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春風化暖走云南(13)?昆明-云南陸軍講武堂

老廟黃金-645499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月18日,昆明,氣溫驟降。昨天下午從36度的西雙版納,乘動車4個小時回到11度的昆明,從夏天回到了秋天。按照旅行社的協議,我們的游覽行程已經完成,就等著下午4點送機場了。我們有大半天的時間空閑,這最后一天旅行社安排的差點勁,應該派個車帶我們在市區景點轉一轉,別讓我們窩在酒店里閑得無聊?本來前十幾天安排的挺滿意的,最后一天虎頭蛇尾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有同學想到了這個講武堂,于是離開溫暖的酒店,打網約車趕往9公里外的地方,去瞻仰這座“百年軍校.將帥搖籃”。由此可見這幾個老頭老太太精氣神還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氣陰冷,游客不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是百年前的照片,看來舊址保留了原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張照片的窗戶有所改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陸軍講武堂舊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始建于清末,自1909年至1928年共辦19期:設有工、步、騎、炮四種科目,是清未民初我國最早設置的軍事院校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講武堂師生中不少是同盟會員在云南辛亥重九起義和護國運動中起過重要的骨干作用:朱德、葉劍英、周保中等革命前輩均在此學習過:講武堂舊址是我國近代史上重要的紀念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進入展館,迎面一座石碑,上刻百年軍校,將帥搖籃。懷著崇敬之心與之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側面墻壁上一幅浮雕,上面有與講武堂有關的著名人物——蔡鍔、唐繼堯、顧品珍、朱德、葉劍英、周保中、曾澤生等32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陸軍講武堂創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改辦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五分校為止,歷時28年。先后經歷了清代云南陸軍講武堂和民國云南陸軍講武學校兩個時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朝封建專制統治的后期,外侮加劇,內政式微,帝國主義列強加快了侵略和瓜分中國的步伐。1894年,由于清軍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慘敗,清政府片面地認為,日本在戰爭中“專用西法取勝”,因而得出了“仿用西法創練新兵 今日當務之急”的結論。于是,為了挽救風雨飄搖、日趨衰頹的封建王朝,清政府以西方軍事制度為榜樣,開始編練新式陸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廷先后派遣胡燏菜、袁世凱在天津小站,以德國軍制為藍本,德國陸操典為典范開始編練新式軍隊,開中國近代陸軍的先河。經過近十年的編練,清政府編練了北洋新軍6鎮。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7月,清政府練兵處奏定營制、餉章。陸軍部也奏定全國常備兵額36鎮的編計劃。自此,新軍的編練向全國推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與清政府官員的合影(中間者為袁世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軍編練的同時,由于新講武堂倉促開辦,并無固定的章程,而且此時云南新軍尚在緊張的編練之中,基層軍官人員緊缺,調動頻繁,學員流失較大,至1908年2月結業者僅余41人。1908年4月,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在云南河口發動起義,錫良奉命親自督師前往鎮壓,無暇顧及講武堂的辦學。因此云南陸軍講武堂首批學員結業后沒有繼續招生,處于停辦狀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09年2月,錫良被授為欽差大臣,調往東北。而新任云貴總督李經羲尚未到職,由云南布政使沈秉堃護理云貴總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講武堂對于新軍的編練具有重要意義,沈秉堃決定繼續辦學。他先后任命督練公所教練處總辦韓建鐸、胡景伊為講武堂總辦,主持制定了《云南陸軍講武堂試辦章程》,并調集留學歸國的畢業生作為師資,使得講武堂起到脫胎換骨的變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關于師資,云南陸軍講武堂碰到了難得的機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1907年5月開始,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四期(5月)、第五期(11月)、第六期(12月)的學員相繼畢業,先后回國。其中第六期畢業的云南籍學員就有21人。他們大多是1904年經過云南省官方考核選拔派遣留學日本學習軍事的優秀人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按照規定,這些畢業生歸國后,應到陸軍部報道,聽候派遣。但沈秉堃要求他們直接回云南,其中大部分安排進入云南陸軍講武堂擔任教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根源對云南陸軍講武堂的貢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德1941年曾在延安《解放日報》著文,給予李根源高度評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滿清政府對于革命力量的壓迫是極端殘忍的,對于講武堂的摧殘是非常嚴厲的。李根源先生對于學校的維護起了很大的作用。憑著他的革命熱情與靈活的手腕,任勞任怨的精神,這個革命的熔爐才得以保存下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學員風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國同盟會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是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國同盟會正式成立后,云南留日學生中包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云南籍學員許多人秘密加入了同盟會。1906年初,以呂志伊為支部長的同盟會云南支部在東京建立并創辦《云南》雜志,在思想發動、組織擴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學員中的部分同盟會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德(1886—1976),四川儀隴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朱德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家祖祖輩輩沒有過讀書人,深受沒有文化之苦。于是父母下狠心:再困難也要培養一個孩子讀書,支撐門戶。1892年,朱德六歲時進入私塾就讀。取名朱代珍,字玉階。為了供給朱德讀書,全家節衣縮食,負債累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05年,朱德年滿十九歲參加了科舉考試,通過縣試成為秀才。之后清政府宣布停止科舉考試,于是朱德轉而報考新式學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06年春天,朱德離家考入南充縣官立高等小學堂。