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從芷村到蒙自,小何建議去西南聯大分校紀念館看看,有些內容也與這滇越鐵路有關。的確,當年西南聯大的部分教授,是先經海路到越南海防,再坐火車到達蒙自和昆明的。至于蒙自的分校紀念館,上一次到蒙自,曾想去參觀,但因還在新冠疫情期間,紀念館關閉,沒看成,小何的提議正合我意。</p> <p class="ql-block"> 把車泊在了南湖公園大門處,去往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紀念館。如今,面臨南湖的東大街已打造成了與南湖融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西南聯大蒙自分校校址正是其核心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東大街街區入口</p> <p class="ql-block"> 街區入口處有一眼水井,稱東井。據說此井為甘泉,舊時城東的居民最喜歡汲東井水飲用,西南聯大的師生亦用東井的水。</p> <p class="ql-block"> 東井西面有一座魁星閣,魁星閣再往西是蒙自文廟。大凡文廟,必有魁星閣,這寄托了古代的人們希望本地文化昌明才俊輩出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蒙自分校在蒙自的時間不長,也就一個學期,便遷往昆明去了。但因分校的存在,對蒙自文風的的興起自有不言而喻的影響。而如今,這一歷史文化資源對于促進蒙自旅游業的發展,仍在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魁星閣旁的這棵樹,設計者將聯大陳寅恪教授的一首七言詩做成方形小牌,一句一串懸掛于橫斜的樹枝上,微風拂過,詩牌搖曳,別有情趣。詩曰:</p><p class="ql-block"> 南湖即景</p><p class="ql-block">風物居然似舊京,荷花海子憶升平。</p><p class="ql-block">橋頭鬢影還明滅,樓外笙歌雜醉酲。</p><p class="ql-block">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p><p class="ql-block">黃河難塞黃金盡,日暮人間幾萬程。</p> <p class="ql-block"> 東大街正在興建一批傳統建筑式樣的商鋪,招商處門口街邊一棵榕樹上,也以同樣的手法,懸掛了吳宓教授的一首五言詩。詩曰:</p><p class="ql-block"> 寄慰宜山國立浙江大學</p><p class="ql-block"> (二月五日被敵機炸毀)諸知友</p><p class="ql-block"> 風云欣盛會,炮火忽飛災。</p><p class="ql-block"> 夤舍成焦土,圖書付劫灰。</p><p class="ql-block"> 天心矜眾士,國命系真才。</p><p class="ql-block"> 遠處吾滋愧,崎嶇未共陪。</p><p class="ql-block">而一只大煙斗,象征著聞一多教授的錚錚傲骨,你看那煙斗上鐫刻的詩句: 一詩一文一聲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個脊梁一煙斗。</span>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p> <p class="ql-block"> 轉往東大街街口,便是國立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的大門,以前因為不知曉,我并未找到這道大門。大門外街邊布置了一些能勾起回憶的舊物件,如黃包車、郵筒、電話機、發報機等,仿佛回到了上個世紀初葉的舊時光。</p> <p class="ql-block">云南第一個電報局設在蒙自東大街</p> <p class="ql-block"> 出東大街口轉南,便是昔日的哥臚士洋行,后來的西南聯大分校校址,如今的分校紀念館。紀念館開放著,我們得以參觀,再受教育。</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大校訓: “剛毅堅卓”。</p> <p class="ql-block"> 館內巨大的電子屏幕播放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西南聯大舊址時的錄像。紀念館展陳的主題是:《烽火學涯長歌行——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記憶》。</p> <p class="ql-block"> 一個櫥柜中展示一面白底藍邊的錦旗,是當年昆明省市中等以上學校罷課聯合委員會贈送給云大醫院惠存的紀念品。