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母親的成長歷程與思想啟蒙

清瑯(原:清朗)

文/清瑯 <p class="ql-block">↑高中畢業,考上大學時的母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題記:</b><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親的成長與受教育過程,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外祖父陳紹陶,早年畢業于成都法政學堂(當時的高等學府,如今是四川大學法學院)的舊知識分子。具有家國情懷,受傳統文化熏陶,是一位愛國無黨派民主人士,思想比較開明,推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與歷代知識分子一樣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弊鳛槠淅硐胱非?。崇尚科學救國、知識救國,為尋求報國為民之路,曾孜孜以求,在黑暗中探尋摸索,長年在外公干,做過許多有益的事,一心想改變落后愚昧的社會現狀。外祖母吳顯珍是個溫柔嫻淑的家庭婦女,雖然沒什么文化,但卻非常敬慕有文化知識的人,她認準了一個理:“讀書學習,未來不愁。”他們都重視子女的教育,千方百計讓子女讀書學習、接受正規教育,因此,大舅(母親的大哥陳家太)、大姨(母親的姐姐陳家奎)和母親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外祖父酷愛讀書、藏書,收藏了大量的書刊古籍文獻,不乏有關新思想、新文化等進步書刊。他不問政事后,做的最長的事,就是開書店,從事文化傳播與推廣。母親從中受益匪淺,最初的革命思想啟蒙也源自于此。但也有時代的局限性,當時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在外祖父身上也有所體現。他支持大舅上大學,卻認為女孩子高中畢業就可以了。因此,大舅考上了重慶大學土木工程系,大姨遵循父命高中畢業就成家了,母親不顧他的反對,堅持考大學、上大學。結果在經濟上,他就不再給予任何支持了。母親也自此離開家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背景歌曲:</b><span style="font-size:20px;">歌曲《五月的鮮花》創作于1936年,作詞光未然,作曲閻述詩。此時,正值日寇侵華加劇,東北淪陷,華北危急的時期。全民族抗日情緒高漲,救亡圖存成為時代最強音。歌詞選自光未然為獨幕劇《阿銀姑娘》創作的序曲小詩,反映了東北人民在日寇鐵蹄下的苦難生活以及青年義勇軍的抗日斗爭。閻述詩滿懷激情地為光未然的詩譜曲,歌曲很快在抗日救亡學生中廣泛傳播。歌曲通過深情的語言,描繪了山河破碎、民族苦難的場景,同時激發了全民族奮起反抗的斗志,尤其在青年群體中,這首歌曲成為抗日救亡的精神號角!2009年5月,該歌曲入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推薦的100首愛國歌曲”之一。這首歌曲也曾是母親參加“安岳抗日救亡歌詠隊”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時,他們經常演唱廣受歡迎的歌曲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b style="font-size:20px;">注:</b><span style="font-size:20px;">圖片未注明家藏的,均來自網絡,網絡圖片只為襯托相應文中內容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外祖父,舊知識分子,愛國無黨派民主人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外祖父希望國家消除戰亂,和平建國,推崇孫中山提出的旨在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以及“聯俄聯共”的政治綱領,認同其喚醒民眾,讓人民參與國家治理,強調主權在民并還政于民的政治主張。不認同甚至公開反對蔣介石背叛孫中山的主張,只依靠軍隊和少數精英階層,以集權的方式推動國家發展,強調個人獨裁專制,篡改了孫中山主權在民并還政于民的初衷,而不容于當世,被“擁蔣派”算計誣告。他講究知識分子為人處世的風骨與讀書人的氣節,堅決不卑躬屈膝、不為半斗米折腰,道不為謀,便辭官歸隱了。并多次斷然拒絕當局請其“出山”的邀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外祖父身為知識分子,癡迷收藏古今中外圖書,讀書愛書是其保持終身不變的習性。因此,使他不僅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而且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影響。無論在何地公干,都會用薪水搜集各種書刊,收購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書籍和刊物,尤愛古籍圖書,經祖上家傳和多年四處收集購買,積累了豐富的文獻典籍家藏,他也將其視之為珍寶。自歸隱之后,便不問政事,悠然自在地讀書、做學問、開書店、從事文化傳播與推廣。開書店維持了很長時間,直至解放初。除此之外,還從事過種植業和農產品加工業,致力于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等。