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兩顆牙之旅(之八)——杜羅河上的明珠

勇哥

謝天謝地,第十天,當我們坐火車從里斯本趕到波爾圖的時候,給了我們一個特別晴朗的天氣,要知道,這個季節的波爾圖,下雨陰天是十之八九的事,能有這樣的好天氣,真是要好好珍惜,爭分奪秒了。因為第二天就驗證了這樣的判斷。從廣州出發前,我就預感波爾圖可能是此行最令我心醉的地方,很不幸,被我猜中了,有些小激動。如果你看過我前面的之七,就應該還記得,航海家恩里克王子就是在這里出生的。 我們住的酒店叫:SANDEMAN,是一個波特酒的品牌,他們自己酒莊的酒店,后面我們還要參觀他們的展覽,會有詳細介紹。其實在杜羅河的同一側,還有Cálem,Taylor's和Graham's三大酒莊沿著加亞新城的山丘分布,換言之,四大波特酒酒莊都集中在這里。說說波爾圖吧。波爾圖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早在葡萄牙建國之前的 5 世紀就有人定居,711 年摩爾人到來后,這里成為北部基督教和南部阿拉伯世界商業交換的聚集地。12-15 世紀發展為重要港口和商業、手工業中心,16-18 世紀成為葡萄牙聯系西歐的貿易港口,19 世紀工業革命時期開始城市化。 路易一世大橋橫跨在杜羅河上,連接波爾圖老城和加亞新城,是波爾圖的地標性建筑之一。路易一世大橋是歐洲最大的拱形橋之一,由法國埃菲爾鐵塔的設計者亞歷山大·居斯塔夫·艾菲爾負責設計。這座鋼鐵拱橋的工程于1881年開工,1886年10月31日落成啟用,是以當時的國王路易一世命名的。它不僅是一座極具觀賞價值的雄偉鐵橋,也是溝通杜羅河南北兩岸的交通要道。登上這座大橋,可飽覽杜羅河畔的波爾圖美景。 杜羅河是橫貫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河流,發源于西班牙東北部伊貝里卡山脈中烏爾維翁山,向西穿過卡斯梯林桌狀地,多峽谷急流(西、葡兩國在此聯合開發水力),下游在葡萄牙的波爾圖注入大西洋,全長770公里(如從支流皮蘇韋爾加河計,長895公里)。支流都來自北部潮濕區,有埃斯拉河等。南部支流較次要。流域面積79,096平方公里。通航里程約200公里。 杜羅河畔的這三位姑娘,不是因為他們多么美,而是因為此行人文片太少,加之此時的心情頗好,順帶吧,前面我說過了,此行看到的美女不多,幾乎沒有,卻是小伙、男人都帥氣十足,很有范兒。 照片中高聳的建筑是克萊里科塔(Torre dos Clérigos) ,它是葡萄牙波爾圖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克萊里科塔建于18世紀,由意大利建筑師尼古勞·納索尼設計。塔高約76米,是波爾圖老城區的制高點 。它屬于克萊里科教堂(Igreja dos Clérigos),教堂本身也是巴洛克風格建筑的典范。登上塔頂可以俯瞰整個波爾圖市區的美景,是游客必打卡的景點之一 。 1996 年,波爾圖的舊城區與周圍產酒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擁有眾多歷史悠久的建筑和古跡,如圣本篤火車站、波爾圖主教堂、圣靈教堂等,這些地方都有精美的瓷磚畫,展示了葡萄牙深厚的瓷磚文化。 就在我們酒店旁邊的這家店非常火爆,晚餐我們吃了兩頓,不僅味道好,店里的小伙子個個精明能干,看著就舒服,而且屬于最高級的服務,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甚至不用求,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被他們及時捕捉,并心領神會,立馬服務到位,是我此行中印象最深刻的飯店,難得讓我費這么多墨水來介紹。 波爾圖坐落在杜羅河河口,西距大西洋約 5 公里,地處濱海平原,屬于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城市以東為杜羅河峽谷,舊城筑于東岸的丘陵坡地上,新城大部在北岸。(馬路邊用廢舊輪胎組成的烏龜形象,不僅不浪費,還透著藝術) 波爾圖的氣候特征:冬季溫暖濕潤,夏季相對干燥涼爽,年降水量 900 毫米,土壤肥沃,附近為重要農業區,盛產葡萄、橄欖、柑橘,也是葡萄牙的玫瑰花和山茶花種植地之一(這個就更藝術了,藝術他媽開門,藝術到家了)。 這是我們居住的酒店的裝潢,墻邊有一個留言簿,黑板上寫著:寫下你SANDEMAN旅行的心情,房客免費。