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此文不投稿,不參加《精選》評定,只作為紀念收藏)</p><p class="ql-block"> 一早從魯史古鎮出發,開往沙帽碼頭,全程58公里。</p><p class="ql-block"> 道路雖不寬敞,但路面還不錯,彎道也不太多,的確好走多了。</p><p class="ql-block"> 于10點半左右來到碼頭。</p> <p class="ql-block"> 黑惠江發源于云南省麗江九河鄉白漢場,從北向南流淌,干流長341.8千米。與漾濞江匯合后,于南澗小灣東鎮匯與瀾滄江,是瀾滄江第二大支流。</p> <p class="ql-block"> 碼頭西岸屬臨滄鳳慶縣的沙帽村,所以稱為沙帽碼頭,距離魯史古鎮58公里。</p><p class="ql-block"> 碼頭東岸屬大理南澗碧溪鄉中華村,稱為孔雀碼頭,距離南澗63公里。</p> <p class="ql-block"> 孔雀渡是黑惠江上的一個重要渡口,連接南澗縣和鳳慶縣。</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1日,南澗縣至孔雀渡的城鄉客運正式開通,這標志著孔雀渡首次有了公共交通服務。</p><p class="ql-block"> 該班車覆蓋了碧溪鄉六個行政村及黑惠江對面的鳳慶縣,極大地方便了當地群眾和游客的出行。</p> <p class="ql-block"> 根據城鄉客運的開通時間和小班車的運行情況,渡船會按小班車的到達時間安排發船,渡船的時間與小班車時間相銜接,以確保乘客能夠順利過江。</p> <p class="ql-block"> 其余車輛,渡船費每輛車50元,車中乘客不收費。</p><p class="ql-block"> 與我們一同渡江的有大卡車、小汽車,還有兩張網約車,車上坐滿了乘客。</p><p class="ql-block"> 意想不到的是,到碼頭后當地人告知,每天11點鐘這班渡船免費。</p><p class="ql-block"> 我們恰好遇上11點的這班船,享受到了免費渡江的優待,雖然只是區區50元,但卻感到溫暖和愛意,瞬間被治愈。</p> <p class="ql-block"> 若沒有這渡口,從魯史到南澗,就要先返回到鳳慶縣,然后再經過云縣,由“祥臨公路”到達南澗,全程188公里,需要4個半小時左右。</p><p class="ql-block"> 有了渡口,可以少走100公里左右路程,大大節省了時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渡口的保留和運營,其出發點是為方便兩岸民眾的出行,提高了江兩岸的商貿流通,這是政府為民眾辦的一件大好事,值得點贊。</span></p> <p class="ql-block"> 大概十來分鐘時間,我們和我們的車子一同渡過黑惠江,來到了東岸。</p> <p class="ql-block"> 一下子就離開臨滄而進入大理,并且是乘渡船過來的,感覺很是奇妙,可以用喜出望外來形容。</p> <p class="ql-block">有明顯的標志——孔雀渡。</p><p class="ql-block">合個影吧,難得的遇見。</p> <p class="ql-block"> 注意到了嗎?標志牌上有幾個小字:野釣基地。</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大理南澗瀾滄江孔雀渡野釣基地。</p> <p class="ql-block"> 黑惠江南澗縣段水質優良,棲息了大量的原生態魚種,擁有豐富的淡水魚類資源,是國內休閑野釣的絕佳首選地。</p> <p class="ql-block"> 孔雀渡結合區位優勢和獨特的魚類資源,打造孔雀渡路亞垂釣旅游品牌,形成“垂釣+大江風光觀光+江魚品嘗+水果采摘”生態產業鏈,打造“垂釣+旅游”雙產業驅動模式,改善垂釣活動配套供給,提供更多熱門旅游產品,讓旅游與體育實現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政府通過整合鄉村振興、滬滇協作、移民后扶等資金,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p><p class="ql-block"> 通過企業與當地村集體的深耕合作,孔雀渡野釣基地已形成集戶外垂釣、江上觀光、沿江特色農產品采摘、品魚鮮美味為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如今,野釣基地擁有70個垂釣棚、600 多個點位以及水上超市、餐廳、路亞酒店,一艘60客位的旅游船,20余艘快艇、路亞艇、機動鐵皮船。</p><p class="ql-block"> 建成房車營地,擁有45個露營位,營地實現通水通電。</p><p class="ql-block"> 隨著道路交通、垂釣設施、旅游配套設施得到持續改善,提升了孔雀渡野釣基地的綜合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p> <p class="ql-block"> 2018年至今,孔雀渡舉辦了4屆大理(南澗)瀾滄江孔雀渡全國野釣公開賽,逐步形成以賽事為切入點的體育旅游產業,孔雀渡全國野釣大賽被評為云南省精品賽事。</p><p class="ql-block"> 帶動了庫區水上觀光游覽、沿江熱帶水果種植和特色住宿等產業的發展。</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腰上俯瞰孔雀渡口,碧綠的黑惠江從一座座如大大小小的饅頭模樣的山巒疊嶂中穿梭而來,如同一條蜿蜒盤旋的青龍,身姿矯健,翩若驚鴻,婉約中透著不凡。