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三月的校園內春光明媚,書聲瑯瑯。在這充滿生機的時節,為深入貫徹新課標理念,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隊伍成長。曙光鄉中心學校語文教研組于3月26日開啟了新學期的首次教研活動。此次活動采用“結對研磨-課堂展示-集體研討-領導引領”的教研模式,充分展現了語文課堂的文化底蘊與教學智慧。</p> 結對研磨展匠心,美食詩韻共徜徉 <p class="ql-block">活動伊始,楊英婷老師執教二年級語文下冊《中國美食》。課前,楊老師歷經一周精心準備,對教學設計、課件制作、教具籌備以及課堂語言等各個環節反復斟酌 。課堂上,她以“舌尖上的文化之旅”為情境主線,創設趣味美食情境,帶領學生們開啟獨特的文化探索之旅。多媒體展示的中華美食圖片,讓孩子們驚嘆不已。識字教學環節也是匠心獨運,以“火字旁”為切入點,通過“煎、烤、煮、爆、燉”等漢字的對比學習,使學生掌握了形聲字規律,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了中華飲食文化精髓。</p> <p class="ql-block">隨后,高全禹老師帶來古詩《石灰吟》的精彩課例。高老師老師以“托物言志”為核心,精心設計了“三讀三悟”的教學流程:一讀字正腔圓,感知詩歌韻律;二讀想象畫面,體會石灰品格;三讀聯系背景,感悟詩人情懷。課堂上,師生共同穿越時空,通過補充于謙生平事跡、對比其他詠物詩等拓展資料,深刻理解了“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崇高精神境界。</p> 集思廣益促成長,評課引領明方向 <p class="ql-block">“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研討環節,教師們熱烈討論長達兩小時。大家認為《中國美食》巧妙地將生活體驗與語文學習相結合,建議可以增加“家鄉美食我來說”的拓展環節,讓語文學習更接進生活。對于古詩教學,應處理好“詩言”與“詩意”的關系,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石灰吟》中“清白”的含義,對比《石灰吟》和《竹石》,體會其共通品格。</p> <p class="ql-block">教研組長陸興靈老師建議:在《中國美食》識字環節可增設“美食菜單設計”任務,實現知識的學以致用。古詩教學可以嘗試“以詩解詩”,用“不要人夸顏色好”詮釋‘清白’內涵。</p> <p class="ql-block">教務處李永玖副主任從新課標落實角度點評,兩節課均體現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中國美食》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與運用,《石灰吟》側重文化自信培養,同時建議今后教學加強學科融合。如結合科學課了解石灰的形成,結合美術課創作美食手抄報等。</p> <p class="ql-block">教科室普應麗副主任給出幾點肯定:一、細讀文本掘教材;二、用心用情做足準備;三、用愛用智學以致用。同時她也提出以下建議:一、課堂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二、課堂上用好自己的長處;三、詩人了解借助表格更高效。</p> <p class="ql-block">陳松花副校長高度評價本次教研活動的實效。她表示活動展現了教師結對成果與集體備課智慧。語文教學應如《中國美食》般“有滋有味”,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之美;也應如《石灰吟》般“有骨有魂”,培養學生高尚品格。她希望全體語文教師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耕課堂,讓核心素養在語文教學中落地生根。</p> 且行且思且芬芳,教研路上沐春光 <p class="ql-block">“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此次教研活動,猶如一場精神盛宴,讓每位參與者都收獲滿滿。老師們在思維碰撞中提升教學智慧,在專業引領下明確方向。正如這個充滿希望的春天,我們的語文教研也煥發出勃勃生機。這次活動不僅留存了教學智慧,更播撒下美好期待。愿老師們以詩心潤教,以文心育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教育的熱情溫暖心靈,用語文的魅力點亮眼眸,書寫更多精彩篇章!</p> <p class="ql-block">供稿:張丹 圖片:張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厂|
西畴县|
闸北区|
安徽省|
神木县|
海宁市|
交城县|
湟中县|
博客|
绿春县|
玉门市|
博白县|
巴里|
长海县|
台南市|
五华县|
连城县|
吉林省|
长岭县|
施秉县|
乌审旗|
炉霍县|
连云港市|
江津市|
临漳县|
自贡市|
大港区|
无极县|
阳城县|
卓尼县|
尚义县|
焦作市|
永寿县|
公安县|
黎川县|
长泰县|
渭源县|
嘉禾县|
五河县|
金门县|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