解放后,將畢生珍藏的所有家藏圖書,經營的書店,包括許多十分珍貴的古籍文獻全部無償捐獻給了國家,對保護祖國文化遺產做出了積極有益的貢獻。1960年病故于原籍安岳。</span></p> ↑古籍圖書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外祖父比較明智的一點是,讓子女都上學受教育,學習掌握文化知識,這在當時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舊世道中,以及雖然已經推翻了封建帝制,但“重男輕女”“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依然盛行的舊社會里,已是很開明的,也十分難得。也正因為如此,母親高中之前所受的教育均得益于此。但也有時代的局限性,“重男輕女”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依然留存,并未完全根除。外祖父支持大舅讀大學,卻不支持甚至反對大姨和母親繼續上大學,因此大姨高中畢業不久就成家了。但母親不愿如此,上完高中后,想繼續深造考大學,外祖父就不再繼續支持,甚至反對母親考大學。當母親心意已決:“自己的人生之路,要有自己把握?!眻猿挚即髮W時,他采取的方法是,你想升學可以,但學費、生活費自理。在母親的堅持和大舅的支持下,她才最終得以實現了上大學的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大舅,1943年畢業于國立重慶大學土木工程系,任重慶鐵路局技術員、工程師。解放后,任鐵道部鐵路工程一局高級工程師,畢生奉獻于祖國的鐵路事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童年生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親出生于春光明媚的四川安岳北郊稌溝,一處群山環繞的小山村里。當時,家里的房屋是一幢比較高大的舊式瓦房。西廂房住著孀居的母親的四嬸和她的一雙兒女。正房、東廂房和與東廂房連接的坐北朝南的吊腳樓十余間房屋住著母親的家人。房屋外的院子里一年四季都綠樹成蔭、郁郁蔥蔥、充滿生機,春天鳥語花香,秋季果實累累。有玉蘭、蘋果、葡萄、桔子、橙子、李子、櫻桃等果樹,院子前面有一片用竹籬笆圍起來的花圃,里面有玫瑰、薔薇、梔子花、茉莉花、夜來香、晚香玉、梅花、山茶等花卉。房屋的后面是一片高大的闊葉林,茂密的枝葉像綠色的大傘一樣,遮蓋著房屋。房屋的西邊是一大片蒼翠的竹林,東邊吊腳樓周圍,香蕉樹伸展著綠色寬闊的手臂,至于墻頭、山坳、路旁、池邊到處是野生的長著長長的枝條開著白色小花的七里香和刺栗花。春天、夏天,百花齊放,香氣四溢,令人神清氣爽。母親就在這美麗的小山莊中出生、成長。這也許是她一生熱愛大自然,常忘情于山水之間的緣故吧!</span></p> <p class="ql-block">↑梅花。在母親記憶里,曾經的家房前屋后的各種果實花卉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母親兩歲時,跟隨其父母(外祖父、外租母)在成都生活了三年多,上了幼稚園,學習閱讀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女兒經》等古典傳統兒童讀物,受知識熏陶,很小就培養起了讀書興趣,并學習了初小算數加減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母親六歲多時,隨外祖父母回歸故里。這時家中沒有與她同齡的孩子,大舅在成都上學。大姨本地上高小。因此她只有和周圍農民家庭同齡的孩子玩,和他們一起割草、放牛、拾柴、喂雞、喂豬。也經常一起玩打仗、爬樹、游泳等游戲。當時,當地農民家的大人孩子都稱她為“二小姐”,她感到很別扭,覺得一叫“小姐”就有了主仆等級之分,就有了難以逾越的鴻溝。她對他們說:“以后就叫我的名字,不許叫小姐?!边@樣她與他們在一起就親切多了,玩起來也更加自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二、小學時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連續跳級,三年畢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由于天資聰慧,平時喜歡閱讀,加上良好的幼稚園學前教育,1935年在四川安岳縣上學時,初小一年級課程沒上就全會,直接跳級上二年級,三年級上了一學期,1937年就參加高小升學考試,考了全縣第一名,轟動全縣。跳級升入四年級上了一學期,九歲上高小,1938年十歲高小畢業,三年完成了小學學業。因愛好閱讀,少年時期就已逐步認識到,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但是近代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下,卻日益貧窮衰落,特別是抗日戰爭爆發后,大片國土淪喪,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老師教育她們要心有家國,牢記血海深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她就暗下決心,長大后,一定要為民族獨立、國家興旺貢獻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母親(居中)上小學時,與同學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生長在長江邊,經常與小伙伴結伴到江邊玩耍,很早就學會了游泳,十來歲已練就了一身很好的水性。