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翻閱溧陽的元代歷史,仇遠是一個不得不說的重要人物。不僅因為他曾經擔任“溧陽州教授”一職,對當時地方教育貢獻卓著,還因為他在溧陽留下了眾多詩詞文章,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溧陽任職生活的四年里,仇遠的內心始終處在重重的矛盾糾結中。下面,我們就通過瀏覽仇遠的詩文,來解讀他復雜的溧陽情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仇遠(1247-1326年),宋末元初詩人兼書法家,字仁近,又字仁父,自號“山村居士”(“山村道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前三十年為南宋子民,而1276年后成為南宋遺民。仇遠原本想保持漢文人的傳統氣節而隱居不出的,但是最終還迫于政治和生計雙重壓力而出任元朝的學官,先任鎮江學正,58歲時(1305年)出任“溧陽州教授”(地方的教育主管)。他曾自嘲“辛苦移家向溧州,微官只為斗升謀”(《言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既然作為出仕的文人,仇遠主觀上還是有相當的政治抱負的。如他初到溧陽所作《至后》詩所言:“憑高欲驗曉云黃,東際紅光見太陽。便覺池芹春滟滟,俄驚檐竹晝瑯瑯。君師百拜恩難報,文史三冬志未償。吾道千鈞懸一縷,愿同繡線日添長。”冬至已過,詩人對“州教授”一職滿懷躊躇之志,表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學,以造福溧陽百姓和學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因改朝換代而導致地方官學凋敝,學風衰敗,仇遠在《予久客思歸,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歸意濃”為韻言志,約金溧諸友共賦寄錢唐親舊(其一)》中描述:“自我來溧陽,四見木葉秋。泮宮久敝漏,量力完且修。幸然土木備,及此工役休。巍巍大成殿,勢與鄒魯侔。圣賢日云邁,可以遺象求。捫心了無怍,一掃筑舍謀……”。對此,這位“教授”沒有畏難退縮,而是竭盡所能終于將“學館”整修一新,并且開館納生,啟蒙開智。“諸生列館下,待問如撞鐘。明經別同異,析理開愚蒙。獨坐三饘堂,教思傳無窮。庠序足真樂,詩書有近功。”(《送楊志行赴徽州教授》),他喜歡親力親為給學子們授課,以期早日實現傳承文脈、教化民俗的目的。每當此時,仇遠都似乎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仇遠為官清廉自律,并試圖以身作則以扭轉“學校廢墮”“儒風凋喪”時局世風。如“輕薄成風雖可畏,廉勤律己每無愁”(《和胡定甫 安國》其二),以及“邇來士習殊輕陗,愿與醇儒振義風(《答趙源仲》)”,足見其是下定了決心的,在溧陽任職“州教授”四年間也確實做到了恪盡職守,無愧于民。然而,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僅憑一己之力想挽日下的整體學風和輕陗士風談何容易。久而久之,仇遠的內心深處便積聚了不被重用的郁悶、壯志難酬的無奈和對世風墮落的憂愁,如“朱云難做吏,宋玉易悲秋”(《朋酒》),及“敢言惟有我,每恨不如人”(《遣意》)。最終,在政治憤懣和羈旅鄉愁的糾集中,仇遠做出了辭官歸故里的選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仇遠雖然在仕途上并不如意,但在文學創作卻迎來的豐收季。其實年輕時的他就已經以詩名與白珽(同時代的文學家)并稱“仇白”,且好友方回曾說仇遠四十一歲時“仇仁近……有稿二千篇有余”。在溧陽四年間,因仕途閱歷愈加坎坷,加之溧陽山水的滋養,仇遠的詩詞創作也愈加豐碩,“禮樂三千成昨夢,禿筆何止十八甕”。據后人整理編輯:仇遠有詩集《金淵集》(均屬溧陽任職期間所作,收錄了483首。金淵是溧陽的舊稱)、《山村遺集》、《興觀集》,有詞集《無弦琴譜》,有筆記小說《稗史》一卷等。</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源县|
偏关县|
临夏市|
定州市|
丰县|
铜山县|
石林|
阳曲县|
阜新|
云霄县|
三亚市|
新沂市|
镶黄旗|
金华市|
石狮市|
靖西县|
陇西县|
固阳县|
丹阳市|
济源市|
上林县|
沾益县|
昌黎县|
承德县|
岱山县|
昔阳县|
瓦房店市|
青浦区|
蒙城县|
宁波市|
马公市|
察哈|
曲松县|
沂水县|
富锦市|
通化县|
丰原市|
高州市|
罗源县|
闸北区|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