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6年,隨著“四人幫”的覆滅,黨和國家的工作迎來了新的轉機。1977年,鄧小平復出,同年召開了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恢復高考的重大決策。這一決定猶如春風吹遍大地,為無數青年學子打開了通往高等教育的大門。那一年,全國有570萬人懷揣夢想,走進了高考考場,而最終被錄取的僅有27萬人,錄取率僅為4.74%。我也幸運地參加了那場改變命運的考試,并收到了河北師大的錄取通知書。這樣結束了我八年民辦教師的歷程,開始了全新的學習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當我準備前往報到時,卻得知實際報到的學校是保定師專,這是一所剛剛由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大專院校。后來我才了解到,河北省為了留住本地人才,實行了地方保護政策,禁止人才外流,扣留了4000名高中老三屆的錄取生,尤其是有從教經歷的民辦教師,并創辦了十所師專。而我,也因這一政策,被分配到了保定師專。同年涿州籍老三屆考生無一人能夠進入本科院校學習,到師專報到的共有十名。(其中楊樹華、蘭亭、王之虎、吳福忠、李慶海、卜樹志、李榮昌、張輝八人為六六屆高中畢業生,我和趙朝年兩人為六七屆高中畢業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高考中,我的物理成績為47.5分(當時文化考試理化合卷,滿分100分,各占50分)。按照成績,我被分到了物理專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保定師專是初建的大專院校,沒有獨立的校舍,與保定師范共用“紅二師”的老院。記得當年師專有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四個專業,每個專業兩個班,每個班40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機會來之不易,能夠在恢復高考后圓夢大學更是彌足珍貴。對于文化知識的學習,我猶如干涸的海綿對水的渴望,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我有八年當民辦教師的經歷,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學習起來如饑似渴,孜孜不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學習過程中,我始終保持著嚴謹的態度。課前,我會認真預習,提前梳理知識脈絡,找出需要解決的難題,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上,我全神貫注地聽講,不僅學習知識本身,更注重領悟教授們處理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中汲取智慧;課后,我認真總結知識要點,結合實際問題進行思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做到學以致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學習方法主要有兩點:其一,把知識的文字轉化為圖像,讓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深深地印在腦海里;其二,不斷提煉和總結,把厚厚的書本讀薄再讀薄,夸張地說,就是把一本書濃縮成幾頁甚至一頁紙的內容,提煉出最核心的知識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兩年的時間里,我完成的物理、數學作業量遠遠超過同班同學。許多同學都好奇我是如何擠出時間做作業的,其實他們并不知道,即使是在平常玩耍、走路、別人休息的時候,我的思維也從未停止過。我總是沉浸在對學習內容的思考中,對知識點進行反復咀嚼,對問題的難點進行深入剖析。正因如此,我動筆寫作業的時間大大縮短,學習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學習的緊張和持續長時間用眼,視力也逐漸下降,不得已配戴了近視鏡,才能正常在大教室內聽課記筆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憶這段經歷,其中的諸多小插曲至今仍歷歷在目,令人回味無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我仍是年齡最小的學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從小學到高中,我一直是所在班級中年齡最小的學生。小學時,我便深切地感受到這種年齡差距帶來的不同體驗。那時,班里的班長比我大五歲,參加社會活動時,我顯得格外弱小。記得學校組織的“拾麥顆粒歸倉”活動,我揀麥穗的速度很慢,班長便將自己揀到的麥穗用麥莖捆成小捆,悄悄算作我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同學之間的溫暖與關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勤工儉學活動中,學校安排我們在初秋的下午割草。兩節課后,我們背著背筐,手持鐮刀,來到校外的草地上。稱重時,班里一位高大的男生割了68斤草,而我卻只割了5斤。班主任一邊稱重,一邊大聲吆喝:“高高5斤!”那聲音在當時的我聽來,既有些尷尬,又帶著幾分童年的趣意,成為了我成長記憶中難以磨滅的一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進入初中和高中,我依然是班級中年齡最小的學生,與最大同學的年齡差達到了五歲。然而,我并未因此而氣餒,反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努力彌補年齡帶來的差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保定師專物理一班,40名同學中大多是66屆高中畢業生,只有我們五、六名是67屆的,而68屆高中畢業生僅有一人,且年齡還比我大一些。