</p> <p class="ql-block"> 為什么大腦中會跳出一個畫面,一個幾年前深深印在腦海中的畫面。</p><p class="ql-block"> 是的,就是那個早晨,那個朝霞紅透半邊天的早晨,全身上下披著紅霞的黑惠江,千嬌百媚,楚楚動人。</p> <p class="ql-block"> 想起來了,是沙溪、沙溪古鎮!</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我曾到過沙溪古鎮,那條從沙溪古鎮穿梭而過的就是黑惠江,就在沙溪,我見到了那個羞答答的臉上泛著胭脂般紅暈的超凡脫俗的黑惠江,至今一直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曾做了一篇“美篇”,取名《沙溪的柔軟時光》,記憶猶新。</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又再次見到黑惠江,見到一個素顏下的黑惠江。</p> <p class="ql-block"> 沒有胭脂口紅,沒有特意打扮,著一身白綠色的衣裙,可還是那樣地大方得體,恬靜溫婉,清新嫻雅,婀娜多姿。</p><p class="ql-block"> 還是那樣地超凡脫俗,叫人難忘。</p> <p class="ql-block">無論你身著紅色亮眼的衣裙還是綠白色素淡的裙裝</p><p class="ql-block">無論你涂脂抹粉還是素面朝天</p><p class="ql-block">你還是你</p><p class="ql-block">永遠不變的你</p> <p class="ql-block"> 告別了孔雀碼頭,一路向彌渡方向前行。</p><p class="ql-block"> 小德(高德導航)顯示,孔雀碼頭到彌渡縣的密祉鎮全程97公里,開始沿小落段路行駛,后插入祥臨公路,需要兩個多小時。</p><p class="ql-block"> 道路平整,除小落段路有少量彎道外,其余道路基本都是平坦大道,一路順風,于下午3點15分到達密祉鎮。</p> <p class="ql-block"> 密祉鎮位于彌渡西部,距離彌渡30公里。</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平坦的大壩子。</p><p class="ql-block"> 鋪天蓋地的油菜花朝我涌來,大片的嫩黃、鮮黃、柔黃、亮黃。</p><p class="ql-block"> 嫩得吹彈得破,鮮得玉潤欲滴,柔得溫情脈脈,亮得明麗奪目。</p> <p class="ql-block"> 仿佛童子肉嘟嘟的雙手舉著嫩黃色的花枝在田園中奔跑,陽光下,童子稚嫩的笑臉、手中高舉著的油菜花,以及花枝上綠色的枝葉,全都鮮活明亮起來,颯颯的,亮閃閃的。</p> <p class="ql-block"> 稚嫩的笑臉粉亮粉亮的,胖嘟嘟的,太陽光灑在上面,越發水嫩欲滴,晶瑩剔透。</p> <p class="ql-block"> 不只一個童子,兩個、三個、一群、一片的童子,颯颯的、亮閃閃的。</p> <p class="ql-block"> 忍不住沖到童子群中,摸一摸這稚嫩的、粉亮粉亮的、胖嘟嘟的臉龐。</p> <p class="ql-block"> 一陣久違了的香味。像是一種遙遠的、古老的、仿佛是來自母體的乳香,摻雜著陽光暖暖的味道撲鼻而來。</p> <p class="ql-block"> 完完全全被這群童子俘虜了。</p><p class="ql-block"> 童子玉般碧綠的衣裳碰到了我的面頰,柔柔軟軟的,如柔柔軟軟的電流直達內心,傾刻間,內心也變得柔柔軟軟的了。</p> <p class="ql-block"> 一排楊柳樹磐石般地固守在路旁,黝黑的皮裸露在外面,樹皮上一道道粗糙的褶皺忠實地庇佑著樹桿。</p><p class="ql-block"> 見慣了楊柳依依,婆娑婀娜,“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p><p class="ql-block"> 但此時的楊柳,黝黑的枝干裸露在天地之中。</p><p class="ql-block"> 沒有了“綠絲絳”的柳樹,比平時單薄了許多,同時,也才發現它竟然有這多的枝,這多瘦骨嶙峋的枝。</p><p class="ql-block"> 樹頂端一條條細細黑黑的枝條散落下來,有如一蓬梳成無數小辮子的頭發。</p><p class="ql-block"> 仔細一看,小辮子上冒出一顆顆嫩綠色的新芽,陽光下一閃一閃的,像是小辮子上扎著的一串綠色的蝴蝶結。</p> <p class="ql-block"> 透過扎著綠蝴蝶結的辮簾子瞅見,遠處,密密麻麻的房子從山腳一直堆積到山腰,如蟄伏一冬的生靈,探頭探腦地破土而出,那雙帶著探究的一閃閃的眼睛,如亮晶晶的星子。</p><p class="ql-block"> 一片亮晶晶的星子。</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密祉鎮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和我們的車子淹沒在這一大片的嫩黃之中,淹沒在這春意涌動的田園風光之中。</p> <p class="ql-block"> 但凡來到這是的人,無論是鐵骨錚錚的硬漢還是多愁善感的佳人,都會融化在這散發著童子氣息、萬物涌動、生機盎然的田園故土之中。