記住這個位置,后面會有大人物來此表演。 這個長長的桌子是餐桌,我們兩個早餐都是在桌子靠墻一頭吃的,印象深刻。 <p class="ql-block">從酒店的窗子望出去,就是杜羅河和波爾圖老城區。(聽聽我放的背景音樂。怎么葡萄牙的fado音樂像韓國電視臺主持人一樣,老想笑)</p> 說著說著,大人物就出場了,開始表演了。 這是臺詞:此行兩顆牙,波爾圖最美,印象最深刻。美景、美酒、美好的心情,終生難忘——來自中國廣州的勇哥。2025.1.26。下次你去的時候,幫忙看看臺詞還在不在,我請你喝紅酒,喝到斷片。 雖然是大人物,還是有表演痕跡,評委僵持了三天三夜,才算通過。 墻上掛著SANDEMAN波特酒的廣告牌。 旅行的意義,不僅在于發現美景,更在于遇到有趣的人。(勇哥翻譯的有些升華,原句沒有這個高) 佐羅來了!身穿黑色斗篷,頭戴黑色禮帽,右肩挎著一桿槍。不對,那是我想象的,這是人家SANDEMAN酒廠的LOGO形象,右肩是一杯紅酒。 好吧,兄弟,咱們比比,誰的頭更亮?白天好看,晚上省電。毫無懸念,勇哥勝出。 這是我們酒店房間走廊墻壁上的一幅畫,是不是酒店創始人喬治·桑德曼(George Sandeman)?沒有問酒店服務員,明天我們去參觀酒莊的時候,或許就有答案了。 客觀的說,這是此行拍到的最美的美女了,沒有之一。不過如果你盯著美女的鼻子看一分鐘,有什么感覺?是不是鼻子有點多余?畫蛇添足了?開玩笑的。 波爾圖作為杜羅河上的重要海港,是葡萄牙北部乃至國際貨物貿易的關鍵節點城市,不僅是葡萄酒的集散地,還出口橄欖油、軟木、牲畜以及其他農產品和工業制品。 紡織、皮革制造、煉鐵和陶器生產等傳統工業部門在波爾圖經濟中占有一定地位,展示了城市深厚的制造業基礎。 近年來,造船、信息技術和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逐漸發展起來,科技和創新領域吸引了眾多創業公司和投資,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活力。 我們需要沿著旁邊的臺階拾階而上,到不同高度看杜羅河和波爾圖的城市風貌,你可能要問,這個臟兮兮的樓梯有什么好拍的,別急,注意樓梯不同高度墻面上的涂鴉,如果不在這個焦段說清楚,后面放大了,你還以為是真的房屋墻面。 這是在上了5個臺階后墻面的涂鴉,應該是一群油漆工人在粉刷墻面,這樣看是不是很逼真? 轉過來,就成了紅色墻面了,還是工人們在作業。 葡萄牙的國名與波特酒都源于這城市:PORT,翻譯成城市名就是波爾圖,翻譯成葡萄酒就是:波特酒,這一特色產品不僅是當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帶動了相關旅游業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換言之,來波爾圖,如果沒有親自品嘗當地的波特酒,就別跟人家說你來過波爾圖。(不同高度,景色不同) 十七世紀末,杜羅河谷生產的葡萄酒尚不為人知。當時英國商人對西北地區釀造的葡萄酒品質相當不滿意。在1675年,派二位年青人到葡國學習葡萄酒買賣,并尋找適合英國市場口味的其他地區葡萄酒。 二位年青人在杜羅河岸的拉梅哥(Lamego)受到修道院神父熱情招待,并供應自釀之葡萄酒,神父稱此酒為(Pinhao),他們發現該酒有點甜,圓潤并且非常爽口好喝,神父說明該葡萄酒在發酵過程中加入少許當地釀造的白蘭地,而保持了葡萄原有的甜味,這是取自西班牙酒精加強的方法。 這二位年青人為了保持長途運輸品質,添加白蘭地的份量比神父所描述的多,這無意中的發現,就成為波特酒的來源。雖然全世界很多國家都生產波特酒(Port或Porto),但真正的波特酒是產于葡萄牙北部的杜羅河流域(Alto Douro)及上杜羅河區域(Upper Douro)。 我品嘗的感覺就是跟普通葡萄酒相比,波特酒的口感更爽口,更濃郁,如果普通葡萄酒好比一位含蓄溫柔的少婦的話,波特酒就是一位激情火辣的少女。 波特酒的釀造工藝。葡萄采摘與壓榨:多為手工采摘,確保葡萄的成熟度和品質。采摘后可采用人工或機械壓榨的方式獲取葡萄汁。(右下方是圣方濟各堂(Igreja de S?o Francisco) ,是波爾圖一座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宗教建筑。始建于13世紀,歷經多個世紀的修建與完善,融合了哥特式、曼努埃爾式和巴洛克式等多種建筑風格。教堂外觀以白色墻體搭配紅棕色屋頂,簡潔而莊重,其內部裝飾卻極為奢華,尤其是那令人驚嘆的金碧輝煌的巴洛克式內飾,大量使用金箔裝飾,展現出精湛的工藝和極高的藝術水準。