一次她們幾個小伙伴在水中嬉戲,岸邊一個5、6歲的小女孩不慎落水,她見狀帶頭奮力向小女孩游去,其他幾個小伙伴也跟著游了過去,她們一起連拉帶推將落水小女孩救上岸,贏得岸上群眾的夸贊,小女孩的家長也一再向她們表示感謝。</span></p> <p class="ql-block">↑母親從小就在長江里游泳,練就了一身很好的水性。這三張都是母親的游泳照,第3張照片,是母親從岸邊扎入長江游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抗日救亡,喚起民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開啟了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進程。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風起云涌、如火如荼,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在前后方持續展開。隨著淪陷區民眾大量涌入四川,她的家鄉——四川省安岳縣,也涌來了許多外省人。使不大的縣城,外來人員驟增,街道顯得人聲鼎沸。當時,本地人將外省人統稱為“下江人”,他們之中有許多是些流亡來川的知識青年,有的當了學校的老師,有的擔任了縣里的水利、建筑等行業的工程師等。許多愛國青年,來到大后方四川城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當時,一個中等個頭,五官端正,溫文爾雅的江蘇吳縣青年水利工程師陳兆龍,在安岳縣從事水利工作,同時,他熱衷于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成立了安岳縣第一支“安岳抗日救亡歌詠隊”。1937年至1938年,母親參加了陳兆龍組建的“安岳抗日救亡歌詠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陳兆龍給她們講述各地開展的抗日救亡運動,控訴日寇在我國燒殺搶掠實施“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無惡不作的滔天罪行,講述全國人民只有團結起來奮起反抗才能救民族于水火的道理,要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必須喚起民眾團結抗日、一致對外等,講到動情處是聲淚俱下,給她們教唱許多抗日救亡歌曲,帶領她們貼標語、用歌聲、演講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等。1938年2月,侵華日軍軍機對大后方四川多地開始進行轟炸,造成大量人員財產損失,這更是在她幼小的心里埋下了對日寇的刻骨仇恨,對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她更加積極,她和同班女生匡義蓉、鄭全蓉、王玉章、蔡邵瑜等同學成為“抗日救亡歌詠隊”的積極分子。她們在陳兆龍的帶領下,深入街道、農村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宣傳抗日救亡道理、控訴日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累累罪行、講述抗日將士英勇頑強抗擊日寇的英雄事跡、演唱抗日救亡歌曲、游行抗爭、張貼抗日標語等,為喚起民眾和提高民眾的抗日救亡覺悟發揮了積極作用。當時他們學唱、演唱的歌曲全是時下,田漢、聶耳、光未然、冼星海、麥新、孟波、賀綠汀等創作的抗日救亡革命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五月的鮮花》《松花江上》《畢業歌》《犧牲已到最后關頭》《開路先鋒》《大刀進行曲》《救國軍歌》《梅娘曲》《抗日將士出征歌》《游擊隊之歌》……等等。在她們演唱每首歌曲前,陳兆龍都會進行慷慨激昂地演講、喊口號等。她從學唱演唱抗日革命歌曲、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學習領會其愛國主義、反抗侵略的精神內涵中,深切地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啟迪、生動的愛國主義、反抗日寇侵略的革命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錯失升學,閱讀受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她頻繁參加抗日救亡社會活動,無暇顧及初中升學事宜,結果錯過了考試時間,失去了升學機會,致使1939年輟學一年。這刺激了她的自尊心,也激發了她學習的自覺性,從而發奮閉門讀書,決心來年一定要考上初中,爭取新的勝利。在10歲的高小期間,社會活動占用了大量時間,她的學習是被動地跟著老師學,老師教多少,她就學多少。11歲后,她開始主動自學,沒有人催促、不需要監督,自己制定了作息時間,自覺嚴格遵守、自我管理、自主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已不能滿足她旺盛的求知欲。既把小學全部的語文、算數認真復習了兩遍。復習功課,對她來說還是比較輕松的,復習之余還有大量的空暇時間。她將這些空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以滿足她的閱讀欲,她便自己找書看。這一年她一方面閉門自學復習學業知識,另一方面靜心讀書,時間基本都在自家的書房和書店渡過。家藏書刊豐富,母親從小便可隨心所欲地徜徉在厚重歷史、燦爛文化的書海之中,在閱讀了大量古今名篇佳作的同時,背誦了很多古文和古詩詞。