此后兩年內,朱德修完新式學堂中小學和中專的課程,畢業于四川通省師范學堂附設的體育學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08年,朱德回到儀隴縣立高等小學堂任體育教習兼庶務。由于他與同事們一道積極宣傳新觀念,倡議革除舊科目,設立新課程,受到舊勢力的壓迫和排擠,使他覺得“教書不是一條生路!”1909年初春,朱德決心投筆從戎,尋找新的救國之路,前往云南從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模范二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德刻苦好學,學科、術科和普通學科都取得優秀的成績。教官經常派他指揮隊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他指揮隊伍時,動作干凈利索,喊口令時聲音宏亮,為全校之冠。與學員朱培德一起,被同學們稱為“模范二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年后,因為新軍急需補充軍官,便從丙班學生中挑選了學習成績較優者一百人編為特別班。朱德被選拔入特別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3年夏天,朱德調任步兵第二團第一營營長,指揮部隊在深山密林中同法帝國主義支持的士匪武裝作戰,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套流動游擊作戰的經驗。1915年升至團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1年2月,朱德隨第一軍軍長顧品珍返回云南,出任云南陸軍憲兵司令官、云南省警務處處長兼省會警察廳長。1922年2月,唐繼堯率部反攻云南,顧品珍陣亡。朱德離開云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8年4月,朱德同陳毅率部隊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任軍長。從此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者,成為舉世聞名的總司令,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領導下,取得了反圍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完成了建國大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云南陸軍講武堂改名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繼續辦學,至1935年停辦。云南陸軍講武學校共辦學23年,計開辦了18期和其他6個班隊,培養培訓8800余名學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民國時期的云南陸軍講武學校不僅是有著“國之勁旅”之稱的滇軍的重要支柱,而且畢業學員在全國分布廣泛,將帥輩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與北洋政府所辦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國民政府所辦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以及東北三省所辦的東北陸軍講武堂并稱為“民國四大軍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蔡鍔(1882-1916)字松坡,湖南邵陽人。1912年任云南都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唐繼堯(1883-1927)字蓂賡,別號東大陸主人,云南會澤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1912年5月任貴州都督,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1913年9月,任云南都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顧品珍(1883-1922)字筱齋,云南昆明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騎兵科畢業。1921年2月率軍“倒唐”后,出任滇軍司令部總司令兼任云南省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龍云(1884-1962)字志舟,云南昭通人,彝族。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四期騎兵科畢業。1928年1月任云南省政府主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陸軍講武學校招收的學員仍分為在職軍人和社會青年兩個部分。先后招收19期和其他6個班隊,總計8800多名。招收的在職軍人和社會青年比例約為7:3。</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陸軍講武學校主體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主體建筑教學樓占地面積約144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7000平方米。由東、西、南、北各長120米、寬10米、高10米的兩層樓房圍合而成正方形四合院,內有走廊連通,院內為占地12000平方米的內操場。東樓正立面開拱形大門,采用四根拔節式石立柱和波紋弧頂裝飾,線條簡潔,挺拔美觀。南樓中部建有抱廈式閱操樓,東西樓兩端設有拱券門。整座建筑不僅體現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也盡顯軍事學堂的陽剛與威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學員宿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學員課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講武堂校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7月,蔣介石下令在云南開辦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五分校,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的歷史結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民國時期的神州大地,風云激蕩、硝煙彌漫,講武學校畢業生歷經護國戰爭、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據不完全統計,講武學校畢業生中有220余名成為將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康克清、葉選平為軍校題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葉劍英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建立了光輝業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葉劍英原名宜偉,字滄白。1897出生于廣東省梅縣雁洋堡。19歲中學畢業后,到馬來西亞的怡保任明德小學國文教師。1917年云南陸軍講武學校派人到南洋招生,改名葉劍英報考并被錄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9年12月22日,葉劍英以優秀的成績從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畢業。被云南督軍公署授予陸軍炮兵少尉軍銜,分派滇軍任職。