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韓文公祠位于潮州市城東筆架山麓,韓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宇。</p><p class="ql-block"> 韓文公祠背靠韓山,面臨韓江。主體建筑分前后二進,祠內梁間遍掛名家題寫匾額,祠前甬道盡端處之五十一級筆直石蹬道,祠體正面墻壁近90厘米高工整的石裙板上砌筑平整、堅實的淡綠色砍磨磚墻面(與廣州陳家祠、越秀山上五羊樓砍磨磚壁面甚為一致),磚墻至坡屋面與桁桷銜接處,皆沿各自曲面仔細鑿挖,使磚、木之間如同其下之砍磨磚縫一樣緊密吻接。淡綠色壁面,襯托著當中凹肚門上方“韓文公之祠”藍色隸書匾額之清淡文雅與沉靜端肅。</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韓文公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韓公祠前的木棉花樹</p> <p class="ql-block">“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p><p class="ql-block"> —韓愈《進學解》</p> <p class="ql-block"> 韓祠正門“韓文公祠”四字為1984年胡耀邦視察潮州時所題。</p> <p class="ql-block"> 韓祠在元、明兩代屢經修營,不下20次。祠宇據地高曠,構造古雅。內分前后二進,并帶兩廊。</p> <p class="ql-block">碑廊</p> <p class="ql-block">歷代碑刻</p><p class="ql-block"> 祠內有歷代碑刻36塊,其年代最早者即蘇軾的《潮州韓文公廟碑》,從城南移此,置正堂南墻下。韓文公祠內梁間遍掛名家題寫匾額,石柱鐫刻對聯,甬道碑廊環列歷代碑刻40面,記載著韓祠的歷史和韓愈治潮業績以及頌揚韓祠的詩文,其中也有書法珍品和研究專訪文史的珍貴資料。</p><p class="ql-block"> “傳道起文”的碑刻,因字形特殊,有多種讀法。庭園有碑廊,保存現代名人評價韓愈的書法碑刻。</p><p class="ql-block"> 正殿的蹬道周圍為歷代韓祠碑刻和韓愈筆跡,回柱三門石坊上書刻著“韓文公祠”四個字,從右門入,牌坊后甬道右側,辟建近百米碑廊。</p> <p class="ql-block">韓愈生平大事記</p> <p class="ql-block">韓文公之祠</p> <p class="ql-block">尊賢有祠</p><p class="ql-block"> 韓文公祠背靠韓山,面臨韓江。韓文公祠倚山臨水,環境清幽。祠堂現有三層殿閣。韓祠面寬18. 7米,祠體正面墻壁用堅實的水磨青磚砌筑。磚墻與梁桷銜接處,皆按不同弧線精工雕磨,使磚木緊密貼合。祠門上有石匾古隸書“韓文公之祠”。祠前有庭,進僅丈許,外砌石欄。祠分前后兩進,頭進門廳,后進是三開間大堂,比進升高2.5米,共深31.8米。中間小院,左右廡廊。祠內環壁嵌有明清以來的碑刻40通,正座塑有韓愈坐像。</p> <p class="ql-block">“百代文宗”匾</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自《晉書·陸機傳》。</span>指在久遠的年代里堪為文人楷模的人物。 由“文武雙全的科學家”周培源老先生之手。 </p><p class="ql-block"> “泰山北斗”匾</p><p class="ql-block"> 比喻道德高尚、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新唐書·韓愈傳》,其中提到:“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p><p class="ql-block"> 韓愈塑像兩旁塑像侍從為張千、李萬</p> <p class="ql-block">今古同仰</p> <p class="ql-block"> 正殿左側有碑刻“功不在禹下”,這句話本出自韓愈的文章。他認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還艱難,用此稱贊孟子傳播儒家思想的功績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反過來引用他的話來贊頌他。</p> <p class="ql-block"> 侍郎閣位于韓文公祠的最高處,登閣可俯瞰潮州美景,包括韓江與廣濟橋等標志性景觀。其依山臨水的地理位置,與韓文公祠的整體布局相得益彰,營造出古樸清幽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 韓愈是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韓愈寫了《諫迎佛骨表》,不料觸怒了皇帝,被令處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講情,改貶為潮州刺史。以戴罪之身,在潮七個多月,把中原先進文化帶到嶺南,驅趕鱷魚、解放奴婢、興修水利、興學育才,為民眾做了許多好事,被潮人奉為神,潮州人并將筆架山改稱韓山,山下的鱷溪改稱韓江。</p> <p class="ql-block">王大寶《韓木贊》</p><p class="ql-block"> 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據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魚鱗狀,葉細而長,葉脈凸起,作棱角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p> <p class="ql-block">饒宗頤大師像</p><p class="ql-block"> 饒宗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生于廣東潮安,祖籍廣東梅縣 ,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漢學家、經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翻譯家、文學家、書畫家、敦煌學及文化史學家,法國遠東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生前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暨藝術系榮譽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榮譽講座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西泠印社社長。</p> <p class="ql-block">堯佐亭</p><p class="ql-block"> 堯佐亭的名稱來源于北宋時期的潮州通判陳堯佐。陳堯佐在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于金山的“夫子廟”正室東廂辟建了“韓吏部祠”,這是潮州第一座紀念韓愈的專祠??。</p> <p class="ql-block"> 允元亭位于古祠北側,用以紀念宋太守丁允元遷祠至現址之功績。為藍琉璃瓦六角攢尖頂石亭。懸匾曰“允元亭”,柱聯曰:“允德繼先賢,政紹昌黎馀緒;元功垂史籍,祠鐘古郡秀靈。”曾楚楠撰、丁家駿書。亭后立有《建允元亭碑記》。</p> <p class="ql-block">侍郎閣</p> <p class="ql-block"> 主祠南側的天水園是為紀念潮州俊彥趙德(號天水)而建,系古典中式庭園風格。園中通廊、假山、魚池、照壁、花窗交互輝映,修竹、翠松、芭蕉、桂花、玉蘭各爭其美,石雕“韓愈別趙子”逼真傳神。</p> <p class="ql-block">韓愈紀念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遠眺韓文公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柱县|
吴川市|
电白县|
盐城市|
依安县|
紫阳县|
荆门市|
轮台县|
泉州市|
长白|
尤溪县|
科技|
普陀区|
揭西县|
洛浦县|
宝山区|
南雄市|
渭南市|
于都县|
元朗区|
沾化县|
湛江市|
阳东县|
昌都县|
盐池县|
卢龙县|
房山区|
津南区|
长白|
合阳县|
宣威市|
谢通门县|
五寨县|
武乡县|
涿州市|
游戏|
霞浦县|
大丰市|
油尖旺区|
田东县|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