</span></p> ↑發奮自學與廣泛閱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里的書房位于堂屋的西側,坐北朝南,上下兩層,一層書房面積大約有二三十平方米,書房有個很大的窗戶,屋里家具均是中式傳統陳設,古香古色。窗下是一個又長又大的寫字臺,房子四周全是玻璃書柜,裝滿了各種類書籍,二層是個很大的書庫,家藏圖書種類繁多,加上家里開的書店,書報刊非常豐富,有不少都是線裝本的古籍圖書。她能隨心所欲地找書看,凡是能看得懂的新舊小說和文藝刊物她都看,如舊體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包公案》《七俠五義》《小五義》《天雨花》《筆生花》等,以及近現代文學作品,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冰心的《寄小讀者》等,使她知識不斷積累、眼界不斷開闊、心智不斷啟迪、認知不斷提高、思想不斷活化,也在她年少的心靈中、思想上,激發了對正義的崇尚、對邪惡的鄙視,對光明的追尋、對黑暗的抗爭,播下了最初的愛國主義和革命斗爭的種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三、初中時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歲那年,她考上了四川安岳縣立女子初級中學初中。當時該校的校長叫吳自于,是一位四十來歲頗有才華的身材略胖的女性,教務主任叫孫殿珍,是一位身材瘦弱單薄的中年女性,這一胖一瘦的校領導整天形影不離,她們學校管理、辦學教學都十分認真。當時,學校雖處于社會動蕩的抗戰時期,堅持辦學困難重重,但學校的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還是相當好的。1940年3月至1943年1月,在這短短的近三年時間里,學校在非常窘迫的境遇中堅持辦學,使她在艱難的困境中完成了初中學業,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艱困而充實的學校生活給她留下了許多難忘的記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避防空襲,立志報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0年3月,她順利考入四川安岳縣立女子初級中學初中,從此,在初中階段逐漸擺脫了童真的稚氣,步入了少年時光。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期間,侵華日軍對四川多地,尤其是重慶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長達6年又10個月的無差別轟炸。其中,從1938年至1941年,侵華日軍更是對重慶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持續3年的大規模無差別轟炸。6年多的轟炸造成重慶3萬多人直接傷亡、6600多人間接傷亡,財產損失高達約100億元法幣(這是當時中國的法定貨幣),平民居住區、學校、醫院、外國使領館等均遭到轟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0年到1942年,正值抗戰最艱苦的階段,前方戰斗激烈,作為大后方的四川經常遭到日寇軍機的狂轟濫炸,生靈涂炭。為避免空襲,安岳縣立女子初級中學被迫搬遷到離縣城12華里的一座寺院——石華寺內(石華寺目前已不復存在了,文革期間被拆除),將此作為避難的臨時校舍。臨時校舍石華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寺院的各個佛堂成了她們臨時的課堂和宿舍,整個寺院被高大的蒼松古柏、翠竹綠槐所環繞覆蓋,空氣清新、自然風光優美。明代翰林院編修江朝宗(璧山八塘人)在《石華寺碑記》中寫道:“寺在日照之下,舊名庵,又名寺。四顧眺焉,挺然突出。人仰瞻之,若在云表。竹木森然,一塵不到,誠天壤勝概也。”然而在這里的學習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盡管稀飯和咸菜是主食,卻也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住宿就是佛堂里席地的草席通鋪,擁擠而潮濕。盡管如此,但畢竟有一處相對安定的生活學習處所,老師教學依然十分認真。在這個特殊的艱難時期,同學們仿佛一下都長大了,也更懂事了。都知道在日寇侵華、國土淪喪的當下,比起淪陷區,能有一處相對安定的學習的場所,是多么的不易呀。同學們都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克服困難,更加認真自覺地努力學習,學校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維持的相當好。在那里,她依然扎扎實實地學到了很多知識,學習成績優異。在石華寺,那秀美的自然風光,艱難的生活條件,孜孜以求的學習經歷,一直深留在她的記憶里,讓她難以忘懷。</span></p> <p class="ql-block">↑縉云山石華寺遺址旁的古桂花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學校在此駐留了兩年,直到1942年春季,有鑒于敵機轟炸目標,主要集中在了重慶市城區,她們的學校才又遷回到安岳縣城。這時她住在郊區的家里,早出晚歸。由于學校離家路程較遠,因此,一般中午她在曠增祥表兄家吃一頓午餐,她的曠表叔、曠嬢嬢待她很好,使她的學習未受影響。她學習認真,理解能力很強,感到學業很輕松,學習成績也穩定而突出,還有大量時間滿足她的閱讀愛好。