教堂內還收藏有許多珍貴的宗教藝術品和文物,是波爾圖重要的文化遺產和熱門旅游景點 。) 發酵與強化:葡萄汁在發酵過程中,當酒精度達到一定程度(通常為6度左右)時,加入高濃度的白蘭地等中性葡萄烈酒,終止發酵,保留葡萄汁中的天然糖分,使波特酒具有甜味,同時將酒精度提升至17%-22%左右。 陳釀:發酵后的酒液會在木制容器、水泥罐或者橡木桶中進行陳釀,不同類型的波特酒陳釀時間和方式有所不同。 波特酒的主要品種分四種:紅寶石、茶色、年份和白波特酒。 紅寶石波特酒:最年輕的波特酒,在木桶中成熟,酒色深,紅色酒水+黑色漿果味,帶有李子和棗子的味道,稍微冷藏一下,酒里來自各種年份的優質紅葡萄,會在開瓶的一瞬間,芬香撲鼻,常被當作餐后甜酒。(在大橋右側的這座建筑是圣克拉拉教堂(Igreja de Santa Clara) 。建筑風格獨特,其下方的多層拱廊結構古樸厚重,上方的圓形穹頂則顯得典雅莊重。教堂歷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茶色波特酒:也稱為“陳年波特”,是比較溫和精細的木桶陳化酒,需要在木桶里陳放較長時間,直至出現茶色,有好聞的干果香,適合作為餐后甜點酒。大多數茶色波特酒的標簽上都有年齡名稱:10年、20年、30年或更長時間,這表明瓶中葡萄的平均年份,而不是果實收獲的年份。這款酒具有堅果、焦糖的特點,搭配黑莓、成熟櫻桃和焦糖布丁,以及干橙、甜無花果和摩卡香調。(高處看老城區) 年份波特酒:是波特酒產品的精華,采用從單一年份精選的頂級葡萄釀造而成,經過兩年的木桶培養后裝瓶,需要數十年的瓶陳才能成熟,半甜到特別甜,風味十分豐富,濃郁的黑莓、黑櫻桃和成熟的覆盆子,以及溫暖的南瓜派香料、巧克力和咖啡,帶有無花果和煙熏味。 白波特酒:通常由本土白葡萄釀成,18%-20%的酒精度,是一種清爽的強化葡萄酒。一般作為開胃酒,顏色通常為金黃色,隨著陳年時間增長顏色變深,輕輕倒入杯中,會有柑橘和核果的香氣延續到杯里,標志性的堅果、葡萄干和香料味,還外加一點蜂蜜香氣。<br> 上到這個高度再來看大橋。路易一世大橋是一座雙橋面橋,總長約385米,高約45米,拱橋跨度172米,在竣工時位居世界第一位。時至今日,在因為現代交通需求而經過改造后,路易一世大橋的上層已鋪設了有軌電車軌道,兩側是人行道,下層則只允許汽車通行。 還有一種波特酒叫遲裝年份波特,以遲裝命名,這種波特酒在裝瓶和發布前,可以在桶中享受長達整整六年的時間。入口順滑,微酸,黑醋栗、櫻桃、巧克力和干果的風味上,還有意想不到的泥土清香味。 一般波特酒適宜在15℃至20℃之間飲用,白波特酒可以冷藏飲用,茶色波特酒也可在稍涼的溫度下飲用。 不僅可以登高望遠,還有一條纜車索道可以乘坐,就在新城區一側,沿著杜羅河縱向走一段距離,在纜車上也可以拍到對岸老城區不同的景色。 波特酒與豐富口味的食物搭配效果出色,如藍紋奶酪等風味濃郁的奶酪、巧克力和焦糖類甜點、鹽焗和煙熏堅果,甚至是甜熏口味的肉類(如烤肉)等都很適合。 葡國菜:代表性的有葡式烤雞、海鮮飯、鱈魚料理等。葡式烤雞通常用多種香料腌制后烤制而成,皮脆肉嫩。 海鮮飯則以新鮮的海鮮如蝦、蟹、貝類等與米飯一起烹制,味道鮮美;相比巴塞羅那的海鮮飯,我更喜歡葡萄牙的汁多、柔軟、鮮美的海鮮飯。 鱈魚在葡萄牙菜肴中也有多種做法,如煎、烤、煮等,搭配土豆、蔬菜等,風味獨特。 波爾圖是兩支著名足球俱樂部 FC Porto 和 Boavista F.C. 的故鄉,特別是 FC Porto,在國際足壇享有盛譽,多次贏得歐洲冠軍聯賽等重要賽事。 波爾圖老城公認有四美。因為第二天是一個陰天、下雨、刮風的日子,我們基本沒看到什么,就在這里表述一下吧。其一是羅萊書店,據說《哈利波特》中的許多靈感都來自于這家書店。書店中花式螺旋的木質樓梯,確實有些魔幻。這個書店是要買門票的,每人8歐元。 其二是帝國麥當勞,據說是全世界最美的麥當勞,前身是帝國咖啡館。年代感很強的老門頭上,是一個深色張開翅膀的雄鷹雕塑,告訴人們它曾經的顯赫。大堂很高,水晶大吊燈十分惹眼,柜臺后面的墻上也是花玻璃裝飾,根本不象簡潔的快餐廳。 其三是圣﹒本篤火車站,其外表像個藝術博物館,絕想不到是個火車站。寬敞高大的大廳,一面墻上全部是青花瓷的壁畫,這是火車站的一大看點(這個我們看到了,后面有詳細的介紹)。 其四是名為CafeMajestic的咖啡館。 明天我們要去參觀我們居住的酒莊:SANDEMAN,其他三家酒莊,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br>第一家:Graham像是隱士高人,不像聚集在河岸邊的酒莊一般盡力吸引眼球,而是遠遠坐落在山上。