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論語》第386講一一原憲篇第四十二章

萬子私塾

<p class="ql-block">傳儒家微言大義,教商賈允執厥中,培養新時代儒商。</p> <p class="ql-block">《論語》第十四篇憲問篇第四十二章教學錄音</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萬守杰,今天讓我們一起分享《論語》第十四篇憲問篇第四十二章。</p><p class="ql-block">原文是這樣的。</p><p class="ql-block">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p><p class="ql-block">這句話翻譯過來是這樣子。</p><p class="ql-block">子路問什么叫君子。孔子說:“修養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周圍的人們安樂。”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堯舜還怕難于做到呢?”</p><p class="ql-block">竊以為, 本章是孔子談君子的標準問題。夫子認為,修養自己是君子立身處世和管理政事的關鍵所在,只有這樣做,才可以使老百姓都得到安樂,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國平天下。這就是后來曾參在《大學》里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平天下的根本,平天下就是安天下,安天下就是讓天下老百姓安居樂業。</p><p class="ql-block">子路這個人我講過許多次了,今天再講講。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叫季路,魯國卞人,今天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子路乃孔門七十二賢人,十哲之一,與孔子“亦師亦友”,小孔子九歲,活到六十二歲。子路是孔子最早的一批學生之一,少時家貧,但天性純孝,而且忠厚正直,力大勇武。子路拜師的年紀史料不詳,竊以為,孔子在二十七歲左右時到子路的家鄉卞地講學,收子路為徒,子路那個時候大約是十八、九歲吧。子路是一個大孝子,為了讓老母親能吃上一口白米飯,竟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販米,這就是二十四孝中“子路負米奉親”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子路在孔子的學生中絕對算得上一個異類。他和許多同學一樣,出身貧寒且不入流,比如樊遲以種地為生,子張以在騾馬市場上幫人“侃價”為生,顏涿( zhuō)聚在拜在孔子門下之前,是個大盜,以燒殺搶掠為生。這些同學的職業雖然不怎么樣,除了顏涿聚,好歹有個正經工作,但子路是“卞之野人”。當然,和現在意義的野人不同,子路不是“神農架”的野人,而是居住在“卞”這個地方城外的人,用現代的話說,子路是“卞”地城鄉結合部的農民。拜師之前,子路戴著插著雞尾毛的帽子,腰間別著一把殺豬刀,整天在街上晃悠。有一天,子路聽說孔子到了卞地講學,于是前去搗亂,他提出要與孔子“比畫比畫”,誰承想,被孔子三下五除二制服。后來,孔子給他講“竹子經過打磨后裝上箭頭既射得遠又射得準”的道理,子路終于心服口服,于是穿上儒服,帶上束脩,拜在孔子門下。子路這一拜不要緊,一生對老師赤膽忠心,既是孔子的駕駛員又是警衛員,成為學生中“大哥大”。</p><p class="ql-block">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不說個個口吐蓮花,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總是要的,但是子路的專長卻是“武斗”。作為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子路從小就有極強的自尊心,別人越是認為不能干的事情他越是要干,別人越是認為好的事情他就越認為不好。子路沒有拜師以前,可以說是個“小混混”,拜入師門以后也不老實,經常和老師抬杠,認為老師做得不對的地方馬上指出,絲毫不給老師留情面,是孔門中唯一敢當面頂撞孔子的學生。當年“孔子見南子”,就讓子路受不了,當著大家伙地面對老師發飆,認為孔子不應該和這種女人有來往。而孔子也不生氣,還對身邊人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意思是說,子路雖然好勇,但是自己如果錯了能夠高興地接受批評,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與華師大李星明教授趙恩施利川佛寶山考察</p> <p class="ql-block">孔子常與弟子談志向,每次子路都搶著發言,多數是談他如何如何勇敢,還教別人如何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孔子問他你喜歡什么,子路對孔子說,喜歡長劍。所以啊,孔子對子路既喜歡又擔憂。《論語.先進篇》記錄了孔子與弟子們在一起時的場景,原文是:“閔子侍側,訚訚( yín yín)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 kǎn kǎn)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這段話的意思是:閔子騫(閔損)站在孔子旁邊,表現出恭敬而正直的樣子;子路則顯得剛強而勇武;冉有和子貢則溫和而快樂。