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岳滴翠留清暉 墨韻溫雅氣象新</p><p class="ql-block"> ———淺論蔣威先生山水畫的藝術特色</p><p class="ql-block"> 孫振遠</p> <p class="ql-block">蔣威先生藝術簡介</p> <p class="ql-block">山岳滴翠留清暉 墨韻溫雅氣象新</p><p class="ql-block"> ———淺論蔣威先生山水畫的藝術特色</p><p class="ql-block"> 孫振遠</p><p class="ql-block"> 初識蔣威先生的山水畫是在2024年冬季在內蒙古包頭市舉辦的《深情系故鄉 共筑中國夢—一楊飛云 蔣威 劉金貴 王曉宏 苗建忠繪畫展》。共展出了五位包頭籍的中國美術名家的150余件繪畫精品。其中,蔣威先生的山水畫以“畫面清新、恬淡虛靜、意境幽遠”的風格特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經朋友引薦,與蔣先生學習交流,使我對蔣先生的山水畫藝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2025年3月8日,我有幸在北京對蔣先生進行了深入采訪。經學習研究,現對蔣威先生山水畫作品的藝術特色,提出幾點粗淺的認識,就教于方家指正。</p> <p class="ql-block">云起山秀 九峰攬勝</p> <p class="ql-block">五指攬勝</p> <p class="ql-block"> 一、自然清新 恬淡虛靜</p><p class="ql-block"> 我品讀蔣威先生的山水畫,感到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畫面清新雅致、造境恬淡虛靜。品讀他的畫,仿佛是閱讀了一首首田園詩、聆聽了一曲曲輕柔的月光曲、感受到了一陣陣和煦的清風撲面而來…….。諸如《九峰攬勝》(170cm*170cm)《家山九峰》(136cm*68cm)《青山圣水》(136cm*68cm)《斯洛文尼亞之光》(136cm*68cm)等作品,清新淡雅,用筆細膩,用墨精當、設色淡雅,營造了一個淡綠淺白、恬淡虛靜、空靈迷朦、云霧飄渺之境。畫家何以能達到如此妙境和良好的效果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青山云嵐</p> <p class="ql-block">家山九峰</p> <p class="ql-block"> 首先,看蔣先生的用筆用墨。蔣先生用筆清淡而不渾濁、線條纖細而不虛弱,斧劈皴、荷葉皴等皴法的綜合運用,更顯得山體自然、云水融合。墨色濃淡相宜,構圖嚴謹細致。既有遠看山水的氣勢,又有近觀山質紋理變化的潤朗。</p> <p class="ql-block">茫茫宇宙 巍巍中華</p> <p class="ql-block">九峰聽泉</p> <p class="ql-block">其次,看蔣先生的用筆寫意,他絕不是隨意揮寫,而是從畫面中可以看到他確實有“先工而后意”的筆墨功夫。他用筆細膩、講究,可以說這與蔣先生早年畫工筆人物、工筆花鳥有很大的關系。有了這“工”的良好基礎,在線條質量、造型變化等方面,就更容易抓型精準、描繪細膩,更能夠在細微之處放出神彩與光華。</p> <p class="ql-block">工筆牧人</p> <p class="ql-block">云山新雨</p> <p class="ql-block">山水</p> <p class="ql-block">第三,從蔣先生的構圖看,他講究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能夠互補相生。如云水留白,素雅虛淡,氣韻貫通,渾然一體。正如:《莊子?刻意》所言:“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莊子.天道》中認為:“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在老莊看來,“五色”可以使人眼花繚亂,令人躁動不安,與“道”之“虛靜”大美,不相契合。真正美的色彩,應該給人以恬靜閑適的感受,足以使人心靈靜穆、安詳,這才契合“道”之精神。由于水墨談雅素靜,似有若無,能使人平靜,使人愉悅,這才是符合“道”之“虛靜”的色彩。清代笪重光也認為,空景是通過實景來體現的。他在《畫筌》中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贊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并于其下注曰:“凡理路不明隨筆填奏,滿福布置處處皆病。至點出無畫處更進一層,尤當尋味而得之。人但知有畫處是畫,不知無畫處皆畫。畫之空處,全局所關,即虛實相生法,人多不著眼,空處妙在通幅皆靈,故云妙境也。”