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83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三月的陽光已經帶著初夏的熱度。市工業局大院里,兩棵老槐樹抽出嫩綠的新芽,在微風中輕輕搖曳。</p><p class="ql-block"> 王鐵柱站在人事科門外,粗糙的手指不停地捻著衣角。他今年二十五歲,身材敦實,皮膚黝黑,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藍色工裝,腳上的解放鞋沾滿了泥點。他身邊站著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身材修長,面容白凈,穿著嶄新的白襯衫和的確良褲子,頭發梳得一絲不茍。</p><p class="ql-block"> "李明,王鐵柱,進來吧。"人事科趙科長從門里探出頭來喊道。</p><p class="ql-block"> 兩人一前一后走進辦公室。趙科長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翻看著手中的材料:"你們倆都是通過勞動局介紹來的臨時工,試用期三個月。李明,你被分配到局長辦公室;王鐵柱,你去后勤處鍋爐房。"</p><p class="ql-block"> 李明的眼睛亮了起來,嘴角不自覺地上揚。王鐵柱則只是憨厚地點點頭:"好的,領導。"</p><p class="ql-block"> "李明,張局長喜歡喝龍井,水溫要控制在85度左右,第一泡三十秒就要倒掉..."趙科長已經開始詳細交代工作細節。</p><p class="ql-block"> 王鐵柱站在一旁,目光落在窗外那棟低矮的鍋爐房上。煙囪里正冒著淡淡的青煙,在陽光下幾乎透明。</p><p class="ql-block"> 當天下午,王鐵柱就開始了他的工作。鍋爐房位于大院最西南角,是一間低矮的磚房,墻壁被煤煙熏得發黑。推開門,一股熱浪夾雜著煤灰味撲面而來。</p><p class="ql-block"> "新來的?"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師傅從鍋爐后面探出頭來,臉上布滿皺紋,像被炭火烤過的樹皮。"我是老馬,以后你跟我搭班。"</p><p class="ql-block"> 王鐵柱趕緊上前:"馬師傅好,我叫王鐵柱。"</p><p class="ql-block"> "鍋爐房就咱們倆人,三班倒。"老馬指了指墻上的排班表,"今天你先跟我學怎么燒水。"</p><p class="ql-block">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王鐵柱學會了如何添煤、看氣壓表、調節閥門。他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浸透,臉上沾滿了煤灰,只有眼睛還亮著。</p><p class="ql-block"> "咱們這活不體面,但重要。"老馬遞給他一條臟兮兮的毛巾,"全單位幾百號人喝的水、用的熱水,都指著這兩臺鍋爐。"王鐵柱用力點頭:"我明白,馬師傅。"</p><p class="ql-block"> 王鐵柱燒好了第一爐茶水,排氣孔嘶嘶地冒著熱氣,發出尖尖的鳴哨聲,告訴人們茶水已燒開了。</p> <p class="ql-block"> 與此同時李明也開始了他的工作,從辦公大樓三樓的局長辦公室提著兩個暖水瓶來到鍋爐房,接滿開水返回。認真的泡好一杯龍井茶,小心翼翼地端著杯子放在張局長的紅木辦公桌上。</p><p class="ql-block"> "張局長,您的茶。"他的聲音不高不低,剛好能讓領導聽見又不會顯得突兀。</p><p class="ql-block"> 張局長抬起頭,打量了這個年輕人一眼:"新來的?"</p><p class="ql-block"> "是的,局長。我叫李明,今天第一天上班。"李明微微欠身,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茶泡得不錯。"張局長抿了一口,點點頭,"比小趙強,他總把茶葉泡老了。"</p><p class="ql-block"> 李明心中一喜,但面上不顯:"局長過獎了,我父親愛喝茶,從小看他泡,學了一點皮毛。"</p><p class="ql-block"> 事實上,李明家里根本喝不起龍井,他是在得知分配去向后的三天里,特意跑到新華書店查了茶藝書籍,又用最后一點錢買了二兩普通龍井反復練習。</p><p class="ql-block"> "嗯,年輕人肯學是好事。"張局長合上文件,"下午的黨委會,你也跟著去倒茶吧。"