陲城市里,吟唱著一支小夜曲跳動著的音符。</div> 騰沖,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仿佛是一位慈祥的老人,靜靜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它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邊陲城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歷經多個朝代的變遷,逐漸發展成為“極邊第一城”。此為題外話,按下不表。 和順古鎮則是騰沖的一顆明珠,這里保存著大量的明清建筑,白墻黛瓦,飛檐翹角,古色古香。漫步在古鎮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古鎮中的居民生活悠閑自在,他們在自家的小院里種滿了花草,陽光灑下,花香四溢。古鎮中的圖書館、祠堂等建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文化的傳承,它們讓我感受到了騰沖深厚的文化底蘊。 <font color="#ff8a00">騰沖人的生活就在這小巷里,在這小菜街里,煙火人生,讓這座小鎮生生不息,書寫著自己的傳奇</font> <font color="#ff8a00">小鎮的指示牌,是自己的驕傲,是家珍,它讓這座小鎮熠熠生輝</font> <font color="#ff8a00">和順古鎮,寓意深遠。內和外順,這里還有一段故事。據說和順最早名字叫河順,因有一條小河穿鎮而過。鎮上的人有多在外跑馬幫的傳統,出門在外以和為貴。而家鄉的人們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民居順著巷子而建,形成了獨特的景觀。古鎮的名字也漸漸變成了和順,寓意著這里的和諧與美好</font><br> <font color="#ff8a00">和順圖書館,是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之一,于1924年由華僑集資興辦,為中國傳統的樓房建筑,前置花園,美觀素雅,圖書館中藏書萬余冊,其中尤以許多古籍最為珍貴</font> <font color="#ff8a00">在騰沖市方圓17平方公里,居民不過2000余戶的和順古鎮,分布著寸、劉、李、尹、賈、張、楊、釧8個姓氏的宗祠。它們的建筑風格或古樸典雅,或氣勢恢宏,或中西合璧,祠內匾額、對聯比比皆是,彌漫著濃郁的文化氛圍,體現著各個家族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font> <font color="#ff8a00">依山而建的和順,層層疊疊,波瀾不驚的過著自己清雅的日子</font> <font color="#ff8a00">處處可見非常有韻味的古建筑,無不充斥著古樸典雅。徜徉這樣的小巷,別有一番心緒</font> <font color="#ff8a00">艾思奇故居。和順古鎮歷史悠久,涌現了許多杰出的歷史名人,他們在政治、文化、商業等領域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艾思奇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思想對中國現代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是和順崇文尚教傳統的杰出代表</font> <font color="#ff8a00">和順古鎮自古重視家風教育。和順家風文化長廊沿野鴨湖而建,全長400余米,錯落分布了二十多組精心設計創作的石雕,濃縮和順家風文化的十多個故事,令人耳目一新</font> 騰沖的熱海,這里有眾多的溫泉和地熱景觀,熱氣騰騰,煙霧繚繞。熱海大滾鍋是熱海的標志性景點,巨大的鍋中熱水翻滾,發出陣陣轟鳴聲,讓人驚嘆不已。熱海邊,有當地人利用溫泉水煮雞蛋。騰沖的火山地質公園也是一處值得一游的地方,這里有眾多的火山遺址,火山口、火山巖等景觀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font color="#ff8a00">熱氣騰騰的地熱溫泉,煙霧繚繞</font> <font color="#ff8a00">著名的大滾鍋,真的如開鍋一樣,陣陣煙霧,狼煙動地。瞅準機會拍張照,不然,大滾鍋幾個字還真照不出來</font> <font color="#ff8a00">景區小景</font> ?常常聽到有人問,騰沖為抗戰的大后方,為什么能成為主戰場?<div>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其戰略位置和歷史背景。?<br>騰沖位于中緬交界處,是滇緬公路的重要節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滇緬公路是中國抗戰的輸血管和生命線,重開滇緬公路對于中國抗戰至關重要。騰沖的淪陷使得中國失去了這一重要通道,導致物資供應受阻。因此,收復騰沖成為中國抗戰大反攻的首要目標?<br>1942年5月,日軍占領了騰沖,使其由戰略大后方轉變為抗戰前線。