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22日,我們乘區間車來到雙月灣景區的觀景臺。雙月灣位于惠州市惠東縣港口鎮內,由大亞灣和紅海灣畔相鄰的兩個半月形海灣組成,鳥瞰酷似兩輪彎月,故名“雙月灣”。雙月灣位于稔平半島南端,地處大亞灣和紅海灣交界處,東靠紅海灣,西臨大亞灣,南接南海。雙月灣觀景臺在大星山上,從觀景臺俯瞰,雙月灣的左右兩灣盡收眼底,左灣水平如鏡,右灣波濤洶涌,兩條沙垅直奔大星山,如蛟龍出海,似雙龍戲珠,十分壯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夫老妻,如膠似漆。</p> <p class="ql-block">背后就是雙月灣。</p> <p class="ql-block">惠東的西班牙小鎮位于惠州市惠東縣港口鎮雙月灣,是萬科傾力打造的國內唯一最具濱海風情的商業中心城。具有濃郁的西班牙風情,建筑色彩鮮艷,充滿異域特色,讓人仿佛置身于西班牙的小鎮中。小鎮緊鄰大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快艇沖浪。</p> <p class="ql-block">在海邊用無人機拍攝的視頻。</p> <p class="ql-block">海邊兒童。</p> <p class="ql-block">10點半,來到了磨子石公園。</p><p class="ql-block">磨子石公園位于惠東縣巽寮灣金海灣大道11號巽寮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內,是一處融陽光、海水、沙灘、礁石、山屹為一體的天然海水浴場。公園內有許多形態各異的石頭,經過歲月的洗禮、風雨的沐浴和海浪的沖刷,形象各異,如蘑菇石、靈芝石、海獅石、海象石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風濤摧磨”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極像一盤石磨,因“奇、險、搖”曾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雜志。傳說這塊石頭是女媧補天時落下的兩塊七彩石,斜放于盤石之上,兩石重疊,海風吹來時,巨石搖晃不定,站于風動石下,會給人一種驚險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怪石嶙峋。</p> <p class="ql-block">幾塊石頭引來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打卡。</p> <p class="ql-block">磨子石公園留影。</p> <p class="ql-block">疊在一起的石頭。</p> <p class="ql-block">中午12點,在巽寮灣景區的的李記老漁夫尚廚房飯店用餐。</p> <p class="ql-block">磨子石公園的鎮海神錨。</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在海邊碼頭乘船出海看附近幾個小島。</p> <p class="ql-block">觀海聽濤。</p> <p class="ql-block">詩境畫意。</p> <p class="ql-block">乘船在磨子石景區海面上兜了一圈,看了幾個小島,最后的節目是看開船的收網,說是收獲多少海產品都歸我們,一船人興致勃勃的等待,結果只收獲一個嬰兒手掌大小的小螃蟹,在大家慈悲的要求下把這個小螃蟹放生了。</p> <p class="ql-block">像海龜喝水樣的小島。</p> <p class="ql-block">美人魚島是巽寮灣五島環游中的一個島嶼,位于磨子石公園附近。</p><p class="ql-block">美人魚島擁有美麗的沙灘和清澈的海水,是一個適合度假和水上活動的好地方。島上的沙灘潔白細膩,海水清澈見底,是游客們享受陽光、沙灘和海浪的理想場所。美人魚島附近還有其他幾個島嶼,如情人島、雙魚島、海鷗島和龜山島等,游客可以通過快艇進行環島游,欣賞周邊島嶼的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美人魚島上的美人魚雕塑。</p> <p class="ql-block">海邊留影。</p> <p class="ql-block">年輕的心態。</p> <p class="ql-block">婀娜的姿勢。</p> <p class="ql-block">酷似花樣滑冰。</p> <p class="ql-block">放飛心情。</p> <p class="ql-block">幾個老頑童。</p> <p class="ql-block">滿目美景。</p> <p class="ql-block">擺個花樣。</p> <p class="ql-block">欣賞美照。</p> <p class="ql-block">傍晚時,我們趕到巽寮灣海邊看夕陽。</p> <p class="ql-block">洞見歸舟。</p> <p class="ql-block">在巽寮灣景區的利明海鮮大排檔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華家班車技館看華家班表演車技。</p><p class="ql-block">華家班車技表演是一場極具震撼力的汽車特技表演,有神龍擺尾,360度大旋轉, 單車漂移入庫,汽車單輪行駛, 隊形繞樁,定點漂移旋轉,摩托飛越, 平地花式,影視特技跑酷等</p><p class="ql-block">華家班賽車俱樂部成立于2010年,是中國專業汽車特技表演團隊之一。由有“中國賽車名將華英雄”之稱華慶先之女華婷婷掛帥,帶領15名精英表演團隊,共同締造神奇技藝。