孔子看到弟子們的狀態很高興,但唯獨對子路感嘆說:“像仲由這樣子,大概難得善終。”孔子之所以說子路不得好死,主要原因在于子路的性格過于剛強和勇武,他在孔子周游列國時,常常保護孔子,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和忠誠。然而,這種剛強的性格也使得他在面對困境時容易沖動和冒險。果然不出孔子所料,在衛國內亂時,子路冒死沖入衛國國都救援主人孔悝( kuī),最終不幸遇難。事情是這樣的:孔子周游列國結束后,子路與大多數同學們一樣出去做官了,子路任衛國執政上卿孔俚的宰。后來衛靈公逝世,廢太子蒯聵( kuǎi kuì)之子姬輒( zhé)繼位,是為衛出公,可是有人想讓廢太子蒯聵繼位,于是衛國開始發生內亂。孔俚的老母親,也就是蒯聵的姐姐,和人謀劃立自己的弟弟蒯聵為衛君,讓兒子孔俚誅殺衛出公,衛出公聽到消息后,連忙出逃。由于孔悝不愿意弒殺衛出公,于是蒯聵就把孔悝軟禁起來了。子路本來也逃出衛國了,當他聽說了這個消息,立即返回去救孔悝。有人勸他:“你啊,不要回去,回去就是找死。”但子路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去了。剛到城里,子路就跑著去救孔悝,蒯聵讓人打子路。此時的子路已六十二歲,已經不再是當年勇猛的年輕小伙子了,在打斗的過程中,無意間對方便把子路的帽子擊飛在地。如果此時的子路選擇屈服,那還有一條活路,可是他眼神堅定,正色撿起地上的帽子,拍了拍,費力地戴上,正色而道:“君子死,冠不免。”這就是“子路結纓”的故事。最后,子路被人揮刀砍成肉醬。孔子聽到子路慘死的消息,大哭不已,從此再也不吃肉羹,一年后,孔子去世。</p><p class="ql-block">講到這里,也許有人說:既然孔子知道子路不得好死,為什么又讓子路離開自己身邊出外做官呢?竊以為,孔子奉行“順天由命”,深深懂得“自己的命自己活”。有道是:老師可以傳道授業解惑,但是改變不了任何人的“命”。所以,孔子說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君子居易而俟命。或許又有人說,難道“命”真的不可更改嗎?如果不可更改,修身的意義又在哪里呢?干脆“躺平”算了?鄙以為,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這樣說吧,每個人都有一條命,這個命是與生俱來的,謂之“天命”,也叫“本命”,此命不可更改。“天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純善的、純真的、純誠的,都是吉祥如意的,沒有所謂的“悔吝災兇”。但是,隨著日月蹉跎,污泥濁水遮蔽了“本心”;抑或說,“天命”不再顯現,而展現在現實中人們所認為的“命”其實是“假命”而不是“本命”。我們的一切修心養性,無非是“去偽存真”;抑或說,無非是尋找自己的那顆“本心”,重歸“天命”而已。如果是找回了“本心”,也就是重歸“天命”,此為真正地“改命”。因此,“真(天)命”改不了,“假(偽)命”可以改。我們常說的“改運”其實改的是“假命運”。比如說,子路“好勇斗狠”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并非天生的,從理論上講是可以改的,但取決于子路個人的修身情況。抑或說,子路的“不得好死”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好勇斗狠”的性格決定的,孔子可以勸導他去改變,孔子也是這樣做的,至于子路能否改變,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孔子也做不到一定能夠讓子路“改命”。中國人有一句俗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道理就在于此。我們不能不說,子路跟著孔子學習是努力的,但不能又不說,子路的努力是不夠的,終究沒有改變“好勇斗狠”的性格,所以最終死于非命。</p> <p class="ql-block">考察佛寶山莼菜</p> <p class="ql-block">好啦,我們拉回來學習這段話。</p><p class="ql-block">什么叫“修己以安人”?竊以為,“修己以安人”就是“內圣外王”的另外一種表達。抑或說,“內圣”是“修己”,“外王”是“安百姓”,“安百姓”就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當然,“外王”不一定就是做君王,比如子路是孔悝手下的“蒲邑宰”,即地方長官也是“外王”的范圍。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的人生理想是“修己以安百姓”,即“內圣外王”,關于這一點,似乎毋庸置疑。因而,他要求弟子們首先是通過“學而時習之”進行“修己”,繼而達到“內圣”的境界,再把自己“內圣”的德性用到“安百姓”上去,即“外王”也,從而實現“仁德公道”的大同社會。有道是:君子人格乃內圣人格,此乃必須做到的,至于是否“外王”,那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不是必需的。孔子講“有所為有所不為”,“外王”是“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是“內圣”。換一句話說,做官以“安天下” 是君子之人生目標,但絕非唯一目標,而修己達“內圣”對于君子來說是絕對的目標。