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金沙江上的回憶

楊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陽春三月,灼灼桃花暈染江岸。翡翠般的湖泊倒映著青巒疊嶂,誰曾想這泓碧水之下,沉睡著曾經桀驁奔騰的金沙江?2006年前的向家壩段,江水如脫韁野馬沖決巴蜀群山,裹挾著橫斷山脈的雪魄冰魂奔涌東去。2014年巍巍大壩橫鎖滄浪,640萬千瓦裝機容量突破西電東送戰略新高,自此千年濤聲化作電流脈動,晝夜不息點亮萬里河山。如今憑欄遠眺,當年驚濤裂岸處已成平湖勝境,但見云影天光共琉璃一色,碧波之下依然流淌著大江血脈——山河巨變,換了人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湖水靜靜的,像一塊無限的翡翠閃爍著光澤;清澈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中的寶鏡一樣,神秘而遐想,仿佛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昔日金沙江下游段美麗的畫卷還呈現在世人面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起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是長江的上游,穿行于青海、西藏、云南、四川之間,全長3364公里。這條橫亙于中國西南的巨龍,不僅以其奔騰不息的江流滋養著兩岸生靈,更以獨特的時空坐標在中華文明史上鐫刻下深刻印記。從先秦時期“黑水”的古老稱謂到茶馬古道的千年駝鈴,從紅軍巧渡金沙江的軍事奇跡到民族走廊的文化交響,金沙江始終是見證華夏文明進程的活態史書,她以其湍急的水流、金黃的江面和險峻的峽谷而聞名遐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國初期,國家百業待興,宜賓通往屏山縣城的公路還未修建。從宜賓至屏山、新市鎮是金沙江下游段水上交通。五十年代初,人們出行,只有乘木船往返宜賓、屏山,遇到金沙江洪水季節,宜賓至屏山、新市鎮段的木船就會停航,人們只能徒步往返屏山和新市鎮。那個年代,有許許多多的人徒步往返過宜賓、屏山和新市鎮的沿江路。聽父母親講,她們徒步回屏山時就途經過安邊、糖房灣、水文站、一碗水,這些地方是游人們安閑自在休憩的好去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十年代,國家工業經濟蓬勃發展,宜賓輪船公司開通了金沙江下游段宜賓至屏山新市鎮的客輪,人們出行可乘坐火輪從宜賓前往安邊、水富、福延、屏山、龍橋、綏江和新市鎮。在金沙江下游段,人們有史以來看見了火輪穿梭行駛在金沙江上的身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兒時我和母親、大姐從宜賓回屏山,第一次乘上了客輪。清晨6點,天還沒亮,我們便從銅關小教場、走馬街來到合江門碼頭,途經走馬街時有幾家小食店已開門營業,門前廚灶鼓風機吹得“嗚嗚、嗚”直響,店里的叔叔阿姨們忙過不停,灶臺上蒸饅頭的蒸籠熱氣騰騰,漸有客人光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來到輪船公司售票大廳,母親排隊買到了一張三等倉下鋪,兩張兒童票。上輪船檢票后,大姐牽著我的手隨母親上了輪船二樓,找到了二等倉座,有上下四張小床,下鋪里一位阿姨喂著哭叫吃奶的小孩,狹窄的房間里擁擠著六、七個人。輪船的四等倉是硬座位,南來北往的乘客,擠坐在一排排木制的座椅上,機器聲、人們的喧囂聲,顯得非常噪鬧。隨著輪船的汽鳴笛聲,乘坐的輪船從合江門啟航了,以航速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在江面上行駛,天剛麻麻亮,輪船行駛到安邊,我們看見了因蘇聯專家撒離時,還未建成完工的成昆鐵路大橋,非常壯觀。這時,售票員在廣播里通知:“旅客們,請注意,現在售早餐券了,早餐紹子面,2角錢一碗。”母親買了三碗紹子面,服務員把紹子面端上來一會兒,我就吃完了,吃過輪船上的紹子面,屏山人都知道,味道非常特別,香噴噴。 客輪駛過樓東來到福延后,船上就開始售午餐了,經過6小時的輪船行駛到達屏山東郊的獅子橋。東關是大灣航道,這時,船長會拉汽笛鳴哨,輪船會發出:“嗚嗚”、“嗚嗚”的汽笛聲,示意輪船要通過東關亭河道,下游船只注意安全行駛。這時,一幅美麗景色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東關亭,曾是馬湖府十大建筑代表之一。亭樓靠錦屏山,臨滔滔金沙江而立,足見此樓在風水極佳之地。東關亭造型最為絢麗多姿,亭亭玉立,重檐屋頂翹角,精工雕琢,造型美觀。