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松影苔痕何家山,鬃掃墓碑現箴文。</p><p class="ql-block">棲舍猶溫耕隴月,榕江文歌稻穗沉。</p><p class="ql-block">楓紅霞嶺接碑土,躬耕百年永傳承。</p><p class="ql-block">青鳥銜箋穿靄去,書聲墜作滿山塵!</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6日在通往黃質夫墓園的石階上,棲霞中學高一學生代表手捧白菊花,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棲霞何家山/黃質夫先生墓園地,鬃毛刷為墓碑"敷臉"。青苔褪去處,露出校長1935年親刻的訓誡:"粉筆灰混著泥土氣,才是真學問"。帶隊的老師手持“祭文”誦讀,歌頌黃校長的教育理念和質夫精神。 同學們肅立、整裝、列隊、三鞠躬、獻花,緬懷偉人。</p> <p class="ql-block"> 白菊和我心中的志向卡共存</p> <p class="ql-block"> 黃質夫(1896年-1963年)中國鄉村教育家,出生于江蘇省儀征市。1924年畢業于國立東南大學農科專業,投身于鄉村師范教育事業。黃質夫創辦并主持了江蘇省界首、南京棲霞、浙江湘湖和國立貴州師范學校,一身從事鄉村教育20多年。通過教育與勞動相結合,培養既有知識又能干的鄉村教師和學生,一身堅持“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立志“救百萬村寨的窮,以改善農民的生活和發展鄉村社會事業作出貢獻!</p> <p class="ql-block"> 我手握一組照片,那是千里之外貴州榕江第一中學校園,一隊學生已列隊在黃校長銅像前。這座2019年落成的青銅像手握書卷與稻穗,基座"耕讀立身"四字被晨露浸潤得發亮。不同于棲霞墓園的蒼松翠柏,這里環繞著校長1942年引種的赤泥稻試驗田,孩子們獻上的不是菊花,而是用新收稻穗編的"知識火炬"。</p><p class="ql-block"> "這是校長在棲霞鄉師發明的蠶種盒復刻版。這端的我們展示校史館藏品,盒內1936年的桑籽仍被封存在蠟紙中。當她們用漢語、苗語雙語誦讀《耕讀訓》孩子們心中有先生,先生教育理念永存。</p> <p class="ql-block"> 白菊和我心中的志向共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罗县|
米林县|
伊川县|
敦化市|
大连市|
日照市|
丰镇市|
西林县|
荣昌县|
重庆市|
梅河口市|
彰武县|
永善县|
托克逊县|
南召县|
潼南县|
高密市|
宁都县|
乐清市|
新巴尔虎右旗|
将乐县|
土默特右旗|
四平市|
都安|
青海省|
眉山市|
濮阳市|
庆安县|
遵化市|
黄陵县|
湘乡市|
大连市|
金沙县|
来安县|
辛集市|
沾化县|
长治市|
舞钢市|
新源县|
南昌县|
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