</p><p class="ql-block"> 頓時,仿佛回到那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疑問的懵懂少年,回到那個生機勃勃、從不會疲倦、<span style="font-size:18px;">熠熠生輝的青春歲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些曾經種下的夢想,曾經許下的諾言,曾經結下的深情厚意,一幀一幀,一幕一幕款款而來,在時光的滋養下,慢慢沉淀,成為人生中最珍貴的印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密祉古鎮小廣場</p> <p class="ql-block">建于清乾隆初年的古剎</p><p class="ql-block">密祉大寺</p> <p class="ql-block"> 密祉古鎮素有“三鄉兩區一古道”的美譽。“三鄉”即中國花燈之鄉、文化之鄉、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鄉。</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花燈文化源遠流長,相傳始于唐南詔末期,經過歷代逐步發展,形成如今形式多樣、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 每年正月初七至正月十六期間,密祉都會舉行盛大的花燈節,四方賓客涌至,載歌載舞,萬民狂歡。</p> <p class="ql-block"> “兩區”即太極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密祉省級革命老區。而密祉作為革命老區,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記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古道”即文盛街茶馬古驛道,這條古道見證了密祉作為茶馬古道重要驛站的歷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在唐南詔時期,密祉就是滇西“開南古驛道”(即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p> <p class="ql-block"> 古驛道延續至民國時期,往南至南澗到普洱茶產區,往北至彌城過定西嶺至下關、大理,是滇西茶馬古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曾為溝通南北交通起著重要作用,是滇西茶馬古驛道中的重要驛站之一。現在也是研究古代交通和經濟社會變遷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來,南方絲綢之路和開南古驛道僅此而過。</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茶馬互市的集散地,由此,密祉成為了茶馬古道進入滇西的樞紐,馬店、飲馬石、驛站,形成了濃郁的馬幫文化。</p> <p class="ql-block"> 走在蜿蜒遠去的紋身街——文盛街上,仿佛還能聽到幾百年前馬幫的鈴聲,悠揚地伴隨著趕馬漢子哼唱的小調。</p> <p class="ql-block"> 這首發源于密祉的歌,被譽為東方小夜曲,以它為代表的彌渡民歌,位列國家級非遺名錄,作者尹宜公的故居就在紋身街上。</p><p class="ql-block"> 這首歌就是人人皆知的《小河淌水》。</p> <p class="ql-block">哎~~~</p><p class="ql-block">月亮出來亮汪汪</p><p class="ql-block">亮汪汪</p><p class="ql-block">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p><p class="ql-block">哥像月亮天上走</p><p class="ql-block">天上走</p><p class="ql-block">哥啊哥啊哥啊</p><p class="ql-block">山下小河淌水</p><p class="ql-block">清悠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哎~~~</p><p class="ql-block">月亮出來照半坡</p><p class="ql-block">照半坡</p><p class="ql-block">望見月亮想起我阿哥</p><p class="ql-block">一陣清風吹上坡</p><p class="ql-block">吹上坡</p><p class="ql-block">哥啊哥啊哥啊</p><p class="ql-block">你可聽見阿妹</p><p class="ql-block">叫阿哥</p> <p class="ql-block"> 此時此刻,在我眼前浮現的是一個悠遠而古老的畫面:</p><p class="ql-block"> 明月高懸、微風輕拂、溪水潺潺。阿妹倚在溪石上,眺望著遠方。</p> <p class="ql-block"> 清澈的溪水中倒映著一張千嬌百媚、含苞欲放的面容,纖細的手指玩弄著紅色頭巾下散落的一綹烏發,用麻線編織而成的土布做成的裙子的一角輕觸到了水面。</p> <p class="ql-block"> 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里裝著無限的盼望和思念。</p> <p class="ql-block"> 一陣悠美動聽的歌兒從她櫻桃般的嘴唇中流淌出來。</p> <p class="ql-block"> 仿佛聽見那個趕馬的阿哥鏗鏘的腳步由遠及近,挺拔的身姿,健壯的體格,全身充滿爆炸性的肌肉。</p><p class="ql-block"> 古銅色的臉龐,五官輪廓分明而深邃。