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又稱周鄧紀念館,位于天津市風景秀麗的水上公園北側,建成于 1998 年 2 月 28 日,占地 70000 平方米,建筑面積 13000 平方米,是一座園林式的偉人紀念館,江澤民同志為紀念館題寫館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恩來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他是不忘初心,堅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對黨忠誠,維護大局的的杰出楷模;是熱愛人民,勤政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遠奮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擔當,鞠躬盡瘁的杰出楷模;是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的杰出楷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周恩來同志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進步而奮斗的光輝一生中建立的卓越功勛、展現的崇高風范 深深銘刻在中國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銘刻在世界追求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心中。</b></p> <p class="ql-block">19 世紀末,由于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 ,中國處于內憂外患之中,社會危機空前深重,人民命運十分悲慘,周恩來正是出生在這一時期。</p> <p class="ql-block"><b>12 歲那年,我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變的關鍵。沒有這一次離家,我的一生也是無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輩一樣,走向悲劇的下場。</b></p><p class="ql-block"> —1946 年周恩來和美國記者李勃曼的談話 </p> <p class="ql-block"><b>這個學校(天津南開中學)教學嚴格,課外活潑,我以后參加革命是南開教育影響的。</b></p><p class="ql-block"> —1937 您周恩來和天津英文報刊《華北 明星報》記者的談話</p> <p class="ql-block">《大江歌罷掉頭東》是周恩來于 1917 年創造的一首七言絕句詩,感情強烈,氣勢豪邁。</p> <p class="ql-block"><b>大江歌罷掉頭東,</b></p><p class="ql-block"><b>邃密群科濟世窮。</b></p><p class="ql-block"><b>面壁十年圖破壁 ,</b></p><p class="ql-block"><b>難酬蹈海亦英雄。</b></p> <p class="ql-block">創建《覺悟社》</p> <p class="ql-block">《覺悟社》的宣言</p> <p class="ql-block"><b>真正革命非要有極堅強極有組織的革命軍不可,沒有革命軍,軍閥是打不倒的。</b></p><p class="ql-block"> —1922 年 12 月 15 日周恩來《評胡適的“ 努力”》</p> <p class="ql-block">遵義會議</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和張學良</p> <p class="ql-block"><b>假如西安事變處理得挑起不和,那么內戰就要擴大,而且愈演愈烈。得到好處的只有日本人,而不是南京,也不是我們。</b></p><p class="ql-block"> —1937 年 6 月周恩來接受美國學者 TA 彼森采訪時的談話</p> <p class="ql-block"><b>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在社會主義改造和 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偉大成果的基礎上,現在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動員更多可以動員的因素,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擴大我們的民主生活。</b></p><p class="ql-block">—1962 年 4 月 18 日周恩來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次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p> <p class="ql-block"><b>既然把我推上歷史舞臺,我就得完成歷史任務。</b></p><p class="ql-block"> —1974 年 12 月周恩來和醫務人員的談話</p> <p class="ql-block">1966 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在極端復雜的特殊環境中,周恩來作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忍辱負重,苦撐危局,維護黨和國家正常工作運轉,盡一切可能減少損失。他協助毛澤東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團妄圖奪取最高權利的陰謀,同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斗爭。</p> <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初期,周恩來經常通宵達旦地接見紅衛兵群眾組織代表,進行勸導。</p> <p class="ql-block">1966 年 8 月 29 日,愛國民主人士張士釗的家被紅衛兵查抄,他當即給毛澤東寫信請求保護,30 日,毛澤東閱后批示“送總理酌處,應予保護”。</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對張士釗采取了保護措施,同時寫下了一份應予保護的干部名單,并為他們尋求穩妥的保護方法。</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保護了一大批黨的領導干部、民主人士和知識分子。1966 年 12 月,周恩來為保護陶鑄、陳毅、賀龍,出席批斗大會。</p> <p class="ql-block">1972 年 1 月 6 日,陳毅逝世。1 月 10 日周恩來出席追悼會并致悼詞。這是他修改并宣讀的陳毅悼詞。</p> <p class="ql-block">1973 年 12 月 22 日,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起草關于鄧小平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等問題致各級黨委的信。</p> <p class="ql-block">“九一三”事件后,在毛澤東支持下,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和糾正極左思潮的錯誤,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轉機。他全力支持鄧小平領導對各方面工作進行整頓,而且為后來中國的改革和發展準備了條件。</p> <p class="ql-block">1974 年 5 月 29 日,周恩來和毛澤東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后一張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4 年 9 月 30 日周恩來在國慶 25 周年招待會上致辭。這是他最后一次出席國慶招待會。</p> <p class="ql-block">1975 年 1 月 13 日,周恩來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重申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極大鼓舞了全國各族人民。這是他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報告》。</p> <p class="ql-block">1975 年周恩來病重時,在醫院會見金日成穿的布鞋。