雖沒有河畔的浪漫氛圍,卻也換來了整片舒適且寬敞的品酒環境。如果追求極致的味道,這段山路絕對值得走一遭。<br>價格:<br>40年Tawny port-18歐,Vintage of the day-10歐,Guide tour-18歐(需要預約) 圣克拉拉教堂融合了多種建筑風格,最初的部分具有哥特式風格的元素,而后增加的文藝復興式門框以及18世紀的鍍金木雕裝飾又賦予了教堂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的風格特點。教堂內部(我們沒有入內)完全覆蓋著18世紀上半葉的鍍金雕刻,由米格爾·弗朗西斯科·達席爾瓦創作,這些鍍金木雕工藝精湛,美輪美奐,使得教堂內部充滿了奢華而莊重的氣息。 第二家:Taylor's作為最古老的波特酒酒廠,Taylor's像是波爾圖公爵為你打開了自家后花園。在充滿陽光的花園中,孔雀與公雞漫步,身著紅色馬甲的侍者會用英腔耐心地為你講解波特酒,讓人意識到,波特酒是在正式場合中向女王祝酒會用的酒品。<br>價格:40年tawny port-25歐,Self-guided tour-15歐(這個我們明天會過去)。需要說明的是,四家的波特酒我們都嘗過了,最終我最喜歡的就是Taylor's這家10-15歐左右的規格。所以,在我這里,最老的,也是最好的。 第三家:Cálem距離路易一世大橋最近,是一個提供雞尾酒的網紅游客店。導覽熱情友好,一切都是為游客準備的。<br>價格:Guided tour-14歐。 有一個現象,我們在這里喝的無論是波特酒,還是西班牙喝的葡萄酒,都有嘴唇顏色的變化,變紫色,后來才知道,因為酒的時間比較短所致,而我們在國內買到的葡萄酒,很少出現類型情況,可能跟所陳年份有關。 如果說西班牙的龍達是適合私奔的地方,那么,在美麗的杜羅河畔,如此迷人精致的風光,喝著火辣的波特酒,看著偷來的美女,一臉粉紅和迷醉,會不會覺得人生的極致不過如此啊,夫復何求的感慨?這時就算給你個俄羅斯總統,你也不干,對嗎?因為太麻煩了,打又打不贏,談又談不攏,撤又撤不甘。 從新城高處拉過來老城區杜羅河邊的景象,這就是著名的利貝拉碼頭,坐落在老城區中心地帶,是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過去這里是波爾圖商船進行世界貿易的大本營,如今則成為游客的休閑娛樂中心,酒吧、咖啡廳和餐廳遍布河岸。空氣里傳來很大的音樂聲,有人在撂場子表演,這在巴塞羅那我們已經反復領教過了。 圣克拉拉教堂作為木雕學校的示范案例之一,其內部的鍍金木雕無論是從雕刻的精細程度、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整體的布局設計上,都展現了極高的藝術水準,對研究18世紀葡萄牙的木雕藝術和工藝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div>利貝拉碼頭歷史上從這里出發的商船曾是這座城市和世界交易的重要手段。這里曾經也發生過惡名昭彰的歷史戰爭,1809年法國軍隊的一次襲擊殺害了4000余人,現有一個銅質浮雕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 (這是從大橋上面一層望下去的房頂)</div> 路易一世大橋上面一層的橋面上,不時有駛來的電車。 剛下過雨的天空,特別干凈,天邊的烏云還在徘徊,夕陽給古老的城市涂上一層淡淡的暖色,平靜的河面上駛來一搜游輪,讓整幅畫面動起來。 圣克拉拉教堂的繪畫藝術:主祭壇的畫作由若阿金·拉斐爾·達·科斯塔于1821年簽名,描繪了圣克拉拉手持圣體,奇跡般地驅散了想要襲擊修道院的摩爾海盜,具有較高的繪畫藝術價值。 從圣克拉拉教堂的高度再來看路易一世大橋和波爾圖老城,已經籠罩在暮色之中,接下來將進入波爾圖人的夜生活,火辣的波特酒已經急不可待,溫暖的海鮮飯也已經嗷嗷待鋪,新城河畔的游人意猶未盡,流連忘返。 酒店房間里還標配了一臺留聲機,一盒黑金唱片,我試圖找到幾首悅耳的歌曲,無奈,不是一個文化土壤培育出來的人,欣賞不了在我看來好似韓國電視臺主持人過分夸張雞血上頭的表演一樣的歌聲,算了,還是喝我們的波特酒吧,盡管我的舌頭無法辨別不同年份、不同品牌之間細微的差別。 第二天一早,因為下雨,我們先去參觀所住酒店的酒莊:SANDEMAN,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個醒目且獨特的LOGO:桑德曼,喬治·G·桑德曼父子有限公司,建于1790年(距今235年),葡萄牙,波爾圖。 