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在尋訪青果巷時,總有一些景致令人感到新穎。這種用現代美學藝法燃起傳統古建筑新的光彩,無疑為古巷增添了誘人的魅力。青果巷西口的西墻水映畫面自然是游人打卡之地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繼續從青果巷西口走100余米,還是找到了青果巷121號。其位置處于保護區中段,緊鄰進士坊?,F為“青果巷10號”花園餐廳。重修后,有三進的宅子內仍保留了清代建筑的風格。但基本肯定這里不是祖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和當地人聊天得知,目前青果巷的私房除了極個別仍擁有產權外,絕大部分都歸政府所有并用于商業。重新修繕后的青果巷,不僅門牌號有所變化,就是建筑及院落內部格局也不是早年的模樣了。以祖宅而論,今天的青果巷121號更多可能是個“贗品”,而“真品”已難尋覓了。</p> <p class="ql-block">早年青果巷121號老宅住的是一個大家庭,那里先后住有曾祖父、曾祖母及子女們。據父親早年的文字記載,青果巷祖宅有兩處宅院,121號只是其中一處,都是高祖留下的祖產,后為曾祖與其兄弟倆人的共有財產。他們曾生活在一起,沒有分割房產。高祖能在青果巷購置房產也是頗有實力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清末常州錢業開始興旺,曾祖靠經營錢莊起家,后離開青果巷到上海辦實業,開設了絲織廠。他屬于早一代的民族資本家。暮年后又回到青果巷老宅做起寓公。如今青果巷東側還有一個老錢莊的舊址(下圖)。</p> <p class="ql-block">光緒12年(1886)祖父出生在青果巷,他在家里排行老三,并在那里度過了童年和少年。他的啟蒙教育來自私塾,也可以說是宗族辦的書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 <p class="ql-block">他19歲離開家鄉東渡求學七年,并在那里結識了祖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民國元年祖父畢業回到青果巷,先在江寧兩江法政學堂執教,兩年后北上任教。而祖母自1912年起的8年里,一直在青果巷與公婆生活在一起,直到其長子即我的大伯1920年在老家夭折后,才北上與夫君團聚,正式在北京安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從曾祖這輩論起,家中第二代子女即我祖父那輩人,先后都離開了青果巷,出外讀書后成家立業。他們明確放棄了這份祖產的繼承權,祖宅便由祖父長兄和次兄居住并擁有。從那時起,青果巷121號的后代們便分別在常州、北京、上海等多地生活。</p> <p class="ql-block"> 緊鄰祖宅的古運河上有眾多極富特色小橋。當年枕河人家穿梭于各小橋間,為生活而奔波。早年西廟溝和中新橋間的空地上都有賣菜集市,這些橋也是祖母和先人們當時出入的必經之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經這些橋的河為南市河,是中國大運河最古老的河段之一,開鑿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其周邊地區仍然保留了許多歷史遺跡和文化景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走進青果巷文化記憶館得知,古老的常州城素有“劉半城,莊一角,青果巷唐家半條街”之說。劉氏是常州地區的望族之一,明清兩代出了22個進士,23個舉人。僅劉氏在此地宗族就有二十多支。其中在青果巷有武進西營劉氏,還有禮房劉氏、義房劉氏等支系,至于我家到底屬于宗族哪個支的,還有待繼續考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明清常州劉氏進士名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劉氏在青果百姓中是個大姓,大姓祠堂多是青果巷的特點之一,其中劉氏宗祠位于青果巷東塘20號,是清同治年間建的祠堂建筑,現宗祠僅存建筑包括前兩進和東西兩端的廂房,其余均被拆毀(下圖)。這個祠堂是西營劉氏宗祠的分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25年春尋訪時,祠堂處于關閉狀態,只能看到外觀(下圖),好在“?心中有祖先,無需拜天地”。不妨礙我在遠處朝拜。如今劉氏宗祠被列入常州市的文保單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祠堂雕花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青果巷眾多名人故居中,也包括祖父在民國時期交往較多的同鄉家宅或宗祠。如位于青果巷111號的董氏宗祠及進士坊就是巷子中標志性的景點。其旁邊還立有一根明嘉靖年的牌坊石柱殘件(下圖),早年的牌坊上面鐫刻其族人在明清兩代進士們名字。如今復建的新牌坊上找不到進士的名字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董氏22世孫-董授經先生(下圖)是祖父在法界的導師,并共事多年。他是1889年進士,還是中國近代的藏書家和法學大家,曾擔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大理院院長等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如今的董氏宗祠變成了常州菜館“唐宴”。菜香中的餐客們或許不知道,歷史上這里曾走出22位進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另一處青果巷東首正素巷2號的清代宅院,是清著名畫家湯貽汾故居。修繕前,古建筑已受損破?。ㄏ聢D)。</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修繕后的湯貽汾故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如今一張臨摹的湯定之先生早年山水畫掛在故居過廳中。</p> <p class="ql-block">湯定之先生是湯怡汾的曾孫,他是民國時期北京著名畫家。其畫作傳承了常州畫派并兼有自己風格。他曾是國立北平大學藝專的教授也是民國法學界“北京宣南畫會”的導師,與祖父頗多交往。至今家中還藏有其贈于祖父的畫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與當地人聊天得知,故居除了第一進院房簡易改作湯家后人對外營業的咖啡店外,其他房產都屬于政府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如今青果巷作為常州歷史文化保護區,每天接待大量的游人。先祖們怎么也不會想到曾經的文脈之地,居然成為人群擁至的熱點。今日的青果巷不再是民居之巷了,而是按照城市的文化符號和精神高地所打造的。但走進巷子后會發現,這里似乎成了餐飲及工藝品售賣的一條街。</p> <p class="ql-block">諸多遺憾外,還是很興奮地享受了尋根問祖的每一天。特別是下榻在青果巷6號松健堂名宿,可身臨其境去感受老巷厚重的文脈韻味;夜聞春日雨聲, 又仿佛聽到了先人們在細語呢喃。</p> <p class="ql-block">(全文完)(部分圖片取自網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泽县|
密山市|
石阡县|
中卫市|
道孚县|
安义县|
大田县|
罗定市|
漳州市|
黔江区|
汉中市|
买车|
温州市|
孝昌县|
格尔木市|
浙江省|
邛崃市|
安龙县|
靖宇县|
文成县|
池州市|
博罗县|
江安县|
红河县|
呈贡县|
新宁县|
随州市|
神农架林区|
SHOW|
江都市|
杭锦旗|
金沙县|
河源市|
房产|
乐至县|
电白县|
巴南区|
鹤庆县|
江孜县|
田阳县|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