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名城記》廣州市(上)

李樹棠

<p class="ql-block">美篇第654篇</p> <p class="ql-block">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p><p class="ql-block">1、廣州市三元里抗英斗爭紀念公園</p> <p class="ql-block">  “廣州市三元里抗英斗爭紀念公園”,位于廣州市三元里大道35號,占地面積約11200平方米,是以紀念碑為主題建筑的紀念公園。</p><p class="ql-block"> 1841年,三元里人民英勇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斗爭可歌可泣,為此而犧牲的先輩們在這片紅棉花盛開的土地上灑下了滴滴熱血,這正是:</p><p class="ql-block">手執鋤矛舉三星,</p><p class="ql-block">百鄉同心結聯營。</p><p class="ql-block">振我民族英雄氣,</p><p class="ql-block">牛欄崗上鬼魂驚。</p><p class="ql-block"> 1950年,廣州市人民政府為紀念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中犧牲的烈士,興建了抗英斗爭紀念碑,碑高8 .5米,上面鐫刻著兩行醒目的大字:“一八四一年廣東人民在三元里反對英帝國主義侵略斗爭中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鮮紅的大字蒼勁有力,格外引人注目,表達了黨和人民對烈士們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懷念。</p><p class="ql-block"> 該碑1963年,公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公園被命名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了紀念碑,園內還有抗英斗爭紀念浮雕墻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說明:1961年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三元里平英團遺址”(三元古廟),位列全部 180項重點文物的第一位,故也被稱為“國保一號”。 “三元里平英團遺址”紀念館,1996年,被定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定為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lt;/p> <p class="ql-block">2、三元里平英團遺址</p> <p class="ql-block">  18、19世紀,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迅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成為當時工業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急于開拓殖民地和尋找商品市場,泱泱東方大國“地大物博”,令其垂涎三尺,幾經試探,“鴉片”成為他們轟開中國的黑色武器。</p><p class="ql-block"> 販賣鴉片給英國帶來了驚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優勢,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p><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3日,在林則徐的親自主持下,舉行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中國堅決禁煙的立場,成為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借口。</p><p class="ql-block"> 1840年6月初,“東方遠征軍”侵犯廣東沿海,發動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p><p class="ql-block"> 鴉片戰爭初,英軍進犯廣東沿海,由于廣東戒備森嚴,英軍轉而北上。浙江舟山群島的定海失守,侵略軍又竄擾天津大沽口,威脅京城。1840年9月,為使英軍撤離天津,昏庸的道光皇帝下令林則徐、鄧廷楨革職查辦,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兼署兩廣總督。</p><p class="ql-block"> 1841年1月,英軍再次進犯廣東。5月24日,英軍大舉進攻廣州,城郊各炮臺先后失陷。5月27日,靖逆將軍“奕山”等與英軍簽訂了《廣州停戰協定》。</p><p class="ql-block"> 【注:奕山是道光的皇侄。因誤國賣國的“琦善”,在虎門失陷后,與英軍密商,私許“香港”予英國(史稱“穿鼻草約”)。這一秘約被英方披露后,林則徐說服巡撫怡良向朝廷揭發,道光大怒,將他逮捕,查抄全部家產。