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泰康新村一隅</h5> <div> 網上有人介紹76式、79式、80式住宅的區別,還是比較準確的。76式:房間+廚房+衛生間(公用);79式:房間+廚房+衛生間(1平方米);80式:房間+餐廳+廚房+衛生間(2-3平米)。在建設過程中,還有各種改良。</div><div> 我在泰康新村的住宅屬于“79式橫套”。北開門,進門是廚房,右側一個衛生間,只有一個蹲坑。并排兩個朝南的房間,大小相同,各14平方米,有朝南的窗,東側的臥室還有一個南開的門,直通院子。</div><div> 應該說,一家四口,有這樣的兩居室,很滿足了,畢竟,兩個孩子有了獨立的房間。何況,地段也不錯:小區正對河埒橫街的農貿市場,距區機關、育紅小學、河埒口核心商業區僅一里地。泰康新村在蠡溪路路西,妻子上班的溪南中學,與這里隔河相望,過去上班需要繞道鴻橋,騎車二十分鐘。我們搬來時,蠡溪路上開始建跨河的蠡溪大橋。一年后建成,騎車去橋南堍的溪南中學,只需五分鐘。那年夏季,我們甚至帶著板凳去橋中央乘涼觀風景。不久,區機關辦起了液化氣站,我們也用上了液化氣,不用再生煤球爐了。</div><div> 可惜,住了不久,房屋的毛病就顯現了:搬進不久,就遇到了黃梅天,我們底樓,水泥地天天是濕的,有的地方還自動冒水,怎么也擦不干。一打聽才知道:這里原來是一個水塘,建房時沒有做防水,是“胎里病”。再以后,屋子里發現了老鼠,把我放在床底下、水泥架上的書都磕壞了。另外,衛生間只有一平米,洗澡是個大問題,擋起窗簾、放上大木盆,從外屋(廚房)接水,洗完后,還要舀入小盆,一盆盆上衛生間倒掉,一到天寒地凍的冬天,洗澡還要罩上當時流行的浴罩,很不方便。記得那年父親出差來無錫,特地接我們去他住的美麗都大酒店,就為了能夠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洗一次熱水澡……</div><div> 有一次,我陪局長與分管教育的副區長視察學校。分管區長是民主黨派人士,比較親民。中午休息時,知道我家就在附近,副區長說:“上小董(我那時沒到40,機關里叫我小董)家坐坐吧”。那天,正好屋子返潮,區長看了很感慨,對局長說:“小董的房子,應該換換”——可惜,不久區長調省搞計生委工作了,教育局也確實無房,經濟實力又不行,我只好在那里又住了六年。</div><div> 那些年,我有時也暗自責怪自己:一年前,經過泰康新村時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在這里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現在有了,又希望搬更好的地方,不免有些“人心不足”了吧?不過,現在想想,我的希望也無可厚非:這也是時代特點吧?改革開放時人們的生活條件日新月異,不斷變化、上升的社會,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不斷地愿望和理想,這恰恰是中國社會的巨大動力。</div> <h5>在大丁村,每次經過泰康新村,我就想:什么時候能住上這樣的公房就好了</h5> <h5>當年的泰康新村小區大門</h5> <h5>現在泰康新村</h5> <h5>這是梁溪大橋堍的轉盤廣場,由此往西,就進入了“河埒口”,中間轉盤的雕塑“騰飛”當年十分有名。背景中最豪華的那個大樓,就是我們去洗澡的“美麗都大酒店”(三星級),對角線上的四星級“無錫大飯店”建成前,它是當地最豪華的賓館</h5> <h5>這是拆除重建的蠡溪橋。九十年代末期,原來安靜的蠡溪路越來越熱鬧了,僅經過的公交線路就有十多條,蠡溪路拓寬了,蠡溪橋也重建了(找不到老蠡溪橋的圖片)</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市|
行唐县|
乡宁县|
深州市|
合肥市|
哈巴河县|
安多县|
来凤县|
辽阳市|
东源县|
阿克苏市|
洮南市|
兰考县|
云阳县|
宁河县|
张家港市|
宝兴县|
陵川县|
虹口区|
尉氏县|
晋江市|
南昌市|
舞钢市|
日照市|
邓州市|
崇仁县|
抚州市|
上栗县|
乌拉特前旗|
安化县|
金川县|
恩平市|
云梦县|
辽阳县|
中超|
平罗县|
清徐县|
贵阳市|
张家界市|
开平市|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