</span></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安岳風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期間,一位“下江人”,來自外省的女體育教師經常給她們教唱解放區的歌曲,講述日本鬼子無惡不作的暴行和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英勇抗日的故事,使她深感國破山河碎的屈辱,深受抗日英雄事跡的激勵,不斷地激發著她的抗日愛國熱情,她常想將來長大了要去當記者、作家、法官、愛國軍人等,立志為窮人爭取自由平等、打富濟貧、趕走侵略者、報效祖國、以身許國等。當時,她對政界的黨派之爭的緣由還不清楚,但她從愛國進步人士的宣傳講述和閱讀進步書刊中獲得了許多新的粗淺認識,認為共產黨是平民百姓、勞苦大眾的黨,是救國救民、爭取自由平等、打富濟貧、平分富人財產的黨,它的最終目的是自由、平等、博愛。那時,什么階級觀點、唯物史觀等,還不甚了然。她只是憑粗淺的認識、進步人士的宣傳和直感,愛上了共產黨。她和同班女同學莫珣如想法不謀而合,都決心自覺追隨共產黨,為崇尚的理想而奮斗。那段在艱難困苦中發奮學習、探索未知、胸懷理想、憧憬未來、立志報國、努力奮起的歲月,一直縈繞在她的腦海里。</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2.啟迪思想,探求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3年,由于初中畢業、高中升學不同季,相差半年時間,因而又休學半年。由于她很早就養成了良好的閱讀自學習慣,加之愛好古今文學和歷史文化(尤其酷愛文學,如古今中外小說、詩詞,對歷史、文化、傳記頗感興趣),無論境況如何,閱讀一直伴隨著她的成長。在學校遷回縣城后的初三一年時間及半年的等待上高中的時間里,她依托家里的書房和書店的便利,閱讀了大量古今中外經典名著,而且不少還反復看過多遍。如文史典籍《資治通鑒》《四書五經》等,古典文學中,尤為喜歡《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說岳全傳》《古文觀止》《聊齋志異》和唐詩宋詞等,特別欣賞《水滸傳》描寫封建社會農民造反,梁山好漢、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劫富濟貧、武藝精湛、俠肝義膽,但結尾令她不滿;喜愛《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嫉惡如仇、不畏強暴、善惡分明、吃苦耐勞、機智勇敢、本領高強;崇拜《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以國為重、智慧超群、神機妙算、忠誠謙遜、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這些書她已記不清看了多少遍,在許多方面啟迪了她的革命思想、反抗精神。在現代文學作品中,除特別喜愛巴金、冰心等的作品外,還非常喜歡魯迅、茅盾等的作品,如魯迅的《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揭露深層社會矛盾,批判封建惡勢力,剖析舊社會陳腐傳統觀念,鞭撻封建社會的虛偽殘酷,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表達?強烈的民族意識與愛國情懷等;茅盾的《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等等,反映舊中國的黑暗與底層民眾的苦難,舊中國農村農民遭受的深重壓迫及守舊、迷茫和覺醒等。外國文學中,閱讀了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蘇俄文學巨匠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屠格涅夫的《前夜》,綏拉菲莫維奇的《鐵流》,彼?里多夫的《丹娘》、西蒙諾夫的《日日夜夜》、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等揭露社會問題、鞭撻假惡丑、謳歌真善美的著作,以及作品中熱愛祖國、熱愛勞動人民、為真理和正義而奮斗的思想感情,給她以強烈的感染。引發了她對人生的思考,令她視野開闊、啟迪人生、茅塞頓開,使她意識到,一個進步的知識青年應該選擇正確的生活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還有進步刊物,對她的思想成長產生過深刻影響。如鄒韜奮任主編的《生活》周刊,商務印書館發行的大型綜合性刊物《東方雜志》等刊物,刊發了許多關于宣傳抗日救亡、支持愛國運動、譴責投降賣國的檄文和闡釋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的文章,以及發表的社會賢達、愛國人士、革命志士的文章等,對她確立愛國進步思想和激發革命精神起到了引領和啟蒙作用。她非常愛看這些文章,關注各種新思想、新文化、新文學相關內容的文章,并對許多問題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見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還十分關注和喜歡看當時報刊上“關于文藝的社會作用”等問題的爭論。她不相信也不喜歡所謂“為文藝而文藝”的說法,她相信文藝應該為社會進步、人類文明做出貢獻,應該追求和宣揚真善美,批判和鞭笞假惡丑。豐富的家藏書刊使她收獲不小,書香環境對她的思想成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她一生的學習和追求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還閱讀了一些著名記者對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新聞報道,讓她更多地了解中國、認識世界,也促使她渴望脫離封建家庭束縛的樊籠,到更廣闊的世界中去探求人生的真諦。