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頤和園西門,比較于北宮門和東宮門人流較少,適合追求靜謐游覽體驗的游客。2025年3月21日,一早我們就來到頤和園西門。</p> <p class="ql-block"> 進西門前行便會經過京密(云)引水渠上的小橋。</p> <p class="ql-block"> 站在橋上可見水天一色,碧波蕩漾,天鵝和麻鴨在水中穿梭,如同一幅青綠水墨畫卷。</p> <p class="ql-block"> 頤和園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山環水抱的自然景觀和皇家氣派的宮苑建筑的完美結合,在山、水中進行景點設計,既突出皇家的氣派,又體現了園林與山、 水的和諧統一,沒計手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將自然美與人工雕琢巧妙地融于一體。</p> <p class="ql-block"> 三月份在頤和園西堤欣賞山桃花確非西堤莫屬。</p> <p class="ql-block"> 從西門向東步行約800米即達西堤,堤上有五座橋,其中鏡橋和玉帶橋造型優美,是攝影打卡觀賞山桃花、綠柳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 站在西堤上遠眺頤和園的玉帶橋。這是一座充滿詩情畫意的橋,它是頤和園的一個著名景點。</p><p class="ql-block"> 玉帶橋位于昆明湖(又名西湖)西側,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長約150米,寬約20米,由17塊巨石拼成。中間的大石上刻有“玉帶橋”三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 頤和園玉帶橋建于清乾隆(1749~</p><p class="ql-block">1754年)建成的。乾隆帝取名為“御橋”。</p><p class="ql-block"> 光緒年間(1875~1908)年間重修,并取名玉帶橋至今。</p> <p class="ql-block"> 在西堤高處遠眺玉泉塔。</p> <p class="ql-block"> 在玉帶橋頭照張相。</p> <p class="ql-block"> 頤和園.西堤春景</p><p class="ql-block"> ----3月21日</p><p class="ql-block">西堤桃綻映春陽,粉蕊嬌柔逸暗香。 </p><p class="ql-block">嫩柳抽絲垂綠幔,清波漾影泛銀光。 </p><p class="ql-block">游船泛波昆明水,游客嬉逐笑語長。 </p><p class="ql-block">暖日融融添意趣,湖光山色韻悠揚。</p> <p class="ql-block"> 遠眺游船碼頭。</p> <p class="ql-block"> 頤和園西堤上的鏡橋始建于乾隆年間,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時重建。</p> <p class="ql-block"> 橋名出自唐代詩人李白“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詩句,橋的兩側是內湖和昆明湖,橋亭的倩影分入兩側水中,如同詩句所描繪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鏡橋是一座方形單孔石橋,橋身上方是一座八柱八角重檐攢尖頂的亭子,造型精致華麗,是西堤五橋中最為華麗的一座橋亭。</p> <p class="ql-block"> 堤上柳樹發芽,山桃花盛開,鏡橋周圍更顯得景色優美,風景如畫,一片生機勃勃。</p> <p class="ql-block"> 橋下是藻鑒堂湖,夏天橋下荷花盛開, 粉嫩的荷花與碧綠的荷葉相互映襯,又是另一番景色。</p> <p class="ql-block"> 練橋是頤和園西堤五橋之一,建于乾隆時期,光緒年間重建。練橋為單方孔石橋,橋上是一座四方形的尖頂橋亭。</p> <p class="ql-block"> “練”是白色的絲織品,此處形容湖水清凈如練。練橋的橋上是觀賞頤和園水面景色,建筑景觀以及西堤荷花景觀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翻修后的練橋頂上是蘇式彩畫。 多采用包袱式構圖,即在梁枋中心繪制一個形似包袱的半圓形圖案,包袱內繪制各種主題的畫面,如山水、人物、花鳥等,包袱外則用各種錦紋、回紋等圖案裝飾。</p> <p class="ql-block"> 蘇式彩畫的色彩豐富多樣,以紅、 綠、藍、黃等顏色色調,通過巧妙的搭配和組合,形成鮮明而和諧的色彩效果。</p> <p class="ql-block"> 練橋四角重檐尖頂上均有四獸造型琉璃件,彰顯皇家氣派。</p> <p class="ql-block"> 一群中,老年婦女在亭內互相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西埂景明樓北配樓:</p><p class="ql-block"> 楹聯:雖是春韶猶醖酵</p><p class="ql-block"> 可知物意已舒蘇</p><p class="ql-block"> 橫批:湖芳岸秀</p> <p class="ql-block"> 景明樓位于北京頤和園練橋和柳橋之間,始建于1750年,由主樓和兩座配樓組成。 乾隆皇帝用“景明”二字作樓名,一方面是景明樓具有“柳綠桃紅、岸芷汀香”的春和佳景。</p><p class="ql-block"> 景明樓楹聯: 汀蘭岸芷晴舒暖</p><p class="ql-block"> 綠柳名桃風拂柔</p><p class="ql-block"> 橫批:水態嵐光</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西埂景明樓南配樓:</p><p class="ql-block"> 楹聯 : 回連上下天光碧</p><p class="ql-block"> 兮入東西水影紅</p><p class="ql-block"> 橫批:水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 山桃花與頤和園的皇家園林建筑相得益彰,游客可以在欣賞山桃花的同時,感受到皇家園林的大氣與精致。</p> <p class="ql-block"> 我們由景明樓碼頭乘游船往南湖島,沿水路觀看昆明湖兩岸景色。