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羅滕堡返回游輪并用完午餐后,我們決定利用下午剩余的幾個小時去看看維爾茨堡市。維爾茨堡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美因河畔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融合了中世紀和巴洛克風格建筑,作為德國浪漫之路的起點與重要葡萄種植區,擁有如畫風景、香醇美酒與深厚人文底蘊 。公元前1000年左右,凱爾特人在此筑造了類似要塞的房屋,并定居下來,這便是維爾茨堡的雛形。公元704年首見史籍,741年建立主教管區,此后發展成為重要的主教城市。至從1582年后,它又逐漸成為德國中南部的工商業城市、文教中心、水路和鐵路交通樞紐。如:1582年建立的維爾茨堡大學是該市重要的教育機構,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在醫學、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具有較高的教學和研究水平,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德國物理學家倫琴1895年在此發現X射線。維爾茨堡市周邊地區是德國著名的葡萄酒產區之一,山坡上種滿了葡萄樹。這里的葡萄品種多樣,如雷司令、西萬尼等,為葡萄酒的釀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而從維爾茨堡市區穿過的美因河則為城市增添了靈動之美,河兩岸風景秀麗,有散步道、公園和咖啡館,人們可以在這里欣賞到美麗的河景和城市風光。</p> <p class="ql-block">站在游輪上層甲板上眺望位于美因河對岸的瑪麗恩城堡(Festung Marienberg),這座城堡修建在海拔266米的瑪麗恩山的突出部位,高出美因河約100米,三面懸崖峭壁,地勢極為險要。公元前1000年左右,這里就建起了避難堡壘。八世紀初,法蘭克尼亞圖林根公爵建造了一座小小的堡壘。從1250年開始的半個世紀里,瑪麗恩城堡成為維爾茨堡王子主教的居住地,此后近5個世紀它一直是王子主教的家,這使它成為維爾茨堡的象征。1600年,城堡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并改造成了文藝復興式的城堡。在1631年,瑞典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征服該地區后,它又被重新改建為巴洛克式堡壘。所以,現在看到的城堡融合了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等多種風格。在拿破侖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城堡受到一定破壞,但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如今,瑪麗恩城堡作為歷史建筑得到保護,被開發成一處觀光勝地,作為公園和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內部的兩個博物館展示著豐富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因下午時間有限,我們沒有過河去參觀<span style="font-size:18px;">瑪麗恩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路德維希橋是一座位于維爾茨堡市跨越美因河的古老石橋,它由建筑師利奧·馮·克萊納設計,于1844年建成。該橋以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命名,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它不僅是連接維爾茨堡市美因河兩岸的重要交通設施,也是維爾茨堡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遠眺位于維爾茨堡美因河對岸山上的卡佩勒朝圣教堂。這座教堂建于18世紀,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其醒目的黃色外墻搭配黑色圓頂,以及高聳的雙塔,在綠樹環繞下顯得格外莊嚴美麗。教堂不僅是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還因其精美的建筑和優美的周邊環境,成為當地熱門的旅游景點,吸引著眾多游客和信徒前來參觀與朝拜。</p> <p class="ql-block">從船上下來后,我們沿著新建筑街(Neubaustra?e)走向維爾茨堡宮(Würzburger Residenz)。