</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兩個年輕人的職業生涯在同一個單位,卻向著截然不同的方向展開了。</p> <p class="ql-block"> 三個月后,試用期結束的考核會上,人事科趙科長念著評估表:"李明,表現優秀,局長辦公室建議留用;王鐵柱...哦,鍋爐房老馬說他干活實在,能吃苦,也留用吧。"</p><p class="ql-block"> 會議室角落里,李明已經換上了單位發的藏藍色中山裝,頭發梳得油光發亮。而王鐵柱依舊穿著那件洗得發白的工裝,安靜地坐在最后一排。</p><p class="ql-block"> "李明,你跟我來一下。"散會后,趙科長叫住了李明,"張局長點名要你繼續負責他的茶水,這可是難得的機遇啊。"</p><p class="ql-block"> "謝謝趙科長栽培。"李明微微鞠躬,眼角余光瞥見王鐵柱獨自走向鍋爐房的背影,心中涌起一絲優越感。</p><p class="ql-block"> 日子一天天過去,王鐵柱的生活變成了簡單的三點一線:鍋爐房、食堂、集體宿舍。他每天凌晨四點起床,趕在干部職工上班前把鍋爐燒熱,把茶水燒開;晚上等所有人都下班了,他還要檢查一遍設備才能休息。鍋爐房又熱又臟,夏天像蒸籠,冬天雖然暖和,但煤灰嗆得人喘不過氣。</p><p class="ql-block"> 而李明則跟著張局長出入各種會議和飯局,漸漸摸清了機關里的人情世故。他發現,張局長喜歡在下午三點喝一杯淡茶,這時候心情最好,最容易簽文件;而上午剛開完會時往往心情煩躁,這時候遞茶要格外小心。</p><p class="ql-block"> 1984年春節前,單位評選年度先進工作者。令所有人意外的是,來單位才一年的李明居然榜上有名。</p><p class="ql-block"> "聽說張局長親自提名的。"食堂里,人們竊竊私語。</p><p class="ql-block"> "不就是個提茶倒水的嗎?"有人不服氣。</p><p class="ql-block"> "你懂什么,人家那叫'茶藝',聽說還在市里機關茶藝比賽拿了獎呢!"</p><p class="ql-block"> 王鐵柱坐在角落默默吃飯,手上還帶著洗不掉的煤灰。他剛修好了老化的進水閥,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鍋爐缺水事故,但沒人知道這事,連老馬都回家過年去了。</p><p class="ql-block"> 春節聯歡會上,李明穿著筆挺的中山裝,表演了一套茶藝,引來陣陣掌聲。張局長在臺下滿意地點頭,對身邊的副局長說:"這小李不錯,有眼力見兒,比那些書呆子強。"</p> <p class="ql-block"> 1985年春天,單位有了兩個轉正名額。黨委會上,張局長第一個提了李明。</p><p class="ql-block"> "小李這一年多表現很突出啊,不僅本職工作做得好,還主動協助辦公室做了很多工作。"張局長環顧四周,"我提議給他一個名額。"</p><p class="ql-block"> 沒有人提出異議。另一個名額給了財務科一位工作了五年的老臨時工。</p><p class="ql-block"> 消息傳來時,王鐵柱正在清理鍋爐的煤渣。老馬拍拍他的肩膀:"鐵柱啊,別灰心,咱們這活總得有人干。"</p><p class="ql-block"> 王鐵柱抹了把汗,笑了笑:"沒事,馬師傅。有工作干就挺好。"</p><p class="ql-block"> 轉正后的李明搬進了干部宿舍,工資漲了一截,還分到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他開始參與一些文件起草工作,雖然只是打打下手,但已經和普通科員沒什么兩樣了。</p><p class="ql-block"> 而鍋爐房里,王鐵柱依然日復一日地添煤、看表、放水。唯一的變化是他開始利用休息時間看一本《鍋爐操作與維護》的舊書,那是老馬從廢品站撿來的。"學這干啥?"老馬不解地問。</p><p class="ql-block"> "多學點總沒壞處。"王鐵柱憨厚地笑笑,"萬一鍋爐出問題,咱們也能應付。"</p><p class="ql-block"> 1986年,市里要求各單位推薦年輕干部參加黨校培訓。工業局分到一個名額,張局長再次點了李明。</p><p class="ql-block"> "小李有培養前途,"他在黨委會上說,"其他年輕人要多向他學習。"</p><p class="ql-block"> 這年秋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讓老鍋爐不堪重負。有一天凌晨,王鐵柱值班時發現一號鍋爐的壓力表指針劇烈擺動,同時聽到不正常的轟鳴聲。</p><p class="ql-block"> "要出事!"