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覽殷墟,就像漫步城市公園,進門是廣場,往前是人工草皮鋪就的綠地,四圍種著各種各樣的綠化樹,樹叢間鋪著水泥或鵝卵石步道,步道兩旁有修剪整齊的綠植“籬笆”,籬笆里面種著許多花花草草,花草間豎著幾塊從山里搬來的大石塊,一切都是現代造就的模樣,完全沒有遠古遺留下來的“墟”的感覺。游伴老船長說有啥看頭,檀樹往下指了指說,地下呢。</p> 殷墟在河南安陽西北郊,是商朝中晚期都城遺址。遺址以小屯村為中心,占地三十六平方公里,有殷商王陵遺址、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等。幾千年的風雨歲月,讓遺址深埋地下幾米十幾米,雖然經過了幾十年的考古發掘,但大多數遺址都進行了保護性回填。殷墟主景區開放游覽的區域是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部分,能直接看到的遺跡寥寥無幾。那么到殷墟看什么呢? 殷墟不僅有“看頭”,而且大有“說頭”。<div> 在景區的中心位置,有幾座由夯土筑墻茅草覆頂的大草房,那是宮殿宗廟遺址回填以后,考古人員沖著地下宮殿的房基柱礎遺跡,在地面上“復原”的商代王宮殿堂。殷墟的宮殿宗廟區長約一千米,寬六百多米,考古發現區內大殿廳堂建筑基址多達八十余座,整個布局坐北朝南,排列有序,每個殿堂都有數百平到上千平,弘廣大氣。宮殿四圍還有自然河流洹河和人工濠溝環繞。</div> 可別小瞧這些今人看來簡樸甚至有些簡陋的殿堂,它是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一座夏商時期的王城宮殿遺址。早期的夏商王朝很不穩定,因為自然和社會的原因頻頻遷都,史載夏朝遷都十次,殷人“前八后五”遷都十三次。雖然先秦文獻和《史記》對夏商都城的方位多有記載,但畢竟時代過于久遠,歷史上還從未確切地發現過夏商都城遺址。殷墟的發現,填補了夏商都城考古空白,它所呈現的宮城建設的基本形制,延續了幾千年,直至元明清。 宮殿的西側有一座大型商代墓葬,叫婦好墓,是宮殿宗廟區考古發掘后沒有回填的規模最大的遺跡,墓中出土有十余具殉人及大量青銅器、玉器、骨器、海貝(錢幣)等,足見當時宮廷生活的奢華。婦好墓是考古發現的第一座夏商王室貴族墓葬。據甲骨文和金文(青銅銘文)記載,婦好是商朝國王武丁大帝的配偶,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巾幗英雄,她武藝高強,為商王朝開疆拓土、抵御外敵侵擾貢獻不菲,死后被特許安葬在宮殿宗廟區內。 宮殿的東側是現代新建的殷墟博物館。也許為了與地下遺址保持一致,博物館也建在了地下。館內展出有殷墟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銅器、甲骨、海貝等等,內容極其豐富。同伴老船長、峰江最感興趣的莫過于那些數量多且博眼球的酒具了,有陶制的,原始瓷的,青銅的,角質的,等等,器型種類繁多,大多叫不出名來,看介紹,有爵、觚、觶、角、杯、舟、尊、壺、區、卮、皿、鑒、斛、觥、甕、瓿、彝…… 殷墟博物館第一鎮館之寶非青銅器司母戊鼎莫屬。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鼎,大方鼎,以鼎上銘文得名,器型呈長方形,口長一米一,寬近一米,高一米三多,壁厚六厘米,重達八百三十多公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盤龍及饕餮紋樣,工藝繁復,古樸莊重,反映出商代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和藝術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體量最大重量最重的古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br> 司母戊鼎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由當地農民發現,日本鬼子聽說后曾多次到小屯村搜查,甚至挖地三尺,把小屯村方圓數里翻了個底朝天。抗戰勝利后,河南地方政府將此鼎作為蔣介石壽禮運送到南京。蔣介石棄守南京時將大量文物運往臺灣,而司母戊鼎因又大又重搬運不便被遺留下來。現在游客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看到的司母戊鼎是件仿品,大方鼎真品原件作為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于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 殷墟最具文化價值的發現,莫過于甲骨文了。“甲”指龜甲,“骨”指牛肩胛骨,“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商時甲骨是王家預測吉兇時占卜用的工具,所以甲骨上的文字是占卜的問卜與答辭。一般百姓占卜無非是一些家長里短的瑣碎家事,而王家占卜的事項則多是關系國計民生的軍國大事,意義非凡。殷墟出土帶文字的甲骨多達十五萬片,僅宮殿宗廟區一次就出土了一萬五千多片。 甲骨文的發現頗有些傳奇色彩。晚清一位叫李成的農民把地里挖出來的甲骨磨成粉治好了自己滿身的膿瘡,于是他將甲骨賣給了藥鋪,稱“龍骨”。光緒年間,國子監祭酒(相當于最高學府的校長)王懿榮從達仁堂中藥店買回一服中藥,發現一味名叫龍骨的藥品上有一些像是人工刻畫的特殊符號,是古代文字?他跑遍北京藥鋪,購得龍骨一千五百多片,并確認甲骨上的文字是比大篆更古老的漢字。“一片甲骨驚世界”。王懿榮被譽為“甲骨之父”。<br> 后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帶皇室人員倉皇出逃,王懿榮悲憤不已:“吾義不可茍生!”毅然服毒墜井而亡。王懿榮好友《老殘游記》作者劉鶚接手甲骨文收藏,并將甲骨上的文字整理刊印成書,起名《鐵云藏龜》;學者孫詒讓以此書提供的甲骨文字資料為基礎,著成《契文舉例》,開啟了甲骨文的專業研究,以后涌現出甲骨文研究成就卓著的“甲骨四堂”: 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董作賓(字彥堂),郭沫若(號鼎堂)……<br> 追尋甲骨文的出土地,最后追到了安陽小屯村。安陽,古稱殷、北蒙,甲骨卜辭中又稱商邑、大邑商。安陽西依太行山,東踞華北平原,處在北方兩大水系海河與黃河之間,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從甲骨文中得知,商朝自開國之王湯在亳(河南商丘)建都到紂王亡商近六百年間,傳十七代三十一王;前三百余年總是在“搬家”,中期商王盤庚遷都殷(安陽),以后二百七十余年再未遷都,所以商朝又稱殷商。 <p class="ql-block"> 殷墟,讓我們直接形象地了解了商的歷史和治政、經濟、軍事、社會、文化。殷墟,還讓中國人奪回了對自己民族歷史的話語權。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原本脈絡清晰,傳承有序,而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拋出的“中華文明外來說”甚囂塵上,部分缺乏自信的國人亦附和鼓噪“東周以前無信史”,正如龔自珍所言:“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殷墟的發現,讓列強和國內疑古派編造的謊言不攻自破。然而,真正讓古老的華夏文明重新煥發光彩的,是獨立富強的新中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安市|
驻马店市|
容城县|
叙永县|
平泉县|
昌图县|
罗田县|
曲阜市|
文山县|
水富县|
南昌市|
疏勒县|
井冈山市|
准格尔旗|
永平县|
宁海县|
石渠县|
乌拉特前旗|
综艺|
莒南县|
托里县|
沂水县|
南澳县|
屏东县|
祁门县|
博白县|
教育|
定兴县|
洛宁县|
蒙自县|
五指山市|
黔江区|
隆子县|
镇坪县|
文安县|
利津县|
扶绥县|
巨野县|
荥经县|
宜君县|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