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在1944年5月11日躍過怒江,向高黎貢山發動進攻,經過激烈的戰斗,最終在9月14日攻克騰沖城。這場戰役歷時127天,中國遠征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最終成功收復了騰沖?。</div> <font color="#ff8a00">紀念館廣場上的雕塑。警鐘長鳴,勿忘國恥</font> 來到騰沖,滇西抗戰紀念館和國殤園是一定要參觀的,不為別的,只為向在抗戰中犧牲的那些英雄和烈士們表達衷心的敬意。這座現代化的博物館,通過大量的實物、圖片、文字、影像等資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滇西抗戰的歷史。 <font color="#ff8a00">那個年代的吉普車</font> <font color="#ff8a00">飛虎隊的事跡介紹</font> <font color="#ff8a00">當時的武器,步槍</font> 走進各個展廳,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飽經滄桑的文物,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在“抗戰后方”展廳,展示了騰沖人民在抗戰期間的生活狀況和他們為抗戰所做出的貢獻。盡管生活艱苦,但騰沖人民依然積極支持抗戰,為前線的將士們提供物資、運送傷員,展現出了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 踏入國殤園,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撲面而來。園內的建筑布局嚴謹,從大門、甬道到忠烈祠、烈士墓、紀念塔等,每一處都彰顯著對先烈的敬重。沿著甬道前行,道路兩旁的松柏郁郁蔥蔥,仿佛是一排排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片安息著英雄的土地。 <font color="#ff8a00">國殤園紀念碑,靜靜佇立,守護著這片土地上安息的英靈們</font> <font color="#ff8a00">在騰沖市區內,還藏著一個疊水河瀑布,瀑布高46米,是全國僅有的城市火山堰塞瀑布,崖壁上排列著奇妙的柱狀節理群</font> <font color="#ff8a00">騰沖火山口公園,是中國四大火山群之一,被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我只爬上了一個最大的火山口大空山,已累得氣喘吁吁。火山口保存完整。后來查資料才得知,公園內竟分布著97座新生代火山,其中23座火山口保存完整,類型多樣,包括穹狀火山、截頂圓錐狀火山、盾狀火山等,構成了壯麗的火山景觀。?而且公園內火山地貌?突出,火山錐、火山熔洞、火山湖、堰塞瀑布、柱狀節理等景觀規模宏大,展現了獨特的地質奇觀。<br>資料顯示,騰沖火山群記錄了數百萬年的火山活動史,從寧靜的溢流式到猛烈的爆發式,從基性玄武質巖漿到酸性流紋質巖漿,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可惜,沒有認真做功課,只是草草游覽一下,便離開了。<br>?火山口有多個高空氣球以及動力滑翔機供游客乘坐游玩。游客可以乘坐熱氣球俯瞰火山群,體驗高空視野的壯麗景色。</font> <font color="#ff8a00">火山口風光</font> <font color="#ff8a00">騰沖最后一站,我們到北海濕地公園游覽。北海濕地公園四面環山,屬于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態系統,擁有大片漂浮于水面的草甸,形成了五彩繽紛的巨型水面浮毯。這里的草排上生長著茂盛的北海蘭、葦席草、茭菰草等植物,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這里棲息著眾多候鳥和留鳥,是一個重要的生態保護區?。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在公園內解決了午餐,然后出發下一目的地。</font><br> 從騰沖出發,前往芒市。<div>芒市,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讓人感受到了濃郁的民族風情。芒市是傣族、景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這里的建筑、服飾、飲食等都充滿了民族特色。勐煥大金塔是芒市的標志性建筑,這座宏偉的佛塔金光閃閃,莊嚴肅穆。站在大金塔下,仰望著這座宏偉的建筑,心中充滿了敬畏之情。芒市的樹包塔也是一處獨特的景觀,塔與樹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div> <font color="#ff8a00">大金塔,金碧輝煌。?芒市大金塔(正式名稱為勐煥大金塔)是亞洲第一空心佛塔,坐落在芒市城區東南方孔雀湖畔的雷崖讓山山頂。? 大金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南詔國時期,多次被毀又重建,如今的大金塔是在2004年重建完成的。