他立刻按照書上說的,先關閉了進水閥,然后小心地打開排氣閥降壓。就在他準備熄火時,一根老化的水管突然爆裂,滾燙的熱水噴涌而出。</p><p class="ql-block"> 王鐵柱來不及多想,抓起旁邊的石棉布就撲了上去。熱水濺在他的手臂和胸口,瞬間燙出了水泡,但他不顧危險,迅速查明原因找來工具箱,摸索著找到管鉗,硬是在疼痛中完成了臨時修補。</p><p class="ql-block"> 天亮后,聞訊趕來的后勤處長看到的是這樣一幕:王鐵柱半靠在墻邊,胸前和</p><p class="ql-block">手臂上滿是水泡,而鍋爐已經安全停火,沒有造成更大損失。</p><p class="ql-block"> "你這...得趕緊去醫院!"后勤處長嚇了一跳。</p><p class="ql-block"> "先別管我,"王鐵柱聲音嘶啞,"鍋爐水管老化嚴重,得全面檢修,不然還會出事。"</p><p class="ql-block"> 當天上午,王鐵柱被送到職工醫院。而同一時間,李明正陪同張局長接待市里來的檢查組,嫻熟地為每位領導奉上不同喜好的茶水,贏得一片稱贊。</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黨委緊急會議上,后勤處長匯報了鍋爐房的事故。</p><p class="ql-block"> "多虧了那個臨時工,不然鍋爐爆炸后果不堪設想。"后勤處長心有余悸。</p><p class="ql-block"> "臨時工?叫什么名字?"張局長皺眉問道。</p><p class="ql-block"> "王...王鐵柱吧?在鍋爐房干了三年多了。"</p><p class="ql-block"> 張局長翻了翻名冊,對這個名字毫無印象。"哦,那應該表揚。給點獎金吧。"</p> <p class="ql-block"> 三天后,王鐵柱出院回到鍋爐房,發現桌上放著一個信封,里面是二十元獎金和一張表揚信。而就在同一天,李明被正式任命為行政科副科長,成為單位最年輕的中層干部。</p><p class="ql-block"> 晚上,王鐵柱在宿舍用藥膏擦拭傷口時,李明敲門進來,手里拎著一瓶水果罐頭。</p><p class="ql-block"> "鐵柱,聽說你受傷了,來看看你。"李明把罐頭放在床頭,嶄新的干部服在昏暗的燈光下依然筆挺。</p><p class="ql-block"> "謝謝李科長。"王鐵柱有些拘謹地站起來。</p><p class="ql-block"> "別這么叫,咱們是一批來的。"李明擺擺手,目光掃過簡陋的宿舍和桌上的藥瓶,"你...還好吧?"</p><p class="ql-block"> "沒事,小傷。"王鐵柱憨厚地笑笑。</p><p class="ql-block"> 李明沉默了一會,突然說:"其實...我有時候挺羨慕你的。"王鐵柱愣住了:"羨慕我?"</p><p class="ql-block"> "你干活實在,心里踏實。"李明的聲音低了下來,"我每天想著怎么說話做事才能讓領導滿意,提心吊膽的..."</p><p class="ql-block"> 王鐵柱不知該如何接話,只好說:"李科長前途無量,我們鍋爐工就是賣力氣的。"</p><p class="ql-block"> 李明搖搖頭,似乎想說什么,最終卻只是嘆了口氣:"你好好養傷。"說完便離開了。</p><p class="ql-block"> 門外,李明的腳步聲漸漸遠去。王鐵柱坐回床邊,看著那瓶在80年代堪稱奢侈的黃桃罐頭,心中五味雜陳。</p><p class="ql-block"> 1987年春天,工業局進行機構改革。已經升任行政科科長的李明被列入副局長候選人名單,而王鐵柱依然是個無人知曉的鍋爐工。</p> <p class="ql-block">本文故事來源于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文中人物均為化名。</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拍攝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阳县|
乌拉特前旗|
商丘市|
长沙市|
珲春市|
岢岚县|
博白县|
泗阳县|
自贡市|
正定县|
朝阳市|
卫辉市|
高青县|
桃江县|
楚雄市|
青铜峡市|
海丰县|
攀枝花市|
图们市|
太仆寺旗|
宿州市|
舒城县|
将乐县|
成武县|
孟州市|
铁岭县|
哈巴河县|
福州市|
崇文区|
五家渠市|
白河县|
富宁县|
天全县|
通江县|
三门县|
敖汉旗|
庆城县|
那坡县|
靖安县|
永年县|
镇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