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鎮江游之——北固山

anda

<p class="ql-block"><b>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b></p><p class="ql-block"> 這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宋代詞人辛棄疾任鎮江太守時所作。詞人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拾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北固山,鎮江三山名勝之一,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甘露寺雄居山巔,建于東吳甘露年間,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生于此。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成為游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p> <p class="ql-block">  云峰橫起,障吳關三面,真成尤物。</p><p class="ql-block"> 倒卷回潮,目盡處,秋水黏天無邊。 </p><p class="ql-block"> 南宋初年,愛國詞人葉夢得登上鎮江北固山多景樓,寫下了這首名垂千古的詞作《念奴嬌》。而詞中的這幾句,十分準確地描述了鎮江山峰多奇異的自然特征。尤其是“真成尤物”一句,由衷表達了詞人對奇妙云峰的極其喜愛之情。</p><p class="ql-block"> 鎮江北固山,有著悠久人文歷史的名山。北固山山勢險固,江水浩渺,江山相雄,風景壯美,因此得名北固山。</p><p class="ql-block"> 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蕭衍登臨北固山,被眼前壯麗的江山景色所感染,興致勃勃地寫下了“天下第一江山”幾個大字。因為這次名留青史的題詞,北固山也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p><p class="ql-block"> 初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即是對鎮江地區江海相連之處廣闊江面的真實寫照。大詩人李白登臨北固山,寫下了描繪了北固山山川景色的旖旎風光和北固山形勢之險要的詩句:“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臺云水間。千巖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曾國藩1865年巡視鎮江,登北固山,“四望雄壯”。</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是長江邊的“京口三山”之一,位于另兩座山 金山和 焦山中間,海拔55.2米。山上的景點多與《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有關,以 甘露寺最為出名,是故事里劉備招親結識孫尚香的地方。古往今來,游客到北固山都為尋訪三國英雄的足跡,辛棄疾游北固山曾留下“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風景最佳的地方,中外聞名的甘露寺即建于峰頂。登上山頂,東看 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揚州平山堂清晰可見,確使人感到“金焦兩山小, 吳楚一江分。”乾隆皇帝曾作詩一首:“長江好似硯池波,提起金焦當墨磨,鐵塔一支堪作筆,青天夠寫幾行多”,以此贊美北固山的壯麗景色。甘露寺內的亭臺樓閣裝扮得十分華麗,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永王東巡歌》的詩中寫道:</p><p class="ql-block"><b> 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臺云水間;</b></p><p class="ql-block"><b> 千巖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b></p><p class="ql-block">既描繪了北固山山川景色的旖旎風光,又道出了北固山形勢險要,是我國歷代的軍事重地。</p> <p class="ql-block">  這段山路,名為“東吳古道”。當年東吳坐擁鎮江,憑借長江天塹與多山的地理優勢阻擋曹軍南下。三國時期,東吳把都城從蘇州遷至丹徒(鎮江),建造了“鐵甕城”。鐵甕城遺址(第七批國保),位于北固山前峰(現鎮江烈士陵園處),呈近圓形,周長約1100米,是東吳三都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遺址。</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稱為“東吳古道”,與這里曾經是東吳政權中心有關,據考證,城墻距今有450年的歷史,是明朝守城將士們為抗擊倭寇修筑。</p> <p class="ql-block">  在東吳古道的中間,有一個小門樓。這是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故居原址。</p> <p class="ql-block">  路邊有石刻花紋的“朱文公祠”。據《北固山志》記載 ,“朱文公祠”為雍正三年(1725 年),朱熹后裔裔孫朱懷慶、朱敏億等呈請,在北固山所建,春秋致祭。今僅存外圍墻一道門。</p> <p class="ql-block">  長廊——傳說這里是周瑜想用美人算計劉備的地方,長廊兩邊藏著刀斧手,準備將劉備拿下。</p> <p class="ql-block">  提起北固山,人們就會聯想起三國時“ 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山上大多古跡確實與 孫劉聯盟的史實有關。 北固山的南面就是三國時 孫權所建的 鐵甕城的城墻,其形勢是“控楚負吳,襟 山帶江,”雄壯險要,因此 三國故事就成為歷史文人墨客登臨北固山吟詩作賦的主要素材。