</p> <p class="ql-block">九峰攬勝</p> <p class="ql-block">青山攬勝</p> <p class="ql-block">眾所周知,中國畫的基石就是要講究筆墨,特別是山水畫的筆墨運用,更是體現了中國畫的靈魂所在。明代?沈顥在《畫塵》中講到筆墨說:“筆與墨最難相遭,皴之清濁在筆,而勢之現在墨。”宋?韓純全在《山水純全集》中說:“……且尖山水之術,其格清淡,其理幽奧,至于千變萬化,像四時景物,風云氣候,悉資筆墨而窮極幽妙者,若非博學廣識,焉得精通妙用歟”。由此可知,蔣先生的山水畫,確實有此功效和特點。</p> <p class="ql-block">松風云嵐</p> <p class="ql-block">云山</p> <p class="ql-block"> 二、文氣潤朗 意境幽遠</p><p class="ql-block"> 中國山水畫如果沒有意境或意境不鮮明,就不能達到引人人勝的境地。誠如李可染先生所講的:“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就叫做意境。”</p><p class="ql-block"> 品讀蔣先生的山水畫,我感到其作品中透露出濃郁的文氣、書卷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蘊藏在其畫作之中。諸如《青山云嵐》(136cm*68cm)《云起山秀 九峰攬勝》)(237cm*123cm)《五指攬勝》 (136cm*68cm)《茫茫宇宙 巍巍中華》(248cm*124cm)《云山千里翠》(136cm*68cm)等作品。創造出了恬淡、清雅、虛靜、疏朗、秀美的意境,充滿了空靈含蓄的詩意之美。</p> <p class="ql-block">綠玉九峰</p> <p class="ql-block">黃花春早</p> <p class="ql-block">蔣先生的畫作有書卷氣,是因為在他的畫作中體現出了詩一般的意境,體現出了濃厚的文化氣息。正如清代王原祁在《麓臺題畫稿》中曾多次談到“書卷氣”與繪畫的關系時所說:“畫法與詩文相通,必有書卷氣.而后可以言畫”之語,又比如“畫雖一藝,而氣合書卷,道通心性”。這里把“書卷氣”與“心性”之間的關系,上升到了“道”的層面。</p> <p class="ql-block">吉爾吉斯斯塔雪山印象</p> <p class="ql-block">山色蒼茫</p> <p class="ql-block">黃花溝之秋</p> <p class="ql-block">從蔣先生山水畫作品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來分析,確實是與他長期從事文化藝術研究、書畫鑒定、美術創作、教學等工作有直接的關系,也與畫家的個性追求和審美價值取向息息相關。蔣先生作為故宮博物院中國畫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委員、博士后導師,故宮紫禁城書畫協會理事,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文博書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他在長期從事中國文物鑒定和中國山水畫的研究和教學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也積淀了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如他本人在講到讀書對繪畫的重要作用時所說:“搞好繪畫創作還要樂于讀書,因為,知識積累對于山水畫創作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多年來的經驗之談。”(《古典氣韻下的生命心象》)</p><p class="ql-block"> 從蔣先生的藝術實踐和經歷來看,他1979年就讀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86年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他是第八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包頭博物館名譽館長,包頭美術館名譽館長,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鑒定站)特聘專家,全國藝術科學專家庫專家,榮寶齋特聘畫家,馬來西亞沙巴藝術學院名譽院長。這些工作經歷和資深閱歷都對他的山水畫的研究和創作,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用。</p> <p class="ql-block">工筆人物</p> <p class="ql-block">黃花山下晚秋</p> <p class="ql-block">哈薩克斯坦印象</p> <p class="ql-block">從蔣先生的學習創作山水畫的歷程來看,他師從白雪石、張正恒先生研習中國傳統山水畫。