佐羅,肩扛一杯紅酒。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四個酒莊的包裝上,都有個4,不知道什么意思。知道的大俠,告知一聲。 這是桑德曼酒莊從1790年到2022年的編年史。1790年,倫敦,喬治·桑德曼,一位來自珀斯的年輕蘇格蘭人,向他的父親借了一筆錢,在倫敦城的湯姆咖啡館開啟了他的葡萄酒生意,他挑選來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葡萄酒——波爾圖葡萄酒和雪利酒。<br>1805年,喬治·桑德曼決定將他的辦公室遷至圣斯威辛巷20號。這條巷子是連接倫敦碼頭和英格蘭銀行的一條通道。他把位于舍伯恩巷13號的這處房產當作自己的家。 圣斯威辛巷的這所房子由布料商公司建造,其下方有一個可追溯至羅馬時代的古老地下室。這里有干燥且涼爽的酒窖,非常適合葡萄酒的陳釀。在這所房子里,有一臺極為罕見的“首都”牌專利起重機。它建于1795年,歷經了近兩百年的使用仍留存了下來。 喬治·桑德曼的住所,舍伯恩巷13號,倫敦。 喬治·桑德曼(1765年-1841年,76歲),酒莊創始人 大約在1811年,喬治·桑德曼購置了位于加亞新城的桑德曼莊園(上面的圖片)。這些莊園建于18世紀后半葉,自那以后幾乎一直保持著原樣。(上面圖片的放大) 這個就不用翻譯了,不過還需認真觀察,所用的顏色、造型、想要表達的意思。我試著解讀一下:桑德曼的波特酒原料天然綠色健康,品質激情奔放,青春的象征,也是愛情的力量。 算了,還是看人家的注解吧:來自家庭樹的統一。這部作品探索了桑德曼波特酒的傳統與人工智能所代表的創新之間的融合。將該品牌比作一棵家族樹,它突出了波特酒的歷史演變,以及在品酒過程中多層次香氣是如何展現的,這很像人工智能(AI)整合信息以創造獨特成果的過程。畫面中央的女性形象象征著桑德曼的傳統遺產與個人體驗的結合,強化了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和諧。這幅圖像引發了人們對于運用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來優化葡萄酒生產與分析的思考,強調了波特酒行業在拓展和創新方面的潛力。其視覺構圖激發了人們對于該行業發展機遇的深刻展望,將傳統與科技融合在了一起。(感覺還沒有勇哥解釋的浪漫,不是嗎?) 桑德曼的宣傳推廣<br>桑德曼的報刊廣告,“看看誰來了!”宣傳活動。<br>20世紀50年代<div>索格拉普(Sogrape)歷史檔案館<br></div> 桑德曼——廣告領域的領軍者<br>1905年,桑德曼決定宣傳其波爾圖葡萄酒是最上乘的佳釀。為此,它在報紙上開展了多項營銷活動,隨后又進行了廣告宣傳活動。<br>在那個時期,只有普通產品才會做廣告,而桑德曼為波爾圖葡萄酒這樣一種高貴且經典的產品做廣告,這一行為讓整個行業大為震驚。<br>這種在葡萄酒宣傳方面的創新態度一直延續至今,通過各種不同的、有時甚至是大膽不羈的廣告宣傳活動得以體現。 桑德曼波特酒酒標歷史<br>桑德曼的首批酒標僅僅是對瓶內內容物的說明,標注著公司名稱以及瓶中葡萄酒的類型。這只是一種簡單的品質保證。<br>隨著時間的推移,酒標增加了彩色裝飾元素,還加上了皇家授權標志(1909年由喬治五世授予)。1935年,神秘的披斗篷人物形象“堂先生”的輪廓出現在酒標上,如今這已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商標之一。 這里展出一組桑德曼波特酒的宣傳畫作。<div>F.H.皮埃羅及合伙人公司,約1910年。</div> 塞普蒂默斯·斯科特,《斗牛士》,約1910年<br>曾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展出。<br> 塞普蒂默斯·斯科特,《西班牙舞蹈》,約1910年<br>曾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展出。<br> F. 泰勒,《合伙人》,約1910年。 “一張海報應該富有表現力,并且擁有鮮艷而簡潔的色彩——整體必須能吸引路過的人去看它!”讓·德伊倫。<div>《桶中的小丑》、《跳舞的女人》、《持花女子》</div> 這張海報是桑德曼酒莊(The House of Sandeman)委托藝術家創作的首批畫作之一,于1926年首次亮相。