但他追隨孫中山的心愿已定,不久便踏上了回廣東的歸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北伐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總預備隊指揮部參謀長、新編第二師代理師長、第四軍參謀長兼軍官教導團團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5年5月任建國粵軍第二師新編團團長、國民黨黨軍第一支隊司令、國民黨第一軍第二十師第二團團長、第二十師副師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0年回國后進入中央蘇區,歷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瑞金衛成司令、閩贛軍區及福建軍區司令員,參與反“圍剿”作戰的指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長征到陜北后,任紅軍第一方面軍參謀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任八路軍參謀長。1941年2月起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解放戰爭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謀長、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北平市市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8年3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軍校醫務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軍校校長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講武堂除了培訓出朱德、葉劍英元帥,還培養出大批的將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周保中,原名奚李元,云南大理人,白族,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十七期畢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軍長、軍黨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1940年12月在蘇聯任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總司令。1945年任中共東北黨委委員、書記,蘇聯紅軍駐長春警備司令部副司令。抗日戰爭勝利后,歷任東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兼政委、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吉林軍區司令員等職。1950年起歷任云南省軍政委員會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統戰部部長,省民族委員會主任、民政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許權中(1895 - 194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陜西臨潼人,韶州講武堂畢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夏,奉命到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工作。1933年5月,任中共在抗日同盟軍中組建的前敵委員會委員兼參謀長、紅七軍副軍長、國民政府第四集團軍中將參議等職,協助馮玉祥把日偽軍驅逐出察哈爾省.西安事變后,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十七路軍獨立旅旅長、1937年8月率五二九旅參加華北抗日,曾參與忻口會戰。1938年5月,率一七七師一部轉戰晉南,協同友軍收復晉南十余縣。1943年12月初,在陜西眉縣被特務暗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張沖(1900-1980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瀘西(今屬彌勒)人,彝族,歷任滇軍支隊長、團長、旅長,1927年曾兼任云南陸軍講武學校軍事教官。抗戰時期任師長、軍長、滇軍第二陸軍指揮官,1946年初飛往延安,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高參、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建國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陳奇涵(1897 - 198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江西興國人,韶州講武堂畢業。1925年入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出任少將中隊長。1930年任紅三軍、紅四軍參謀長。1932年起歷任紅一軍團參謀長、紅十五軍團參謀長,并參加長征。抗戰期間,任中央軍委教育局局長。1939年起任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司令,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校長等職。1953年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1955 年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和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建屏(1892-193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宣威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八期畢業。曾參加昆明“重九”起義和護國討袁運動,后隨部入粵,討伐陳炯明。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軍軍團長、紅十一軍軍長、八路軍一一五師副旅長等職。率部參加平型關大戰,同年11月,調任晉察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擔負開辟新區工作。1938年6月13日,病逝于河北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嚴鳳儀1690-193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廣東瓊海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十一期畢業。1924 年任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四隊副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任中共瓊崖特委委員、瓊崖工農紅軍中路總指揮,同年冬赴南洋進行革命活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0年在東江地區任紅十一軍參謀長,旋即調省委工作。1931年春在廣州被捕犧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楊林(1889-193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又名畢士悌,朝鮮平安北道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畢業。1924 年初,在黃埔軍校教練部學生總隊工作。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任中共東滿特委委員兼軍委書記,1932年,組織和領導了蛤螞河子農民反日大暴動,創立了滿洲工農義勇軍第四軍第一縱隊。同年7 月,奉命到中央蘇區工作,先后擔任了紅軍第二十三軍軍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等職。