他學傳統、師古跡,反復臨摹荊浩、范寬、李唐的畫跡神韻;他心追手摹沈周、石濤、黃賓虹等先賢的范本;他汲取元四家的格調神韻。繼承古法,化為己用。他師法自然、師造化、游歷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堅持寫生創作、趨新求變。加之,他數十年來潛心研究、實踐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巧,探索中國山水畫的文脈傳承及創新發展。這些都對形成他獨特的藝術風格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p><p class="ql-block"> 從蔣先生的性格特點來看,他是一位沉穩內斂、溫文爾雅,博學多才的學者型畫家。他待人真誠平和,舉止儒雅,頗有學者風范。這些個性特點和文化修為也必然會在他的山水畫的創作中有所體現。誠如他在談到自己創作的體會時說:“繪畫創作靜心是關鍵,心靜作品才能呈現出寧靜的繪畫品質。多年來,我始終能堅持自己養成的藝術操守,淡泊名利,不為名動,不被利誘,潛心于繪畫創作。另一個方面,靜心也是繪畫創作的內在要求,只有靜心才能寡欲,寡欲才能在心中養天地浩然之氣,才能在作品中書寫出心中真性情。”(《古典氣韻下的生命心象》)</p> <p class="ql-block">山川秋色</p> <p class="ql-block">吉爾吉斯之光</p> <p class="ql-block">從蔣先生眾多的山水畫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十分注意營造虛實結合、虛實互補、相生相融的山水相依、云水交融、空靈迷朦、意境深遠的詩畫之境。諸如《九峰》系列畫作,在畫面上大面積的虛白空間,足以給人豐富的聯想,展現出一種幽深玄遠、超曠空靈的意境之美。畫家能在書畫作品中,時常有意識地留下大量的空白,成為其寫意畫作中獨特的結構形式。這不僅對于支撐其畫面的均衡力度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還體現了畫家對“簡于象而不簡于意”的審美追求。</p> <p class="ql-block">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印象</p> <p class="ql-block">哈薩克斯坦空中旅行印象</p> <p class="ql-block">三、鄉情濃郁 氣象一新</p><p class="ql-block"> 品讀蔣先生的山水畫,我感受到了畫家濃厚的家鄉情懷。他對家鄉的山,如大青山、九峰山等情有獨鐘,形成了系列的“九峰獨秀,青山攬勝”的諸多作品。他把心中的“家山”詩意畫、符號化;把對故鄉的眷戀、懷念、贊美統統融合、寄托在所描繪的山水之中,借以抒發內心熾熱的情感和賦予自己心中丘壑所帶來的藝術生命力!讓家鄉的山水,即畫家心中的“家山”,透過神奇的筆墨色彩的表現在觀者和受眾的眼中站起來、活起來。諸如:《青山云嵐 夢韻九峰》(136cm*68cm)《九峰紫氣 青山春暉》(248cm*124cm)《青山攬勝》(360cm*145cm)《黃花溝之秋》(68cm*68cm)《九峰聽泉》(136cm*68cm)《云生九峰》(136cm*68cm)《云中九峰》136cm*68cm)《青山煙云》(136cm*68cm)等作品。這些作品充分表現出了畫家所追求的那種理想山水:“在一種古意盎然的氣象中,抒寫對于自然山水和宇宙萬象的熾熱情懷,意在表達一種天人合一的生命意境。我之山水之境實乃心境,自然之象實乃心象,意蘊山川,情動自然,生動充實。”(《古典氣韻下的生命心象》)</p> <p class="ql-block">山靜松聲遠</p> <p class="ql-block">云起九峰</p> <p class="ql-block">繪畫作品的藝術生命力是透過畫家的筆觸、線條、造型、光影、色彩等技法繪就的一種物象,而這種物象不是簡單的符號堆砌,而是由畫家的深度思考、立意、思想,情感、閱歷、靈魂的碰撞、美感的沖動等構成的一種心象。畫家將這種“心象”透過筆墨技法落在了紙上,就形成了畫家的精神產物。畫家只有將自己的生命意識和生命張力濃縮在畫面之中,才能賦予畫作的藝術張力和藝術的生命力!由此來講,好的、美的、成功的藝術作品無異于畫家嘔心瀝血、用情感、用勞作、用血淚、甚至是用生命來鑄就的精神產物!</p> <p class="ql-block">飼食</p> <p class="ql-block">青山攬勝</p> <p class="ql-block">蔣先生在《一帶一路筆墨傳情》的畫集中發表的一組描繪吉爾吉斯、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的山川風光的畫作中,綜合運用筆墨、皴法,展示出了異國山川風光的優美和建筑風格的獨特。諸如《吉爾吉斯坦雪山印象》(137cm*70cm)《塔吉克斯坦古城》(137cm*70cm)《塔吉克斯坦杜尚近郊古城》(137cm*70cm)等作品,呈現出畫面雅靜秀美、設色潤滋清雅、色不奪墨、墨不礙色、色墨共生、渾然一體。