歷代不少詩人騷客喜愛在這里聚會游賞, 蘇東坡、 沈括、 米芾、 陸游、 辛棄疾等留下了許多傳頌千古的詩詠。</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在近代和現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龍埂是太平天國 新城遺址。 北固山之東是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國民黨槍殺革命志士的刑場。前峰上建有 烈士陵園、 烈士紀念碑,還有烈士事跡陳列館,成為緬懷先烈、進行愛國 革命傳統教育的場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傳在三國時,劉備來東吳招親,孫權宴罷陪劉備觀賞江景,劉備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一望無際,氣勢雄偉,不禁贊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來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登北固山時,見北固山景色極為壯觀,興致勃勃地揮筆書寫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吳云楚水”,當指鎮江的歷史與地理位置</b></p> <p class="ql-block">  清暉亭是一座重檐攢尖頂四方亭,原來是甘露寺的山門。抗戰時期亭內四大天王塑像被日軍炸毀,只留下一座空殿。后將山門改作清暉亭,亭子四面貫通,向南可以去中峰,向北可以到達后峰。</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 : 梁武帝題字,寓意北固山的壯麗景色。</p> <p class="ql-block">  祭江亭,是孫尚香聽聞劉備過世后投江自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相傳孫尚香得悉劉備病死白帝城后,在此祭</p><p class="ql-block">夫投江。</p> <p class="ql-block">  南宋愛國將領辛棄疾曾登臨此地,抒發收復失地、報國強民的呼聲。眼前仍是波濤洶涌,大江東去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甘露寺后面的多景樓,是北固山風景的最佳處。此樓二層,面對大江,樓名取自唐李德裕詩句"多景懸窗牖",為古代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米芾所書"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匾額,高懸在樓額之上。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達官顯貴,在此詩酒唱和,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和陸游等,都曾留下許多著名的詩作。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 山光水色,奇景異姿,盡入眼簾。</p> <p class="ql-block">  多景樓創建于唐代,與黃鶴樓、岳陽樓并稱為“長江三大名樓”。建筑名字取自唐朝宰相李德裕《臨江亭》中“多景懸窗牖”詩句。劉備來東吳招親時,吳國太曾在多景樓相親,將此樓稱為相婿樓;孫權妹妹孫尚香出嫁前曾在此樓梳妝,故又稱梳妝樓。多景樓是一座兩層的建筑,回廊四通,四面都是景觀。</p> <p class="ql-block">  宋·蘇軾《甘露寺彈箏》詩:“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宋. 劉過《念奴嬌·留別辛稼軒》詞:“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p><p class="ql-block"> 多景樓是一座畫梁飛檐樓閣。古稱北固樓,亦稱春秋樓、相婿樓、梳妝樓。它是古代"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武漢市的"黃鶴樓"齊名。多景樓因米芾題書"天下江山第一樓"匾額而聞名。登上多景樓,極目遠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飛翔之感。"百年戎馬三分國,千古江山一倚樓。"朝東眺望,滔滔江流,一瀉千里,青翠的焦山在萬頃碧波之中飄渺 ; 西邊,千峰萬嶺,山巒重疊,愈遠愈淡,與碧空融為一體 ; 近處的金山,由于背景鮮明,益發顯得清麗 ; 江對岸揚州的文峰塔隱約可見 ; 樓下,不盡長江更使人詩情畫意油然而生。康有為曾題聯于上:"江淘日夜東流水,地聳英雄北固山"。陳毅同志當年登臨北固山時曾感慨地說:"不要看畫了,這里就是萬里長江畫卷!"</p> <p class="ql-block">  多景樓前的江水浩浩蕩蕩,多景樓上的詩詞熠熠生輝,這一首首贊詠多景樓的詩詞無疑給鎮江多景樓的人文歷史譜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首首贊詠多景樓的詩詞也如同在給多景樓前的江水推波助瀾一樣,讓它在歲月的流逝中激起一朵朵更為驚艷的浪花。</p> <p class="ql-block">  多景樓是看風景最好的地方,登樓所見腳下長江波瀾壯闊,往西能見 金山,往東能見 焦山。 多景樓西有狠石,據說是孫權與劉備(一說諸葛亮)共商赤壁大計之處,還有孫、劉賽馬的溜馬澗。</p><p class="ql-block"> 人們把多景樓叫做"相婚樓",或叫"梳妝樓"。這樣,孫劉聯姻便弄假成真,這便是民間流傳很廣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達官顯貴,在此詩酒唱和,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和陸游等,都曾留下許多著名的詩作。南宋愛國詞人陳亮面對外族入侵,山河破碎,朝廷偏安,激憤地寫下了《念奴嬌·登多景樓》:“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p> <p class="ql-block">  多景樓西側有一石,形狀似羊非羊,腹部鐫有“狠石”二字,據說赤壁之戰前夕,劉備來京口,孫權陪他巡覽鐵甕城,在后峰的狠石旁,他們遠眺江北,定下了聯合抗曹之盟。