1936年2月,在紅軍東渡黃河抗日的戰斗中,不幸中彈犧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徐成章(1892- 192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字惠如,海南瓊山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十二期畢業。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黃埔軍校特別官佐、瓊崖工農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中共廣東區委軍委委員等職。1925年率部支援廣寧農民運動和平定劉揚叛亂。省港大罷工期間,任罷工工人糾察隊總教練、糾察委員會委員。1927年10月任中共瓊崖軍委委員、瓊崖工農革命軍東路總指揮。1928年2月,在萬寧縣分界圩戰斗中英勇犧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鄢日新(1898-193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江西興國人,韶州講武堂畢業。1924年在黃埔軍校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 年參加南昌起義。歷任中共贛西南特委東河行委常委、中共贛西南特委軍事部部長、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4團政治部主任、總指揮、紅軍第二十四縱隊政治委員、興國新編第一師政委、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五軍參謀長等職。參加第三次反“圍剿”戰斗。1931年冬因“肅反”擴大化被錯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明瑞(1896- 193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原名瑾瑞,號裕生,廣西北流人,1918年進入韶州講武堂。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旅長、師長、副軍長。192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與鄧小平、張云逸等領導左右江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任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1930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春在湘贛革命根據地任河西總指揮部總指揮,5月任紅七軍軍長,參加反“圍剿”戰斗。1931年10月,在“肅反”擴大化中被誣陷殺害于江西省雩都縣(今于都縣)。1945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家璧( 1910 - 199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龍陵人,1933年畢業于黃埔軍校,后到云南陸軍講武學校(軍官教導團)任區隊附。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組織“云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擔任司令員。1949年任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副司令員。建國后歷任云南省公安廳廳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參謀長、云南省軍區副司令員、云南省政協主席等職。1964年授少將軍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潘朔端(1901- 197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字文孝,云南威信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教官。抗戰中任國民革命軍團長、旅長、師長等職,參加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1946 年任六十軍一八四師師長,同年5月30日在遼寧海城率部起義,改編為中國民主同盟軍第一軍,任軍長。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嫩江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副參謀長、湖南軍區副參謀長。1950年隨軍入滇,任昆明市長、中共昆明市委常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曾澤生(1902- 197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名仁杰,云南永善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教官。抗戰中任師長、第六十軍軍長,先后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浙贛會戰。1946年后任吉林守備軍司令。1948年任第一兵團司令兼第六十軍軍長,同年10月17日率部在長春起義,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軍長。后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白肇學( 1903-196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榕峰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十七期畢業。1946年任第六十軍第一八二師師長,1948年隨曾澤生在長春起義,起義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一四八師師長。1951年轉業后任云南省第三屆人大代表、云南省政協委員、民革云南省委常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隴耀(1908-197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彝族,四川涼山人。1929年進入云南陸軍講武學校軍官候補生隊。抗戰中任第六十軍暫編二十一師師長,抗戰勝利后赴越南對日受降。1948年率部隨曾澤生長春起義,任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一四九師師長,參與南下解放重慶。后任四川樂山專署副專員、四川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樹民(1912-199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澄江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第二十期畢業,抗戰中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代理參謀長,參加長春起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體仁(1892-195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景谷人,傣族,韶州講武堂畢業。抗戰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集團軍副總司令。抗戰勝利后,任北平警備區中將司令。1949年1月,隨傅作義舉行起義。6月,受朱德、葉劍英委派,回云南策動盧漢起義。新中國成立后,任云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員、省參事室主任、省政協秘書長等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田鐘毅( 1895 - 197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字寶鑫,云南漾濞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四期畢業。