該團隊曾在2015年1月、3月登錄江蘇衛視節目,創造了四車同時漂移入庫及六車雙向同時漂移入庫的世界紀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摩托車飛躍。</p> <p class="ql-block">轎車飛躍。</p> <p class="ql-block">雙車側輪疾駛。</p> <p class="ql-block">單車側輪行駛。</p> <p class="ql-block">五車穿梭行駛。</p> <p class="ql-block">雙摩托單輪著地表演。</p> <p class="ql-block">3月23日,我們經過汕頭海灣大橋前往汕頭市澄海區的陳慈黌故居游覽。</p> <p class="ql-block">陳慈黌故居大門口。</p><p class="ql-block">陳慈黌故居位于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是由華僑實業家、金融家陳慈黌家族興建而成的大規模民居建筑群體,始建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和“潮汕小故宮”。</p> <p class="ql-block">人們在了解陳慈黌故居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陳慈黌故居留影。</p> <p class="ql-block">陳慈黌故居包括郎中第、壽康里、善居室、三廬等宅第,總占地面積2.54萬平方米,共有廳房506間。其中,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頭時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計有大小廳房202間,是所有宅第中規模最大、設計最精、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陳慈黌故居的建筑風格中西合璧,總格局以傳統的“駟馬拖車”糅合西式洋樓,點綴亭臺樓閣、通廊天橋,縈回曲折,進之如入迷宮。宅第主廳堂為“四點金”布局,雙側火巷近似北京故宮東、西宮格式,分若干個小院落,每座院落內部大院套小院,大居配小屋,加上樓梯、天橋、通廊與屋頂人行道,里應外合,迂回曲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嶺南建筑風格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由于陳慈黌故居游客太多,又沒有觀看臺,我們放棄了觀看英歌舞演出,只看到了演員盛裝入場。</p><p class="ql-block">英歌舞是一種流行于廣東省潮汕地區、汕尾部分地區及福建省漳州等地的傳統民間廣場舞蹈,英歌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包括畬族說、儺文化說、練武習藝說等。其中,畬族說認為英歌是古時畬民唱的秧歌與湖南花鼓戲結合而成;儺文化說認為英歌起源于古代祭祀儀式儺舞;練武習藝說則認為英歌是男子群體武舞,與農事、婚戀無關,是民眾習武的一種形式。</p><p class="ql-block"> 英歌舞的表演者通常化裝為梁山泊起義部隊的英雄好漢,如“頭槌”“二槌”等角色,分別裝扮成秦明、關勝、李逵等人物。表演者手持英歌槌或其他道具,如手鼓、手蛇等。</p><p class="ql-block"> 英歌舞的動作剛勁有力,節奏強烈,具有獨特的步法、身法、槌法和陣法。舞蹈中常出現對打、跳躍、旋轉等動作,展現出男性的剛健之美。</p><p class="ql-block"> 英歌舞的音樂主要由鑼鼓等打擊樂器組成,節奏鮮明,富有感染力。不同的節奏板式,如慢板、中板、快板等,配合不同的舞蹈動作和表演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陳慈黌故居一角。</p> <p class="ql-block">在陳慈黌故居附近田野里,看到了在自然環境下樹上成長的香蕉。</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汕頭市金平區的幸運牛總店涮牛肉。</p> <p class="ql-block">用鐵棒捶打牛肉的師傅。</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來到汕頭小公園的孫中山紀念亭。</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紀念亭周邊情景。汕頭小公園位于汕頭市老市區的商業和文化中心,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標志。</p><p class="ql-block"> 汕頭小公園歷史悠久,其開埠區是我國開埠的34個城市中至今唯一保存較完好的開埠區,也是全國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p><p class="ql-block">中山紀念亭建成于1934年12月,1969年在“破四舊”中被拆除,新時期復建,是汕頭的重要地標和文化象征,也是聯結海內外的“臍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小公園街頭畫像的藝人。</p> <p class="ql-block">汕頭小公園景點一角。</p> <p class="ql-block">跨過南澳大橋我們來到了南澳島。</p> <p class="ql-block">在碼頭登船,到海里游覽水產品養殖場。</p> <p class="ql-block">滿載游客返回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乘船觀看海產養殖場。