</font> <font color="#ff8a00">據說,鑄造頂端金頂就用了兩噸黃金,整個塔身使用了超過7噸的黃金。塔頂的金傘上掛有1065個金鈴,頂端鑲有5448顆鉆石和2000顆寶石。塔高76米,呈八角形,下面為空心大廳。大廳中心的方柱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上各有一尊天然漢白玉佛像。在里面轉了一圈,雙手合十,以示敬意</font><br> <font color="#ff8a00">夕陽下的金塔,莊嚴肅穆</font> <font color="#ff8a00">銀塔,與大金塔相不遠,都在一座山上。一個金碧輝煌,一個銀光熠熠,形成了一金一銀的獨特景觀。?據說塔里面供著萬尊佛像和舍利子</font><br> <font color="#ff8a00">去往銀塔廣場路上的手語區雕塑,雕塑純白色,夕陽照耀下,顯得無比圣潔</font> <font color="#ff8a00">抓拍一個夕陽下的美女。側逆光下的面部輪廓線條柔和,面部五官比例勻稱,表情沉靜溫婉</font> <font color="#ff8a00">身材也蠻好</font> <font color="#ff8a00">芒市樹包塔。樹中所包之塔是一座傣式佛塔,高約十余米,呈八角形,神龕內供著佛像。塔頂長有一棵菩提樹,樹根緊緊包裹著塔身,形成了獨特的“樹包塔”奇觀?。被傣家人視為“愛情塔”。它象征著大自然與建筑的完美結合,展現了生命的頑強和時光的力量</font><br> <font color="#ff8a00">勐巴娜西珍奇園,周恩來總理紀念亭?。亭內漢白玉雕像栩栩如生,碑文用漢、傣、景頗三種文字記載了1956年周總理與緬甸總理吳巴瑞在芒市主持兩國邊民聯歡的歷史事件。</font><br> <font color="#ff8a00">園內導覽牌</font> <font color="#ff8a00">園內孔雀開屏</font> <font color="#ff8a00">芒市勐巴娜西珍奇園,以其古樸、自然、珍奇的特色聞名,是全國罕見的生態園林。園內匯集了全國少見的古樹名木,奇石與樹化石?無數,擁有大量世界罕見的硅化木玉石和樹化玉,規格之大、精品之多均為全國之最。珍奇園設有三個展館和九個園區,園內散養著孔雀,鳳尾竹林與雞蛋花園?,展現了邊塞傣鄉的獨特韻味。</font><br> 在芒市,還可以品嘗到當地特色的美食,如手抓飯、傣味燒烤等。手抓飯是傣族的傳統美食,將各種食材放在一起,用手抓著吃,這種獨特的吃法讓人感受到了傣族人民的熱情與豪爽。傣味燒烤則以其獨特的口味和豐富的食材而聞名,烤香豬、烤雞等美食讓人垂涎欲滴。芒市的夜市也是一處熱鬧的地方,各種小吃、手工藝品等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div><font color="#ff8a00">在勐巴娜西珍奇園,我們看到一個在園內彈七弦琴的老人,攀談之下,得知老人是江蘇徐州人。在芒市已住月余,在這里考察居住生活等情況,為一班老哥們在這里養老打前站。</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芒市,是一個宜居城市,主要原因包括其氣候、溫泉資源、房價以及交通等方面。?芒市的氣候非常宜人,年平均氣溫維持在6℃,夏季最高溫度為26℃,冬季最低氣溫也有16℃,這樣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居住,尤其是對老年人的健康非常有益?。<br>芒市還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這些溫泉水質清澈透明,水溫適中,對健康有顯著益處。芒市的房價相對親民,這對于許多家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吸引力?。芒市的飲食也非常豐富,有許多本地人推薦的餐廳和住宿選擇?。在交通方面,芒市雖然沒有火車站,但飛機出行非常方便,且市內交通主要依靠打車和共享電動車,出行較為便捷?。</font><br></div> <font color="#ff8a00">傣族古鎮,不僅是一個4A級景區,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通過匠心獨運的建筑規劃,結合山形水勢的天然優勢,這里打造出了一處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旅游服務和生態居住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勝地</font> <font color="#ff8a00">雖然是打造的旅游小鎮,但它建筑與自然景觀融合,營造出獨特的文化氛圍,讓游客沉浸于古傣文化的世界中。這里不僅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古傣文化遺址,還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著游客。游客們可以在這里盡情領略古傣文化的魅力,感受那份古老而淳樸的氣息,讓心靈在歷史的長河中暢游。</font> <font color="#ff8a00">霓虹閃爍的紅燈籠下,尖頂傣樓在夜色中巍然矗立,各種店鋪流光溢彩,泡魯達的椰香混著香茅草烤魚的煙火氣。