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懷著對千年古剎的敬仰之情,從天童禪寺出來后,我們兄弟三人又來到了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坐落在浙東甬城鄮山南麓,此處祥云和風,山靈水清,松挺竹秀,溪流鳥鳴。古寺掩映其中,猶如云中梵宮,氣象萬千。</p><p class="ql-block"> 寺院創建于西晉太康三年,據今一千七百多年,是當今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寺院,寺內供奉著舉世奇寶佛舍利。</p><p class="ql-block"> 東晉義??元年晉安帝命構塔亭,安僧守護,南北朝時宋文帝建塔修寺,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又興建殿堂,賜寺名“阿育王寺”,唐中宗時進入初盛時期,北宋大中祥元年,朝廷命名為“阿育王廣利禪寺”,南宋被列為“五山十剎”中“第五山”,明洪武五年朱元璋賜“阿育王禪寺”,清乾隆御賜“覺行俱圓”大雄寶殿匾。</p><p class="ql-block"> 古剎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經興衰,現存寺院為清康熙十九年后重修,有殿、堂、樓、閣600余間,占地200多畝,是漢傳佛教重點寺院,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新山門前立四根高大的石柱,那就是有名的“阿育王柱”,它高達十余米,柱子頂端是東西南北四面朝向的威風凜凜的雄獅頭像,下面飾帶又雕有用法輪隔開的牛、馬、象、獅四種動物,飾帶下面是鐘形倒垂蓮花,柱身分別刻著“佛光普照”四個鎏金大字,字旁刻有用餾金篆寫的《金剛經》,頗為壯觀。整個造型也是印度國徽上的圖案,能在中國寺院前看見印度的國徽標志,也是一種特別的文化現象。</p> <p class="ql-block"> 走過四根石柱,就是阿育王寺的巨大山門,山門是單層歇山式建筑,屋頂覆蓋黑色瓦當,屋脊用黑瓦堆砌樓空圖案,圖案間有“佛、光、普、照”四個大字,脊兩端有龍頭鴟吻。山門由紅色木柱子隔成五間,中間三間為紅色木門,邊上兩間為石砌墻壁,兩邊各臨三間單層低矮廂房,走廊由六根石柱支撐,柱上刻有楹聯,正上方的金匾是江澤民于2003年題寫的“阿育王寺”四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 出了山門,迎面就是巨大的品字型青磚大照壁,上書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晉代古剎”,告訴了我們,這座寺廟是始建于晉代的千年古剎。</p> <p class="ql-block"> 水塔</p> <p class="ql-block"> 西塔,又稱下塔,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五年,是一座七級的佛塔,也是浙江僅存的二座元代古佛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 這塊浮雕生動的描繪了佛陀的“八相成道”。一是降兜率內生人間,二是托胎降入母胎,三是無憂樹下生太子出胎,四是出家苦行,五是降魔,六是悟道成佛,七是法輪說法度有情,八是入滅涅槃。</p> <p class="ql-block"> 這座牌坊是已經封閉的老山門,以前人們前來朝拜就是從這里進來的,首先看到的是牌坊上書寫的“東南佛國”四個燙金大字,背面是用墨寫的“東震旦土”四個字,墻根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 萬工池,也叫 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 放生池一側一字排開的“七佛塔”,棱角分明。</p> <p class="ql-block"> 穿過放生池,來到右側東面的鐘樓下,此處為地藏殿,殿中央供奉紫金色地藏菩薩像,左邊少年僧是道明和尚,右邊長者是閔公。地藏代表孝,《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教導我們要誠信因果,皈依三寶,孝親尊師,人若知孝親尊師,必不墮惡道。</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是進去之后看到的第一座大殿,門口香火鼎盛,香爐里散發出一種淡淡的幽香,彌漫在這座古剎的空氣中,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隔著放生池眺望天王殿,陽光照在池面上,池水中倒映著藍天白云和古色古香的寺院,鴿子在空中飛翔,一派祥和幽靜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 漫步寺中,穿過天王殿,便是大雄寶殿。殿前的兩株樟樹,高大粗狀,需三人才可合抱,高過殿頂,仿佛在訴說著古寺的悠久。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佛端坐中央,神態安祥,藥師佛,阿彌陀佛分列左右,十八羅漢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感嘆佛教藝術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 繼續前行,便來到了舍利殿,這是阿育王寺的主建筑,也是全寺最莊嚴的場所。黃色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殿內正中梁上懸豎額”佛頂光明之塔”,是宋高宗御書。而那座聞名遐邇的舍利塔,就靜靜地安放在殿中,塔身青色,五層四角,內懸寶磬,釋迦牟尼的頂?舍利就安放在這里,讓人感受到一種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 穿過長長走廊,盡頭處迎面看到一座七層寶塔屹立在眼前,稱之為東塔。其功德不可思議,塔上有聯“浮屠峙鄮山,八面玲瓏法雨慈云同擁護,功績追元代,十方隨喜,善男信女共瞻依”。</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羅漢堂,進入羅漢堂,左右分別為濟公活佛像及降龍羅漢,中央為阿彌陀佛像,背面為大悲觀世音菩薩像,四周圍繞著五百羅漢,所塑羅漢像,或嬉笑怒目,或逗趣逐樂,或敞衣拋袖,或一本正經,或提壸暢飲,或引吭高歌,可謂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但你可知,他們也在我們身邊,即凡即圣,即人即佛,人人皆有佛性,個個能當圣賢。所以要對任何人存恭敬心。</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鄮山書院。從書院出來,我想起了愛因斯坦說“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觀的,徹底的,具體的,圓滿的,積極的,入世的,實用的宇宙人生真理的教育。正如世界著名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認為,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p><p class="ql-block"> 一灣水綠萬山蒼,</p><p class="ql-block"> 擁護晉朝古道場。</p><p class="ql-block"> 舍利靈光常爍爍,</p><p class="ql-block"> 牟尼寶相露堂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安县|
微山县|
溧阳市|
钟山县|
丹棱县|
沁阳市|
乌鲁木齐市|
上杭县|
合水县|
荆门市|
无为县|
平原县|
通江县|
福安市|
永安市|
剑川县|
崇义县|
黄梅县|
东光县|
黄山市|
苍山县|
郑州市|
长岛县|
卫辉市|
和田市|
伊吾县|
台南县|
图木舒克市|
双柏县|
万载县|
博罗县|
邹城市|
常熟市|
瑞丽市|
沭阳县|
长子县|
佛教|
陇川县|
嵊泗县|
望江县|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