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祁連山麓的云靄里,一位攝影師正用鏡頭定格雪峰融水的軌跡。安志軍撫摸著相機鏡筒上的風霜紋路,恍然想起三十年前初到肅南后山草原時,牧民青年們策馬揚鞭時揚起的草屑,在暮色中泛著琥珀般的光澤。這位從軍旅沙場轉戰民生戰線的肅南之子,始終保持著對土地最原始的凝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河西走廊的褶皺里,安志軍的生命軌跡如裕固族刺繡般斑斕。從軍營的號角聲中淬煉出鐵血擔當,到城建局圖紙上勾勒縣域發展脈絡;從人社局窗口丈量民生溫度,到發改委辦公室里擘畫經濟藍圖。二十八載宦海沉浮,他始終以軍人的骨骼撐起文官的襟袍,將肅南草原的晨露與星光,都化作辦公桌上批閱文件的墨痕。那些年踏破的皮靴,丈量過草原上每頂帳篷到縣城的距離;公文包里的筆記本,記錄著每個牧區青年的職業愿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卸下綬帶的安志軍并未走進黃昏,而是將半生積累熔鑄成另一種書寫。當《1959年裕固族牧民大搬家原因探析》在裕固族文化圈引發震動,人們發現這位老干部的筆鋒竟比當年處理公文時更為鋒利。他鉆進塵封的檔案館,用銀線穿珠的考據功夫,將三代牧民的遷徙史編織成恢弘的家國敘事。那些被風雪模糊的記憶,在他的文字里重新站立成祁連山脈的走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作《創辦全國牧區第一家流動團校紀實》則展現出更熾熱的溫度。安志軍以人類學田野調查的筆觸,再現了當年在大岔牧場草原創辦"馬背團校"的壯舉:馱著團旗的馬隊穿過五月飛雪的黑藏埡口,帳篷講堂里跳動的酥油燈火,青年們沾著牛奶的手指在《團章》上摩挲出溫熱。這些鮮活的細節,讓紅色基因在牧區落地生根的過程,呈現出史詩般的質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位二級調研員的退休生活,恰似肅南草原的四季流轉:春日用詩行丈量山花的開謝,冬季以鏡頭捕捉巖羊騰躍的弧線。但真正令他魂牽的,始終是如何將這片土地的集體記憶鍛造成精神圖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創辦全國牧區第一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流動團校紀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志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2年6月1日,對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岔牧場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一場大雪紛紛揚揚灑落,皚皚白雪覆蓋下的高原牧場,卻涌動著別樣的熱意,全國牧區第一家流動團校在此授牌成立。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洛桑靈智多杰親臨授牌,并為流動團校上了意義非凡的第一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祁連山北麓,東西長約650公里,南北寬約120公里-200公里,地域遼闊,牧民居住分散。盡管肅南牧區共青團工作,在歷屆縣委的關懷與大力支持下,一直走在全省牧區的前列,但與省外先進地區相比,差距仍較為明顯。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讓牧區團的工作更加活躍、富有成效,我們開始積極探索一些符合牧區實際的方法。如我們曾在區、鄉先后建立了“青年之家”,想為青年們提供一個學習活動的場地。然而,效果并不理想,青年之家建在區、鄉政府所在地,而牧民團員青年卻常年流動放牧,遠離區、鄉政府,使得“青年之家”無人問津,加之牧業點之間距離都比較遠,牧區工作性質又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導致“青年之家”缺乏固定的“主人”,形同虛設。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深刻意識到要搞好牧區團的工作,必須采取一種能夠主動、有效地覆蓋大范圍、長時間的活動方式,以適應游牧生活的特殊性。于是,一個創新的設想在我們心中萌芽——創辦牧區流動團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將這一設想專題報告團地委,團地委敏銳地意識到這是牧區團工作的一次大膽創新,隨即將其轉報團省委。團省委高度重視,將這一創新設想呈報團中央,團中央經研究后認為,這一設想緊密貼合牧區實際。于是決定將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確定為全國牧區第一家流動團校試點先行縣。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我們接到團地委和團省委的通知,六月一日,團中央領導將親臨肅南縣,參加舉行全國牧區第一家流動團校的授牌儀式,并贈送設備。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我們接到團地委的電話指示,要求選擇一個離縣城較近,團員青年較為集中的區、鄉農牧場,且牧民點相對集中、交通便利的草原作為啟動儀式的舉辦地。接到通知后,我們迅速向縣委進行了匯報。縣委對此高度重視,專門召開常委會,認真研究活動方案,在聽取我們提出的幾個備選方案后,縣委最終確定在大岔牧場舉行這一具有重要意義的活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方案確定后,我和縣委辦副主任王紅東于五月二十七日前往大岔牧場向場領導傳達這一活動的籌備工作要求。包括場地選點、儀式程序、后勤保障等各項事宜。場地要求選在露天草地,我們與場長安立華一同查看了多個地點,最終確定離場部三公里處,此處牧民帳篷比較集中,地勢平坦開闊。