</p> <p class="ql-block">  北固樓,坐落于鎮江北固山之上,始建于東晉咸康年間(335年?342年),由蔡謨領南徐州刺史后所建。</p><p class="ql-block"> 北固樓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長江下游地區最早建造的沿江樓閣。公元544年,梁武帝蕭衍登臨北固樓,面對眼前壯美景色,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為北固樓贏了“江東第一樓”的贊譽。</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曾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重要軍事堡壘。東吳名將太史慈曾在此駐守,抵御曹魏的進攻。而山上有“北固樓”,它是赫赫有名的軍用建筑,南鄰東吳鐵甕城,北臨長江。</p> <p class="ql-block">  北固樓是北固山的標志性建筑,高約二十余米,分上下兩層。樓體為木質結構,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盡顯古樸典雅之美。登上北固樓,極目遠眺,江天一覽無余。“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當年辛棄疾在這里登高望遠,感慨萬千,心中充滿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恢復中原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北固樓因辛棄疾兩首詞而名噪天下。始為東晉蔡謨所建,梁武帝登臨時,欣然詠《登北固樓》詩一首,并親題"天下第一江山"。北固樓素以登樓遠眺而聞名,遂成為游覽勝地。2010年復建此樓,為仿宋十字脊,明二暗三重檐閣樓。以柚、楠木為主材,榫卯結構不用一釘。樓頂覆蓋琉璃筒瓦,巍峨而壯麗,典雅莊重,為江南地區屈指可數的天下名樓。</p> <p class="ql-block">  1957年3月,毛澤東乘坐專機途經鎮江上空時,俯看聞名遐邇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一片春意盎然,又見大江東去,群山西移……主席觸景生情,即興揮毫書寫這首熟稔于心的詞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固樓遠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固山石坊</b></p> <p class="ql-block">  這一汪池水,叫做“鳳凰池”,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臨池召選儒生。古時他水經甘露港通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這池中間的亭是鳳凰亭,鳳凰亭的楹聯是“山云欲到龍初起;池水空清鳳未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試劍石與劉備、孫權結盟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  傳說三國時劉備、孫權游山,兩人各自懷有取勝對方之心,暗中祈禱,以佩劍劈石為誓,結果兩人均劍落石裂,各自以為得計。</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公園側門兩側的墻壁上“控楚負吳、襟山帶江”,這兩句話道出了鎮江顯要的軍事價值及區位優勢。</p> <p class="ql-block">  “江左形勝”出自宋代陸游的《水調歌頭多景樓》中“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州”。</p> <p class="ql-block">  東晉時改鎮江為徐州,故名"南徐"。相傳西晉末年,北方混亂,東晉偏安江南,建都于建業(今南京)。當時北方人士紛紛南下,東晉為此設 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鎮江)。至劉宋時,正式定名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為鎮江的別名。</p> <p class="ql-block">  “宏開鷲嶺”石刻,是明重修甘露寺時,米萬鐘書此贈之。米萬鐘為明萬歷進士,官江西按察使,為政清廉,善書畫,與其孫漢雯被譽為宛平大小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光緒碑文</b></p> <p class="ql-block">  甘露寺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265-266年) ,故名"甘露寺"。寺額為張飛的親筆。他為了紀念鎮江曾作過東吳都城,使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三國鼎立的史實,故將三國時劉孫聯盟的史跡、孫劉聯姻的傳說及遺物移上山來,從此,北固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勝境了。至今京劇中《甘露寺》(又名《龍鳳呈祥》)這一傳統劇目,已深入民間。因此,凡是來鎮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訪甘露寺,看看劉備結婚的大殿,聯想孫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尋味。</p><p class="ql-block"> 古甘露寺規模宏大,宋代有僧侶500多人。明、清是全盛時期,寺宇、殿堂、僧屋計有200多問。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宮。甘露寺又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其建筑特點與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鎮山"的手法,故有飛閣凌空之勢,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東吳大都督周瑜設計以孫權之妹為誘餌騙取劉備到東吳成親,趁機幽禁他以換取荊州,諸葛亮將計就計促使吳國太到甘露寺相婿,結果孫劉聯姻弄假成真。