</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這里吃了生蠔。</p> <p class="ql-block">生蠔養殖場。</p> <p class="ql-block">去觀看生蠔養殖場。</p> <p class="ql-block">北回歸線標志塔。</p> <p class="ql-block">把手機放在地面正沖上面北回歸線標志圓孔的地方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天塌下來有大個子頂著,何況這個小球呢</p> <p class="ql-block">雙人托。</p> <p class="ql-block">3月23日晚,入住在南澳賓館。</p> <p class="ql-block">3月24日,我們來到南澳島大橋附近海域觀景。</p> <p class="ql-block">南澳島的燈塔。</p> <p class="ql-block">木麻黃是木麻黃科木麻黃屬的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樹皮暗褐色,狹長形條片狀脫落。</p><p class="ql-block"> 木麻黃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林和農田防護林樹種,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廣泛種植,形成了綿延漫長的濱海綠籬,對抵御臺風、風沙等自然災害,保護沿海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谷文昌為民造福名垂青史。谷文昌(1915年10月15日-1981年1月30日),原名程栓,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人,是一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和杰出的領導干部。1952年,谷文昌出任東山縣縣長,將治理風沙作為政府工作重點,組建“沙荒調研隊”,在全縣400余座沙丘上展開測繪,繪制出精確的沙丘位置圖。1955年,谷文昌擔任縣委書記后,著手實施造林治沙計劃,提出“筑堤攔沙、搬土壓沙、種草固沙、造林防沙”等治沙方案,并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地科學推進。1958年3月12日,植樹造林運動啟動,雖遭遇挫折,但谷文昌帶領群眾解決種植技術難題,至1964年,實現全縣基本綠化,并緩解旱情。</p><p class="ql-block"> 在“文革”期間,谷文昌遭受嚴厲批判,全家被下放到三明地區寧化縣禾口公社紅旗大隊成為社員,他努力幫助生產隊提高生產,使紅旗大隊畝產顯著增加,被群眾稱為“谷滿倉”。1970年7月,谷文昌被任命為隆陂水庫總指揮,與民工共同居住在工地,經過一年努力,水庫建成,結束了禾口地區的缺水缺電問題。</p><p class="ql-block"> 2009年,谷文昌同志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谷文昌入選“最美奮斗者”個人名單。谷文昌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事,當地老百姓逢年過節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雙面海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南嶼村,是一個以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美麗的海景而聞名的景點。地處東山島南部,面臨東海,背靠青山。它是東海與南海的交匯處,北回歸線附近。</p><p class="ql-block">雙面海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其獨特的雙面景觀。一面是波濤洶涌的大海,海浪翻滾,氣勢磅礴;另一面則是平靜如鏡的淺水區,海水清澈見底,沙灘潔白如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雙面海海域的燈塔。</p> <p class="ql-block">雙面海景區一角。</p> <p class="ql-block">在福建漳州市東山縣東山島的福氣海鮮大排檔用午餐。</p> <p class="ql-block">潮州街頭</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里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在潮州古城墻上。</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里的老院落。</p> <p class="ql-block">潮州名吃牛肉丸店。</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里的開元寺。潮州開元寺位于潮州市區甘露坊,前身為“荔峰寺”,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唐玄宗詔令全國挑選十大州郡各建的大寺之一,也是中國現存四大開元古寺之一,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p><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潮州開元寺坐北朝南,院內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殿堂樓宇之間花木扶疏,盆景爭艷,園林環境優雅清幽。