</span></p> <p class="ql-block">↑母親初中時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高中時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當選學生自治會主席,鍛煉組織活動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她上的初中(安岳縣立女子中學)未設高中部,她只能考當時安岳縣唯一一所高中——安岳縣立中學(如今的四川省安岳中學),該校原為一所單純的男生學校,1943年秋第一次招收女生,成為一所男女生合校高中。1943年秋季,她順利考入四川安岳縣立高中,學校的高一年級第一次有了男女生合班,成為當時社會的熱點新聞備受社會關注,社會上也產生了不小的反對批評與支持贊成的爭論。由于當時社會深受封建思想沉疴痼疾的長期影響,封建意識根深蒂固,學校男女生界限分明,男女生不說話、不交往。在高一第二學期,他們班一位姓蒲的女生,被人發現與一位男生課后單獨交談,竟然轟動全校,被好事的眾多各班的男生團團圍困在教室里起哄。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驚動了社會和學生家長,使學校深處社會輿論的漩渦,成為所謂的校園“丑聞”,譴責的聲浪席卷而來,學校倍感壓力巨大。蒲姓女生被家長接回了家,被關了起來。男生家請人上門前去說媒,不久就完婚。從此,這對少年夫妻遠走他方,再沒有在縣里露面。由于此事給學校造成了極大的社會負面影響,這個全縣唯一男女生合班的班級,只存在了短暫的一學年,高一結束就只好不得不將女生統統合并于安岳縣立女子中學。</span></p> <p class="ql-block">↑曾經的安岳縣立中學,是如今的四川省安岳中學,四川省重點中學,四川省一級示范性普通高中。該校于1950年兼并安岳縣立女子中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4年秋,安岳縣立女子中學(1950年,該校并入安岳縣中學)第一次正式設立高中部,縣立高中的女生全部并入縣立女中高中部。同一年縣立女中成立第一屆學生自治會(即學生會),母親被推選為學生自治會主席。她一方面認真學習課業知識,另一方面努力探索做好學生自治會工作的好方法。由于學生自治會要開展哪些工作、如何開展?沒有老師專門指導。于是她就開動腦筋想辦法,在干中學、學中干,并向圖書請教,查閱了許多資料,并征集同學們的建議,工作思路也逐漸清晰。她認為,學生自治會的主要任務是團結同學、尊師重教、培養學習興趣、營造學習氛圍、活躍課外活動,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開展各種健康的文體活動和趣味活動。于是,她制訂了學生自治會活動計劃,利用課余時間,以學生自治會的名義組織同學們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如開展各種文藝、體育和游戲活動,以及相繼組織成立了琴棋書畫興趣小組、讀書會、故事會、詩詞朗誦會、學習互助小組、等等,將學生自治會的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同時,也培養和鍛煉了她的演講口才和組織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1950年安岳縣立女子中學并入安岳縣中學。如今的四川省安岳中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提升辨識啟迪思想,初露文采迎接高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秋至1946年夏,上高中三年級。她擔任學生自治會主席一年有余,受到師生、學生家長的廣泛認可和好評,也引起了校方的關注。由于她拒絕加入“三青團”(國民黨的反動青年組織),她負責的學生自治會及其各項活動不受國民黨軍事教官所左右,到了高中第三年,學校訓導主任開始插手學生自治會事務,對學生自治會進行改組,由于理念不同,她便辭去了學生自治會主席的職務,學生自治會改由“三青團”骨干分子張才君任主席,母親自此完全退出了學生自治會。擺脫了繁雜的社會工作,也正好就此全力投入學習,積極應對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時一位姓王的女老師開始主動接觸她(王老師一直在默默地觀察她),經常給她看《新華日報》[《新華日報》是當時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唯一公開出版發行的大型機關報。]、革命書刊和解放區的文藝作品,給她講抗日英雄的故事、革命道理和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及腐敗無能等,有意識地對她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使她在思想上進一步受到革命文藝和革命道理的熏陶,并開始認識了解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中國共產黨在陜北領導人民進行抗日戰爭取得抗戰勝利、階級差別、階級斗爭、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本質區別等。