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發動了侵華戰爭,盧溝橋事變后,平、津相繼論陷。8月,國民黨教育部決定,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南遷,在長沙合組臨時大學,由三校原校長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任常務委員,主持校務,1937年11月1日開始上課。該年底,南京淪陷,武漢震動。1938年2月,臨時大學從長沙遷往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簡稱西南聯大)。經過緊張的籌備工作,該年底才開始上課??谷諔馉巹倮?,西南聯大于1946年5月開始北遷復員,該校遂告結束。</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的辦學過程中,師生們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挑戰,同時也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長沙初創之始,三校為了更好的聯合,出現了少有的謙讓校權。張伯苓對蔣夢麟說:“我的表你帶著(天津話的意思即你代表我)。”蔣夢麟則對梅貽琦說:“聯大校務還請月涵先生多負責?!边@種互相謙讓的精神,體現了三校合并的團結和合作精神。</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舊址,設有部分名人雕像、名言。</p> <p class="ql-block">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梅貽琦校長名言</p> <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雕像</p> <p class="ql-block"> 蔣夢麟校長名言</p> <p class="ql-block"> 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雕像</p> <p class="ql-block">張伯苓校長名言</p> <p class="ql-block"> 聞一多先生名言</p> <p class="ql-block"> 揚振寧先生名言</p> <p class="ql-block"> 黃鈺生先生名句</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的著名校歌《滿江紅》。馮有蘭作詞,張清常作曲。創作于1938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大成立不久?!稘M江紅》的歌詞如下:</p><p class="ql-block">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p><p class="ql-block"> 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p><p class="ql-block"> 編繳移栽楨干質,九州遍灑黎元血。</p><p class="ql-block"> 盡笳吹,弦涌在山城,情彌切。</p><p class="ql-block">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p><p class="ql-block"> 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p><p class="ql-block"> 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p><p class="ql-block"> 待驅除仇冦,復神京,還燕碣。</p><p class="ql-block"> 這首校歌反映了西南聯大師生在困難當頭時的堅定信念和救國圖存的決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師資陣容冠于全國,可謂大師云集,群星燦爛。各院系都有一些學術造詣精深的名教授,如歷史系的陳寅恪和雷海宗,哲學系的馮友蘭和湯用彤,中文系的聞一多和朱自清,外語系的吳宓和葉公超,經濟系的陳岱孫和周炳琳,社會學系的潘光旦和陳達。理科各系中僅以物理系為例,就有吳有訓、周培源、吳大猷等大師。他們即愛才、又有敬業精神,所以能培養出像楊振寧、李政道這樣高水平的學生。</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校舍非常簡陋,除了修建一些筒單的平房作為教室、實驗室和學生宿舍外,主要都是借用當地的中學的空“閑校舍以及會館、廟宇的房舍。</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非常艱苦,住的宿舍是簡陋而又擁擠的茅草房。在一間長方形的茅草房里,擺列兩趟共30張雙層木床,一般要住上30多名同學。</p> <p class="ql-block"> 現在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昆明的驟雨打在教室的鐵皮屋頂上,聲若雷鳴,經濟系教授陳岱孫一次次提高音量,學生們仍然聽不見。陳教授索性在黑板上寫上4字“靜坐聽雨”,然后坐下,肩頭已被滲透下來的雨水打濕,他就那么坐著,眼神恬淡從容,看著滿屋青年學生。</p><p class="ql-block"> 這是抗戰年代中國讀書人的真實寫照。無畏日寇猖狂、不懼環境惡劣,以浩然正氣,護中國文脈。</p> <p class="ql-block"> 聯大教授和老師的生活也很清苦。特別是家中未成年子女多的教授更是艱辛了。單憑工薪連個生活都難以維持,更不用說養活家小了,所以不得不去兼職,甚至要兼好幾個差。在當時物價暴漲的情況下,就是這樣也難以維持。那時昆明社會有一套瞌說:“教授、教授,越教越瘦?!鼻闆r確實如此。