千姿百態的六角造型與平面結構和亭的組合形式,有著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由拱形門進入,旋轉梯而上,登高望遠,可一覽馬湖府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屏山古城歷史悠久,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設馬湖府。東關亭為停息憑眺之所,它屹立在水光山色之中,是天然圖畫的重要點綴,也是供人休憩、納涼、賞景的好去處,使之成為屏山第一美景。在馬湖古城東郊,有一群古建筑,依山傍水,古樹參天,殿宇巍峨,結構古樸,那就是我家門前的[萬壽寺]與[萬壽觀]。 明代為馬湖府下屬掌管佛教的僧官正都綱司寓所。正脊頂的赤銅火珠寶頂后來被盜,修復時換置原形陶頂。自元明以來,這里也是道教首領道紀司的駐地,寺廟與道觀煙火旺盛,這些史書《馬湖府志》多有記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留存歷史文化和金沙江記憶,縣城移民將東關亭搬遷至屏山馬湖公園,萬壽寺、大雄寶殿、石牌坊和聶家大院等42處國家文物、古建筑整體搬遷至向家壩電站庫區書樓鎮,已建成一座4A級馬湖古城景區,成為向家壩庫區一道靚麗的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東門金沙江邊的小橋,屏山人都喜歡叫它“東門橋”。小橋邊有一條通往金沙江的官路,在河灘坡上,生長著一棵蒼天大樹,老人們稱它為水棬子樹,有八百多年的歷史,這棵枝繁葉茂、蔥蘢勁秀的古樹,昂首云天,巍峨挺拔,枝柯交錯,濃綠如云,給屏山古城添描上一層神秘深幽,如夢如幻的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兒時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常到了東門橋下邊的沙灘上玩耍,挖陷人坑,做泥娃娃,打泥巴戰,在夏天里,小伙伴們個個曬的像非洲人一樣。在河邊上還能看見金沙江河心中的三堆石,那時候,父母們不讓去金沙江玩耍,因為這段流經縣城的江水湍急,每年被水淹死的小伙伴時有發生。但那時還是沒有經受住小伙伴們的勸說,在金沙江邊學會了游泳。記得每到夏季時,我和小伙伴們就會游到三堆石上去玩耍,這也是小城滄桑千百年的見證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升高中那年,我考上了屏山中學。吃過午飯后,就伙起兄弟宋新,還有彭躍華、羅正榮、何如幾個小伙伴到食品公司河壩頭游泳,那時剛學會游泳不久,在游泳時,我被湍急的金沙江水沖到了河中心,經過數次的拼搏,都已經游不上岸了,我隨著洶涌奔騰的江水沿河而漂,在驚濤駭浪江水中游了一公里多遠,終于在底渦回水沱游到了岸邊,真是九死一生活了下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馬湖府金沙江邊上的官道,始建于明代,兩米寬的青石板路面保存完好,走在江邊的官道上,往下游方向走能看見東觀的一棵蒼天巨樹,千古長青,樹上有許多棲息的白鶴和老鴉,這棵大樹七、八個大人才能圍抱,這里流傳著許多神秘的童話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東關亭旁邊的官道上,屹立著一排排明清時建造的石牌坊群,石牌坊高十余米,寬八米,用青石雕刻而成,非常壯觀,“彤管流輝”“忠孝神仙”等牌坊字跡清晰可見,字體蒼勁有力渾厚沉靜,雖然經歷了千年風霜,但風骨依然。這些古建筑在煙霧繚繞、蒙蒙細雨中更加顯得迷人,讓人留連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順著江邊這條官道往下游走去,不遠處又見一顆蒼天蔽日,樹冠相疊的大榕樹,榕樹生長在小河溝上的明代建筑獅子橋邊。古代朝廷官員到馬湖府來巡察,知府大人會帶上隨從士衛,到此地來迎接達官貴人進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暮色中的獅子橋向金沙江蜿蜒而去,忽見一彎美麗的銀色沙灘,江水在此放緩腳步,將億萬年的呢喃絮語化作層層疊疊的鵝卵石灘,這些被歲月打磨的石頭浸著琥珀的江水,斑斕紋路里仿佛凝固著奔涌的江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逢晨霧未散的清晨,總有三兩背著書包的少年蹲在石灘上,指尖劃過溫潤的卵石,將那些暗藏云紋的瑰麗收進衣兜。而當春風搖醒岸邊的野桃花,整片江灘便綴滿跳躍的紅領巾——孩子們壘起的土灶升起裊裊炊煙,清亮的歌聲驚起蘆葦叢里的白鷺,那些帶著米香的竹筒飯與飄散在風中的《讓我們蕩起雙槳》,成了整整一代人關于春天永不褪色的珍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暮色四合時,江濤會偷聽岸邊未說完的情話。