并受到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不斷提升了她對大是大非的辨識判斷能力,從而啟迪了追求革命、沖破黑暗、向往光明的思想認識。這也讓她在政治上更加慎重,她認為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某個政黨,確信它的正確性,才能要求參加,并為它的目標奮斗終生,絕不隨隨便便參加一個政治組織。所以,當學校大力發展“三青團”成員時,許多同學都參加了,而她和班上極少數同學不為所動,堅決拒絕參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中時期,她特別喜愛文科,對古代、近代、現代文學鐘愛有加,喜歡寫作和詩詞創作,有強烈的創作欲。她的作文善于抓住主題、思路清晰、文筆流暢,而且寫作速度很快。作文常被老師作為范文,在校內展覽會上作為范文展出。老師給她的作文寫過這樣的評語:“洋洋灑灑,有類作家?!鄙险Z文課時,老師剛講完課文,她就能將課文背誦出來。《古文觀止》和唐詩宋詞等,許多都是這一時期背下來的。這期間,她還在成都的報紙上發表過多篇短篇小說。但理智告訴她,中學時代是打基礎的時候,不能偏科,不能忽視數理化的學習。高中第三年,她沒有參加任何社會活動,刻苦努力、一心一意讀書學習。大舅陳家太(母親的大哥,鐵路工程師)也經常提醒她,常利用假期檢查、輔導她的理科學習。終于,使她以優異的成績通過高中畢業考試,順利畢業,并為以后的學習鋪平了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結束了高中學業,開始著手準備考大學。然而外祖父橫加干涉,不同意她參加高考,并撂下狠話,如果考上大學,一切費用自理。對此,她完全無法接受,她心想“大哥考大學就可以,我為什么就不可以?”雖然她嘴上沒說什么,但她心意已決,默默告誡自己:“自己的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走,自己未來的命運一定要自己把握!”為了克服現實生活困難,減輕生活壓力,她選擇報考公立的師范院校,這樣可以免除學費和伙食費,并且做好了兩手準備,考上了就繼續深造。如若落榜,就去自謀職業,跳出封建家庭的樊籠,靠自己的雙手自謀生存、走向社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親為了減輕生活的壓力,只能報考師范類高校,因為當時師范院校學費和伙食費全免。1946年秋,她以高考第二名的優異成績,順利考上了坐落在長江之濱重慶市九龍坡的,面向全國招生的,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著名高等學府——國立女子師范學院。盡管如此,但生活依然拮據,因此部分生活費用主要是由在成都鐵路局工作的她大哥陳家太(我們的大舅)資助的,也保證了她在校期間的學業生活,母親對大舅給予的關愛和上大學的支持,令她感念一生。母親考上大學,成為她人生的重要轉折,不僅沖破了封建家庭的藩籬走向獨立,而且成為她真正參加革命的起點,從此在上大學時,開啟了她在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我黨“第二條戰線”上,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斗爭的嶄新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2年9月20日定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3月18日修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7月,母親告別親人,離開家鄉。未曾想,匆匆一別,就是34年半。1981年2月,母親成都出差,時間很緊,辦理完公務,擠出時間,順便回安岳老家看看久別的故鄉和久違的親人,雖已物是人非,但依然倍感親切。返疆近3月,離愁別緒依然不時縈繞,賦詩抒懷。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家鄉和親人的眷戀,以及家國難全,事業工作為先的崇高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母親考上大學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思鄉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陳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鄉的山,故鄉的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鄉的山水多么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鐵峰山上柑橘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岳陽溪畔柳堤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梯田層層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籬邊紅玫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鄉的親人永難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鄉的山泉令人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親人傾心話衷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字字句