道光皇帝認為琦善的賣國活動有損“天朝尊嚴”,便派遣奕山為靖逆將軍,赴廣州。其實二位都是一丘之貉?!?lt;/p> <p class="ql-block">  【 廟 前 誓 師 】:</p><p class="ql-block"> 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軍竄到三元里村搶劫掠奪,村民奮起反抗。村民們料定英軍必來報復,于是聚集在東華里門外的“三元古廟”前,他們從廟里取出“三星旗”作為這次斗爭的指揮旗,并對旗“宣誓”:“旗進人進,旗退人退,打死無怨”,同時派人與各村莊取得聯系,以求支援。</p><p class="ql-block"> 三元里人民,在廟前舉起“三星旗”,誓師抗擊英國侵略者。</p> <p class="ql-block">  由于清政府的無恥投降,使廣州人民遭到英國侵略軍的蹂躪。英國強盜四出騷擾,炮轟手無寸鐵的百姓,還組織“征糧隊”,到處搶糧,肆意燒殺,奸淫擄掠,無惡不作。</p><p class="ql-block"> 三元里村,位于廣州北郊,離英軍陣地最近,又是通向“四方炮臺”的通道,受害最深,人人切齒。</p><p class="ql-block"> 1841年5月29日上午,盤踞在“四方炮臺”的英軍,又闖進三元里村南一帶調戲婦女,搶奪物資,激起民憤?!绊f紹光”等人聞訊趕來,抗擊侵略軍,當場打死幾名英兵。</p><p class="ql-block"> 當天下午,三元里村民聚集于村中“三元古廟”,商議對策,決定共同御敵。在韋紹光帶領下,在廟前誓師,他們舉出廟里的“三星旗”作為令旗,燃起香花蠟燭,對旗宣誓:“旗進人進,旗退人退,打死無怨。”</p><p class="ql-block"> 同時派人四出聯絡,呼吁城郊各鄉民聯合抗敵。蕭崗村舉人何玉成發出飛柬傳書,一時得到南(海)番(禺)順(德)增(城)等紛紛響應,103個鄉的民眾被發動起來,組成“平英團”準備迎戰英軍。</p><p class="ql-block"> 5月30日,英軍司令臥烏古率二千余名侵略軍向三元里進犯。三元里附近各鄉,集合起四千多人的抗英隊伍,手執長矛、大刀、鐵棍、籐牌等原始武器趕來迎敵。</p><p class="ql-block"> 民眾隊伍佯裝抵抗不住,且戰且走,誘敵深入至“牛欄崗”丘陵地帶。趾高氣揚的敵人不知是計,追到牛欄崗巳經精疲力盡。突然鑼聲一響,頓時殺聲震天,埋伏的抗英隊伍猛沖下山,把敵人團團包圍。</p><p class="ql-block"> 此時,大雨驟至,英軍的火藥受潮不能發射。田間小路被雨水淹沒,英軍被手持刀、矛、鋤頭等抗英民眾,圍困在泥濘的稻田里,狼狽不堪。英軍少校畢霞和許多士兵死于刀矛之下,直到深夜,敵人才勉強沖出重圍,連滾帶爬地逃回四方炮臺。</p> <p class="ql-block">  “四方砲臺”,座落在越秀山的頂峰翻龍崗上【注:下面兩張照片,在越秀山公園所攝,下集詳作介紹】。配有22個炮位,由于居高臨下,戰略地位重要,所以英軍攻占后,也把司令部設在四方砲臺內。三元里抗英隊伍決心從侵略者手里奪回四方砲臺。</p> <p class="ql-block"> 5月31日,數萬抗英隊伍把“四方炮臺”,圍得水泄不通。英軍頭目義律率兵來救,也被圍住。他眼望“遍地旌旗炫耀,刀戟縱橫,鄉民蟻擁蜂攢”,不禁“膽落心寒”。</p><p class="ql-block"> 只得派人混出重圍,向奕山求救。卑躬屈節的奕山,急令廣州知府余保純偕南海知縣梁星源,趕到現場幫助解圍。余保純向民眾拱手作揖,低聲下氣地說:“現在已經講和啦,洋人不會再欺負你們了,你們就各自回家吧”。</p><p class="ql-block"> 民眾不買他的帳,指著鼻子罵他是漢奸。余保純要在場的紳士們設法解圍,并威脅說:“今天的事是你們和鄉民一起搞的,要是鬧大了,你們可得負責,給英國人賠的六百萬贖城費也得你們出!”</p><p class="ql-block"> 紳士們在余保純的威逼利誘下,采取欺騙手段,迫使抗英隊伍撤離解散。余保純還親自護送義律率敗兵退出四方炮臺,乘船撤往虎門。</p><p class="ql-block"> 在撤走時,英軍發出告示,恫嚇中國人民“后勿再犯”。中國人民當即發出《申諭英夷告示》警告英軍“若敢再來,不用官兵、不用國帑,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慘毒之害也。”</p><p class="ql-block">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指出:對中國人民來說,“鴉片沒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驚醒作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打響了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者的第一槍。這次斗爭為全國各地的反侵略斗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p><p class="ql-block">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勝利,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序幕,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3、三元里歷史文化展覽館</p> <p class="ql-block">二、南越文王墓</p> <p class="ql-block">1、“南越國”歷史專題陣列</p> <p class="ql-block">  【 “南 越 國” 概 況 】</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趙佗”是第一個開發嶺南的人,他在公元前204年創立了“東西萬余里”的“南越國”,以后“趙佗歸漢</p><p class="ql-block">”,嶺南正式列入中國統一的版圖。