月光給銀沙鍍上水銀的光澤,年輕的身影在浪聲里漸漸拉長。那些被江水浸潤的鵝卵石,有些被孩子珍藏在鐵皮盒里,有些被刻上誓言沉入江心,更多的則在濤聲里繼續講述光陰的故事。當三十年后的某個深夜,我們忽然被記憶里的濤聲驚醒,才發現那些混著桃花香氣的江風,早已銘刻在心底的畫卷,歲月長河中的星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個年代,金沙江下游段自然生態非常完好,江中魚兒隨處可尋。放暑假時,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帶上撮箕和小木桶,在金沙江江邊去撮魚兒,那天金沙江水上漲,魚兒都藏在江邊石縫里,我在抓住這個時機,那天在江邊撮到了二十多魚兒。那時,小朋友身上也沒有另用錢,我們就用大頭針,制成魚鉤,一根細麻繩,一根小竹桿,就是兒時的鉤魚桿。記得我還在奎星樓金沙江湍急的河灘上,用一條蚯蚓做魚餌鉤上了一條斤多的鯰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下游段兩岸人民公社,在大躍進時種植了許多桂圓、甘蔗、香蕉、柑橘和竹子。客輪行駛至樓東、福延,會呈現出連遍連遍的桂圓林和紅袍柑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上兩岸還生長著一片一片的蘆葦,這里棲息著許多野鴨、白鶴和其他珍惜候鳥,金沙江淺灘是這些野生動物生長的嬉戲地。它們一會兒翱翔天空,一會俯沖江水里捕捉魚蝦覓食,好一幅鳥兒與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輪船途經淺灘,能聽見它們離開蘆葦和水面展翅的聲音,翱翔在湛藍的天空。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是中華鱘繁衍棲息生長的地方。中華鱘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故有“長江魚王”之稱,中華鱘最早出在1.5億年前的中生代,是一種稀有的“活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桃花盛開的季節,中華鱘三五成群,千里迢迢從大海洄游來到金沙江,它們每隔2年洄游來到這里,一次能產下100多萬粒卵在金沙江鵝卵石里。盡管如此,能夠孵育出的小中華鱘數量卻成活率很低。它們沿江而下,回到海中成長發育,直至成年,才再回到老家金沙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華鱘,未列入世界自然保護瀕危物種時,屏山人都叫它“辣子魚”,2、3米多長,400多斤重。每年春暖花開季節,漁船揚起風帆,向著金沙江上游行駛。在金沙江屏山辣子窩,有許多宜賓、綏江、屏山漁業社的漁船聚集在這里,漁民在金沙江上放下滾鉤大網捕打“辣子魚”。被捕打的“辣子魚”運往當地食品公司,由食品公司負責銷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時,母親在機關幼兒園教書,離食品公司很近,只要聽說食品公司賣“辣子魚”,母親和姚老師、凃老師她們就會去食品公司買魚。魚肉3毛錢一斤,魚蛋1毛錢一斤。“辣子魚”腥味重,要用泡菜來提味去腥。父親是家里大廚,在泡菜壇里抓點泡生姜和辣椒,切碎,放油鍋里同蒜片炒香,將魚肉紅燒,微火燒十五分鐘后裝盆,放點寸蔥,一份美味佳肴的“紅燒辣子魚”就上了餐桌。鱘魚蛋買回來后,要碾碎后,放鹽少許,在鍋里煎成小圓餅,非常可口,營養價值高,是兒時喜愛吃的食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一張七十年代珍貴的照片,屏山漁業社漁民在金沙江辣子窩用滾鉤大網捕打到一條三米長,800多斤重的辣子魚。漁民、食品公司的干部群眾,從東門底窩用板扳車運到了縣政府報喜。縣委書記吳道三、縣長尹保安、食品公司經理涂德金、部門領導郭其弟、左中朝和機關干部前來祝賀。那個時候,屏山人最有口福,每年都要吃掉了二十多條辣子魚。輪船在金沙江上行駛,游客們隨處可見中華鱘在江中水面嬉戲的畫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7年1月8日,我胸佩大紅花站在金沙江畔,與百名屏山子弟共同踏上軍旅征程。晨霧中的【紅衛22號】客輪鳴笛啟航,鐵灰色的船舷切開翡翠色江面,激起的浪花裹挾著巴蜀泥土的芬芳,江風裹著纖夫號子在峽谷間回蕩。初次離鄉的我緊握欄桿,凝望著湍急中漂流過的長長木排。客輪在金沙江上行駛,吹著微微河風,想著千里從戎北上塞外,憧憬著紅星閃耀歲月的革命理想和未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遍神州大地,我國經濟建設步入快車道之際,金沙江下游段航運事業蓬勃發展,川滇木船、機動船發展上百艘,從金沙江下游段新市第一港,貨輪從長江途經重慶、武漢等地可駛達上海港。