圖片中位于新建筑街與申塔爾街拐角處的塔樓是維爾茨堡大學教堂(新教堂-Neubaukirche),建于18世紀。它以醒目的紅褐色砂石為主要建筑材料,塔樓高聳,帶有精致的雕刻和裝飾,風格融合了巴洛克與洛可可元素 。它被認為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重要的文藝復興教堂之一。這座教堂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場所,也與維爾茨堡大學的歷史緊密相連,見證了大學的發展,是維爾茨堡重要的文化與歷史地標。</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塊掛在沿街建筑物墻上的標識牌。上方文字“Markus Lützel” 是人名,下方“Geigenbaumeister”在德語中意為“小提琴制作大師” 。沿著箭頭指引的方向,可以找到小提琴制作師Markus Lützel的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維爾茨堡的圣斯蒂芬教堂,它有著醒目的黃色外墻和高聳的雙塔,建筑風格帶有濃厚的巴洛克特色。教堂周邊是古樸的街道和建筑,綠樹點綴其間,營造出寧靜而富有歷史韻味的氛圍。它不僅是當地重要的宗教建筑,也是維爾茨堡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維爾茨堡的圣米迦勒神學院教堂,它的外觀呈現出典型的巴洛克風格,采用棕褐色石材,色彩沉穩。立面層次豐富,有立柱、雕像、裝飾性三角楣等元素,頂端的十字架和精美雕刻凸顯宗教氛圍,金色太陽狀裝飾增添華麗感。這座教堂始建于18世紀初,由建筑師巴爾塔薩爾·諾伊曼設計。教堂曾是維爾茨堡神學院的一部分,在當地宗教和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見證了維爾茨堡數百年的歷史變遷,至今仍是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p> <p class="ql-block">順著新建筑街眺望位于石頭山上的瑪麗恩城堡</p> <p class="ql-block">這是位于維爾茨堡約瑟夫·斯坦格爾廣場上的音樂家噴泉雕塑。雕塑以深色材質打造,刻畫了多個人物形象,有站立的人物,也有坐著吹奏樂器的人,周圍還伴有其他人物元素 。底座上的德文“DER STADT DER BACHTAGE UND DES MOZARTFESTES”意為“這座城市的音樂節和莫扎特音樂節”,表明該噴泉與維爾茨堡的音樂文化,尤其是與莫扎特音樂節等活動相關,是當地音樂文化的一種象征。</p> <p class="ql-block">與約瑟夫·斯坦格爾廣場緊鄰的是維爾茨堡宮的森林公園,穿過一片樹林后,我們就看到了位于維爾茨堡宮南側的宮廷花園內有名的噴泉。這座噴是巴洛克式園林景觀的杰出代表,它設計精巧,圓形的水池中央矗立著一塊巨大的凝灰巖巨石,巨石上方設有一個小型噴泉,即使在冬季也能正常運行。噴泉與周邊修剪整齊的綠色植物、蜿蜒曲折的小徑、五彩斑斕的花卉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讓游客感受到自然與藝術的完美融合。作為宮殿建筑的延伸,噴泉在設計和風格上與維爾茨堡宮保持一致,其華麗的裝飾和精美的細節,體現了宮殿的奢華與尊貴,共同構成了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p> <p class="ql-block">位于噴泉水池周圍的柏樹被精心修剪成規整的圓錐造型,樹冠底部平整如切 。這種造型是典型的巴洛克園林風格的體現,展現了園藝師精湛的技藝。樹木下方有一尊雕塑,周圍是修剪整齊的綠籬和長椅,與周邊的園林景觀和諧統一,營造出一種莊重典雅又富有秩序感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每棵這種修剪整齊的柏樹下都有一尊栩栩如生的新古典主義風格雕塑,這些雕塑是宮廷雕塑家約翰·彼得·瓦格納工作室制作的復制品,仿佛在講述著古老的故事,為噴泉增添了藝術氛圍和歷史底蘊。</p> <p class="ql-block">維爾茨堡宮南側庭院花園中的一組具有宗教主題的人物雕塑。這些雕塑像與當時歐洲濃厚的宗教氛圍以及維爾茨堡宮作為主教兼大公府邸的宗教地位相呼應,他們以天使及圣徒等形象來展現宗教的神圣與莊嚴,使得花園在美觀之余還具有一定的宗教教化功能。這些雕塑像生動逼真,人物的姿態及表情都刻畫得極為細膩,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充滿動感與活力,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p> <p class="ql-block">維爾茨堡宮是巴洛克風格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建筑特色鮮明,外觀宏偉壯麗,立面裝飾精美,有著豐富的雕塑與浮雕,展現出精湛的工藝,而它后庭的玫瑰院則是宮殿園林的另一大亮點。