</p><p class="ql-block"> 趙佗(約公元前240一前137牟),恒山郡真定縣人(今河北石家莊市正定縣),原為秦朝將領。秦統一六國后,派趙佗等開拓嶺南,因秦亡,創立“南越國”,自號“南越王”,對嶺南的有效統治長達67年,享年一百多歲,被譽為“開發嶺南的第一功臣”,還稱其為“客家始祖”。</p><p class="ql-block"> 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市),歷五世,共93年,為漢武帝所滅。</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11年,漢滅南越時,一把火燒了南越國都城“趙佗城”(今廣州市),地上的建筑蕩然無存,令人十分惋惜。史學家研究南越國只能憑借《史記 - 南越尉佗列傳》、《漢書南粵傳》等史料的記載。</p><p class="ql-block"> 1984年,廣州的一座大樓施工工地上,發現了南越國“御花苑”的一個大型石構蓄水池,約4000平方米,距地面約8米。池壁為石板舖砌,池底平整,用碎石和卵石平鋪,向南埋有木質輸水暗槽。值得一提的是95X95厘米大方磚,堪稱全國之最,且燒制時沒有變形,令人驚嘆不已。</p><p class="ql-block"> 1997年,在廣州的另一座大樓施工時,在地下3一5米處,發現宮署御花苑的全石構曲流石渠,長150米,是一處人工園林水景。東頭有彎月形石池,池底發現幾百個龜鱉殘骸,說明這是養龜鱉的水池。估計趙佗喜食龜鱉,所以長壽百歲。</p><p class="ql-block"> 南越宮署遺址,共15萬平方米,王宮的中心是2000年初發掘約500平方米的“1號宮殿遺址”。據介紹,目前出土的只是南越王宮殿的一角,還不到整個宮殿的 1%。</p><p class="ql-block"> 1983年6月,在廣州象崗山的一個基建工地上,意外地發現了一塊異常平整的大石板,經考古發掘,確認是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p><p class="ql-block"> 墓中出土了“文帝行璽”龍鈕金印和“趙眛”玉印等重要文物,這些發現證明了墓中長眠的正是“南越國”的第二代王趙眛,號稱“南越文帝”,它是開國皇帝“南越武帝”趙佗的孫子。</p><p class="ql-block"> 墓葬保存得相當完好,隨葬品豐富,包括大量的銅器、漆器、玉器及絲縷玉衣等一千多件文物、,展示了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南越文王墓”,被譽為“嶺南文化之光”。</p> <p class="ql-block"> 【 趙 佗 立 國 】</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六國”后,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為進一步完成統一大業,公元前219年,又任命“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50萬大軍,發兵嶺南。</p><p class="ql-block"> 屠睢因濫殺無辜,引起頑強反抗,被土著殺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歷四年,完成平定嶺南大業。</p><p class="ql-block">之后,設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其中“南??ぁ币苑ń駨V州)為郡治,下設四縣?!叭螄獭睘槟虾?の?,“趙佗”為龍川縣令。嶺南地區首次納入中央王朝政治版圖,這是嶺南開發史中極其重要的一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9年,由于秦二世的暴政,激起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接著是劉邦和項羽間的楚漢相爭,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亂狀態。前208年,任囂病重,臨死前召趙佗,向他闡述依目前形勢,可據南??ひ郎娇亢#须U可據的有利地形建立國家,以抵抗中原各起義軍隊;并當即頒布任命文書,由趙佗代行南海都尉的職務。</p><p class="ql-block"> 為防止中原戰火蔓延至嶺南,代行南海郡事的趙佗聚兵自守,即向嶺南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并借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さ墓倮?,換上親信。</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6牟,秦朝滅亡。