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楊絳曾說過:“人生實苦需修煉。”修煉身心,就是在生活的磨礪中,修得為人處世的境界。在做事的過程中修煉,可事半功倍;在做人的過程中修煉,可心明澄澈。清亮明潔、從容不迫、寬厚仁愛,都是在世事波折中洗練而成。身處繁忙浮躁的喧囂之中,我們步履匆忙,積攢焦慮。唯有不斷修好一顆心,才能在心靈身處鬧中取靜,安頓好靈魂。</p> <p class="ql-block">修煉心態,可以坦然面對過往林清玄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人生是一場修煉,且行且成長。因命運無常而無奈,因柴米油鹽而焦慮。所以人生在世,苦和累,要看輕;悲傷和痛苦,要看淡。陶淵明29歲出仕,13年間,經歷了5次為官到棄官的過程。這其中的悲苦交加,都沒能讓他失去為官的品格與底線。在任職期間,他做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官職,為人清廉,做事清爽。在擔任彭澤縣令時,陶淵明碰到潯陽郡派督郵劉云到他任職的地方視察。劉云是個方圓百里遠近聞名的貪婪之人,他打著檢察公務的幌子,實際上是來賄賂貪污的。陶淵明絕不濟濟于富貴,督郵劉云尚未開始巡查,他就守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堅定信念,毅然決然地離去。劉云恨得咬牙切齒,公報私仇,蓄意栽贓陷害陶淵明,陶淵明因此被貶。棄官之后,陶淵明瀟灑肆意,坦然接受人生抱負化為夢幻泡影的事實。他歸園田居,寄情于山水之間,樂得逍遙快活。</p> <p class="ql-block">他在《歸去來兮辭》中這樣寫道:“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得意之時要懂得看淡,失意之時要懂得隨緣。人生遭遇不可控,心態卻可修。過往的悲歡離合、陰影圓缺都已經過去。無論快樂或痛苦,都不要太較真、太執著。人生的高度不是看到想到多少事,而是看透了想開了多少事。</p> <p class="ql-block">修煉心境,是一種獨處的智慧《莊子》中曰:“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萬物的根本是寂寞,內心空虛的人會因為寂寞而孤苦伶仃,淺薄無知的人會因為寂寞而浮躁,而守得住耐得了的人反而在寂寞中修煉出睿智來。人只有置身于萬物寂靜的環境中,才能自知、自洽,修一份豐盈充實的內心世界,練一份淡看得失的精神境界。 尼采說過:“更高的哲人之所以獨處,不是因為他本身想要孤獨,而是因為他的周圍沒有他的同類。”</p> <p class="ql-block">三國時期,諸葛亮便是一個胸藏萬壑之人。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深“藏”自己的大智慧,心甘情愿地當一個老百姓。即便劉備親臨,他也不急不躁,才有了后來“三顧茅廬”的故事。 后來,諸葛亮既為其出策,也會立于陣前。即便置身于千軍萬馬之間,他依然能開口就成“千古絕罵”,對司徒王朗一通羞辱竟使其命歸九泉。諸葛亮的智慧,從茅廬靜坐的忘我思考而來,從不遇明主不出山的篤定信念而來。孤獨是認識自我的最好機會,在熱鬧嘈雜中失去的,都將在孤獨清靜中找回來。</p> <p class="ql-block">把獨處的平淡無趣變為充實豐盈的心靈奇幻旅程。在時光中沉淀,在歲月中和自己和解,學會和自己相處,找到自己內心真正的熱愛。修一份心境,才能在走好那些需要一個人走的路。</p> <p class="ql-block">修煉心性,舍棄不必要的欲望《論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是你的,從不苛求,是你的,坦然接受。隨波逐流、接受誘惑易,保持清醒、拒絕誘惑難。堅持自我的勇氣,是心性賦予的。被譽為“武圣”的關羽,曾為了保護劉備的家眷甘愿投靠曹操營下。曹操十分欣賞關羽,一心想把關羽拉攏到自己的陣營。面對曹操的賞識,關羽也并非鐵板一塊,他在與袁紹的對戰中斬殺顏良和文丑,為曹軍立下大功,報答了曹操的恩情后,過五關斬六將,攜劉備家眷與劉備重聚。</p> <p class="ql-block">關羽和曹操曾“約法三章”:一不負漢室,二不負和劉備“桃園三結義”之情,三保得嫂子周全。曹操送他財物,關羽便轉送給嫂子收貯;曹操送他美女,關羽便送給嫂子當丫鬟;曹操送他華服,關羽便穿在里面。曹操問他為何如此節儉,關羽解釋說:“這不是節儉,而是這件錦袍是我大哥劉備送給我的,我穿著他就像見到我大哥一樣。而丞相賜的衣服我也不敢怠慢,所以就把兄長送的衣服穿在外面,丞相送的衣服穿在里面。”關羽立得正行得直,曹操雖屢次籠絡他都不得,但心中對他甚是佩服,在關羽死后,曹操竟然抱著關羽的尸首放聲大哭。人活一輩子,就像走路,背負的東西越多,就越累。</p> <p class="ql-block">欲望,是一種負累。只有立得正行得直,才能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面對自己的欲望和渴求,面對自己的缺陷和失敗,這便是一種修煉之后才能習得的勇氣與定力。 修煉好心性,才能擁有行走世間的底氣。不是擁有多少傲人的財力,而是能有勇氣拒絕誘惑,以良心為根,人品為本,做一個內心澄明的人。《道德經》中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懂得修煉自己的人,能夠和光同塵,外圓內方,順利通過困難的隘口;能夠海納百川,兼收并蓄,將過往的一切,融入經歷和閱歷。修煉自己,讓心靈生發出堅韌而強大的力量,方可寵辱不驚,淡定從容!</p> <p class="ql-block">以上作品為石建利老師作品。石建利(退伍軍人),1959年生于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西安市鄠邑區終南輝煌文化藝術館顧問,陜西省美術家協會驪山創作中心畢業,現為中國國畫研究院陜西分院院士、陜西省渭河書畫研究會副會長、華夏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副主席、西安市文史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西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鄠邑區美協副主席、鄠邑區書畫院副院長等職務。經常參加各地助學、助殘、幫扶等愛心公益活動,多次被陜西省及鄠邑區授予“慈善書畫家”和“愛心書畫家”稱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治县。|
左贡县|
虎林市|
长葛市|
凤城市|
邳州市|
珲春市|
永靖县|
马关县|
宣恩县|
库车县|
灵山县|
平利县|
孟连|
邯郸市|
柞水县|
恩施市|
饶阳县|
青海省|
额敏县|
德州市|
融水|
文山县|
延长县|
五家渠市|
凤翔县|
漳浦县|
阳东县|
珲春市|
阿巴嘎旗|
托克托县|
鸡东县|
天等县|
英吉沙县|
政和县|
湛江市|
平和县|
保康县|
卫辉市|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