錦旗繡了“救國勇士”四個紅色大字,而國字缺了邊框,諷喻當時國將不國的社會現實;而下方小的說明文字,交待了昆明“一二·一”慘案的歷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1945年12月1日,國民黨軍警和特務闖入云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學校,搗毀校舍、毆打師生,并投擲手榴彈,造成4人死亡(于再、潘琰、李魯連、張華昌),20多人重傷,史稱“一二·一慘案”。為永久紀念“一二·一”運動,昆明市人民政府于1995年12月1日決定將原環城北路西段更名為“一二·一大街”。</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大著名教授蠟像,自左至右: 朱自清、陳寅恪、羅庸、蔣夢麟、吳宓、馮友蘭、聞一多。</p> <p class="ql-block">聯大精神記</p><p class="ql-block"> 面對著日本侵略者蹂躪中華大地的鐵蹄,面對著國破家亡的苦難時局,聯大師生們的愛國熱情在瞬間爆發。無論投筆從戎,還是寒窗苦讀,源于五千年文明的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支撐著聯大師生們于戰火紛飛中始終對國家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充滿了信心。用刻苦學習來支持國家的抗戰大業,用豐富知識來吹響勝利的號角,愛國、進步、民主、科學,聯大師生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向世人宣誓:只要胸懷重整河山的情感,只要民族的精神與靈魂依然鮮活,中華民族的希望之火就會燃燒不止,勝利之光就一定會照耀中華大地。</p> <p class="ql-block"> 展覽《后記》陳述了展覽從籌備、布展、展出及提升充實的來龍去脈。末段寫道: “今天,西南聯大已隨時光遠去,但是聯大的精神仍在激勵后人,通過這個展覽,讓觀眾認識聯大的風雨滄桑,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結民族團結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舉辦這個展覽的最大心愿。”這是舉辦者的心愿,亦是參觀者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展覽,已是下午四點。未央征詢是否去七零村一游,錫功提議去趕沙甸街。眼下是沙甸<span style="font-size:18px;">回民把齋期間,沙甸一直有集市,順便可以參觀大清真寺。我當即表示贊同。沙甸的大清真寺規模宏大,十分壯觀。建成以后又經過中式化改建。但我一直沒有機會去參觀,此時不去,更待何時!</span></p> <p class="ql-block">重建的大清真寺原貌,是阿拉伯風格的建筑(圖片源于網絡)</p> <p class="ql-block"> 據資料,沙甸清真寺始建于明弘治年間( 1488——1505 )。沙甸清真寺曾兩度被焚毀,后幾經修復擴建,仍保留明、清中國宮廷式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1975年7月,沙甸清真寺在“沙甸事件”中被毀。1979年2月,“沙甸事件”獲得平反,1979年9月由政府撥款和群眾捐資,全村男女老少投工投勞,僅用了半年時間,就重建了大清真寺。1981年2月舉行清真寺落成典禮。2000年,清真寺大殿出現地基下沉,墻體開裂,成為危房。經過沙甸大清真寺管理委員會反復討論醞釀,征求各方面的意見,集思廣益,重新選址在柿花園重建大清真寺,大約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座了。</p> <p class="ql-block">改建后的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愛國坊</p> <p class="ql-block">愛教坊</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大清真寺,我們又去逛沙甸集市,只見一座中式牌坊上嵌了紅底金書“吃在沙甸”的匾額。集市縱橫交錯,盡是飲食攤點。</p> <p class="ql-block"> 各自買了些沙糕、牛肉餅、豆沙餅、木瓜涼水、酸角汁,分而食之,吃了個半飽。未央提議干脆再買些小吃填飽肚子算了。但多不贊成,還是按約定到乍甸街上的老尹餐廳正兒八經地吃晚飯。</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7日于個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旗县|
阿城市|
钦州市|
永胜县|
宜州市|
酒泉市|
涞水县|
嵊州市|
博客|
龙泉市|
恩平市|
柯坪县|
南康市|
汉源县|
玛纳斯县|
清水河县|
嘉兴市|
安远县|
嘉荫县|
荥阳市|
鱼台县|
兴义市|
阳原县|
闻喜县|
北宁市|
通城县|
罗山县|
灌云县|
明水县|
阿瓦提县|
汪清县|
裕民县|
长武县|
万山特区|
宝兴县|
泰和县|
手游|
城固县|
蒙城县|
太仆寺旗|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