1945年至1948年,任國民黨第五十軍中將軍長、國防委員。1949年9月在成都率部起義。新中國成立后,任川西行署監察委員會委員、政協四川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王根僧( 1896 - 196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江西興國人,韶州講武堂畢業。抗戰中,任國民革命軍第九十六軍副軍長、第七兵團副參謀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9月19日,隨董其武在綏遠起義。新中國建立后,任新疆建設兵團副參謀長兼石河子管理處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趙錫光(1901-195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字重華,云南保山人,韶州講武堂畢業。抗戰中,任三十六軍軍長、三十六集團軍副司令,參加武漢會戰等。1946年調新疆任第四十二軍軍長兼警備副司令。1949年9月26日,與陶峙岳一起舉行新疆起義,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第九軍軍長。后任新疆建設兵團副司令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龍云( 1884- 196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字志舟,彝族,云南昭通人,云南陸軍講武堂第四期騎兵科畢業。歷任滇軍第五軍軍長、云南省主席等職。抗戰爆發后,先后組建三個軍奔赴抗日前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抗戰勝利后,被蔣介石解職,調任軍事參議院院長。1948年秋,在陳納德幫助下,離開南京,抵達香港,公開抨擊蔣介石,發表聲明,脫離國民黨反動集團,歸向人民。1950年1月18日,從香港到達北京,先后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盧漢(1895-197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字永衡,彝族,云南昭通人,云南陸軍講武堂第四期步兵科畢業。193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軍長出省抗戰。1945年任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率部到越南河內接受日軍投降,后任云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12月9日,率部舉行昆明起義,歷任云南省臨時軍政委員會主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國家體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等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馬鏌(1895-197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字幼坡,白族,云南洱源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十二期畢業。抗戰中,任第六十軍代理參謀長,第一集團軍中將副參謀長、參謀長、第一方面軍參謀長。抗戰勝利后,入越受降。1949年,任云南綏靖公署副主任、代主任,12月9日,隨盧漢昆明起義,任省軍政大學高級研究班副主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龍澤匯(1910-199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昭通人,彝族,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畢業。抗戰勝利后,任九十三軍軍長、云南綏靖公署新編第十四軍軍長。1949年12月9日隨盧漢昆明起義。后任人民解放軍第十三軍副軍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委,云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兼云南省副主任委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趙錦雯(1894-196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號雨金,云南昆明人,韶州講武堂教官。歷任黃埔軍校教官、北伐軍副師長、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等職,抗戰時,任第六十軍參謀長、第三十軍團參謀長、第一集團軍參謀長,參加武漢會戰等。1949年任云南綏靖公署中將參謀,12月9日,參加昆明起義。后任解放軍云南省軍區參議、云南省人民政府參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以上介紹的只是畢業或者與云南講武堂有關的著名人士,其他的前輩們還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舉了,請先輩們原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麾勛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寶鼎勛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等文虎勛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護國紀念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都督府擁護共和勛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講武堂的校舍、校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云南陸軍講武堂舊址”門前留個影向革命先輩們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結束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 年,這所軍校完成了它的使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這里又創辦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五分校,歷時十年之久。斗轉星移,如今,云南陸軍講武堂舊址已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進云南陸軍講武堂的歷史隧道,在那回蕩著豪情壯志的時空中,傾聽已逝的號角,眺望遠去的硝煙,感受一個個激動人心的場面,緬懷在近代中國歷史舞臺上立下功績的軍校師生,我們思緒起伏,久久不能平靜……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未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用這所百年軍校的《結束語》作為本篇的結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編輯整理:老廟黃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3月25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纳雍县| 青州市| 玉树县| 宁城县| 富锦市| 临夏县| 宿州市| 城固县| 迁安市| 万安县| 五河县| 浮梁县| 诏安县| 温州市| 凌源市| 新巴尔虎左旗| 花莲县| 襄垣县| 乌拉特后旗| 来宾市| 古田县| 柳州市| 井研县| 五家渠市| 佛学| 故城县| 永年县| 青河县| 大理市| 新津县| 昆明市| 利川市| 平原县| 阿拉善右旗| 开化县| 安泽县| 高尔夫| 广宁县| 嵊泗县| 洛川县| 惠州市|