隨后又通知大岔各牧業點的團員青年于六月一日早上九時按時在此集中。然而,六月一日早上六點多,我們起床后發現外面正下著鵝毛大雪,這讓我們不禁擔憂,在露天這活動怎么搞?場部會議室雖然可以作為備選,但空間太小無法容納所有人員,氣氛效果也不太好。我們與場領導商量后,決定按原計劃進行,組織人員從場部往三公里處拉桌椅板凳,在風雪中挖坑栽干,掛起橫幅標語,在漫天大雪中忙碌,每個人都變成了雪人,但心里一直擔心這雪不停,越下越大怎么辦?早上九點,縣上四套班子領導和縣文工團、紅灣小學少先鼓號隊陸續到達場部。縣委書記郭寶玉聽取了我們的準備情況匯報后,考慮到雪下的大,說儀式程序盡量簡單一些。幸運的是,早九點半時,雪突然停了,這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早十點整,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洛桑靈智多杰在團省委書記張天理和團地委書記魏勝文的陪同下,抵達場部三公里處。少先隊鼓號奏樂歡迎,縣上四套班子領導郭寶玉、尹積錄、安玉林、安鋒、索成斌向團中央、團省委、團地委領導敬獻哈達,現場氣氛莊重而熱烈。活動儀式由團地委書記魏勝文主持。縣委書記郭寶玉致歡迎詞,團省委書記張天理宣讀贈送設備的決定:南京躍進牌客貨車一輛、卡拉ok音箱一套、圖書2000多冊,并將贈送車輛鑰匙交到團縣委書記馬柏威手中。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洛桑靈智多杰發表講話:“我受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宋德福委托前來授牌祝賀,牧區流動團校是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工作,要充分發揮其作用,總結寶貴經驗,為全國牧區團的工作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為推動牧區團的工作再上新臺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儀式結束后,我們組織團員青年在事先搭建好的帳篷里,邀請洛桑書記為我們牧區流動團校成立后的第一節團課開講。團課的主題是“學好政策,做牧區致富帶頭的好青年”。洛桑書記結合牧區實際情況,深入淺出的講解黨的政策,內容貼近牧區生活,語言生動形象。團員青年們聽得很認真,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課后,團員青年們說:“洛桑書記講話符合牧區實際,講到了我們的心坎里了。”團課結束后,縣文工團為現場的來賓和牧民群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表演,活動安排緊湊有序。這時團員青年們爭先恐后的同團中央領導合影照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團省委書記張天理提醒說,洛桑書記下午三點還要參加金昌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揭牌儀式。簡單午餐后,洛桑書記等人便匆匆離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沒想到,我們這一創新設想能夠得到團中央的高度重視。這讓我們深感榮幸的同時,也倍感壓力。如何開創性的辦好全國牧區第一家流動團校,成為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在后續的工作中,我們采取了多種形式,充分利用流動團校便利的交通工具和設備,結合牧區冬季相對集中時間長,夏季比較分散時間短的特點,開展舉辦各種培訓班、團員輪訓、宣傳黨的政策、宣講法律法規,并請畜牧獸醫技術人員為牧區團員青年講解牲畜疫病防治實用技術培訓,介紹外地畜牧業生產的先進事例,傳遞經濟信息,推廣本縣畜牧業養殖典型經驗。結合本地一些傳統活動,開展一些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使流動團校活動做到了畜群流動放牧到哪里,黨的政策和團的工作就宣傳到哪里,牧民帳篷搬到哪里,團員青年的活動就開展到哪里。這不僅使團組織的活動保持正常開展,而且也深受廣大牧民團員青年的歡迎和牧民群眾的好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事實證明,辦牧區流動團校是切合牧區共青團工作實際的好方法,是針對牧區游牧特點,對團員青年進行綜合性宣傳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的努力和探索得到了團省委的高度認可,在全省團的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我們以“牧區流動團校,服務新農牧村,培育新青年”為主題進行了交流發言。分享了流動團校的成功經驗和創新做法,為全省乃至全國牧區團的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全國第一家牧區流動團校的成立,不僅為牧區青年提供了一個學習知識、提升自我的平臺,也為牧區團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3日于肅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贡县|
滦南县|
绥宁县|
玉树县|
彭阳县|
丹江口市|
斗六市|
团风县|
嘉荫县|
德令哈市|
镇宁|
沁水县|
句容市|
长岛县|
阳东县|
惠来县|
琼海市|
富顺县|
马龙县|
昂仁县|
文化|
黔西县|
龙陵县|
桃江县|
保山市|
南雄市|
襄城县|
柘荣县|
新昌县|
平泉县|
柞水县|
江北区|
怀远县|
峨山|
兴宁市|
朝阳市|
灵台县|
南川市|
寿阳县|
公安县|
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