金沙江下游段以其獨特的地理稟賦,在長江航運史上譜寫出壯麗的篇章。這條蜿蜒于滇川交界的黃金水道,千噸級船隊溯江而上,百舸爭流間拖輪汽笛此起彼伏,猶如奏響西部大開發的序曲。江面晨霧未散,滿載磷礦石的駁船已破浪而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下游段,宜賓【紅衛22號】、【屏航4號】、云南【綏航2號】是金沙江下游段上的客輪。紅衛22號、綏航2號在金沙江上一下一上,從宜賓開往新市。云南綏航2號輪早上八點從新市開船往宜賓,沿途停靠綏江、龍橋,十點鐘左右到達屏山綏江碼頭。在屏山上船后,午餐就開始售票,5角錢一碗,有回鍋肉、炒嗆白菜。輪船在金沙江上途經云南會議、福延、樓東、水富,下午二點左右到宜賓,停靠南門童觀碼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紅衛22號】客輪早上6點,從宜賓合江門碼頭啟航途經安邊、樓東、福延、屏山開往新市。12時許,客輪就到達屏山宜賓輪船公司碼頭,1點左右輪船出發途經龍橋、綏江后到達終點站新市,第二天早上8點,從新市返航到宜賓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屏航4號客輪,則是每天早晨7時從屏山開往宜賓,下午13時返回屏山的客輪。屏山人都喜歡乘這班客輪,時間合適非常便捷。1980年8月26日,屏航4號輪因違章超人超載,在金沙江向家壩下游大灘段翻沉,事故178人死亡,經濟損失50多萬元。這是金沙江航道歷上最大的一次海難事故,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悲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的夏季,金沙江上有許多揚起風帆的木船逆流而上,他們從宜賓行駛至新市,要經過江上40多處大小險灘。纖夫們在金沙江上闖灘時,領頭人會唱著洪亮粗獷渾厚的"金江號子”,根據船所行水勢的緩急,時而高亢清脆,時而舒緩悠揚,時而緊促高昂,時而雄壯渾厚,大氣磅礴,震撼人心。千百年來,“金江號子”流傳下來,形成一種歷史悠遠的傳承。“金江號子”又有“長江文化活化石”的美稱。2007年,“金江號子”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素有黃金水道之稱。金沙江上游的木材、礦產品和農副產品都靠著這條黃金水道。上游的雅礱江森工局、雷波森工局每年砍伐的上億立方米的木材,漂到屏山的新市鎮,由長江水運局的編排站,將上游漂下來的木材用纜繩編成木排,放排至重慶、武漢、上海等城市搞建設,那個年代,江上漂流的木排成為金沙江上一道壯觀的景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次乘船往返宜賓、屏山,我都特別喜歡站在客輪的船尾,雙手撫著客船的欄桿。看著金沙江兩岸美麗動人的景色、江河上飛起的浪花朵朵,吹著刮來的微微河風,想著長大以后,也能駕駛這樣的輪船在金沙江上航行。在客船上,還?時不時的看見從江面上漂過來的木排,看著那長長的木排,被巨浪驅趕的一高一低,很似險峻壯觀。在金沙江灣灣灘處,河道信號站指揮著江中船只安全行駛,綠色箭頭向上船只上行,綠色箭頭向下船只下行。在灣灣灘,還有許多木排停靠在岸邊等候指揮通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對長江河流域生態進行了保護,禁止長江、金沙江上游森林砍伐。金沙江下游段上不再有木排,這一行當宣告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如今,“放木排”已成為一段史話,那些在金沙江上撐排的畫面永遠保留在人們的記憶里。江上的帆船、漂流的木排、兩岸的自然風光,是金沙江上一道美麗的風景,深深地記憶在我的腦海里……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部分來源網圖,鳴謝作者。</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连平县| 鄂温| 山阳县| 淄博市| 宜春市| 莱州市| 浮山县| 星座| 华蓥市| 葵青区| 邛崃市| 建宁县| 仁化县| 绥滨县| 福贡县| 博罗县| 大同县| 黄骅市| 南溪县| 两当县| 寿宁县| 德令哈市| 镇平县| 乌拉特中旗| 延安市| 巫溪县| 武汉市| 玉溪市| 略阳县| 揭阳市| 资源县| 府谷县| 阳西县| 安达市| 永泰县| 沂源县| 三河市| 新平| 临汾市|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