玫瑰院展現了巴洛克園林注重對稱與秩序的風格特點,幾何形的花床中精心栽種著各類玫瑰及其他花卉。每到花期,玫瑰綻放,色彩繽紛,與周圍修剪整齊的綠植相互映襯,營造出浪漫而優雅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維爾茨堡宮后庭花園布局上遵循巴洛克風格,以嚴謹的幾何線條為框架,路徑與綠植區域規整對稱 ,營造出秩序井然的美感。植物搭配豐富,既有精心修剪的綠籬,塑造出規則的造型,又有大片的花卉種植區,使得在不同季節都有鮮花綻放。花園中還點綴著高大的喬木,增添了層次感與立體感。此外,花園周邊有石墻等建筑元素,與自然景觀相互融合,遠處的綠樹環繞,使整個花園仿佛是一個寧靜的綠色世界,既展現出皇家園林的莊重華麗,又充滿自然的清新氣息。</p> <p class="ql-block">維爾茨堡宮后庭花園的植物長廊極具特色。它由樹木枝干借助支架構建而成拱形頂,枝葉繁茂時形成天然的綠色穹頂,為行人遮陰。長廊兩側是整齊修剪的綠籬,猶如綠色的圍墻,線條筆直且規整,體現了巴洛克園林對秩序感的追求。行走在長廊中,能感受到濃郁的自然氣息,斑駁的光影透過枝葉灑落地面。而且游人順著這條長廊可以走上后庭院的觀景平臺。</p> <p class="ql-block">站在維爾茨堡宮后庭花園觀景平臺上向前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宏偉壯觀的維爾茨堡宮主體建筑。其巴洛克風格的外觀,黃色的墻體搭配深色的屋頂,裝飾著精美的雕刻與繁復的線條,盡顯莊嚴華麗。平臺的下方則是規整對稱的花園景觀,幾何形的草坪、花床與蜿蜒的小徑相互交織,中央的噴泉為景致增添了靈動之感。周邊環繞著郁郁蔥蔥的綠植,形成了層次豐富的綠色景觀帶。在藍天白云映襯下,花園與宮殿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和諧優美、充滿古典韻味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我們沿著后庭花園觀景平臺的階梯式步道從另一側走下觀景臺。這條步道由規整的石階構成,沿著山坡蜿蜒鋪設而成,這使得游客在途中可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span>不同的角度欣賞到花園景致。步道兩側裝飾豐富,有精美的雕塑佇立在石基之上,為步道增添了藝術氛圍和歷史厚重感。這些雕塑像造型各異,它們或是神話人物或是歷史形象,它們展現出了精湛的雕刻工藝。同時,周邊綠植環繞,修剪整齊的綠籬、郁郁蔥蔥的樹木與點綴其間的白色小花相映成趣,營造出優雅寧靜的氛圍,讓游客在攀登步道時仿佛置身于一幅美麗的畫卷之中 。</p> <p class="ql-block">出了維爾茨堡宮后庭花園的北門,就可以看到具有高聳雙尖塔的圣約翰教堂(St. Jone's Church)。這座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早期它是一座規模較小的宗教建筑,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當地宗教發展的需求,經歷了多次擴建和改建。在建筑風格上,它融合了哥特式等元素,其尖塔的設計便是哥特式風格的典型體現。</p> <p class="ql-block">從維爾茨堡宮的西大門出來后,我們就進入了維爾茨堡宮前庭的大廣場范圍。這座極具特色的西大門是由粗壯的石柱支撐,石柱上矗立著精美的人物雕塑,造型栩栩如生,增添了莊重威嚴之感。鐵藝大門設計繁復,花紋精致,頂部飾有皇冠和十字架造型,凸顯皇家與宗教的雙重寓意。大門與周邊淡黃色的建筑墻體相襯,整體色彩和諧統一,既展現了巴洛克風格的華麗,又不失古典建筑的典雅大氣。</p> <p class="ql-block">這座位于維爾茨堡宮前庭廣場北側的建筑呈現出典型的巴洛克風格。整體外觀色調為淡黃色,沉穩而典雅。立面設計規整,窗戶排列有序,窗框及建筑裝飾細節處雕刻精美,彰顯著巴洛克風格的華麗與精致 。歷史上,它是作為宮殿的附屬用房或與宮廷相關的功能性建筑,服務于當時的宮廷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功能發生轉變,如今成為藏酒和品酒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這里面是維爾茨堡宮殿及花園管理局的辦公地,它也是維爾茨堡宮建筑群北翼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位于維爾茨堡宮前庭廣場上的大型噴泉-弗蘭科尼亞噴泉(Frankonia Fountain),它是由建筑師加布里埃爾·馮·德爾和雕塑家費迪南德·馮·來勒于1894年為巴伐利亞攝政王路易波德一世建造,采用了新巴洛克風格。