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名:zmzg理睬</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61513398</p> <p class="ql-block"> 木棉花,又稱為紅棉花、攀枝花、英雄花,原產(chǎn)印度,分布于我國云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省區(qū)。木棉因其濃烈的顏色、碩大的花朵和軒昂的氣勢,自古以來就是南方地區(qū)的重要觀賞樹木。在廣東省德慶縣九市鎮(zhèn)三洲村,有一棵遠近聞名的古木棉樹,人稱之為木棉王。在肇慶有這樣一條古村,文化底蘊深厚,藏著四“寶”,這便是德慶縣九市鎮(zhèn)三洲村,三洲村周圍多為土山,唯獨三洲巖孤峰鶴立雞群,它高約30米,由石灰?guī)r構(gòu)成。</p> <p class="ql-block"> 山峰內(nèi)是一個巨大的溶洞,可納數(shù)百人,洞壁上有許多石刻,僅宋、明兩代就有174人、190刻。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周敦頤、李綱、陳白沙等都在此留有題刻。2002年,三洲巖摩崖石刻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三洲村的西江邊有一個古渡口,渡口處還有一棵高大挺拔的古木棉樹。據(jù)記載,三洲古渡口建于清代,設(shè)有平臺,梯級由江邊延伸至岸上,總長30多米,呈“之”字形,石級曾用花崗巖石條和黃石砌成。在宋朝,蘇東坡就從這個渡口上岸去三洲巖游覽。</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古渡口周邊難以找到當年的遺跡,一塊塊大石臥伏岸邊,波濤激蕩,浪花四濺,響聲不絕,似乎在回憶著當年的喧囂和輝煌。</p> <p class="ql-block"> 三洲村始建于宋朝,因村口旁有三洲巖洞而取名三洲村。現(xiàn)有李、羅、梁、黃、石、何六姓600多人,先祖在三洲村開村時候,已經(jīng)有木棉樹。</p> <p class="ql-block"> 2019年,三洲村建起了一座文化廣場,四周裝上了圍欄,設(shè)置有石凳,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場所。廣場當中有幾株大樹點綴,其中一株木棉樹尤為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掛在木棉樹干上的一塊牌子顯示,樹齡達230年,樹高超過30米,主干要四個成年人才能環(huán)抱。樹木顯得蒼勁、挺拔,氣勢十足。</p> <p class="ql-block"> 這棵木棉樹,是目前肇慶市域最古老的木棉樹,也是西江流域最大的古木棉樹,被稱為“木棉王”。樹干上布滿青苔,充滿著歷史的滄桑感。</p> <p class="ql-block"> 每年三、四月,木棉花開時,滿樹紅光,遠遠望去像熊熊烈火在燃燒,吸引了眾多大灣區(qū)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和拍照。</p> <p class="ql-block"> “明蝦出海游,伴月下三洲”之說,認為木棉王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村莊的象征。三洲古渡頭是個渡口,商賈、漁民外出歸航時為了辨別方向,古人在此處種了木棉樹,至于植于何時就無人知曉了。</p> <p class="ql-block"> 從前三洲古渡頭是個渡口,商賈、漁民外出歸航時為了辨別方向,在此處種了一批木棉,至今只剩這一株,這株木棉樹冠開展,形如一面旗幟,指引著他們回家的方向,是外出游子歸家的心靈寄托。</p> <p class="ql-block"> 木棉千百年來以它獨特的魅力,融入了肇慶人的生活與情感之中。木棉、榕樹是嶺南人的村莊風水樹。珠三角水網(wǎng)地區(qū)多植榕樹為風水樹,而西江中、上游村莊多木棉樹,它們來自大自然和母親河西江的恩賜,其多為自然生長,肇慶很多村莊將木棉視為風水樹。</p> <p class="ql-block"> 木棉王花開時,紅彤彤的木棉花爭奇斗艷,遠遠望去像是熊熊烈火在燃燒。如今,這株木棉樹不僅成為村里的寶貝,更是國家三級保護古樹。它屹立村邊、江邊,見證了歲月變遷和朝代交替。</p> <p class="ql-block"> 木棉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有藥用和食用價值。當?shù)卮迕癯窀傻哪久藁ㄓ脕盱抑唷㈧覝蜢覜霾瑁哂星鍩犰顫窠舛镜墓πА蓮V人以木棉為棉絮,做棉衣、棉被和枕墊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温州市|
乐业县|
阿尔山市|
广德县|
方正县|
宝清县|
抚顺市|
柏乡县|
资溪县|
凤冈县|
泰州市|
雷波县|
扎赉特旗|
宜春市|
炉霍县|
北安市|
湘潭县|
佛坪县|
沙田区|
张家界市|
屏东市|
黎城县|
蛟河市|
尤溪县|
孝昌县|
漠河县|
延边|
延庆县|
承德县|
大洼县|
泰顺县|
仪征市|
平乡县|
陇西县|
金沙县|
名山县|
常德市|
罗山县|
宜黄县|
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