少女的裙擺亂舞,這里每個角落都浸著亞熱帶的風情與暖意,為我們的奔波,卸下一天旅程的疲憊</font> <div>車輪滾滾,披著朝陽灑下的光芒,我們又開始了一天的征程。高黎貢山的東延,一直伴隨著我們,直到中緬邊境——瑞麗。</div><div><br></div>瑞麗,這座邊境城市充滿了異域風情。<div><br></div><div>瑞麗與緬甸接壤,這里有眾多的中緬邊境口岸,如姐告口岸、畹町口岸等。在瑞麗,可以看到許多緬甸的商人、游客,他們帶來了緬甸的特色商品,如玉石、木雕等,讓瑞麗成為了一個充滿商機的地方。瑞麗的一寨兩國景點也是一處獨特的景觀,一個寨子被國境線分為兩半,中方一側和緬方一側的建筑、生活方式等都有所不同,這種獨特的邊境景觀讓人感受到了中緬兩國的友好與交流。</div> <font color="#ff8a00">瑞麗,云南邊陲小城,毗鄰緬甸,特殊的地理位置打造出特殊的旅游體驗和旅游景區,“一國兩寨”就是兩國邊境上的一個景區。</font> <font color="#ff8a00">一秋蕩兩國,謂兩國相距之近。一把蕩出去,就出國了</font> <font color="#ff8a00">中緬邊境上的71號界碑,對面是緬甸。這座界碑已不可靠近,中間有一鐵柵欄阻隔。這張照片是相機伸出柵欄外拍到的</font> <font color="#ff8a00">忠于職守的邊境管理小哥</font> <font color="#ff8a00">1960年中緬兩國劃定邊界時,將界碑安置在銀井村中間位置,60年過去了,在中國的這一邊村莊的名字并沒有改變,在緬甸的另一邊村莊改名為芒秀村。地面黃色一側為中國,白色地面為緬甸。<br>中間這條國境線,是全世界最昂貴的國界線——中緬玉石國界線。以5068枚玉石鋪就,長423米,其中5068代表了1950年6月8日中緬建交的時間</font><div><font color="#ff8a00">一國兩寨里有眾多境點,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展示了</font></div> 在瑞麗,還可以品嘗到緬甸的特色美食,如緬甸奶茶、緬甸咖喱等。緬甸奶茶以其濃郁的茶香和醇厚的口感而聞名,緬甸咖喱則以其獨特的香料和豐富的食材而受到人們的喜愛。瑞麗的邊境貿易市場也是一處熱鬧的地方,各種商品琳瑯滿目,讓人感受到了邊境貿易的繁榮。 <font color="#ff8a00">姐告國門</font> <font color="#ff8a00">320國道止點。320國道起點上海,途經六個省。它外接史迪威公路(通往緬、泰、印)即抗戰時的中印公路</font> <font color="#ff8a00">口岸旁邊最大的翡翠市場。現在有些冷清,疫情之后,人流物流大受影響,至今尚未恢復</font> <font color="#ff8a00">瑞麗總佛寺</font> <font color="#ff8a00">參觀獨樹成林景區</font> <font color="#ff8a00">瑞麗莫里熱帶雨林?,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擁有1500多種野生植物和479種花卉及香料,被譽為“人間仙境”。</font> <br>?<font color="#ff8a00">景區內還有“樹包石”等奇特雨林景觀。景區內最著名的景觀是落差高達60多米的莫里瀑布,還有水溫常年保持在15-25攝氏度的溫泉,傳說佛祖曾在此戒齋沐浴,并留下了一只碩大的足印。景區內的佛腳印長96厘米,趾掌清晰可辨,是南亞、東南亞佛教界的重要圣地。信眾常涂以金粉,以示虔誠。景區內有大佛寺?,每逢佛教節日,香客絡繹不絕</font> 高黎貢山、騰沖、芒市、瑞麗,這片神奇的土地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歷史的底蘊、民族的風情和邊境的異域色彩。每一處景點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每一段旅程都有其難忘的回憶。這片土地,如同一個巨大的寶藏,等待著更多的人去探索、去發現。我相信,每一個到訪者都會被這片土地的魅力所吸引,都會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云南的西南邊陲,是一片神秘而迷人的土地,那里與緬甸接壤,融合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壯麗的自然風光,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我們懷揣著對未知的向往和探索的熱情,踏上了這片充滿驚喜的旅程。 <font color="#ff8a00">邊陲各民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大山里,休養生息</font> 滄源縣城,這座位于邊境的小城,寧靜而祥和。清晨,陽光灑在古老的街道上,映照出歲月的痕跡。漫步在街頭巷尾,能感受到濃郁的民族風情。當地的居民穿著色彩斑斕的傳統服飾,臉上洋溢著淳樸的笑容,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縣城雖小,但五臟俱全,各種特色小吃、手工藝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font color="#ff8a00">青山綠水,南國風光,一派清新</font> 葫蘆小鎮。