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在的石廟社區,是由原來的石廟村在2019年村改居而來,可人們仍習慣的叫“石廟村”。在舊村址上還保留著一座四間屋的土坯房的院子,這個位置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知青點”的一部分建筑物,是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知青們的宿舍。</p><p class="ql-block">知青點是1976年蓋起來的,共兩排房子:前排共八間,兩間一口,做為男生宿舍,中間留了兩間的6米的位置做為過道可通往后排,后排共十間房子,也是兩間一口,做為女生宿舍,西邊拉了院墻圍成院子,女生宿舍的西南角蓋了男女廁所,而前排房子則栽了一圈梧桐樹當院墻,知青點成了年輕人聚集的地方。從這里向東約30米路北一套四合院是村里唯一的地主朱振亭的房子,北屋做了知青宿舍,南屋是食堂。</p><p class="ql-block">曲靖老師是在1975年9月25日來到石廟村插隊落戶的知青之一,在他的回憶錄《幾件值得回憶的人和事》中,詳細記載了在石廟的知青生活,他們這批知青是石廟的第一批知青,來自周村百貨公司,周村電焊條廠,周村廢舊公司周村雜品商店等單位。大的19歲,小的17歲。他們的名字是:曲靖,彭建國,楊玉鏡,李業星,孫洪生,李乃恒,韓建國,許建祥,女的有:楊玉珠,張愛云,張學芬,鄭建美,李蘭英,蘇新文,李秀冬。共15人。他們來時還沒蓋起知青點,被分到村里有閑房子的人家去住。趙法禮,趙衍會,呂令福家都安排了人居住。后來都搬進了知青點,76年,77年又來了兩批青年人,我記得有:高文革,魏長安,畢建國,畢玉翠兄妹二人,槐立泉,魏國梁,石剛,龐永菊,馬萍,房紅……這些年青人的到來,給石廟村注入了活力,在共同勞動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石廟村成了他們的第二故鄉!當他們招工回城后,村民需要的一些難買的緊俏商品會找到他們幫忙購買,知青們都會盡力幫忙。</p><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份,老知青鄭建美,曲靖,蘇新文,房紅等二十余人,四十二年重回故鄉,受到石廟社區兩委及村民們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座談會上,匡旭東書記作了熱情揚溢的講話,對知青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知青們用汗水和智慧建設石廟村表示了感謝,并希望大家健康幸福,常回來看看。知青們也積極發言,對石廟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到由衷欣喜和贊嘆!知青們和鄉親們包著餃子,熱情交談,訴說著過去的事情和現在的變化,彭建國將連夜畫好、裱好的《姊妹峰》畫贈給村里;高文革朗誦了他寫的詩;曲靖贈送了他編寫的《幾件值得回憶的人和事》三十余冊,劉愛華老師和大家一起唱起了《社員都是向陽花》《新貨郎》《逛新城》等歌曲,一唱眾和,氣氛融恰,將思緒拉回到插隊時的年代,一些人笑著笑著,眼角泛起了淚花,似乎在訴說對第二故鄉的深厚感情和對這片熱土的懷念。</p><p class="ql-block">午餐后,匡書記領大家參觀了石廟樓區及售樓中心,向知青們介紹了石廟村的舊村改造和發展前景,和大家合影留念,知青們滿足了心愿,歡笑聲中結束了故鄉之行。</p><p class="ql-block">當年插隊落戶的知青,如今都是70歲上下的老人了,那段經歷成為了美好的回憶,石廟村知青點的房子,也已經飽經風霜,隨著時間將會慢慢消失在人們視野里。可經歷過的人們忘不了那熱血奔騰的光輝歲月,忘不了和鄉親們結下的深情厚意!</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5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州市|
孟村|
兰州市|
南投市|
休宁县|
金沙县|
宁津县|
九龙县|
曲麻莱县|
环江|
伊金霍洛旗|
永平县|
怀柔区|
宁武县|
稷山县|
秦皇岛市|
汝州市|
漯河市|
菏泽市|
开封县|
修水县|
泉州市|
政和县|
平湖市|
海伦市|
徐州市|
泽州县|
噶尔县|
威远县|
固始县|
方正县|
伊通|
万州区|
唐河县|
通州区|
电白县|
高邮市|
临漳县|
贞丰县|
宿迁市|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