弗蘭科尼噴泉底部是一個大圓形碗狀水池,水池周邊鋪設著帶有幾何圖案的磚石地面。通過噴泉的雕塑像來展現不同人物形象和場景,以此來寓意弗蘭科尼亞地區的相關歷史、文化和價值觀。頂部的青銅雕像是一位身姿挺拔的女性,她手持旗幟,象征著弗蘭科尼亞地區的精神與主權。在主雕塑下方,還有其他姿態各異的人物雕像,有的似在沉思,有的在勞作,代表著該地區不同階層和職業的人民,共同構建出弗蘭科尼亞地區的生活場景,展現出該地區的歷史傳承、社會風貌以及人們的勤勞和智慧等,以寓言的形式傳遞著弗蘭科尼亞的獨特內涵。</p> <p class="ql-block">維爾茨堡宮殿主建筑的正面及它的前庭廣場。維爾茨堡宮建于18世紀,由建筑師巴爾塔薩爾·諾伊曼主持設計建造,是維爾茨堡親王主教的官邸。在建造過程中融合了當時歐洲先進的建筑理念與藝術風格。在歲月的長河中,它不僅是供宮廷貴族休閑觀賞的景致,也見證了維爾茨堡地區在歷史上的政治、文化發展。如今,維爾茨堡宮及宮廷花園是德國著名的旅游景點,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維爾茨堡宮和法國的凡爾賽宮在奢華程度和追求宏偉壯觀的風格上有相似之處,都大量運用了精美的裝飾和大型壁畫來展現皇家或貴族的威嚴。與奧地利的美泉宮相比,二者都有著廣闊且精致的園林布局,將建筑與自然景觀巧妙融合 ,不過美泉宮在洛可可風格的運用上更為突出,而維爾茨堡宮的巴洛克風格更加純粹濃郁。遺憾地是,因時間關系,我們沒有進入維爾茨堡宮參觀。</p> <p class="ql-block">離開維爾茨堡宮的前廣場后,我們沿著霍夫大街走向維爾茨堡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維爾茨堡大教堂的正門外觀宏偉壯觀,具有顯著的羅馬式建筑風格。主體墻面為米黃色,搭配紅褐色的條紋裝飾,色彩對比鮮明。正門上方有兩座高聳的塔樓,尖頂設計,增添了建筑的莊嚴感。墻面設有圓形花窗和時鐘,豐富了視覺層次。入口處是一個大型拱門,拱門上方有精美的雕刻裝飾,下方的大門看起來厚重且帶有復雜的鐵藝花紋 ,門前設有一組寬闊的臺階。維爾茨堡天主教大教堂始建于11世紀,它全長達103米,是德國第四大羅馬式教堂。在漫長的建造過程中,融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筑風格。這座教堂歷經了多次擴建與修復,它見證了中世紀以來歐洲宗教、政治和社會的變遷。它是羅馬天主教維爾茨堡教區的主教座堂,供奉圣基利安(Saint Kilian)。圣基利安是一位愛爾蘭傳教士,公元689年在維爾茨堡地區殉道。數百年來,這里一直是維爾茨堡大主教的埋葬地。在歷史上,這座大教堂曾遭受過戰爭破壞,但經過不斷修繕,保留至今,成為維爾茨堡重要的宗教和文化地標。它不僅是當地居民進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也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參觀。</p> <p class="ql-block">維爾茨堡大教堂主殿內部莊嚴肅穆,充滿宗教氛圍。主殿采用高挑的拱形天花板,配以精美的白色浮雕裝飾,中央懸掛著大型金色十字架,十分醒目。主祭壇區域裝飾華麗,金色光環圍繞著圣像,周圍有多座精美的雕像和宗教陳設。兩側的墻壁上設有拱形壁龕,內置雕塑和宗教裝飾,增添了空間的層次感。陽光透過高處的窗戶灑入,照亮整個主殿,營造出神圣而靜謐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維爾茨堡大教堂主殿后面有一架宏偉的管風琴,由眾多長短不一的銀色音管組成,排列規整又富有層次感,部分音管被暖黃色燈光照亮,營造出神圣的氛圍。管風琴周邊有精美的浮雕裝飾,包括天使等形象,增添了藝術感。</p> <p class="ql-block">從維爾茨堡大教堂出來后,我們沿著大教堂街向河邊走去。站在街上回頭望去,只見大教堂的兩座高聳尖塔直插藍天,與它的米黃色和紅褐色相間的墻體形成鮮明對比。</p> <p class="ql-block">位于維爾茨堡大教堂不遠處有著大穹頂的建筑是新明斯特學院教堂。這座教堂外觀獨具特色,有著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元素。教堂的穹頂造型優美,配以精致的尖頂和裝飾性的雕像,整體色彩搭配和諧,墻體部分為白色并帶有金色裝飾線條,顯得莊重華麗。新明斯特學院教堂所在地的第一座教堂建于11世紀,它與法蘭克尼亞的使徒們有關。18世紀時,原有的教堂被改建成了巴洛克風格。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教堂見證了維爾茨堡的社會、文化和宗教變遷,歷經修復和維護,至今仍保留著其建筑和藝術價值,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p> <p class="ql-block">位于教堂大街旁的造型獨特的Sternplatz噴泉。