小鎮以葫蘆為主題,建筑風格獨特,充滿了創意和藝術感。葫蘆形狀的房屋、葫蘆造型的路燈,處處都彰顯著葫蘆文化的魅力。漫步在小鎮的小徑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植被,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小鎮的中心有一個廣場,廣場上擺放著各種葫蘆制品,如葫蘆樂器、葫蘆雕刻等,讓人驚嘆于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font color="#ff8a00">被譽為 "佤族文化活態博物館" 的葫蘆小鎮。當腳步踏入這片土地,仿佛打開了一本立體的民族文化典籍,每一頁都流淌著阿佤人千年傳承的生活智慧</font> <div><font color="#ff8a00">走在葫蘆小鎮,不由得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佤族人為什么對葫蘆情由獨鐘?佤族認為人類是從葫蘆里誕生的,葫蘆是他們的圖騰之一。在佤族的創世神話《司崗里》中,就有人類從葫蘆中走出的傳說。這種信仰使葫蘆在佤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視為神圣的象征。</font></div> <font color="#ff8a00">在打歌廣場中央,寨心樁靜靜矗立,圍繞它的是環形的木質回廊,這里既是村民聚會的場所,也是游客感受佤族歌舞的舞臺。</font> <font color="#ff8a00">也許是新年假期剛過,人氣無多,小鎮略顯落寞</font> <font color="#ff8a00">摸你黑廣場。摸你黑狂歡節是佤族人民祈福和放松心情的重要時刻,也是游客們體驗當地文化的絕佳機會。狂歡活動一般在滄源縣的摸你黑文化廣場、葫蘆小鎮和翁丁村舉行。據悉滄源2025摸你黑活動將在2025年4月20日至5月10日舉辦</font><br> <font color="#ff8a00">宿滄源縣金佤大酒店,位置在勐董鎮來希路中段摸你黑廣場旁</font> <div>翁丁,一個遙遠而模糊的地方。一個在我地圖上偏僻的幾乎微不可察的孤單而寥落的地名。</div><div><br></div><div>那是一個不可抵達的地方,那里群山連綿無盡,那是生活在天邊的一個少數民族的部落,那里落后閉塞,交通不便……這便是很早在我心中形成的關于翁丁的印象。</div><div><br></div><div>曾經想著,這輩子都不會有可能去到那個地方吧,山高谷深,路途艱難,實在太遙遠了。盡管心中無比渴望著,到那片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當地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的氛圍,了解一下那是怎樣一個民族,那里有什么樣的民風民俗……</div><div><br></div><div>可是,想到無數的高山大河,無盡的路途顛簸,現實告訴我,這是一項幾乎無法實現的夢想,它的艱難阻隔了迢迢千里之外遙望的目光。</div><div><br></div><div>就在做這次旅行線路的時候,曾經猶豫再三。去不去翁丁?從瑞麗出發,在大山里往復穿行,盡管是國道加高速,600多公里,要行車10個小時左右,大家能接受了如此漫長的路途疲憊嗎?此其一,其二,一個少數民族原始部落,大家愿意大費周章去看這樣一個原始又落后的地方嗎?</div> <font color="#ff8a00">碩大的石體上鐫刻著翁丁建筑群的名稱,告訴游客這是景區</font> 事實上,來到翁丁,卻是別樣的想法。<br>參觀了翁丁原始部落,這里的所呈現的形態,包括旅游帶來的各種改變,不禁令人陷入深度思考,怎樣定義原始?怎樣定義傳統?是游客、政府、學者還是佤族人自己?當外界將翁丁標簽化為“最后一個原始部落”,是否忽略了佤族文化的動態演變?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不在此文之例,如有時間可辟新的話題討論,就此打住。<br> <div>翁丁原始部落宛如一顆遺珠,散發著古樸而神秘的氣息。這里是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保留著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走進部落,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茅草屋,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這些茅草屋雖然簡陋,但卻是佤族人世世代代的庇護之所。<br></div> <font color="#ff8a00">翁丁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佤族人民在這里世代居住,保留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和獨特的建筑風格。</font> 發現到這里,翁丁這個原始部落的游記,不是那么好寫了。因為一場大火燒掉了這里的一切,包括最原始的生活形態。