</p> <p class="ql-block"> 佛香閣座落在頤和園內萬壽山前山臺基上,南俯昆明湖、排云殿,北靠佛教建筑“智慧海”,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后毀于英法聯軍,于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完成重建。</p><p class="ql-block"> 1998年,包括佛香閣在內的“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 要到佛香閣,應先進排雲門。排云門是排云殿的大門,“排云”出自晉代詩人郭璞“仙自排云出,但見金銀臺”的詩句,比喻云霧繚繞中神仙飄然而至,眼前是一派仙山瓊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頤和園排云殿,原為大報恩延壽寺,改建于清光緒十三年 (1887年) ,是頤和園萬壽山前山中軸線上的一組建筑,專為慈禧太后做壽而建。</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包含排云殿在內的頤和園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佛香閣高36米,坐落在21米高的臺基上;共有三層、八角、四重檐,為攢尖頂,閣內有八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內部建筑結構復雜。</p> <p class="ql-block"> 佛香閣內供奉有銅鑄金裹千手觀世音菩薩站像,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慈禧太后每月都會來到佛香閣燒香禮佛。</p> <p class="ql-block"> 排云門往東就是頤和園長廊。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 中間穿過排云門,全長728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 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重新建造。</p> <p class="ql-block"> 頤和園的長廊是一座具有極高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建筑,是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建筑中最為著名的長廊之一。</p> <p class="ql-block"> 長廊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重建。枋梁上還繪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各種彩畫一萬四千多幅,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畫廊。</p> <p class="ql-block"> 長廊中間建有留佳、寄瀾、 秋水、清遙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分別代表春、夏、秋、冬的舍義,亭子依山臨水,以排云殿為中心,向東西兩邊對稱地展開。</p> <p class="ql-block"> 南湖島上的涵虛堂曾是未代皇帝傅義“ 我的后半身 ” 的展館,現在是紀念品,商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 在頤和園內的南湖島上,有兩座木制牌坊,上書“凌霄”、“鏡月”,高大華美。</p><p class="ql-block">“凌霄”,即迫近云霄,比喻志向高遠;“鏡月”,即鏡中之月,比喻虛幻的景象,這里指頤和園靈秀而不可捉摸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廣潤靈雨祠俗稱龍王廟,乾隆時期重修龍種祠,改名“廣潤祠”,作為園中析雨之所。后因在此求雨“炅驗”,遂嘉慶帝親筆改題祠額為“廣潤靈雨祠”。</p> <p class="ql-block"> 頤和園的十七孔橋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一座連接昆明湖東堤與南湖島的石橋,全長150米,橋身由十七個拱孔組成。該橋是中國皇家園林中最長的橋梁之一。</p> <p class="ql-block"> 頤和園十七孔橋始建于1750年,仿盧溝橋而建,有17個橋孔,只因古代帝王對陽數“九”的偏好,橋的兩頭往橋中央數,各有9個橋孔,加上橋中央一個最大的橋孔而形成十七孔橋。</p> <p class="ql-block"> 石獅子數量 十七孔橋上有544只石獅子,比盧溝橋上的石獅子還多。?</p> <p class="ql-block"> 許多雌獅帶著幼獅,形成了一個溫馨的家庭場景,增加了觀賞性。</p> <p class="ql-block"> 廊如亭:座落在頤和園昆明湖東堤。面積達一百三十余平方米,是中國古建筑中面積最大的亭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清漪園時,東堤無圍墻,此亭可四面觀景,視界開閣,故名廓如。因形制為八角重檐,又俗稱“八方亭”。亭內懸掛心匾的內容為乾隆御制詩和古典名著的摘抄。</p> <p class="ql-block"> 頤和園銅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當年乾隆皇帝將其點綴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鎮悠水”,長久地降服洪水,給園林及附近百姓帶來無盡的祥福。為了闡述建造銅牛的意義,乾隆皇帝特意撰寫了一首四言的銘文,用篆字書體鐫刻在銅牛的腹背上。銅牛是頤和園昆明湖東岸邊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藝術珍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酒泉市|
邯郸县|
怀宁县|
庄河市|
平陆县|
潞西市|
长宁县|
镶黄旗|
应用必备|
理塘县|
杭锦旗|
荥经县|
锡林浩特市|
东乡族自治县|
株洲县|
甘肃省|
东光县|
嘉鱼县|
河西区|
高邑县|
苍山县|
扶绥县|
平罗县|
深州市|
满城县|
德清县|
会同县|
会理县|
仁布县|
久治县|
南乐县|
涪陵区|
巫山县|
浦县|
乡城县|
丰都县|
佛冈县|
雷波县|
新宁县|
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