</p> <p class="ql-block">  甘露寺是《三國演義》中最具戲劇性的地方,京劇《龍鳳呈祥》中演繹的就是這段故事。</p> <p class="ql-block">  甘露寺建于東吳265年,是孫權為了母親吳國太禮佛和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所建。唐代把寺廟從山下遷到山上,建成后干旱很久的北固山,天降甘露,因此取名甘露寺。</p><p class="ql-block"> 現在的甘露寺是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建造的基礎上,于2012年擴建而成。寺內包括大殿、老君殿、觀音殿、江聲閣等建筑,規模雖不大,但名氣卻不小。</p> <p class="ql-block"> 宋代大詩人曾鞏在《甘露寺多景樓》詩中寫道:"欲收佳景此樓中,徒倚闌桿四望通。云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入青紅。一川鐘唄淮南月,萬里帆檣海外風。老去衣襟塵土在,只將心目羨冥鴻"。 </p><p class="ql-block"> 宋代詩人釋法平曾做詩《登北固樓》詩中寫道"不負南徐眼,來看北固云。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雨氣生滄壁,秋聲起夕曛。半生流落恨,此日重殷勤。"</p> <p class="ql-block">  甘露寺建于梁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古剎,寺內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筑,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明清時為其全盛時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過行宮,留有御碑。甘露寺的知名度,當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因“甘露寺劉備招親”而名揚天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灣,河南洛陽人,唐玄宗先天年間(約712年)的進士,他有著和其他詩人不一樣的成名方式,他很早就有“詞翰早著”的美譽,這首《次北固山下》更是讓他聲名大噪。</p> <p class="ql-block">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唐)王灣《次北固山下》</p><p class="ql-block"> 這首《次北固山下》不但讓北固山再一次聲名遠揚,同時也讓這位默默無聞的詩人,在人才濟濟的盛唐詩壇有了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  進入山門抬頭可見一座鐵塔。原為石塔,建于唐代寶歷元年,幾經毀壞,宋代改建為鐵塔。</p> <p class="ql-block">  鐵塔,又名衛公塔,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是江蘇境內唯一的鐵塔,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鐵塔位于鎮江市北固山公園內,原為石塔又名衛公塔,由唐衛公李德裕于唐寶歷元年(825年)所建。后遭火毀。宋熙寧九年重建為鐵塔。……后屢毀屢建。1960年進行了重修。鐵塔現存塔基及殘塔四層,殘高約8米。1960年于塔下地宮出土金棺、銀槨、舍利、李德裕《重痤禪眾寺舍利題記》石刻等大批珍貴文物。甘露寺鐵塔歷史悠久,在同類型鐵塔中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以其出土文物較為珍貴而聞名。</p> <p class="ql-block">  此塔系唐衛公李德裕于寶歷元年所建,原為石塔,后毀。現存鐵塔為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初造,明萬歷年間遭狂風刮倒,僅存下三層,后經重修。清道光年間,外國侵略者掠走塔頂等寶剎,塔身幸存,殘高約8米。塔身八面四門,上有云水紋、蓮瓣雙雀等圖案,雖殘破,但古韻猶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魯肅祭亭</b></p> <p class="ql-block">  祭亭上的匾額用的是“思度弘遠”四字,“思度弘遠”四字是《吳書》對魯肅的評價——肅,為人方嚴。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祭亭立柱上的對聯是“友亮親瑜千秋佳話,拒操聯備一代奇才”,對聯通過魯肅對四個人的態度,總結講述了其日常社交及戰略思想,算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魯肅墓</p> <p class="ql-block">  魯肅(172年-217年),東漢末年杰出戰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p><p class="ql-block">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于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p><p class="ql-block"> 周瑜逝世后,孫權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后,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太史慈墓</p> <p class="ql-block">  太史慈墓 位于中鋒西南隅,墓高 1.7 米,直徑約 3 米,建于長 6.7 米,寬 7.4 米的平臺上,北面有半圓形擋土墻,墓前有高 1.5 米左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七個篆書大字“東萊太史慈之墓”。