特別是畫家運用大面積留白的手法,將雪山風光表現得惟妙惟肖、神采飛揚。諸如:《吉爾吉斯坦之光》(137cm*70cm)《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印象》(137cm*70cm)《哈薩克斯坦印象》(137cm*70cm)《塔吉克斯坦近郊印象》(137cm*70cm)《吉爾吉斯斯坦之光耀》(137cm*70cm)《吉爾吉斯之光》(69cm*69cm)《哈薩克斯坦空中行旅之印象》(69cm*69cm)等作品,可謂計白當黑、虛實相宜;黑白對比、物象鮮明;意蘊深厚、氣韻生動。造就了一組組風光旖旎、氣象萬千、新穎獨特的現代山水新貌,令人欣喜和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總之,蔣威先生的山水畫創作在當今花樣繁多、雜象叢生、異態紛呈的語境下,無疑是一股新鮮躍動、清澈透明的清流。仿佛是跳躍跌宕在幽谷山澗的清泉溪流、激越活潑,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又仿佛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綠色田野,散發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昂揚氣息。既繼承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脈底蘊、筆墨技法韻味,又具有趨新求變、創新發展的探索嘗試。其山水畫,意古貌新、清新自然、意境深遠。展現出了新時代、新特點、新思想、新追求的山水意境和現代山水的寫意精神。(作者系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p> <p class="ql-block">吉爾吉斯斯塔之光</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斯坦古城</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斯坦杜尚別近郊古城</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斯坦近郊印象</p> <p class="ql-block">作者與蔣威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 <p class="ql-block">孫振遠,男,漢族。籍貫:河北省。1960年3月,出生于草原鋼城——包頭。現為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自治區美術家協會會員。</p><p class="ql-block"> 曾撰寫出版了游記集《地方名勝游思錄》(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金勝人的風采》(山東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心海綠洲》(遠方出版社出版);書畫評論集《牟少峰書畫藝術訪談錄》(華夏文藝出版社出版)《書畫意蘊賞評》(華夏文藝出版社出版)等著作;主編了《煙臺開發區勝利西村發展史》(華夏文藝出版社出版〉曾在《中國社會發展戰略》、《方圓》雜志等報刊上發表業務論文30余篇; 在《人民日報》、《檢察日報》及省市報刊上共發表新聞稿件千余篇;許多稿件獲獎,兩次曾被檢察日報社評為“全國百名優秀通訊員”受到表彰。2010年,書畫論文《淺談促進中國書畫藝術跨國際交流發展的新途徑》入選《首屆國際書畫藝術發展論壇文集》; 2017年8月5日在《中國書畫報》發表論文“論山水畫的荒寒之境”,同年11月13日在《中國文藝》新媒體上發表了“尋找畢加索的歷史足跡”。2021年4月14日在《中國書畫報》上發表“淺論主題性繪畫創作的發展與當代特征”。2023年4月19日在《中國書畫報》上發表論文“淺論中國畫文人畫的題畫詩”</p><p class="ql-block">評論詩集的論文《生命覺悟中的詩意行走》(——讀詩人陸萍詩集《生活過成詩》《玫瑰兀自綻放》)此文被2019年曾發表在《中國建筑報》上,2019年2月被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陸萍詩歌賞析》收錄出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垣县|
翁源县|
西峡县|
义乌市|
神木县|
青川县|
砀山县|
浦县|
扶风县|
边坝县|
罗田县|
卓尼县|
扬中市|
大石桥市|
武乡县|
莱阳市|
安宁市|
广饶县|
油尖旺区|
工布江达县|
比如县|
施秉县|
福清市|
大理市|
新和县|
辽宁省|
天门市|
临夏市|
濉溪县|
洛隆县|
高雄县|
礼泉县|
兴宁市|
无锡市|
肥西县|
诸城市|
益阳市|
澄城县|
巍山|
开阳县|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