句暖心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難忘驅車辭故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喚“歸來”催人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離別故鄉近三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夢里猶滴思鄉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心潮滾滾難平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詩書萬卷無滋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花前月下常徘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林間幽徑獨回味。</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人敲警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覺心有愧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驥伏櫪志千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烈士暮年怎心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鄉美是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是我崗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人親是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哪能常聚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化”藍圖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吾輩需奮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私細掂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革命第一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戰士熱愛前線的哨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獵人眷戀森林的香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要學那雪蓮傲風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要學那青松永蒼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要學那園丁勤耕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用心血哺育新一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拋棄那無聊的閑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驅散那心靈的魑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揚鞭躍馬上戰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像邊防戰士那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永遠把祖國的西大門來守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將用行動告慰故鄉親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岳陽的兒女沒有辱沒父老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沒有辜負哺育她的山山水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1年5月</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注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①心有愧——幾十年革命、奮斗,無暇顧及家鄉和親人,家國難兩全,而感到慚愧。?</span></p> <p class="ql-block">↑母親賦詩手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藁城市| 滦南县| 垦利县| 海盐县| 隆尧县| 重庆市| 房山区| 同仁县| 富平县| 南部县| 平陆县| 拉萨市| 山阳县| 南涧| 洞口县| 开原市| 镇赉县| 平江县| 岑溪市| 苏尼特右旗| 吉林省| 紫阳县| 比如县| 三亚市| 荥经县| 巫山县| 祁连县| 肃宁县| 东宁县| 东山县| 三门县| 库伦旗| 濉溪县| 南陵县| 巨鹿县| 尼玛县| 仁化县| 达州市| 菏泽市| 明光市|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