為此,孔子反復說一個道理:“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人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總而言之,其要旨還是“修己”。</p><p class="ql-block">韓國有個大儒叫崔根德,韓國儒教學會理事長,他說:“如果把孔子稱為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其人道主義的核心便是仁,而通過仁的體現,在世上建設一個理想的社會,就是他的夢。”竊以為,仁的實踐者和體現者就是君子人格,而君子是孔子設定的“最高善”理想之人。而若想達到君子人格,首先是“修己”。孔子對子路講到,“修己”必須“以敬”,這里的“敬”應理解為“敬畏天”;抑或說,“不敬畏天”的“修己”是不可以的。當子路問,“修己以敬”以后呢?孔子繼續對子路說道,“修己以敬”以后就要向“修己安人”的目標前進,“修己安人”以后就要向“修己以安百姓”的目標進發。鄙以為,這是孔子特意為子路設定的學習方向與路徑,并非君子唯一的修行道路。子路學的“為政”專業,“為政”就是“為官”,孔子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弟子問題有不同的說法,但萬變不離其宗,如同曾參所說“夫子之道,一言以蔽之,忠恕也”。</p><p class="ql-block">竊以為,夫子之道乃君子之道,而君子之道乃“內圣”之道,以“修己”實現之。而“修己以敬”的“敬”,孔子是在說“禮”,“禮”是做到“敬”的必須。因此,夫子在說“修己”時又在強調“禮”,猶如顏回說夫子的教育“博之以文,約之以禮”。“安人”即“安百姓”,“安百姓”即“安天下”,乃君子“修己”成功后的政治目標,但并非君子唯一人生選擇。所以,“修己安人”又是對所有執政者的教導,要想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不“修己”何以做到呢?抑或說,一個不能“內圣”的執政者,是不可以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生活的。因此,一個合格的執政者不是看他(她)具有什么專業能力,而是看他(她)自我修養的道德境界,這一點即使到了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p><p class="ql-block">竊以為,孔子對子路講作為君子的條件,除了“修己”這一通用標準外,特意加了“以敬”,是因為子路“好勇”而“敬不足”或“禮不足”。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子路有點像“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正是因為這一點,孔子才說“由不得死其然(不得好死)”。遺憾的是,果然在衛國一次內亂中,子路不顧個人安危,只身涉險去救主人孔悝,死在亂刀之下,確實是沒有“好死”。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孔子在場,是絕對不允許子路去做沒有意義的犧牲。孔子講“君子殺身以成仁”,子路之死不是“成仁”,孔悝算什么,他們無非是一家人為爭君位內訌而已。子路為“小義”而送死,在孔子看來死不足惜。無論如何,孔子與子路感情深厚,聞訊悲痛不已,大病一場,見到子貢不久后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我有一個學生是做孝文化的,品牌叫“董永村”,顧名思義,是借董永“賣身葬父”之孝道而取名。近來我經常對她講,“董永村進社區模式”的思路是對的,問題是如何進社區、進了社區干什么、最后能達到什么目的等。比如,子路就是一個大孝子,被列入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但是他又是一個“好勇”之人,沒有善終,象這樣的“孝子”不能是新時代學習的榜樣。所以啊,“董永村進社區弘揚孝道”一定要講好“孝子故事”,光有古代孝子故事不行,還要有新中國新時代孝子故事。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當然包括中國孝子故事。問題來了,如何講、誰來講、講什么,這些問題不研究出一個閉合生態解決方案是無法成功落地的。</p><p class="ql-block">好,今天的課就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再見!</p><p class="ql-block">——寫于《萬子私塾》武漢2025.2.27 亥時</p> <p class="ql-block">陪同考察的是利川佛寶山管委會副主任高逢霞女士,人稱“高莼萊”。</p> <p class="ql-block">萬子私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八宿县| 阜康市| 东城区| 仁布县| 达州市| 二连浩特市| 西充县| 南康市| 沙坪坝区| 天镇县| 临澧县| 河北区| 乐清市| 沂水县| 威海市| 曲靖市| 云龙县| 赫章县| 平武县| 宣化县| 民乐县| 和政县| 吴旗县| 隆回县| 安溪县| 东阿县| 普陀区| 吐鲁番市| 曲靖市| 应城市| 永康市| 平定县| 从化市| 淮北市| 陇南市| 龙门县| 元氏县| 梁河县| 四子王旗| 镇安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