這座噴泉有幾尊青銅雕塑,一位女性雕塑姿態優雅,身旁有一人呈俯臥狀,似乎在與噴泉的潺潺流水互動。</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教堂街邊的維爾茨堡老市政廳(Altes Rathaus Würzburg),它始建于14世紀,在當時是城市管理的中心場所。該建筑整體呈現出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主建筑墻面為白色并搭配米黃色邊框裝飾,色彩明快,<span style="font-size:18px;">墻面上繪有精美的壁畫。</span>高達55米羅馬式塔樓直刺藍天,塔樓中部有一個大型的鐘表,兼具美觀與實用功能。底層設有門洞,供行人通行,門前的廣場上常設有戶外咖啡座,充滿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站在教堂街上眺望維爾茨堡大教堂及老市政廳大樓。因那天是星期天,所以整條街上都是熙熙攘攘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這座拱橋是跨越美因河上的老橋,它與教堂大街相連,如今只允許行人通過。這座橋的歷史可追溯到15世紀,最初是一座木橋 。1482 年開始重建為石橋,后歷經多次修繕和改造。老美因河大橋曾是連接美因河兩岸的交通要道,現在成了游客欣賞維爾茨堡城市風光和感受歷史文化的熱門景點。</p> <p class="ql-block">老美因河大橋上聳立著多達12座約4.5米高的巴洛克式精美雕像,它們是在1730年左右被安置到橋上。雕像刻畫的是宗教中的圣者和對維爾茨堡有貢獻的歷史名人,它們雕刻精細,形態各異,展現了高超的工藝。這些雕像不僅是藝術的體現,也承載著維爾茨堡的宗教和歷史文化,它們賦予了大橋濃厚的藝術氛圍和歷史韻味。讓橋成為了了解當地的一個窗口。</p> <p class="ql-block">站在維爾茨堡老美因河橋頭上遠眺河對岸山上的瑪麗恩城堡</p> <p class="ql-block">從老美因河橋上遠眺河上游的路德維希橋</p> <p class="ql-block">從老美因河橋上向下游望去,河水潺潺流淌,橋下的水利設施是用于調節河流水位和流速的。這些設施在汛期用來防洪,在枯水期可以用來保證河流有一定的水量。它們還能為周邊區域提供穩定的水源條件,有利于改善河道航運條件,保障船只安全通行。下游河面的背后是大片的葡萄園和廣袤的田野,它們在藍天白云映襯下,構成一幅寧靜而秀麗的歐式風光畫卷。</p> <p class="ql-block">老美因河橋頭上有一個石頭階梯,我們沿著它從橋上下到河堤的步道,然后沿著河岸走回游輪碼頭。</p> <p class="ql-block">幾位身著伊斯蘭服飾的少女坐在河堤的長椅上,她們好像正在化妝,準備與這壯美的河景來個合影。</p> <p class="ql-block">站在美因河畔的河堤上,眼前這座老石橋靜靜地橫跨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它古老而堅固,橋身由厚重的石塊砌成,幾座巨大的拱形橋洞有序排列,仿佛是歲月雕琢的藝術品。老橋的另一側,錯落有致的彩色房屋與尖頂教堂構成了一幅迷人的畫卷,背后是綠意盎然的山坡,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讓人不禁沉醉在這如詩如畫的景致中,并感受著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與歲月沉淀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河岸邊居然還有一間修建在船上的中餐館。</p> <p class="ql-block">從游輪上層甲板上眺望整個美因河上老石橋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回到游輪不久,我們的船就解纜起航緩緩駛離維爾茨堡美因河邊的碼頭,進入老美因河橋下的船閘,在我們船的前面還有一艘大型駁船也正在進入船閘。</p> <p class="ql-block">借著等待過船閘的時段,從船的上層甲板上再一次欣賞維爾茨堡那古老建筑與現代建筑的交融。此時,西下的斜陽給<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著美因河岸排開的</span>多彩的建筑增添了不少光彩,而它們背后的尖頂塔樓則似乎在訴說著歷史。遠處的吊車,為這座古城增添了幾分新的活力,時光仿佛在這里放慢,讓人沉醉于這獨特的風景 。</p> <p class="ql-block">當游輪緩緩駛過船閘時,美因河上的老石橋在視野中不斷變換角度,每一面都承載著過往的故事,讓人仿佛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這座老石橋宛如一位沉默的歷史守望者,靜靜橫跨河面,讓人感受這座城市獨有的歷史韻味與風情。