</p><p class="ql-block"> 盡管生活條件很艱苦,但聯大始終弦不輟,許多師生都是抱著愛國和教國的志向來教書和學習的,因此他們都具有很強的敬業精神和求知精神,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是可愛的,是特別值得懷念的。</p> <p class="ql-block"> 聞一多教授的子女較多,養家負擔很重。當時聞教授除了在昆華中學兼教語文課外,還在報紙上登廣告公開治印,因為他擅長刻番章、隸書、篆書都能刻。慕名而來求治印者很多,聞教授后來就靠這個專長來維持家庭里生活。這即是自食其力的雅事,又可業余從事,但也很費工夫。為了按期交付印章,有時聞教授得夜間加工。</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大教職員校徽</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學生校徽</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培養了許多方面的出色人才,列舉一些;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兩彈元勛:鄧稼先;核物理學家、朱光亞,半導體專家:黃昆,數學理論家:王浩,文科也培養了不少的杰出人才:中國語文方面有王瑤和朱德熙,外國語文:王佐良、許國璋等。</p> <p class="ql-block"> 學生登記表</p> <p class="ql-block"> 畢業證書</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關防</p><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關防;抗日戰時期設立的一種特殊的管理制度,主要是用于管理學校的日常事務和保障學校的正常運行。關防制度是西南聯大在非常時期采取的一種特殊措施,旨在確保學校在戰亂環境中能夠繼續運作,培養人才,進行科學研究。</p> <p class="ql-block">一二、一運動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鐫刻有聞一多撰寫的《一二、一運動始末記》的石雕火炬紀念柱。</p> <p class="ql-block"> 一二、一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 碑文</p> <p class="ql-block"> 聞一多先生衣冠塚</p> <p class="ql-block"> 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正式結束,師生在校址上樹立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成為中國教育史和革命史上的一塊豐碑,如今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矗立在昆明。</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紀念碑</p><p class="ql-block"> 為緬懷八年支持之辛苦、紀念三?!盀橐惑w、如膠結;同艱難、共歡悅”的珍貴歷史、在抗日戰爭勝利后聯大各校即將復員北返之際,校方決定樹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以此石象堅節,紀嘉慶,告來哲”。碑立于現云南師范大學校園內,碑座呈圓拱形,高約5米,寬約2.7米,中嵌石碑。正面碑文約1000余字,記述了聯大創辦的始末及特點,由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p> <p class="ql-block"> 碑后則為聯大校志委員會篆刻的,由唐蘭篆額、劉晉年書丹的聯大“抗戰以來從軍學生題名”碑。刻錄了834位聯大參軍同學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國立昆明師范學院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于1985年建館,占地面積13320平方米,建筑面積2332平方米,展廳面積1422平方米,館藏文物1218件。設2個展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館、一二.一運動紀念館?!?lt;/p> <p class="ql-block"> 聞一多先生雕像</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舊址,現為云南師范大學。</p> <p class="ql-block"> 坐在西南聯大原教室里,體驗一下聯合大學的學習過程~</p> <p class="ql-block"> 開始授課</p> <p class="ql-block"> 舉手爭先發言</p> <p class="ql-block"> 自1937年8月至1946年7月,西南聯大僅存在9年,但在出人才、出成果方面成績非常突出,因而在中國高等教育歷史上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在國內外教育界都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學者贊揚說:“西南聯大的歷史將為舉世學術界追憶與推崇,西南聯大的傳統,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可繼承的一宗遺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江市|
金溪县|
弥勒县|
大渡口区|
通化县|
凯里市|
庆云县|
法库县|
大足县|
岑巩县|
古浪县|
嵊州市|
苏州市|
巫山县|
萨嘎县|
道真|
客服|
沁水县|
安吉县|
建湖县|
海阳市|
宁阳县|
牟定县|
罗平县|
冕宁县|
布拖县|
芦溪县|
凤台县|
龙江县|
达拉特旗|
浦东新区|
巴塘县|
雅安市|
武陟县|
滕州市|
乳源|
洛南县|
天柱县|
弋阳县|
龙井市|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