<br>1926年5月,一份關于海報和戶外廣告的雜志發表了如下評論:<br>“這是讓·迪伊倫奇幻藝術的典型范例,毫無疑問,它會遭到廣告界保守派的堅決反對。”<br>公眾的反應不一,從無條件的贊賞到強烈的反對都有。一位倫敦的“餐館老板”評論道:<br>“從藝術角度來看,我對正在展出的這張新海報印象極為深刻,我認為它是目前展出的最佳海報。”<br>萊斯特的一位史密斯夫人寫道:<br>“我至少可以說,我對這幅圖像深感厭惡。這個所謂的‘男人’的表情絕對邪惡且奢靡,而那個女人則可憐又充滿祈求。一個女人會為了一杯葡萄酒就騎在魔鬼(請原諒我這樣的表述)背上嗎?<br>作為一名女商人,同時也是以合理方式飲用桑德曼波特酒的鑒賞者,我強烈反對這幅海報。”<br>休·斯賓塞·龐森比在1892年至1913年期間曾是桑德曼酒莊在波爾圖的經理,當時他是桑德曼酒莊倫敦分部的出口經理。史密斯夫人的來信促使他寫下了下面這首打油詩:<br>“有個來自萊斯特的年輕女士,<br>如果你相勸她不會說不。<br>但那蕩婦騎在<br>野馬的身側,<br>讓她對波特酒倒了胃口,心情低落。”<br> 好了,這就桑德曼酒莊的大致情況,里面更詳細的介紹,由于篇幅問題,不再詳細贅述。下圖是我們住所酒店的樓梯墻,不知道誰把自行車騎到那里去的,怪藝術的。 今天的天氣就糟透了,不僅一陣陣下雨,風還很大,很冷,刮得人站不住,估計林黛玉肯定一下子就不知道掛到哪里去了。避雨花費了我們不少時間。 這位藝術家兄弟頗有幾分斗志,大街上幾乎沒有人,他還準備在此撂場子,表演一番。 先來個自拍,發個朋友圈,讓大家知道,我準備雨中即情了。 好像也就發了一個朋友圈,后面沒看到他表演,因為天氣太糟糕了,關鍵是沒有觀眾。這是我們避雨的地方,一把李逵的菜刀,應該夜市里是一間酒吧,有啤酒喝紅酒。椅子也被風吹到,索性就躺在那里,歇一會。 那個黃色的面的,對,說的就是你,靠邊停,闖紅燈了,等交警過來!——這是勇哥配的臺詞,不是的,開玩笑,這就是著名的航海家恩里克王子,也叫亨利王子(Infante D. Henrique),也被稱為“航海家亨利”(前面我的之七里面提到的),是葡萄牙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 。他生活于14世紀末至15世紀中期,大力推動葡萄牙的航海事業發展。亨利恩里克王子在薩格里什建立航海學校,匯聚眾多航海人才,資助探險活動,派遣船隊沿著非洲西海岸不斷探索,為葡萄牙日后龐大的海外殖民與貿易帝國奠定了基礎,開啟了葡萄牙大航海時代的輝煌篇章,對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 我們到了圣方濟各堂了,它旁邊這個柱子是有名有姓的,叫做:阿方索·恩里克王子柱(Coluna do Porto) ,是波爾圖的標志性紀念建筑 。該柱建于19世紀,以紀念葡萄牙的第一個國王阿方索·恩里克(Afonso Henriques) 。柱子呈螺旋狀,頂部裝飾有皇冠,整體設計精美,融合了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元素。 這個角度能看到右側圣方濟各堂的羅馬時期的戰士,遠處的高塔是克萊里科塔(Torre dos Clérigos)(前面已經介紹過了) ,建于18世紀,由意大利建筑師尼古勞·納索尼設計 。塔高約76米,是波爾圖老城區的制高點 。它屬于克萊里科教堂(Igreja dos Clérigos)。 這是波爾圖主教座堂(Sé do Porto) ,始建于12世紀,歷經多個世紀的增建與修繕,融合了羅馬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等多種建筑風格。教堂外觀雄偉厚重,帶有防御性的塔樓和鋸齒狀的裝飾,內部則有精美的祭壇、彩色玻璃窗和壁畫等,展現出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特色,承載著豐富的宗教和歷史文化內涵,是波爾圖老城區的標志性景觀。這一陣風很大,夾帶著雨,我們沒有入內參觀。波爾圖主教堂前的騎馬人物雕像通常是若昂一世(Jo?o I) 。騎馬雕像是若昂一世,葡萄牙阿維什王朝的第一位國王,在位時間為1385年至1433年(才活了48歲)。但是他在葡萄牙歷史上地位舉足輕重。政治方面,通過與英格蘭結盟,鞏固了葡萄牙的國家地位,著名的《溫莎條約》便是在他任內簽訂,這一條約建立起了英葡之間長久的聯盟關系。軍事上,他領導葡萄牙在阿爾茹巴羅塔戰役中擊敗了卡斯蒂利亞軍隊,保障了葡萄牙的獨立。在他的統治下,葡萄牙開啟了航海大發現時代的前奏,為后續葡萄牙在海外擴張和探索方面的輝煌成就奠定了基礎 。 