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font color="#ff8a00"> 在有“鹛類王國”之稱的高黎貢山,赤尾噪鹛是一個令人著迷的矛盾的存在。<br></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你說它難得一見吧,可是走進百花嶺的每一個觀鳥點,你幾乎都能聽到它們嘰嘰喳喳、響亮刺耳的叫聲,看到它們三五成群的在水塘邊蹦蹦跳跳、嬉戲沐浴,它們絕對是百花嶺的“菜鳥”。</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但你千萬不要被這表面的“繁盛”所迷惑,資深的觀鳥人都知道,十多年前,赤尾噪鹛是“神鳥”一般的存在,即使有當地人的引領,在高黎貢山漫山遍野的尋找,也不一定能看到赤尾噪鹛的身影,直到十多年前,人們在百花嶺發現了它們的鳥道并在其附近建立了觀察點,方便人們觀鳥、拍鳥,赤尾噪鹛才褪去神秘的面紗,成為百花嶺常見的“菜鳥”。</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無論是“神鳥”還是“菜鳥”,赤尾噪鹛都以其獨特的外貌特征和矛盾的生態習性而吸引著人們的目光。</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暗灰色的體羽沉穩而內斂、神秘而低調,正符合它“神鳥”的調性;由頭頂至后頸的紅棕色,既有紅色的熱烈,又有棕色的穩重;而鮮紅的兩翼和尾羽,更烘托出小鳥的明艷與活力,赤尾噪鹛,就是以這樣一種內外兼修的形象與氣質,如春日里的鮮花,在鳥語花香的百花嶺爭奇斗艷、熱烈綻放。</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見到赤尾噪鹛,你要靜下心來,慢慢欣賞,你會聽到赤尾噪鹛與那么多的小鳥合奏“百鳥和鳴”,百花嶺的叢林因它們的合奏而從早到晚,喧囂熱鬧,直至夜幕降臨,才會漸漸安靜下來。</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有足夠的耐性,總會欣賞到赤尾噪鹛喧鬧的舞蹈表演,它們抽動著紅尾,撲扇著緋紅的雙翅,炫耀著獨創的舞姿,好像很大膽、熱烈、很奔放,可有時又很羞澀、很膽怯、很警惕,稍有動靜,就會迅疾的躲藏進濃密的灌叢內,只聞其聲不見其影。</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或靜或動,或明或暗,或高調或低調,或外露或內斂,赤尾噪鹛就是以這樣一種矛盾的形態和習性,踟躕在高黎貢的碧水青山、密林深處。</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據專家們介紹,自1874年戴維神父為這種小鳥命名以來,赤尾噪鹛一直被描述為極罕見或稀有物種,相關報道也揭示出該鳥在野外的高稀缺性。在中國,赤尾噪鹛種群數量稀少(約有100-10,000繁殖對,Brazil2009),是稀有的留鳥。</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因此,即使在百花嶺,我們也不應以“菜鳥”待之,還是以一種幸運、欣喜、愉悅的心情,去欣賞、去感悟它帶給我們的飛羽的軌跡與留痕吧。</font><br></h5> <h5><p> <font color="#333333"> 赤尾噪鹛(英文名:Red-tailed Laughingthrush,學名:Trochalopteron milnei)中型鳥類,體長24~28厘米。稀有的留鳥,全球性近危種。<br> 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2500米的常綠闊葉林、竹林和林緣灌叢帶,冬季也下到山腳和溝谷等低海拔地區。<br> 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種類主要有土蠶、蟬幼蟲、甲蟲等昆蟲以及蜘蛛等無脊椎動物和草莓、草子、野果等植物性食物。<br> 在中國主要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廣西、福建。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于茂密的常綠闊葉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木上或小樹上。<br>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2年評估。</font></p><p> 該物種已列入中國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p><p>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新增,保護級別:II級(2021.02.05))<font color="#333333">。 <br> </font></p></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布尔津县|
德惠市|
绍兴县|
巨野县|
开原市|
湘乡市|
杂多县|
南平市|
马山县|
晋宁县|
客服|
绍兴市|
濉溪县|
英山县|
谢通门县|
正镶白旗|
桐城市|
岱山县|
苏州市|
长岛县|
遂平县|
张家界市|
六枝特区|
三都|
陈巴尔虎旗|
永顺县|
如皋市|
大名县|
延庆县|
司法|
出国|
广平县|
康马县|
会东县|
丰都县|
邵阳市|
依安县|
东平县|
太白县|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