蠣鷸,俗名為海老鴉、海喜鵲、紅腳雞。鸻形目蠣鷸科蠣鷸屬。 蠣鷸是中型涉禽,體羽以純黑色或黑、白兩色為主,體型渾圓,腳短粗。嘴形特別,較長而強,適于開啟堅硬的貝殼(牡蠣等)。嘴通常是紅色或桔紅色。鼻孔線狀,鼻溝長度達上嘴一半。腳粉紅色,足僅具前三趾,后趾退化。 蠣鷸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區(qū),喜食牡蠣、蛤、蚌類、貽貝、帽螺。蠣鷸有1屬11種,我國只有蠣鷸一種。這種鳥類除南美洲外,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國見于沿海一帶,夏季在東北、河北、山東等地繁殖,冬季遷至南方。它們的特點是都有桔紅色的又長又扁的喙。產(chǎn)于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qū)。平時棲息在海岸、沼澤、河口三角洲。大多數(shù)單個活動,有時結(jié)成小群在海灘上覓食軟體動物、甲殼類或蠕蟲。跑得快,飛翔力強。常站立在海濱低巖的頂部等待退潮。潮退后,在淤泥或沙中用嘴搜索食物。 蠣鷸是愛爾蘭的國鳥。 蠣鷸在中國分布于北部地區(qū),在南部沿海越冬。歐洲、亞洲和非洲均有分布。棲息于海岸灘涂、河口、沙洲及湖泊等濕地,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冬季則成大群聚集在海灣和沙灘,會游泳。捕食甲殼類、軟體類、蠕蟲、沙蠶、小魚和昆蟲等食物,常利用像刀一樣的嘴插入并撬開貝殼取食蚌肉,或在潮間帶以插入沙灘覓食,以及翻轉(zhuǎn)貝殼和石頭覓食螨蟲和軟體動物。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br>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p class="ql-block"> 打架?玩耍?</p> <p class="ql-block"> 白色裙子??。</p> <p class="ql-block"> 找到食物。</p> <p class="ql-block"> 成雙成對。</p> <p class="ql-block"> 三只一起覓食。</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一組蠣鷸踩背記錄。</p> <p class="ql-block"> 盆友拍的踩背視頻。</p> <p class="ql-block">慢動作。</p> <p class="ql-block"> 拍鳥人。</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0日拍于大連甘井子區(qū)西小磨海灘。</p> <p class="ql-block"> 蠣鷸是我喜歡的鳥之一,一直心心念念要拍它。經(jīng)向大連的鳥友咨詢,大概知道拍蠣鷸位置。我們2人,9日下午離開王家島后來到大連機場附近的七天酒店。10日約車,9點10分左右到達海邊,遠遠看見有幾位鳥友在海灘上,心里有點小激動,點是來對了。拍了1小時,約好司機來接,滿意離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新蔡县|
南澳县|
塔城市|
高清|
南郑县|
儋州市|
略阳县|
陵川县|
来安县|
武鸣县|
乌鲁木齐市|
清镇市|
九江市|
木兰县|
鹰潭市|
湛江市|
张家川|
怀化市|
溧水县|
益阳市|
长丰县|
成都市|
巴林右旗|
南丹县|
东乌珠穆沁旗|
汝城县|
平南县|
米易县|
南漳县|
南雄市|
灵川县|
庆安县|
广南县|
潮州市|
普兰店市|
萨嘎县|
江永县|
武强县|
延川县|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