趙佗封關、絕道,于前205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從而統一了嶺南地區;于前203年建立嶺南地區的第一個地方政權“南越國”,自號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廣州)。</p><p class="ql-block"> “趙佗”既是秦統一嶺南的重要將領,又是西漢南越國的創立者,被譽為“開發嶺南的第一功臣”。</p> <p class="ql-block">  【 趙 佗 歸 漢 】</p><p class="ql-block"> 南越國的疆域與秦設三郡轄區相當,有“東西萬余里”的廣大地域,西南直至今“越南”的中北部地區,這部分是由象郡拆分的,稱“交趾郡”。</p><p class="ql-block"> 南越國境內的民族,多為古越族的土著居民,另有來自中原的數十萬移民。古越族又分成南越、西甌、駱越等支系。</p><p class="ql-block"> 如何對南越國的廣大地域實行有效控制和實際統治,是擺在趙佗面前的關鍵問題。這方面,趙佗是有獨創性并取得成功的。史載:趙佗以“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睂嵤昂洼嫲僭健闭?。立國后,沿襲了秦朝的郡縣制,在軍事上,設立將軍、左將軍和校尉制度,又分為步兵、舟兵和騎兵,并對號稱“帶甲百萬有余”的軍隊實行有效指揮和控制。</p><p class="ql-block"> 在經濟上,引入中原先進的農耕技術,推廣使用鐵農具和耕牛,改變“刀耕火種”和“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大量發展水稻、水果、畜牧業、漁業、制陶業、紡織業、造船業,并發展交通運輸和商業外貿,促進了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p><p class="ql-block"> 在文化上,首先是漢文字的使用,《粵記》稱“廣東之文始尉佗”,出土文物發現不少漢字。推廣中原先進文化,尊重越俗,增進了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相互融合,改變了嶺南地區的落后面貌。</p><p class="ql-block"> 漢高祖十一年(前195),劉邦派遣謀士、外交家陸賈出使南越,宣揚朝廷聲威,勸服趙佗臣屬漢朝,成為漢屬國,被冊封為“南越王”。</p> <p class="ql-block">  【 南 越 國 之 復 亡 】</p><p class="ql-block"> 南越國自公元前196年第一次向漢朝稱臣,共經歷兩段臣屬和兩段抗衡的時期,一直到公元前111年被漢武帝所滅。</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96年,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漢高帝所賜印綬,臣服漢朝。</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呂后掌朝時,開始和趙佗交惡,她發布禁令不準出售鐵器等物資。趙佗考慮到呂后可能吞并南越國,于是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并出兵攻打長沙國。</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呂后去世,這時的趙佗憑借軍事實力,并通過財物結納的方式,使得閩越、西甌和駱越紛紛歸屬南越,從而領地范圍擴張至頂峰。</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再派陸賈第二次出使南越,勸說趙佗廢去帝號,重新歸復漢朝,一直到公元前112年。這段臣屬期維持時間非常長,共經歷了四代南越王,總共六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在這段時間里,除趙佗外,其余三代君主都比較平庸,對漢朝的依附也越來越深。公元前137年,佗亡,此時已過百余歲高齡,其子已故,他的王位交由孫子“趙眛”繼承,自號“南越文帝”【注:1983年意外發現的古墓,就是這位第二代“南越王”】。</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22年,趙昧病重,其在漢朝當宿衛的兒子“趙嬰齊”向漢武帝請求回到南越國。趙嬰齊,曾娶南越籍妻子,并育有長子“趙建德”,后又娶邯鄲樛氏,也育有一子“趙興”。</p><p class="ql-block"> 第三代的趙嬰齊,繼承“南越王”后,向漢武帝奏請立樛氏為王后,趙興為太子,武帝準奏。此舉的舍長立幼,為將來南越國之亂種下了禍根。</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15年,趙嬰齊薨,太子“趙興”繼位,為第四代南越王,其母樛氏當上王太后。第二年漢武帝派使臣,告諭趙興母子,讓他們比照內地諸侯進京朝拜天子。此時,趙興尚年輕,樛太后是中原人,南越國實權掌握在丞相呂嘉手中。</p><p class="ql-block"> 丞相“呂嘉”年事已高,曾輔佐過三位南越王,在南越的地位十分顯要。呂嘉多次反對歸屬漢朝,但趙興不予理采,使呂嘉產生了背叛念頭,屢次托病不去會見漢朝使者,并暗中密謀,準備發動叛亂。</p><p class="ql-block"> 漢武帝得知南越國政權危機四伏,于是在公元前112年,派遣韓千秋和樛太后的弟弟樛樂率兵2000人前往南越。