因為今天的天氣,原計劃的一些景點只能取消了,下一站我們來到圣本篤火車站(Porto-S?o Bento Railway Station),位于葡萄牙北部的波爾圖市利貝拉(Ribeira)區邊緣的Rua das Esta??es街上,靠近波爾圖的歷史中心,是該市最古老的火車站之一。 它不僅是波爾圖的一個交通樞紐,也是這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車站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的入口大廳,該大廳的墻壁上覆蓋著超過兩萬片藍色和白色的傳統葡萄牙彩繪瓷磚(Azulejos)。 彩繪瓷磚是一種在葡萄牙和西班牙都非常流行的裝飾藝術形式,它起源于摩爾人在伊比利亞半島時期的陶藝傳統。這種瓷磚藝術受到了阿拉伯文化的影響,但隨著與東方文化的接觸,特別是通過葡萄牙與中國的貿易交流,也吸收了一些中國瓷器的元素,比如顏色的使用和圖案的設計。 Azulejo在葡萄牙尤為流行,被廣泛用于裝飾教堂、宮殿、公共建筑甚至私人住宅。這些瓷磚畫展現了從宗教主題到日常生活場景的各種題材,成為了葡萄牙視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車站服務于CP(Comboios de Portugal,葡萄牙國營鐵路公司),提供前往波爾圖周邊地區以及其他葡萄牙城市的列車服務。它通過地鐵B、C、D和E線連接城市的不同區域。該車站的位置使得它成為前往波爾圖及周邊地區的理想起點,尤其是對于想要體驗葡萄牙鄉村風光和沿海城市的旅客而言。 車站名稱源自曾經位于此處的 16 世紀的本篤會修道院,19 世紀末該修道院荒廢,后在此基礎上改建為火車站。 1900 年,國王卡洛斯一世為車站奠基,經過 16 年的建設,于 1916 年正式啟用。<br> 車站為本地建筑師何塞?馬克斯?達席爾瓦設計,受到了法國美術學院派的影響。 整體外觀具有古典美,看起來猶如一座典雅的教堂,拱形的門窗、黃色的穹頂以及古老的時鐘,共同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氛圍。 從車站大廳通往站臺的大門的角度看到的站臺的情況,還是挺大的一個車站。 車站內部最引人注目的是鑲嵌在大廳墻上的 2 萬多幅藍色主調手繪瓷磚畫,這些瓷磚畫由葡萄牙畫家喬治?克拉索繪制,歷時 11 年完成,描繪了葡萄牙的歷史、交通史、王室生活以及民間勞作、集市、喜慶等場景,堪稱藝術瑰寶。 車站大廳里人頭竄動,大部分都不是來坐車的,都是來自世界各地參觀旅游的。 這幅畫描繪的是生活場景,類似牲口集市。 從車站大廳的大門望出去的街頭的建筑。 車站內也例行有一個大鐘,和列車時刻表,只是多了旁邊的瓷磚畫,藝術氛圍和檔次瞬間提高。 小時候也是很喜歡繪畫的,只是沒有堅持下來。我以為,群像畫是最難的,既要各不相同,又要協調統一,既要栩栩如生,又要氛圍和思想。 這張照片可以感受一下車站大廳的高大和宏偉。 抬頭把大廳的屋頂拍下來,最醒目的就是兩邊的兩個字母,如果單純翻譯,還真不好翻,結合這里的情況,應該說的是波爾圖的兩條河:米尼奧河和杜羅河。這兩條河是波爾圖所在地區非常重要的河流。杜羅河是葡萄牙境內最長的河流,它流經波爾圖,對當地的葡萄酒產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杜羅河谷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區。米尼奧河位于葡萄牙北部,是葡萄牙與西班牙的界河,其流域也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特色。在火車站大廳屋頂標注這兩條河的名字,可能是為了向旅客指示方向,讓人們了解自己所處的位置與周邊重要地理區域的關系。同時,這也體現了當地對這兩條母親河的重視,它們是波爾圖地區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承載著當地人民的生活與記憶,也象征著波爾圖與周邊地區的緊密聯系。 我們準備去下一站,羅萊書店,路過大街上正在圍蔽修繕的雕塑,看到右邊注射器上有四個字母:“BBVA”,是西班牙對外銀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 的英文縮寫 。