在這樣一個“高齡化”的班級里,我幾乎成了年齡最小的代名詞。但正是這種獨特的經歷,讓我學會了如何在不同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在面對年齡差異時保持自信和堅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段經歷,讓我明白,年齡從來不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無論年齡大小,只要我們懷揣夢想,努力拼搏,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那些曾經的“小插曲”,如今都成了我珍貴的回憶,激勵著我不斷前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我成了專職會議代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師專的學生大多已經成家立業。每到周末,離家較近的同學都會匆匆趕回家中,班干部中,我因為家在保定市最北面,路程較遠,很少在周日回去家。于是,我便成了班級的“專職會議代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無論是班長會議、學習委員會議,還是生活委員會議、體育委員會議,我都代替他們出席。等到周一班會時,我再把會議內容詳細地告知所有同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接觸的領導和學生干部較多,培養鍛煉了我的社交能力,組織能力。是一個學習鍛煉的好機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奇葩的數學老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的高數老師周老師,大學本科,思維敏杰,才華橫溢,深受學生喜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次,周老師講一個數學函數圖象,講完后,大家都在讓真思考,我提出了一個見解,告訴周老師第四象限還應有圖象。經短暫思考后,周老師給予了肯定。接下來,他問我叫什么名字,哪縣人,我都據實回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期末考試結束,我們都很關心自已的成績,幾個同學晚上搭伴去了老師家。我看了試卷后,提出了一個疑問,正常卷面我得了98分,全專業第一,我又是物理專業兩個班中唯一一個答對了一道附加題,給加了1分,按常理應是加10分的。我問老師為啥只加1分,老師回應道,不加分你是第一,加1分你還是第一,總之是第一。聽了這讓人啼笑皆非的回答,我無語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我成了“助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師專學習時,物理實驗課沒有現行的講義教材,當時要用鋼板鐵筆在蠟紙上刻版,用油印機印刷后裝訂成講義。這項工作落在了我頭上,所以我每周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刻版,印刷,下發給同學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這還不算完成任務,要去物理實驗室幫老師準備實驗器材,組裝調試。同學們做實驗時,及時巡視指導,取得實驗數據。儼然成了任課老師的“助教”。我的態度是無怨無悔,展示自我,服務他人,教學相長,相得益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理發師</b></p><p class="ql-block"><b> 在下午課外活動時,我又擔任了義務“理發師”的工作,一把梳子,一把手動理發推剪,服務對象有物理專業的,有數學專業的,還有化學專業的同學,凡認識不認識的,只要排上號就可以。有的時侯一個課外活動為七、八個同學理發,只要大家滿意我就高興。手腕痛,胳膊痛都無所謂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六、實習崗位的選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屆師專學制是兩年,在文化學習一年半之后,就要進行教學實習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學習期間,保定三中暫缺一名物理教師,班主任曾動員我去給代課,我以學習緊張而婉拒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原河北涿中的校長孫一民也來到了學校,分別找到涿州藉的八名涿中老三屆畢業生談話,希望我們畢業后回母校任教,回報故鄉。我也答應了校長的邀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就要實習分配前幾天,由于我學習成績優異,人氣又好,語言流利且又能講普通話。學校領導,系主任,班主任分別找我談話,希望我能留校任教,并親口應允我只要留校,就馬上送入河北大學進修本科,唯恐我不答應,還動員了同學做我的思想工作,但考慮到自已的實際情況,還是婉拒了領導的關懷和重視。后經班主任老協調,被分配性到河北涿縣師范實習。</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城区|
会泽县|
和顺县|
乌海市|
本溪市|
宁远县|
宁安市|
西林县|
灌南县|
嘉鱼县|
博罗县|
革吉县|
泽州县|
兴化市|
聂拉木县|
中江县|
三原县|
雷波县|
措勤县|
封开县|
扶风县|
同德县|
呼图壁县|
黄浦区|
方正县|
镇江市|
泰顺县|
常州市|
凉城县|
昌黎县|
南宫市|
荔浦县|
汽车|
航空|
南澳县|
邵阳市|
枣庄市|
顺昌县|
盘山县|
太保市|
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