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永慶坊,又稱“永慶片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恩寧路核心區域,東邊與上下九步行街相連,北邊到達多寶路,西邊和南邊都與恩寧路相鄰,總用地總面積11.37萬平方米,約占荔灣老城區面積的3%。永慶坊名字源自恩寧路99號永慶大街,在危舊房修繕改造后改掛“永慶坊”三字,保留了青磚屋、紅磚房、趟櫳門、滿洲窗、石板路等元素。永慶坊是近年廣州舊城微改造的文化新地標,被譽為“廣州最美騎樓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永慶坊坐落于荔灣區的西關舊址地域。清朝時期,廣州西關成為了廣州商貿中心,商業建筑“騎樓”應運而生。1931年,恩寧路騎樓街誕生,永慶片區包含其中。隨著經濟發展,2006年廣州市啟動了包含永慶坊在內的恩寧路舊城改造項目,2016年9月30日永慶坊正式開園,一期為創客小鎮“永慶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2020年8月22日,永慶坊正式掛牌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西關永慶坊旅游區包括逢源大街—荔灣湖、昌華大街、恩寧路、多寶路、寶源路等5處相連而成的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區域主要為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荔枝灣三大標志性景區。永慶坊景區擁有廣州保存完整的騎樓建筑群,誕生于1931年,景區還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集聚了一批粵劇曲藝、武術醫藥、手工印章雕刻、剪紙、西關打銅、廣彩、廣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周邊歷史建筑包括李小龍祖居、詹天佑紀念館、八和會館、鑾輿堂、寶慶大押等,盡顯嶺南特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期間,親臨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和粵劇藝術博物館視察。2020年8月,永慶坊開啟了廣州市首個非遺街區。在2021年8月,永慶坊被確認為第九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之后,永慶坊于2022年1月10日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之一,并在2022年7月,被命名為第九批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永慶坊主要景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李小龍祖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龍祖居位于永慶一巷13號,是一座典型的西關大屋。祖居一層主開間由前至后依次設有正廳、頭房、二廳、二房及廚房,偏開間依次設有倒朝房、偏廳、書房、天井、用人房及雜物房,兩個開間各設有連廊,將廳房連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詹天佑故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詹天佑故居位于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詹天佑(1861—1919)是中國杰出的愛國鐵路工程師。他于清咸豐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861年4月26日)誕生于廣州市西門外十二甫,即現在的恩寧路十二甫西街。2004年在原地復建,廳堂按歷史照片原貌復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八和會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和會館位于廣州市恩寧路177號,以前是粵劇藝人的自發組織成立的行會。它始建于清末時期,原址在黃沙。1937年,會館被日寇轟炸,只剩下兩扇門板??箲饎倮螅诙鲗幝窂徒?,并定名為“廣東省八和粵劇協進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鑾輿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廣東粵劇鑾輿堂位于恩寧路永慶二巷7號,是粵劇八和會館屬下的八個堂口之一,是專門練習粵劇武術的堂口。它原在黃沙海旁街,遭日機轟炸毀于一旦,后在大同路賢思西重建,新中國后又遷至今址?,F鑾輿堂是民國時期的三層建筑,占地約90平方米,內有木人樁等練武器具,兩旁掛有粵劇武打明星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泰華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泰華樓位于恩寧路多寶坊27號,是清代探花李文田的書齋。因收藏“東岳泰山碑”和“西岳華山廟碑”的拓本而得名?!疤┤A樓”匾由陳澧書寫,藏書曾達10萬卷(冊),后因戰亂和“文革”而散失不少。泰華樓東向,兩坡硬山頂,內有書齋、廳堂、庭院等建筑,庭院內有假山、花木。書齋三間,青磚砌筑,1988年重建,風格如舊。廳前有花罩,廳后有神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粵劇藝術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粵劇藝術博物館位于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127號,博物館占地1.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17萬平方米,分布在荔枝灣涌南北兩岸,建筑風格仿古嶺南園林。基本陳列展廳面積1900平方米,展示、體驗、互動粵劇藝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三雕一彩一繡展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雕一彩一繡展館位于永慶坊正門入口不遠處,廣彩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譚廣輝在館內創作廣彩。三雕一彩一繡展覽館擺放著數位非遺大師作品,留存嶺南非遺魅力的溫度。其中的“一彩”就是廣彩。已有300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詠春拳(西關)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詠春拳(西關)作為荔灣區一個重要的非遺文化項目,發源于廣府西關十三行、延續于永慶坊一帶。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岑能追隨霍保全、馮少青,并從阮奇山、張保、韋玉笙等詠春宗師處深造,成為詠春拳的第六代傳承人。每年一度的詠春文化節吸引著無數詠春拳愛好者齊聚此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丰县|
汉阴县|
闻喜县|
长阳|
泰来县|
安溪县|
武邑县|
青龙|
增城市|
柳江县|
盐源县|
蓬安县|
石家庄市|
渝北区|
抚宁县|
清流县|
蒙阴县|
长汀县|
瓦房店市|
民勤县|
鹿泉市|
敖汉旗|
汕头市|
武定县|
西乌珠穆沁旗|
兰溪市|
昌黎县|
宁蒗|
南木林县|
贵德县|
青冈县|
新竹县|
昌吉市|
炉霍县|
高密市|
教育|
宣恩县|
社会|
淅川县|
且末县|
板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