</p> <p class="ql-block">當船緩緩從河老石橋下穿過時,抬眼便能看到石橋古樸厚重的石拱,歲月在磚石上留下斑駁痕跡。橋上游客們熱情揮手向我們打招呼,而橋頭精美的雕像莊嚴肅穆,仿佛在凝視著過往的船只。船行其間,伴著潺潺流水聲,周圍的景致不斷變換,一邊是城市風光,一邊是蔥郁田野,仿佛置身于一幅靈動的中世紀畫卷之中,滿是歷史韻味與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當游輪穿過拱形橋洞后,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沿著河畔<span style="font-size:18px;">錯落有致排列的</span>古老建筑。在斜陽的照耀下,它們與前面的美因河及老石橋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充滿古韻與生機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從游輪上眺望維爾茨堡市的天際線,多彩的建筑與尖頂教堂在白云藍天下相映成趣,加上靜靜停泊在河上的游船,將這座城市的歷史韻味與閑適的氛圍相互交織,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在維爾茨堡河畔,色彩斑斕的建筑沿河畔鋪展,錯落有致。藍天之下,紅頂尖塔格外奪目,彼此呼應,勾勒出如詩般的畫面 。</p> <p class="ql-block">美因河水潺潺流動,游船安靜靜地停靠在堤岸邊。色彩繽紛的建筑與古樸厚重的塔樓彼此相伴,在藍天白云下,和遠處蔥蘢的山坡一起,構成一幅幅美輪美奐畫面。</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是維爾茨堡的老起重機(Alte Kran),它是維爾茨堡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曾用于裝卸貨物,如今成為了當地的一處景點。這座起重機位于前關稅局和鹽務廳辦公樓靠美因河一側,它建于1767年至1773年間,當時的王子兼主教是亞當·弗里德里希·格拉夫·馮·塞因斯海姆委托了34歲的弗朗茨·伊格納茲·米夏埃爾·馮·諾伊曼負責設計和建造,他當時剛被晉升為總工程師。起重機通過兩個起重臂起吊貨物,兩個起重臂可以交替操作,起重重量可達1.2噸。</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游輪正在駛過和平橋。過了這座大橋,我們就算離開了維爾茨堡市區。從船上可以看到高聳的大煙囪,它屬于大橋后面河岸上的火力發電廠。這座發電廠估計是用燃氣或燃油來發電,因在附近沒看到煤堆。</p> <p class="ql-block">沿著河畔,旅客列車飛馳而過。抬眼望去,河岸后面的山坡上,層層疊疊的葡萄園綠意盎然。山坡頂處,古樸與現代風格的建筑錯落分布,或在修繕,或已佇立許久 。藍天白云下,自然與人文在此和諧相融,每一處都散發著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哈巴赫水電站,它是美因河上眾多徑流式水電站之一。此時,正是日落時分,太陽逐漸落入地平線。多彩的天空與電站大壩前水面上的倒影交織出一幅絢麗的畫卷。水中那對稱夢幻的畫面,使人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水面。</p> <p class="ql-block">黃昏時的光線將位于美因河邊的教堂染上了淡淡的暖色調。<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堂尖塔高聳直刺蒼穹,</span>在藍天的陪襯下,給在暮色朦朧中的教堂帶來了一種古樸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當暮色悄然降臨時,位于美因河畔的這座小鎮仿佛被一層輕柔的薄紗所籠罩。河畔錯落有致的建筑里那柔和的燈光給周圍的環境增添了許多靜謐的氛圍,讓人沉醉其中。根據游輪公司的安排,我們的船將在第二天中午抵達下一個停泊點:位于美因河畔的小鎮-米爾滕貝格(Miltenberg)。</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东县|
洛隆县|
青阳县|
台山市|
天镇县|
三穗县|
澳门|
南丹县|
忻城县|
南江县|
罗甸县|
六盘水市|
咸宁市|
南部县|
乐陵市|
连云港市|
突泉县|
洛隆县|
大石桥市|
卓尼县|
错那县|
芜湖市|
龙门县|
甘德县|
锡林浩特市|
尼木县|
鄂托克前旗|
津南区|
十堰市|
祁阳县|
吴川市|
莱州市|
遂宁市|
商洛市|
德令哈市|
临武县|
平和县|
黄梅县|
吉安市|
龙泉市|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