這是一家總部位于西班牙的跨國銀行集團,在全球金融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它提供廣泛的金融服務,包括零售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在歐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擁有大量業務,以創新金融產品和數字化服務著稱 。 這就是克萊里科教堂(Igreja dos Clérigos) 及其旁邊的克萊里科塔(Torre dos Clérigos)了。昨天我們在新城區拍到的很多照片中,最高點都是這個76米高的克萊里科塔。克萊里科教堂是葡萄牙巴洛克風格建筑的典范,由意大利建筑師尼古勞·納索尼設計,建于18世紀。教堂外觀融合了古典與巴洛克元素,立面裝飾精美。教堂內部同樣華麗,有精美的祭壇、壁畫等。登上塔頂,可將波爾圖市區的美景盡收眼底。 最后一站,我們去參觀一下泰勒酒莊,四大酒莊中最古老的酒莊,沒有之一。這是大門,位于波爾圖加亞新城,坐落在杜羅河南岸的半山腰上。泰勒酒莊創立于1692年(距今已有333年),由約伯·比爾茲利創立,早期主要經營羊毛生意。約伯的兒子彼得將波特酒貿易發展為公司主要業務,并將其轉向波爾圖地區,彼得也被認為是第一個探索杜羅河谷的英國人。1816年約瑟夫·泰勒加入后公司經歷多次更名,最終成為“泰勒·弗拉德蓋特·耶特曼”,現縮寫為“泰勒公司”。 進到展廳,就看到這個英國皇家徽章 ,具有鮮明的象征意義和豐富的設計元素。徽章中心盾牌分為四部分,代表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左側的獅子代表英格蘭,右側的獨角獸代表蘇格蘭 。上方的皇冠等元素也彰顯著皇家的尊貴。下方文字“BY APPOINTMENT TO H.M. QUEEN ELIZABETH II SUPPLIERS OF PORT WINE TAYLOR'S PORT PORTUGAL” ,意思是“經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委任,泰勒波特酒(葡萄牙)為波特酒供應商” 。這表明泰勒酒莊憑借其高品質的波特酒,獲得了英國王室的認可,被授予王室供應商的榮譽,這在商業上是極高的榮譽,代表著品牌的卓越品質和歷史傳承 。 展廳內部是顧客在品酒,交流和磋商,裝潢很有特色。泰勒酒莊擁有自己的葡萄園,其最好波特酒所用葡萄來自杜羅河谷陡峭多巖石的山坡,葡萄種植歷史可追溯到羅馬時代。酒莊內有歷史悠久的酒窖,部分酒窖已有300年歷史,經過翻新后設有現代化的博物館線路。 泰勒酒莊一直保持著傳統的釀造工藝,比如在釀造過程中,會采用人工踩踏葡萄的方式將葡萄踩成果漿。酒莊的代表作是年份波特酒,獲得過無數榮譽,如1992年和1948年的年份波特酒獲帕克100分滿分,1994年的年份波特酒獲《葡萄酒觀察者》100分評分。 此外,紅寶石波特酒、黃褐色波特酒、晚裝瓶年份波特酒也很出名,還有泰來特選20年茶色波特、泰勒30年茶色波特等多種酒款。前文提到,我們遍嘗了四大酒莊的波特酒,我最喜歡的還是泰勒的酒。 墻上這幅漫畫很有意思,波特酒在英國社交場合,有一種奇特的飲酒方式,侍酒師或主人將酒依次斟給左側的人,如此傳遞下去直到最后一人,用以加強社交溝通聯絡,而當時諾里奇的主教因為年老體弱,吃著吃著睡著了而忘記傳遞,導致后面的人喝不到,釀成典故!于是當有人忘記傳遞時,其他人便禮貌的提醒他:你認識諾里奇的主教嗎?(漫畫中的文字) 公文包的商店門口的廣告牌,公事包,葡萄牙制造,這是我們從泰勒酒莊出來后回酒店的途中遇到的,覺得這個造型很美,就拍下來。 再回頭,泰勒酒莊的燈箱已經混入新城區不怎么明亮的夜燈中。 臨走前,把我們在杜羅河畔住宿的桑德曼酒莊酒店的大門拍下來,留作紀念。如此,為期兩天的波爾圖之旅畫上句號,明天我們將再次飛回西班牙,游覽此行最后一站馬德里。(未完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报价| 无为县| 清流县| 崇义县| 合阳县| 太仓市| 滦南县| 桓仁| 疏勒县| 萨迦县| 荣成市| 新巴尔虎右旗| 金塔县| 宁乡县| 抚松县| 峨边| 曲沃县| 济源市| 五家渠市| 钦州市| 兴安盟| 远安县| 民乐县| 南宫市| 本溪市| 随州市| 蕲春县| 长寿区| 道孚县| 水富县| 冷水江市| 达日县| 新营市| 云林县| 黄陵县| 玛曲县| 遵义县| 临清市| 常州市|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