游客們如今看到的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場景,可能佤族村寨的各種元素還在,但已經沒有了人的生活,也就沒有了村寨的靈魂。 <font color="#ff8a00">進入景區大門,著佤族服裝的婦女為游客臉上點個標記,寓意吉祥如意</font> <font color="#ff8a00">帶有佤族風格的神柱和圖騰</font> <font color="#ff8a00">翁丁村落整體呈團型聚落,建筑依山勢分臺而建,自北向南逐級降低,形成階梯狀分布。每級平臺容納2-4戶人家,通過壘石分割院落,既適應山地地形,又便于排水防潮。這種布局與佤族“山神至上”的自然崇拜相呼應,體現了對山地環境的深刻理解</font> <font color="#ff8a00">村內街巷呈八卦狀格局,以寨樁為中心向外輻射,暗含佤族對宇宙秩序的認知。核心區域的木鼓房、佤王府等重要建筑,形成精神與權力的雙重中心</font> <font color="#ff8a00">佤王府與普通村民建筑型制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主要面積更大一些,有三個火塘</font> <font color="#ff8a00">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參觀,常常見到大多數少數民族主室中都有火塘。在他們心目中,火塘不僅是炊事場所,更是家庭祭祀與精神紐帶。火種永不熄滅,象征生命延續;炊煙穿透茅草屋頂,被視為與祖先溝通的媒介。因此,又被稱為火塘文化</font> <font color="#ff8a00">翁丁部落的住房以氏族為單位連片分布的,資料顯示,楊氏、肖氏、趙氏、田氏四大姓氏分區域聚居。這一傳統源自300多年前的遷徙史,楊氏頭人帶領族人遷居翁丁,后由其兄弟分寨發展,形成氏族聯片居住的生態格局。同一氏族成員的房屋緊密相鄰,強化了血緣認同與集體協作</font> <font color="#ff8a00">翁丁部落里的信仰形式主要有,木鼓崇拜:木鼓被視為通天神器,拉木鼓儀式是全寨參與的盛大活動。牛頭圖騰:寨門與神林懸掛牛頭骨,象征財富與權力。神林祭祀:村寨周邊保留神林,供奉“梅依吉”神,禁止隨意破壞。神林旁的墓地與人頭樁遺跡,體現原始宗教對自然與祖先的雙重敬畏,1957年廢止了獵人頭用于祭祀習俗</font><br> <font color="#ff8a00">我們的人在圍觀拉林鼓活動,一個個興高采烈</font> <font color="#ff8a00">認真舉行祭祀的村民。然而,當你意識到這只是一種表演時,頓覺索然無味。據資料翁丁村民參與景區分紅(2024年村集體分紅186.54萬元),這種景區商業化,使得這種長期延續下來的部落傳統文化儀式失去了神圣性。</font> <div>翁丁原始部落為什么用木頭蓋房,用茅草作屋頂?是物資取用方便嗎?還是古代生產力和生產技術手段落后,不會采用其它方式建房?答案是:不僅如此。</div><div>這是佤族人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其它各少數民族先民們共同的生活智慧和生存密碼。</div><div><br></div><div>滄源年均2000毫米的降雨量。60°陡峭的茅草屋頂,如同無數把倒置的雨傘,讓雨水在接觸草莖的瞬間就完成分流。這種取自山野的茅草(多為鐵線草),經過暴曬、捶打后形成的防水層,比現代瓦片更能適應亞熱帶山區的極端天氣。<br></div><br>熱力學的原始實踐證明,茅草屋的"上寮下居"結構暗藏玄機。上層儲物空間形成隔熱層,下層火塘的熱氣通過竹篾地板滲透,形成天然地暖系統。雨季時,高出地面1.5米的木樁基座,既能防潮又可防蟲蛇侵襲。<br><br>而且,每座茅草屋都是"活的建筑"。屋頂每3-5年需更換新草,舊茅草被搗碎后混入牛糞成為肥料,完成"建筑-土地-建筑"的物質循環。這種對自然資源"用盡而不耗盡"的態度,正是佤族"萬物有靈"信仰的具象化表達。 <font color="#ff8a00">在滇西南的蒼莽群山中,翁丁佤族人的茅草屋不僅是棲身之所,更是人與自然千年對話的結晶。這些低伏于云霧間的建筑,承載著佤族先民對生存智慧的凝練、對宇宙秩序的認知,以及血脈中流淌的文化基因。</font> 2021年大火后,重建的翁丁雖復原了茅草屋頂外觀,但內部采用鋼筋加固,傳統榫卯技藝面臨失傳。旅游表演將拉木鼓、木鼓舞等神圣儀式轉化為觀賞項目,引發“文化標本化”爭議。然而,年輕一代通過抖音直播佤族歌舞、將木鼓節奏融入電子音樂,亦在探索傳統的當代生命力。<div>許多人帶著對“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的浪漫幻想而來,卻發現這里早已不是與世隔絕的秘境,而是精心規劃的旅游景區。《鬼吹燈》取景地的標簽讓翁丁成為探險文化的符號,但真實的佤族生活遠比熒幕上的神秘敘事更加復雜。<br>有人認為重建后的翁丁仍是“佤族文化的活態博物館”,但也有人質疑,旅游表演是否讓文化淪為“標本”。<br></div> <font color="#ff8a00">翁丁部落,無論是作為景區或者淪為標本,都會一直存在,保存舊有的形態,記錄從古至今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也是后人需要傳承的義務,只是時代語境的改變,不可避免的對傳統的巨大沖擊,令人無語</font> 翁丁附近的巖畫和天坑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巖畫分布在陡峭的山壁上,歷經歲月的洗禮,依然清晰可見。