由于他的腳腫的厲害,工作人員為他特別定制的“大鞋”。</p> <p class="ql-block">1975 年 9 月 7 日,周恩來在醫院會見羅馬尼亞黨政代表團,這是他最后一次會見外賓。</p> <p class="ql-block"><b>周恩來生命的最后 587 天</b></p><p class="ql-block"><b>醫療手術~大小共 14 次 平均 40 天一次</b></p><p class="ql-block"><b>與中央負責同志談話~161 次</b></p><p class="ql-block"><b>與中央部門及其他有關方面負責人談話 ~55 次</b></p><p class="ql-block"><b>接見外賓~63 次</b></p><p class="ql-block"><b>與接見外賓人員談話~17 次</b></p><p class="ql-block"><b>在醫院召開會議~20 次</b></p><p class="ql-block"><b>在醫院外召開會議~20 次</b></p><p class="ql-block"><b>外出看望同志或找人談話~7 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出席追掉儀式~2 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佩戴過的毛主席像章</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生前乘坐的“吉姆”牌轎車</p> <p class="ql-block">西花廳位于北京中南海的西北側,是周恩來總理居住辦公的地方,總面積 16800 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西花廳會議室</p> <p class="ql-block">小會議室</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臨時辦公室</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臥室</p> <p class="ql-block">鄧穎超辦公室兼臥室</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鄧穎超送給父親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59 年周恩來、鄧穎超與親屬在西花廳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鵬送給鄧穎超的照片及附信</p> <p class="ql-block">鄧穎超與 李訥</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鄧穎超在廣州</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鄧穎超保存的尼克松與周恩來會晤的紀念牌。</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鄧穎超保存的毛澤東會見尼克松的和平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1954 年,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期間穿過的中山裝</p> <p class="ql-block">1960 年 5 月,周恩來訪問柬埔寨期間,參加了前國王的葬禮時,穿過的西裝。</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穿過的襯衣</p> <p class="ql-block">鄧穎超工資收支情況</p> <p class="ql-block">周總理工作忙時往往不能按時吃飯,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經常有急件放不下,于是工作人員把熱水放在每個盒子內,將菜盤放在上面溫著,水涼了再換水,幾乎每頓飯都要熱上幾次。</p> <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時期,周總理經常忙得沒時間吃飯,工作人員就將做好的玉米粥、麥片粥等裝在這只保溫杯里帶上,讓周總理在去開會或去機場的路上吃。</p> <p class="ql-block">這架伊爾-14 型 678 號飛機,是蘇聯政府在 1957 年贈送給周總理的專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鄧穎超女士出生于災難深重的舊中國,少年立志“振奮精神,謀國家之進步”。她 15 歲投身五四運動,參與發起成立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和進步青年團體覺悟社,成為天津學生運動領導人之一。從此,她將一生獻給中華民族奮起復興的事業。</b></p> <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中鄧穎超護理身患重病的周恩來</p> <p class="ql-block">1938 年 8 月,鄧穎超與何香凝組織中國婦女慰勞將士后援會香港分會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重慶談判后,蔣介石被迫同意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這是中國代表團成員合影。</p><p class="ql-block">左起:吳玉章,陸定一,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王若飛,秦邦憲。</p> <p class="ql-block">1945 年 4~6 月,鄧穎超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p> <p class="ql-block">1946 年 5 月國共談判中心由重慶轉移到南京,鄧穎超隨中共代表團到南京,負責婦女和青年工作</p> <p class="ql-block">鄧穎超和周恩來到南京后,專程到雨花臺憑吊革命先烈,并撿回雨花石放在梅園新村會客室圓桌上的瓷碗里。</p><p class="ql-block"><b>“每當我看到這些雨花石,就想起無數為革命流血犧牲的烈士”。</b></p><p class="ql-block"><b> —鄧穎超</b></p> <p class="ql-block">1946 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南京梅園新村</p> <p class="ql-block">1962 年鄧穎超與空軍第一批女飛行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8 年 12 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鄧穎超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并擔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p> <p class="ql-block">1979 年 12 月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委員長葉劍英親切交談。</p> <p class="ql-block">1981 年 2 月鄧穎超與中央紀律委員會第一書記陳云在人民大會堂。</p> <p class="ql-block">1982 年元旦,鄧穎超向中共中央申請退休的信</p> <p class="ql-block">鄧穎超在 1982 年 6 月 17 日《致中共中央信》和 11 月 5 日《委托下列幾位同志辦的幾項事》中,對自己身后事做了周密安排。</p><p class="ql-block">1992 年 7 月 11 日,鄧穎超與世長辭。遵照她的遺囑,骨灰撒在天津海河。</p> <p class="ql-block">先后盛放過周恩來、鄧穎超骨灰的骨灰盒</p> <p class="ql-block">承擔鄧穎超骨灰撒放的新海門號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水县|
乐昌市|
苍溪县|
青龙|
乌鲁木齐市|
泾阳县|
乐清市|
焉耆|
松江区|
陆丰市|
宁陕县|
承德县|
常山县|
台湾省|
靖江市|
分宜县|
定襄县|
石楼县|
常山县|
大名县|
商都县|
霸州市|
高雄市|
河池市|
麻江县|
大竹县|
灵川县|
望谟县|
郁南县|
襄城县|
黄山市|
嘉荫县|
文安县|
重庆市|
阆中市|
增城市|
邵阳县|
义乌市|
东丽区|
个旧市|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