</p> <p class="ql-block">  太史慈(166年-206年),東漢末年猛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后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后,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托給他。</p><p class="ql-block">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p> <p class="ql-block">  阿倍仲麻呂詩碑。《望月望鄉》: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阿倍仲麻呂,祖籍日本奈良的著名遣唐使,生于公元698年。公元717年,阿倍仲麻呂和許多留華日本學生一起,遠涉重洋來到中國,時年19歲。在長安,在大唐高等學府太學研讀漢學,后在中國中進士,受唐玄宗賞識,在唐朝擔任秘書監、鎮南都護等多種要職,同時取漢名晁衡。1990年,詩碑建成。碑額由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題寫,中文部分由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題寫,日文部分由日本書道院院長田中凍云題寫。這座巍巍《望月望鄉》詩碑,成為東亞文化的一座標志性建筑,永遠聳立在中日兩國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阿倍仲麻呂詩塔 —— 阿倍仲麻呂,是日本遣唐留學生,漢名晁衡,在中國生活54年,進士及第,與李白、王維、儲光羲等交好,被譽為“日本的李白”。唐大歷五年(770年)在長安辭世,年72歲,追贈二品璐州大都督。</p> <p class="ql-block">  《和歌·唐土見月詠》:の原、ふりさけ見れば、春日なる、三笠の山に出でし月かも背面則刻著鄧友民先生的中文譯詩《望月望鄉》:</p><p class="ql-block">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p> <p class="ql-block">  鎮江北固山,這座屹立于江畔的名山,承載著數不清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底蘊。北固山,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名山,它見證了歲月的變遷,見證了歷史的興衰。它既有壯麗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這里,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領略到歷史的韻味。它是一座值得人們去探索、去品味、去感悟的山。</p><p class="ql-block"> 最為震撼的便是它臨江而立的磅礴氣勢。沿著蜿蜒的山路攀登,江風撲面而來,帶著江水獨有的濕潤氣息。站在北固山巔,極目遠眺,長江水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眼前之景讓我們切實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渾壯闊。在這浩瀚的江水面前,個人的渺小之感油然而生,也使人對天地的廣闊、自然的偉力有了更深層次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的歷史文化同樣令人動容。甘露寺那古老的建筑,靜靜訴說著三國時期的風云變幻。劉備招親的故事雖已遠去,但那些傳說依舊在這片土地上流傳。行走在寺內,仿佛能看到往昔英雄豪杰在此留下的足跡,聽到他們的壯志豪情與權謀智計。這些歷史故事,不僅豐富了北固山的內涵,更深刻體會到歲月的滄桑變遷。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多少英雄事跡、朝代更迭,都化作了如今的故事與遺跡,時刻提醒著我們銘記過去,珍視當下。</p><p class="ql-block"> 山上的碑林,一塊塊石碑承載著歷代文人墨客的才情與感悟。那些或飄逸或剛勁的書法字跡,是歷史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駐足碑前,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感受他們在這片山水間的所思所想。文化的傳承,在這些石碑上得以具象化,也使人們更加明白,肩負著延續和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之旅,是一場自然與歷史的雙重洗禮。它讓人們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也沉浸于歷史文化的熏陶之中。從自然的雄渾中領悟到生命的渺小與偉大,從歷史的厚重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正如歌中唱道 :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后評/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p><p class="ql-block">/在馳騁縱橫”回望北固山,滿腹感慨,這片山水與歷史交織的土地,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激勵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 。</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山水與歷史交織的沉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山市| 基隆市| 金平| 临泽县| 湘阴县| 嫩江县| 恩施市| 东乌珠穆沁旗| 班玛县| 宜章县| 怀来县| 叙永县| 宁城县| 武清区| 上杭县| 名山县| 彩票| 当涂县| 息烽县| 体育| 固镇县| 万州区| 洮南市| 乌拉特后旗| 武陟县| 南充市| 革吉县| 积石山| 四子王旗| 宣威市| 龙门县| 建水县| 丰台区| 永宁县| 乌兰察布市| 正蓝旗| 赣榆县| 云和县| 吉安市| 井冈山市|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