這些巖畫內容豐富,有狩獵、祭祀、舞蹈等場景,生動地展現了古代人類的生活和信仰。站在巖畫前,令人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古代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場景,感受到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 <font color="#ff8a00">公路旁仿制的巖畫。由于往返路途較遠,大約6,7公里,多數人已體力不支,因此放棄的前往</font> 天坑則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巨大的坑洞深不見底,周圍是懸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站在天坑邊緣,俯瞰著深不見底的坑洞,心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天坑內植被茂密,棲息著各種珍稀動植物,是一個天然的生態寶庫。 <font color="#ff8a00">巨大的天坑,深不見底。景區沿天坑一周建有完好的木棧道和玻璃橋。到達最高處可俯視遠處山谷風光</font> 娜允古鎮。古鎮位于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傣族古鎮。古鎮內保存著大量的明清建筑,白墻黛瓦,飛檐翹角,古色古香。漫步在古鎮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古鎮中的居民生活悠閑自在,他們在自家的小院里種滿了花草,陽光灑下,花香四溢。 <font color="#ff8a00">傣族風格的建筑比比皆是</font> 孟連安撫司署是古鎮的核心建筑,也是云南保存最完整的土司衙門之一。司署建筑宏偉,布局嚴謹,具有典型的傣族建筑風格。走進司署,能看到大堂、二堂、后堂等建筑,大堂內擺放著各種古代的刑具和辦公用品,讓人感受到了古代土司的威嚴和權力。在司署的后院,有一個花園,花園內種滿了各種花卉和樹木,景色宜人。可惜周一閉館,我們門前打卡拍照,悻悻而歸。 <font color="#ff8a00">孟連土司的治所,司署承擔著邊疆地區的行政管理職能。作為元明清三朝"土司制度"的實踐載體,司署通過納貢、征兵、賦稅征收等方式,維系中央王朝對邊疆的控制<br></font> 孟連總佛寺。下城佛寺的前身是孟連總佛寺,1953年毀于火災,2007年開始重建,2011年竣工并更名為孟連總佛寺。融合了傣族和漢族建筑的特點,雕龍刻鳳,金碧輝煌。<br> <font color="#ff8a00">總佛寺大殿在晨光中威嚴莊重</font> <font color="#ff8a00">南國風格的小城</font> 從孟連娜允古鎮出發,前往景邁古茶林。景邁古茶林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走進茶林,只見茶樹高大挺拔,枝葉茂盛,茶園內云霧繚繞,宛如仙境。茶林內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等,不同品種的茶樹茶葉口感各異,各有千秋。 <font color="#ff8a00">景邁山古茶林景區入口</font> <font color="#ff8a00">茶林里的翁基古寨</font> 勐景來鎮位于中緬邊境,是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小鎮。小鎮內的建筑融合了傣族和緬甸的建筑風格,既有傣族的竹樓,又有緬甸的佛塔,形成了獨特的景觀。小鎮的居民大多是傣族和緬甸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邊境文化。 <font color="#ff8a00">勐景來鎮小鎮,建設得很有特色,可惜人氣不足</font> 在勐景來鎮,還能看到中緬邊境的界碑和邊防哨所。界碑莊嚴肅穆,象征著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邊防哨所的戰士們堅守崗位,保衛著祖國的邊疆,他們的身影成為了邊境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font color="#ff8a00">中緬邊界229號界碑</font> 景真八角亭是傣族佛教建筑中的精品,也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瑰寶。八角亭造型獨特,亭身由八個角組成,每個角上都有一個小亭子,亭頂為八角形,上面覆蓋著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亭內供奉著佛像,佛像莊嚴肅穆,栩栩如生。 <font color="#ff8a00">我們旅行中遇到的每個寺廟,都是建筑得金碧輝煌,毫不含乎,可以看出他們對待信仰的虔誠態度</font> 在彩云之南的最南端,有一片充滿神秘與魅力的土地——西雙版納。