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藍喉太陽鳥(學名:Aethopyga gouldiae),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雀形目鳥類,屬于太陽鳥科太陽鳥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藍喉太陽鳥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3500米的常綠闊葉林、溝谷季雨林和常綠、落葉混交林中。它們也常出現在稀樹草坡、果園、農地、河邊與公路邊的樹上,有時也會進入竹林和灌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雄鳥體長13-16厘米,雌鳥體長9-11厘米。它們的羽毛色彩鮮艷,雄鳥前額至頭頂、頦和喉為輝紫藍色,背部、胸部、頭側和頸側呈朱紅色,耳后和胸側各有一紫藍色斑,腰部和腹部為黃色,中央尾羽延長且呈紫藍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雌鳥的上體為橄欖綠色,腰部黃色,喉至胸部為灰綠色,其余下體為綠黃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藍喉太陽鳥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但在食物豐富的區(qū)域,也會形成3-5只或10多只的小群。它們性格活潑,行動敏捷,膽子較小,一旦發(fā)現人類便會迅速飛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藍喉太陽鳥的食物以花蜜為主,同時也攝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它們的長喙和細長舌頭非常適合在花朵中吸取花蜜,這種習性也使它們成為重要的傳粉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藍喉太陽鳥的繁殖期一般在4-6月。雌鳥會在常綠闊葉林中筑巢,巢呈橢圓形或梨形,主要由植物茸毛、苔蘚、草、纖維和蛛網等構成。每窩產卵2-3枚,卵呈白色且有紅褐色斑點。雛鳥為晚成鳥,需要親鳥喂養(yǎng)一段時間后才能離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藍喉太陽鳥是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鳥類,其美麗的羽毛和活潑的習性深受鳥類愛好者的喜愛。它們在生態(tài)系統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傳播花粉和控制害蟲數量,對維持生態(tài)平衡具有重要意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藍喉太陽鳥的分布范圍較廣,種群數量較為穩(wěn)定。主要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尼泊爾至中國西南)、中國南方(云南、四川、廣西等)、緬甸、老撾及越南北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國際上,藍喉太陽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中國被列入國家“三有” (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社會價值)保護動物名錄。</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海市|
康马县|
宜兰县|
且末县|
政和县|
花莲市|
香港
|
滦南县|
鹰潭市|
万载县|
恩平市|
汝阳县|
蒙阴县|
封丘县|
福安市|
城步|
横山县|
黑水县|
博罗县|
当涂县|
洛隆县|
三河市|
张家港市|
寻乌县|
金华市|
土默特右旗|
孟津县|
睢宁县|
浦江县|
永年县|
新源县|
大化|
甘孜县|
安阳市|
绥芬河市|
巢湖市|
肇东市|
东辽县|
扎赉特旗|
宁武县|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