此時,呂嘉等人已然發動叛亂,并殺害了趙興、樛太后和漢朝的使者。</p><p class="ql-block"> 呂嘉殺害趙興后,立趙建德為新的南越王。這時韓千秋的軍隊已進入南越境內,攻下幾個邊境城鎮。隨后,南越人佯裝不抵抗,讓韓千秋的軍隊順利前進,在走到離番禺 40里處,南越突發奇兵一舉圍殲。</p><p class="ql-block"> 漢武帝聞訊,震怒,他一方面撫恤死難者親屬,一方面下達出兵南越的詔書。漢武帝調遣十萬大軍,兵分五路進攻南越。這場戰爭打得十分激烈,持續了一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直到公元前111年冬,終于攻破番禺城,并放火燒城。呂嘉和趙建德率部下西逃,后生擒、被殺。這樣,由趙佗創立的“南越國”歷經九十三年,五代南越王之后,終于被漢武帝所滅,落下了歷史帷幕。</p> <p class="ql-block">2、南越文王墓室</p> <p class="ql-block">  【 “南 越 文 王 墓” 簡 介 】</p><p class="ql-block"> “南越文王墓”,位于廣州市越秀區象崗山社區解放北路,墓主人是西漢前期南越第二代王“趙眛”的陵墓。</p><p class="ql-block"> 1983年在推平象崗山山頂建公寓時被意外發現【注:象崗山是越秀山西邊的一個孤崗,原海拔49米,削低17米,建公寓時發現?!?lt;/p><p class="ql-block"> 陵墓鑿山而建,墓室構筑在象崗山腹心深處,采用紅砂巖砌筑,墓坑采用豎穴與掏洞相結合的做法,成“士”字形平面的豎穴,面積100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墓室,坐北朝南,仿照“前堂后寢”的形制,由七個墓室構成,前面三室分別為前室和東、西耳室;后面四室為主棺室、東西側室和后藏室。</p><p class="ql-block"> 墓葬保存得相當完好,隨葬品豐富,包括大量的銅器、漆器、玉器等文物1000多件。</p><p class="ql-block"> 墓主一棺一槨置于墓室后部的主棺室正中,已全朽。東側豎置一座折疊式的漆木大屏風,西側陳放著成捆成束的銅鐵兵器。墓主身著“絲縷玉衣”和組玉佩等大批飾物,頭枕絲囊珍珠枕,上下覆墊多枚玉璧,腰間兩側共置十把鐵劍,其中一把長1 .46米,是目前已知最長的漢代鐵劍。墓主身上放置9 枚印璽,有“文帝行璽”龍鈕金印、“帝印”玉印、“趙昧”玉印等,這些印璽成為確認墓主的主要依據。</p><p class="ql-block"> 南越文王墓中有 15 具活人殉葬,其中包括4位夫人、1個家臣和10個仆人,年齡約為20一35歲。東側室的4位殉人,根據她們隨身佩帶的印章和組玉佩等標志物得以確認,具體說,“右夫人”的隨葬物最多且精美,包括“右夫人璽”金印和象牙私章等。其他夫人的身份則通過鎏金銅印得以確認,如“左夫人印”、“泰夫人印”等。在古代,殉葬制度是一種殘忍的習俗,其中正室夫人通常無需殉葬,而妾室則可能需隨葬。</p><p class="ql-block"> 南越王墓是目前嶺南地區發現規模最大、墓主人身份最高、出土文物最豐富和唯一的西漢彩繪石室墓,且未被盜擾,其發現為研究秦漢時期嶺南地區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3、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陳列</p> <p class="ql-block">  【 說明 :像這樣完整的”金縷玉衣”,全國可能不超過十件。大家看到的或宣傳報導的,其他“金縷玉衣”都是假的。 因為,漢代風行厚葬,因此有“漢墓十室九空”之說,有個別漢墓可能只會發現,盜后剩下的部分玉衣殘片,然后,再由現代制造出假的整體“玉衣”展出?!?lt;/p><p class="ql-block"> 另:中國以前只知道,文獻記載漢代有“金縷玉衣”,但誰也沒見過。</p><p class="ql-block"> 最早于1968年,在河北省滿城,因工程兵旋工偶然發現劉勝墓,這樣才第一次見到金縷玉衣實物。</p><p class="ql-block"> 劉勝被封為“中山靖王”,京劇《甘露寺》唱詞中有:“劉備本是靖王后,……”。他是劉備的祖先,漢武帝的哥哥,有120個兒子,創了記錄。1968年發現劉勝夫婦墓,分葬在兩個山洞中,竟然首次發現兩架,完整的“金縷玉衣”,郭沫若馬上去現場視察,太寶貴了,被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展出文物。</p> <p class="ql-block">照片文字張鑄崑</p><p class="ql-block">校對趙元勲</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6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市| 平乐县| 曲沃县| 德州市| 阿巴嘎旗| 陈巴尔虎旗| 吉木萨尔县| 海原县| 乡城县| 仙游县| 凯里市| 托克托县| 察隅县| 兰溪市| 定日县| 东港市| 乐平市| 钦州市| 巫山县| 陇南市| 右玉县| 房产| 通化市| 桐乡市| 长岛县| 水富县| 宁武县| 临汾市| 玉龙| 温宿县| 兴文县| 台山市| 江门市| 徐闻县| 福鼎市| 巴彦县| 鄂尔多斯市| 铜陵市| 和龙市| 大城县|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