這里是熱帶雨林的王國,是民族文化的寶庫,是無數旅行者心中的夢想之地。懷揣著對這片土地的向往,我們踏上了一段難忘的旅程。 <font color="#ff8a00">西雙版納星光夜市,亞洲最大的星光夜市</font> 曼聽公園是西雙版納最古老的公園,以前是傣王的御花園,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園內有保存完好的500多株古鐵刀木林及植被,還有山丘和河道,以及民族特色濃郁的人文景觀。藤本植物區、孔雀園等動植物區,觀賞很強,也可以去參觀泰式建筑以及在公園內觀看特色演出,有許多民族的歌舞表演,期間還會與觀眾互動,還可以參加篝火晚會。我們參觀的時候正好遇到園內民族風情的表演,傣族少男少女的精彩演出,令人得一飽眼福。 <font color="#ff8a00">曼聽公園是個休閑的好地方,公園占地面積很廣,水面開闊植被豐富,紅花綠草,空氣清新,沁人心脾</font> <font color="#ff8a00">總佛寺和曼聽公園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從總佛寺進去,從曼聽公園出來</font> 傣族園位于橄欖壩,由保存最完好的五個傣族自然村寨組成。這里有典型的干欄式建筑、傳統的手工藝制作,還有傣族民間歌舞和小乘佛教文化。走進傣族園,就像置身于一個傣族文化的世界。在潑水廣場,我們參加了潑水表演,傣族姑娘和小伙子身著節日盛裝,手持水盆,向游客潑灑祝福,讓人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熱情與友好。此外,園內的曼春滿古佛寺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寺中每天都能聽到誦經聲。 <font color="#ff8a00">園內組織各種活動,與游客互動</font> <font color="#ff8a00">潑水廣場上,人聲鼎沸,大家歡快參加活動,一個個就像落湯雞,卻難得的開心</font>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又稱勐侖植物園,是中國面積最大、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植物園。這里保存著大片的熱帶雨林,有引自國內外近萬種熱帶植物,分布在棕櫚園、榕樹園、龍血樹園、蘇鐵園等35個專類園區。整個園區分為東區和西區兩部分,東區的綠石林景區可以從高處俯瞰整個熱帶雨林的美景,西區的奇花異卉區展示著各種珍奇花卉和名貴樹木,科普類的介紹較多。 <font color="#ff8a00">熱帶植物園,令人留戀忘返,奇植異草,令人目不暇接,非常值得一游</font> 星光夜市、告莊西雙景是西雙版納的標志性景點,充滿了傣族風情,適合拍照和購物。這里有大金塔、夜市、傣族風情街等。大金塔身高六十六點六米,寓意一江連六國,是景洪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星光夜市則是東南亞最大的夜市,能嘗到各種美味的特色美食和小吃,還能買到獨特且極具特色的手工藝品,讓游客深入了解當地人的生活。<br> <font color="#ff8a00">西雙版納,總讓人夢牽魂繞</font> 除了以上景點,西雙版納的當地風情也令人陶醉。傣族人民熱情好客,他們的生活與佛教緊密相連,村村有佛寺,處處見佛塔。在傣族的傳統節日如潑水節期間,人們會穿上節日盛裝,相互潑水祝福,整個城市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此外,西雙版納還有其他少數民族如基諾族、哈尼族等,他們各自有著獨特的文化和習俗,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更多的色彩。<br> <font color="#ff8a00">星光下,是這里繁華的歌唱、吟誦的浪漫之夜</font> 在西雙版納的旅途中,我們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自然風光,還體驗到了豐富的民族文化,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情和友好。這片神奇的樂土,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祖國的西南邊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尋它的魅力。 編輯此文時,驚悉緬甸發生7.9級地震,謹向地震中遇難者致以深切的哀悼,祈禱災區早日重建,恢復正常生活! 且聽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青神县|
古浪县|
泰安市|
阳曲县|
沈阳市|
辽宁省|
莲花县|
辽阳市|
普定县|
屏边|
安仁县|
巴林左旗|
泰兴市|
闽侯县|
分宜县|
南郑县|
合作市|
松阳县|
莲花县|
正镶白旗|
永昌县|
濮阳市|
灌南县|
浦江县|
郎溪县|
南京市|
大同市|
眉山市|
沭阳县|
昭通市|
高要市|
老河口市|
锡林浩特市|
兰考县|
象山县|
黄大仙区|
息烽县|
洞头县|
宁南县|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