</p><p class="ql-block"> 手揮著馬鞭,從迷霧深處大步流星地朝她走來。</p> <p class="ql-block"> 阿妹對阿哥的一片深情,是那樣地質樸自然。婉轉的曲調,幽美的意境,將至純至真的人情人性抒發得淋漓盡致,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余音繞梁,刻骨銘心,難以忘懷。</p> <p class="ql-block"> 告別了密祉,我們來到了大理州彌渡縣城,并在此地住下,準備明早逛一逛縣城后回昆明。</p> <p class="ql-block">青螺公園</p><p class="ql-block"> 青螺綜合公園因坐落于老城區北部貌似巨型青螺的山丘(現已不存)上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青螺山歷史悠久,文化多樣而厚重,是彌渡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據《明,趙州志》記載,歷史上曾經在此建立過建寧城、諸葛城。</p><p class="ql-block"> 明清時期,這里曾是彌渡縣城異常繁盛之地,原有眾多古建筑群落,包括寺觀、會館、行會、書院、文廟、翼園等共27座,每座自成體系,有房屋建筑數百間,建筑風格異彩紛呈,至今仍存留有修舊如舊的東嶽宮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抗日戰爭前后駐設過滇緬鐵路督辦公署、地下黨彌渡支部曾在此發展組織。</p> <p class="ql-block">李文學雕像</p><p class="ql-block"> 李文學(1826--1874),又名李正學,彝族,彌渡縣牛街彝族鄉馬鞍村公所瓦盧村人。清末哀牢山彝族農民起義軍領袖。</p> <p class="ql-block">南詔鐵柱</p><p class="ql-block"> 鐵柱廟距離彌渡縣城五公里左右,因“南詔鐵柱”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南詔鐵柱”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彌渡先民留存下來的珍貴遺產,是我國唐、南詔時期唯一留存下來的古鐵柱實物。</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南詔鐵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南詔鐵柱,古稱崖川鐵柱,或建寧鐵柱,俗謂天尊柱,也即今彌渡鐵柱,今存彌城西北鐵柱廟大殿內,立于佛臺正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鐵柱為直圓柱體,通高3.3米,胸圍1.025米,重約2069公斤,柱身鐵黑色,鑄面稍粗糙;柱頂呈漏斗狀凹坑,坑中凸起一包,高15厘米,徑16厘米;坑邊正東、西北、西南方向各開一“V”型丫口,丫口高20厘米,使柱頭呈三瓣花瓣相聯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鐵柱西面正中有一長方形的凸線框,框長91厘米,寬8厘米,框內鑄有直列陽文楷書“維建極十三年歲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二十二字,筆畫挺拔、流暢。</p> <p class="ql-block"> 據說,鐵柱為南詔蒙世隆所建。鐵柱頂上還鑲嵌有三條木質雕龍,雕龍上覆一鐵笠。</p><p class="ql-block"> 蒙世隆建此鐵柱之因,既有宗教信奉的原因,又有標功記德、永鎮山川之意。</p> <p class="ql-block">原因有二:</p><p class="ql-block"> 其一,唐中,佛教在南詔逐漸興起,至世隆之父勸豐祐執政時極盛。世隆建鐵柱,乃是以鐵柱為佛教法物,能安禪制龍之故。</p> <p class="ql-block"> 其二,世隆時,戰爭頻繁,世隆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后連續發兵攻掠唐劍南西川節度地區。唐咸通十年(869年),南詔軍攻黎州(今四川漢源北)時,掠奪的金銀財物都無法搬運。世隆繼位第十三年,當時的南詔已從興盛走向衰敗,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世隆建造鐵柱既為標攻伐之功勞,也為鎮住南詔之山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鐵柱廟因柱而得名,柱因廟而保存,它標志著云南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時期,是研究南詔歷史及唐代冶煉技術的珍貴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 下圖是《景邁、臨滄、彌渡14天自駕游》的路線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甸县|
孙吴县|
玉溪市|
靖安县|
武宁县|
社旗县|
闸北区|
灵丘县|
景德镇市|
清水河县|
正宁县|
鲁甸县|
衡东县|
汉寿县|
孙吴县|
永兴县|
新乐市|
嘉禾县|
武邑县|
南江县|
上栗县|
六枝特区|
济阳县|
郁南县|
淮安市|
汶川县|
鄱阳县|
宣汉县|
霸州市|
石城县|
盐亭县|
沙田区|
苏尼特右旗|
剑河县|
舟曲县|
浮山县|
南丰县|
安泽县|
永清县|
耿马|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