寺內建筑有四進,分別為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中軸為照壁、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玉佛樓;東側為客堂、地藏閣、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側為方丈室、觀音閣、慧業堂、僧舍、諸天閣,形成龐大的四合院式建筑群,總占地面積11031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留影。</p> <p class="ql-block">廣濟門城樓巍峨聳立,面闊七間進深五間,三層歇山頂,飛檐翹角,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城樓下的拱門高大寬闊,可供行人車輛通行,城樓上有“廣濟樓”三個大字的牌匾,十分醒目。</p><p class="ql-block"> 從側面可以看到廣濟門城樓的建筑結構,木石柱相銜接支撐,雕欄畫棟,十分精美,城墻上的磚石紋理清晰,充滿歷史感。</p><p class="ql-block"> 廣濟門城樓位于韓江邊,從遠處拍攝,可以看到城樓與韓江的完美結合,江水悠悠,城樓壯麗,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透過廣濟門洞看到廣濟橋。</p> <p class="ql-block">在韓江西岸留影。</p><p class="ql-block"> 韓江是東南沿海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廣東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古稱員水、鱷溪等。它由梅江和汀江匯合而成,梅江為主流,發源于廣東省紫金縣上峰(七星嶂)。韓江流域范圍涉及廣東、福建、江西3省22市縣,流域面積約30112平方千米。主要支流包括梅江、汀江、梅潭河、寧江、石窟河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鐵牛也稱鉎牛,是潮州廣濟橋上的重要文化景觀。</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洪水將浮橋以東的兩座橋墩沖毀,四年后的雍正二年(1724年),潮州知府張自謙倡議紳士捐款修復其中一座橋墩,并為祈求橋墩平安,用生鐵鑄造了兩只鎮水鉎牛,分別鎮守在江心浮橋兩側的兩個橋墩之上。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韓江發大水,東墩鉎牛被洪水沖入江中,雖經多方打撈尋找,仍不見其蹤跡,此后便有了“兩只鐵牛一只溜”的民謠。</p><p class="ql-block"> 1939年,日寇侵入潮州時,西岸第十墩(現為第八墩)遭受日軍飛機轟炸,鉎牛的左耳及左角額受損。</p><p class="ql-block"> 1966年“破四舊”,鉎牛被革命小將推倒在地,后移至潮安縣房管局空地。1971年,潮安五金電器廠因生產需要,將其敲成碎塊回爐熔化。1981年,潮州市委決定恢復廣濟橋鉎牛,由潮安機械廠負責施工制造。新鑄的鉎牛盡量按照照片原樣設計,牛頭略為翹起,兩眼深邃,四足圓墩,威武雄壯。</p><p class="ql-block"> 重鑄的鉎牛被安放在廣濟橋西磯頭橋墩迎水一側,為尊重“二只鉎牛一只溜”的約定俗成,只放置了一只。另一只鑄造出來的鉎牛,經打磨后被運到紅山(黃田山硯峰)之上的淡浮院,成為淡浮院的一大景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南向北遠觀廣濟橋。</p> <p class="ql-block">廣濟橋的“過河拆橋”處。</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的北水門。</p> <p class="ql-block">游覽廣濟橋景點。</p> <p class="ql-block">3月24日晚入住在潮州市潮安區的華苑.悅享酒店。</p> <p class="ql-block">10人在潮州街頭的沙縣小吃店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揭陽機場候機廳外觀。</p><p class="ql-block">3月25日早晨我們離開酒店,乘船旅游大巴來到揭陽機場候機,我們是旅游團中最先告別廣東大地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上午8時,我們山東一行10位游客登上揭陽飛往濟南的航班,下午13時30分平安到達各自溫馨的家。</p><p class="ql-block">再見了,美麗的廣東,再見了同團的朋友們,如果有緣,我們再結伴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胜|
金寨县|
西林县|
常州市|
望都县|
黔西县|
洱源县|
滕州市|
北流市|
巴里|
轮台县|
胶南市|
新干县|
白水县|
德格县|
镇雄县|
伊宁县|
梧州市|
定西市|
如皋市|
杭州市|
太湖县|
桦甸市|
钟祥市|
慈溪市|
正阳县|
安康市|
泽库县|
西青区|
白水县|
卢湾区|
类乌齐县|
唐河县|
视频|
岱山县|
周至县|
太和县|
宣汉县|
库伦旗|
屯门区|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